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棒尺氣功
太極棒內功松天柱教學太極尺內功_視頻在線觀看 - 56.com http://www.56.com/u12/v_NTY5MTQ5Njk.html 太極棒內功(8個樁法)演示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AApUSZmS70/?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太極棒氣功是我國古老的健身法。由著名百歲老人趙中道傳授,,趙老早在二十年代就曾著書介紹此法(如《太極柔術說陰書》),。解放后,他在北京開設太極柔術健身社傳授此法,,深受群眾歡迎,,不僅北京有木制太極尺出售,有關太極棒氣功的各種書也相繼出版,。 太極棒氣功,,又名太極尺、乾坤尺,,太極柔術等,其特點是通過柔和緩慢,、“順”勁的動作,,誘導練功者較快入靜,達到使身體上虛下實的作用,。本功適合于練功難于入靜以及身體不易放松的人練習,。太極棒氣功兼有太極拳與氣功之效,是一種動靜相兼,,剛柔兼致的健身法,。 練功前,需用車床車制木質(楊柳木,、榆木,,棗木均可)的太極棒一根。棒體正中部,,每隔8毫米車出凹槽,,共三道,棒的兩端均為圓曲面,,以便掌心握持,。 對“身法”不做嚴格要求,,但要達到“體松,內靜而養(yǎng)氣”,,要微含胸,,呼吸才能合順。先不練調息,,久練后,,呼吸和動作自然配合,就會自然養(yǎng)成呼放,、吸提的腹式呼吸,。 初練功時,意念應集中在動作上,,當動作熟練后,,即可意守丹田或氣海穴,動靜自然結合,。 氣功在中國這塊古老文明的大地上已衍延了數千年,,顯示著他超凡的生命活力。實踐證明,,修煉氣功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開發(fā)智能,,健美形體,,是一門探索人體生命奧秘的科學。在此,,我們向您推薦一種太極棒尺氣功,,希望有益于你的健康。 太極棒尺氣功又叫太極棒氣功,、太極尺氣功,、太極柔術內功和太極內功運動法。它是趙中道老師1954年設計并公開傳授的,。按照《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道理,,它能夠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氣”,,從而砥礪先天元氣,收斂人身三寶:精、氣,、神,。太極棒尺氣功正是這樣一種養(yǎng)生健身良法。 太極棒尺氣功平穩(wěn),、大方,、含蓄,兼有太極拳和氣功的效能,,是一種無偏差,、動靜結合的健身術,也是一種先天練法的優(yōu)秀內功,,可收到外動內靜,,身心俱壯之益。其姿式和動作均順著生理和習慣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氣靜,,身心舒適,。 太極棒尺氣功中的抖字訣、轉字訣和太極訣諸功法,,符合練武者所強調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原則,即不僅練外形的動作,,而且注重子內氣的蓄養(yǎng)與導引,。《太極柔術說明書》序言提到:“創(chuàng)此太極柔術,,其精微奧妙,,有山右王宗岳先生論之詳矣。自是而后,,源遠派分,各隨其意而變其形式,,太極架子外功十三勢經明達注成圖說,,太極內功練法失傳久矣?!币簿褪钦f,,練拳雖多,內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應當按拳論所講的“由內及外”,。太極棒尺氣功,就有助于練拳者練好內功,,武術愛好者不妨一試,,必然行拳運勁,,如車入軌而行,肯定會有較深體驗,,掌握起來也更快,,拳功的勁路更易于找到。 