青團,是江南一帶春天的時令點心,。將初長的青草嫩葉搗碎,,漉出青汁,和入糯米粉,、粘米粉,,團成碧綠生清的粉團,包入或甜,、或咸的餡料,,上鍋蒸制,待時間一到,,揭開鍋蓋,,滿室清香,咬上一口,,或綿甜軟糯,,或鮮咸適口,植物的香氣縈繞其中,,仿佛山野的空氣一般,,沁人心脾。待放涼之后再嘗,,外展的清香斂入細糯之中,,更加雋永,令人唇頰留香,。 青糕,、青團,,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糕團,,色如碧玉,。 ——袁枚《隨園食單》 青汁糯粉作糕團 青汁 青汁的來源,,多為就地取材,沒有一定之規(guī),。比如艾草,,舊時房前村邊,處處生長,,既能理氣驅(qū)寒,,又有濃郁的青草香氣,,故而人們很喜歡用艾草汁來做青團。麥苗青汁色澤艷麗,,蒸煮后也不會暗淡,,還有解熱除煩、養(yǎng)顏明目的功效,,因此,,用麥苗汁做青團,也很流行,。 除此之外,鼠曲草,、菠菜,、草頭、蒿菜,,這些可食用的綠葉菜,,其實都可以作為青汁的來源。 將它們洗凈,、榨汁,、過濾,青汁便做成了,。 粉團 青團軟糯的口感來自磨得細細的糯米粉,。但講究的做法,這糯米粉中還需加上一定比例的粘米粉,,也就是大米做成的粉,,以免成品過于「軟塌塌」,勁道不夠,。 糯米粉與粘米粉的比例,,并非一定,,要根據(jù)糯米的糯性、大米的粘性來判斷,,其中分寸的拿捏,,全憑經(jīng)驗。 好的青團,,必定是渾圓整實,,糯而有勁,綿而不塌,,嚼在口中,,隨齒而化,,只留余香,絕不沾牙,。 餡心 青團有實心的,,也有包餡的。它講究的是「青色」,,故而內(nèi)里的滋味,,可以根據(jù)各人、各地的口味,,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總的說來,青團有甜有咸,。 甜的青團,,最大眾的莫過豆沙餡。豆沙的制作,,是一門細致活兒,,用的是紅小豆,清水浸泡,,大火蒸煮,,打成細沙,然后放入鐵鍋,,小火翻炒,,中途加入豬板油和冰糖。要炒到豆沙干而不糊,,油潤光滑,,呈現(xiàn)美麗的半流質(zhì),才算完工,,極費工夫,,也極耗體力。 至于咸的青團,品種就更為豐富了,。上海人春天愛吃的薺菜鮮肉,、馬蘭頭香干,都是青團的???;近兩年流行的咸蛋黃肉松餡,咸鮮濃郁,,與外皮的清淡雋永恰為鮮明對比,,令人驚喜,,不出意外地成為了「網(wǎng)紅」青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