初練時,,主練外,,即先注意肢體動作是否正確,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單式練法極為簡單易學,,學練會后即可專心練內,意靜神安,,使內氣凝聚,,內三合統(tǒng)一,內力儲蓄,,增強人體內部生理功能,。 太極棒尺氣功的操作方法是按練功“字訣”進行的。有單式和組合式練功法,,運動量和難度可根據學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臥均可配太極棒尺練功,。太極棒尺氣功操作“宇訣”雖有多種,,但不必都練,一般選上1―3種即可,。外出人員隨身帶輕便的棒尺,,可做到練功無輟。在公園中可加練行功,。飯前飯后隨時均可輕度練功,,飯后練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太極尺十字訣功概要 十字訣功法是太極尺運用的總功法,,不必全練,,可根據個人情況選練一二種,持久練習即可收到功效。 (一)洞,,意即空洞,。要使自己空洞,必須全身放樅才會有空洞的感覺,。此法適用于初練者,。動作取平坐或馬襠步式,兩掌心相對夾持太極尺兩端,,在胸前做上下提放,,上提至與胸升高,然后一股勁地向前下方松放,,如拋重物,,放至兩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為度,。提尺時要輕起,,放尺時要借自重下拋,如此一提一放為一次,,提比放速度要快些,,每分鐘可做30—40次。站式與坐式練法相同,。 (二)搖以肩關節(jié)為軸進行搖動,,易使肩關節(jié)松開,引導為內氣下行,,適用于老年體弱引起的貧血,、失眠者。動作取盤坐或平慳,,兩掌夾持尺兩端,,置于腿上,然后以肩關節(jié)為軸向前上方遷出,,送至極點時微停,,再放松兩臂,落網原處為一次,。功作幅度可在30厘米左右,,每分鐘可做50次。 (三)晃以肘關節(jié)為軸進行晃動,,適用于久病不能起床,下肢活動不使者,,也適合于心悸,、高血壓頭暈者。動作是取仰臥或半仰臥式,兩手夾持棒兩端,,屈肘,,肘關節(jié)為支點放在床上不動,可前后左右晃動,,每分鐘晃動30—50次,。動作幅度不拘,以靈便,、不感吃力為度,。 (四)轉假想丹田似個氣球隨太極棒轉動而在腹中轉動。這樣持久練功,,就會做到內外相合,,上下相顧,動如車輪轉動,,心意貫滿,,圓滿無塊,不使有絲毫間斷,,這是太極尺氣功的基本功之一,,可用于治病康復,也可用來練柔勁,。動作可取平坐式,、馬襠步式或弓箭步式。兩掌夾持棒兩端,,自胸前弧形向下轉動腹部,,然后弧形轉回胸部—周。動作路線呈圓圈,,動作軌跡呈電波曲形,,動作幅度可在1尺范圍內。若取弓箭步式,,身體可隨棒轉動而移動,,即重心在前腿時,后腳貯略離地,,重心在后腿時,,前腳尖略離地、這樣前傾后仰為一次,,兩手即同時轉動一周或二周太極棒,,而且膝部始終保持微曲,上身要保持正中安適,,上下相隨,,繃勁不丟,,動作均勻。 (五)墜此功適合于因病臥床不起,,但尚有力練習者,。動作取仰臥床上,時屈胃于床上,,兩掌夾尺,,兩腿平放或屈膝均可。先做見字決功,,然后將尺上升至極點,,略停而意不斷,隨即將上舉之雙臂雙肩放松,,借尺下落之勢下沉墜至原處為一次,,如床有彈性,這時可帶動整個身體震動一次,,每分鐘可做40—50次,。上舉時,切忌用拙力,,但允許用太極拳的棚勁,。 (六)簸此功適合于肺結核、慢性腎病者,。動作取平坐式或弓箭步式,,但兩腳不動,兩掌夾尺,,尺離小腹6—8寸許,,一面做簸米動作,一面劃小圈,。動作熟練后,,兩掌心好似機器的軸承,尺好像是在軸在中間滾動,,每分鐘可簸動80—100次左右,。 (七)彈操練彈字訣功,主要在于發(fā)揮人體筋骨間的五弓之勁力,,培育人速戰(zhàn)速決的勇敢精神,,這種精神的振作,頗有利于心神的完美,。此功側重于懂勁應用的功夫,。練此動要符合一身備“五弓”的要義.即兩腿,兩臂,、身軀共為五張弓,,整體松中有緊,,蓄而后發(fā)。由根節(jié)達于梢節(jié)·要節(jié)節(jié)貫穿,。主宰于腰(腎功),氣源在丹田,上下前后相顧,。在“洞功”松沉(出速度)及“轉功”綿粘(綿里透剛)之功的基礎上,,練此彈字訣功為佳。 (八)顫取平坐式,,兩掌心夾持尺兩端,,舉于胸部齊高。然后,,雙手—股勁地向前下方放至極點后,,如被彈簧彈回一樣又回到原處,有突然發(fā)勁之意,,此為一次,,每分鐘可做30—40次。此功主練筋骨間的內勁,,唯提起時要慢,,下放時要快,以保持繃勁不丟,。 (九)抖此功要求在轉字決功基礎上進行,,但如取坐式,則可直接練,。練時胸腹肌肉如能充分放松,,則通過抖動來震動全身,特別是腹部,,所以能促進胃的蠕動,,有助于治療胃病,食積,、低血壓等,。做法是取平坐式,兩掌心夾持尺置于臍下方,,距小腹15厘米,,然后向前右下方和前左下方抖動,頻頻抖動,,勿間歇,,每分鐘可做60—80次,若取站式,,可用弓箭步式,,夾持尺端于臍上,,心窩下,距身12厘米,,然后身前探,,同時一面扳動,一面向前推出,,推至離身24厘米時停止,。接著,再向后移坐其身勢,,還原,,此為一次。再向前推出,,前足實,,后足虛,稍離地寸余,。如此抖動,,每分鐘可做80—100次。 (十)靜此功可與上述八字訣功配合做,。具體做法如下:在練各種收功前,,將尺返至起點,將心意穩(wěn)固在肚臍靜守片刻,,然后收功,。在練各種功過程中間,可暫停動作,,靜守肚臍,,只要雜念不起,外界無干擾,,就可長時間靜守下去,。如雜念起,外界有干擾,,則可立即恢復練功動作,,這樣就可以排除雜念和外界的干擾影響,還歸于靜,,這也是太極尺氣功的獨特優(yōu)點,,是動靜結合的典型功法。太極尺氣功的特點是以外動引內靜,,伹內靜之后要使人體的精,、氣、神不致散亂,,就順勢移意于丹田中,,可配合降濁氣法,。 具體做法是意想內氣由頭頂百會穴降至上丹田(兩眉之間印堂穴),繼而降至中丹田(肚臍),,下降至下丹田(會陰穴),,最后降至腳心涌泉穴。此為上下丹田結合運用的功法,,坐式,,站式均可采用。但在練功中,,仍以中丹田為首要穴位。 太極棒氣功的特點和作用 太極棒氣功做起來舒適自然,,在室外室內都可做,,其要求和太極拳完全相同,但其動作比太極拳簡易得多,,高齡的人仍可堅持練,。另外,人習慣于動態(tài)生活,,想一下子靜下來并非易事,。有些人練氣功或靜功,愈想靜,,愈靜不下來,,往往半途而廢。而太極棒氣功,,通過反復做輕松柔和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之中即易達到人靜境界,使神經得到休息,。所以,,太極棒氣功兼有太極拳和氣功之效,是一種典型的動靜結合的健身法,,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內功,,可收到身心俱壯之益,這也是它的主要特點,。 另外,,練武術者都強調“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亦即不僅要練外形動作,,而且要注意內氣的蓄養(yǎng)與導引。也就是說,,拳架雖多,,內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練太極棒氣功,有助于練拳者練好內功,,所以武術愛好者不妨一試,,肯定會有較深體會,而且掌握起來也更快,,勁路更容易找到,,對練好武術也會大有幫助。 堅持太極棒柔緩活動,,按照中醫(yī)理論來說,,易使上體舒松(虛其心),從而使火下行,,下體充實(實其腹),;還能使水上升,亦即能降其濁,,而生其陽,。人如能做到上虛下實,就可調理中和,,養(yǎng)心健身,。氣太實,則氣不通,;太虛,,則氣不足,怒則氣提高,,過喜則氣易散,,過憂則氣易狂,恐懼則氣懾萎,,氣急則氣促,,這都是中氣不和所致。若以太極棒功法調理中和,,則其種種弊端都可克服,。 堅持練太極棒氣功可養(yǎng)氣靜神,因它能做到以靜平意,,意平則神靜,,神靜則養(yǎng)氣,氣多則體自健,。所以,,練功應先強其內,后壯其外,而太極棒氣功正是內外兼練并以練內為主的功法,。 初練時,,主要練外,即先注意肢體動作是否正確,。此功動作極為簡單易學,,練會后即可專心練內,意靜神凝,,使內氣凝聚,,內勁儲蓄,實際上就是增強人體內部生理功能,。因此,,太極棒氣功被稱為砥礪先天元氣的一種功法。 堅持練太極棒氣功幾個月之后,,一般可達到下列功效,。 1.頭——練功后,神智清晰,,無限松快,記憶力增強,,睡眠好轉,,精力充沛。 2.目——練功后,,睜目視物,,格外清晰,明亮,。 3.口——練功后,,口中一般大量生津液,這時可結合著進行鼓漱和叩齒,,以健牙活舌,,然后把津液分幾次緩緩咽人胃中,為消化之良藥,。唾液,,俗稱“口水”,古人稱為“圣水”,,內可潤肺腑,,外可潤膚肌,還可以消食和解毒,,對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壯至關重要,。 4.胸——久練此功,可使人感到心胸空空如洞,氣息自調而通暢,,周身感到舒暢,。這時,氣自然會下到丹田中,,感到腹部充實,,可以體會到“上虛下實”的感覺。 5.胃——練功后,,食欲一般會大增,,食物有味,消化強,。但練功人仍應以八分飽為度,,不可暴飲暴食。 6.腹——練功后,,會感到腹部充實,,有增力感,有時腸鳴如雷,,說明膈肌上下運動幅度加大,,腸胃蠕動增強。 7.手——練功后,,會感到指脹滿,,其力增,指甲長得快,,掌心易潮汗,。兩掌夾棒練功時,會產生兩手互相吸合的感覺,。 8.腳——練功后,,會感到行動輕捷,靈活無滯,,靈敏度大增,。 9.腰——武術家常說:“練拳不練腰,到老藝不高,?!边@說明腰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太極棒氣功的動作,,大多強調勁要發(fā)自腰部,,以帶動四肢,好像樹干搖動柳枝擺,,青竹欲動節(jié)節(jié)行一樣,,所以練功后會感到腰部有力,靈活。 10.整體——練功時,,整個身體似軟彈簧(軟中有彈力),,感到舒適松快。動作用勁是由內及外,,輕中有重,,柔中透剛,上下相隨,,意氣通達,,所以能得心應手,整體合一,,確是美在其中,,妙不可言。 太極棒氣功 一預備姿勢和要領 練太極棒氣功及各種輔助保健功,,可根據個人喜好和身體情況,,選用下列姿勢進行。例如,,初練或體弱者可先采取臥式或坐式,,然后再轉入立式;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交替選用,。 1平坐式 練功時,雙手掌心夾持太極棒或太極尺,,掌心相對,將太極棒或尺置于大腿上,,以靜待動 這樣準備妥當之后,,全身放松,呼吸和順,,心不煩,,意步亂,按照選定的功法輕輕活動,,但不論什么功法,,均需要太極棒或尺高不過心窩或胸,低不過恥骨,。 動作速度一般每分鐘約做30-40次,,一上一下為一次。一般呼吸每分鐘約為15-17次,,一呼一吸為一次,。久練之后,,呼吸和動作就會自然配合,,形成呼則放,,吸則提的習慣,所以練功時不必注意調息和呼吸時氣的出入,。 初練時,注意力可集中在動作和太極棒或尺上,當動作熟練或能由多念化為一念時,,即可移易于中丹田或氣海穴,進一步誘導入靜,。素有功基者,,可直接守著中丹田練各種功法。 端坐時不要左傾右斜,,要放松腰背和胸腹部,,頭正直,眼睛平視前方,,含胸,,聳肩,垂肘,,全身有下沉感,,兩腿曲膝下垂,雙足平行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平踏于地面,,不宜懸空??柘プ阃箨P節(jié)屈曲要大于90度,,一邊持棒尺操作,但專習靜功時可保持90度,。 2盤坐式 盤坐有單盤,、雙盤、自然盤和草盤等式,。盤坐式的上身要求與平坐式的相同,,僅下肢盤坐不同。 單盤坐式——一條腿向里盤起,,足掌朝上壓在異側大腿下(或左或右)盤起,,另一條腿放在對側腿上,腳心向上,。此法平穩(wěn),,易做,上身易于自然端正,。兩手心夾持棒或尺,,架空臍下腹前5寸處,。 雙盤坐式——先將右腳向內盤起,使足跟接近大腿根處,,腳心向上,,然后再將左腳搬到右小腿上面,足跟接近右大腿根處,,腳心向上,。此法更穩(wěn)固,全能坐實,,但難度大,,常人不易做到,所以不用強做,。兩手扣棒或尺,,放落于小腿之上,距腹2-3寸,,以靜待動,,準備按選定的功法練動作。 自然盤坐式——練功者隨意盤,,如在田間,,炕頭上休息時的姿勢,坐穩(wěn)即可,,兩掌握棒尺,,放落于大小腿隙之間,距腹6-7寸,。要求內外俱靜,,然后按選定的功練動作。 草盤坐式——在自然盤做的形式上,,將一條腿的腳面板放在另一腿上面,,松散的盤坐。此式似單盤式,,但難度小得多,,必自然盤要穩(wěn)固,,操作空間大,。 上述幾種盤坐式,要求全身保持內外俱靜,,以便持棒或尺做動作,。在專練靜功時,也選用上述坐式,。 3臥式 仰臥式——在床上仰臥,,兩腿自然伸直,,兩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分別朝外上方,,兩臂平放在軀體兩側,,肘關節(jié)自然彎曲,用兩掌心扣握棒尺至于中脘穴上方附近,,心靜神寧,,鼻尖與肚臍成直線,頭枕略高,,另氣息和順,,無堵悶感,然后開始按選定的功法練功,。,、 半仰臥式——身體舉靠半握,兩腿取其曲膝,,平放腳掌于床上,,兩張心扣握棒尺至于中脘穴上方附近,肘關節(jié)自然垂放落實,,以動待靜,。這時如能入靜,干脆暫時放下棒尺,,只專心守肚臍或氣海穴,,靜養(yǎng)心神。這樣做精工之后或雜念又起時,,可再做棒功,。 4站式 站式有弓箭定步式、弓箭起落步式和馬檔式三種,。 馬檔式——要求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左右平行分開稍寬于肩,兩足平均著地,,足尖稍向內收,,胸微含,膝微曲,,臀部不收不突,,任其松腰下勁,雙掌扣握棒尺,,置于臍腹前,,然后開始練功。 練習太極尺的三個階段 初學者學練太極棒尺內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練形階段,。就是認真學習掌握各段運動的動作要領,,做到準確、順暢,、熟練地完成各種功法動作,。要熟記一種功法動作,操練時保證動作的連貫完整性,,在做動作的同時,,要邊做動作邊檢查,要注意身體各部位是否符合要領,,逐漸掌握動作的規(guī)范及要求,。 這一階段是練形階段,要力求達到外三合與周身相合,,注意力應集中在練形上,,即動作上。不要過多得注意意念,,更不要去追求,、執(zhí)著于以引氣行的路線、竅位及呼吸等等,。要順其自然,,這是練習好本功法的基本功。一定要反復認真學練,,為下一階段的提高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練氣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上,。按功法要求的呼吸方法配合動作進行練氣,呼吸要求做到均勻深長,,呼吸與動作要配合得當,,練功時感到氣通順暢不憋氣。認真掌握好內三合與外三合的配合一致,,這樣就能逐漸培養(yǎng)內氣,,使內氣增長,為下一階段的提高打好基礎,。 第三階段:行氣階段,。在能夠準確地完成功法動作,并能夠很好地同呼吸意念配合起來練習之后,,就可將注意力轉到運氣行氣上來了,。這就是更切實掌握,、體會意念要求,,并在練功時用心體會用身體驗,。 經過第二階段練功后,一般都能產生很強的氣感,。將內氣按照各功法的動作,,意念要求在體內運行,爭取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動作到,、內外合一內外相呼應的練功效果。從而逐漸修煉達到更深的練功境界,。在這段練功時要注意的是,,要熟記意念要求,要自然而然地行氣,,不可過于緊張,,逐漸達到輕松適意的練功境界。特別是開始練習用意引氣最后達到目的地(意守竅位)即可,。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之后,,自然體會感到氣運行過程中的感覺,但即便此時也切記不要強求氣按自己的想打執(zhí)著地運行,,還要求順乎自然,,要力求達到功無功,意無意,,無功無意是真意的練功境界,,為以后的進步提高打好基礎。 練習太極尺注意事項 練功前準備事項: (1)練功前要整理情緒,、排除雜念,、以求心安意寧情緒平定,情緒有較大波動時不宜馬上練功,。 (2)練功前要排除大小便,。 (3)練功前要寬解衣帶,有利于身體放松和氣血循環(huán),。 (4)練功前應先做一些放松關節(jié)肌肉的功前準備活動,,以利于消除身體及精神上的緊張狀態(tài)。 (5)在室外練功應選擇在空氣清新,、無污染,、無噪音、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 練功中注意事項: (1)練功時間長短,、次數及選擇練功內容、應按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狀況來確定,,以練完功后感到精神飽滿,,一天的生活工作精神旺盛為度,。 (2)練習氣功應按部就班有序地來練功,不能急于求成,、只圖進度快,,在還沒有達到某層次時就過早地修煉下一步功法,這種拔苗助長的練習方法不可取,。 (3)要在有經驗的氣功老師指導下練習,,如練功中遇到問題出現一些反應現象,要及時反應給老師以求正確指導,,以免產生偏差,。 (4)練功時如出現氣動、循環(huán),、腸鳴,、自發(fā)功、幻覺等練功反應現象時,,要正確理解對待,,不要刻意追求、任其自然,。 (5)練功時如出現疲勞時應暫停練功,,待消除疲勞后再繼續(xù)練功。 (6)練功時如遇雷鳴閃電的氣候時,,應暫停練功,,以免受到驚嚇使氣機紊亂。 (7)每次練完氣功后,,應認真做好收工,。 (8)婦女在月經期間、懷孕期間,,應減少練功時間和強度,,如遇不適,應暫停練功,。 (9)男子在練功期間,,應減少房事或禁止房事,以免損失元氣,,影響練功效果,。如房事后或遺精應注意休息,不宜馬上練功,。 練功禁忌: (1)饑餓時和飯后不宜馬上練功,。 (2)患有高燒、感染、失血,、外傷的情況下應禁止練功,,待病好后再練功。 (3)傳染性疾病患者應禁止與他人一起練功,。 (4)禁止酒后在神志不清不能自控的情況下練功。 (5)患有植物神經紊亂,,癔病,,精神、情緒控制不佳者不宜練習氣功,。 高血壓病人的練功要領: 練習氣功不僅可以控制血壓的上升,,還能起到有效降低血壓的作用。但如果方式不當,,則適得其反而加重病情,。 高血壓病人練功是要注意三個字——靜、松,、降,。靜:即心靜,不為雜念所干擾,,最好選擇安靜的綠化地帶進行練功,,心靜神安可以降低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有利于植物神經功能的調整和血管舒縮的調節(jié),,從而起到降壓的作用,。松:即要求在活動中肌肉放松,降低外周血管的緊張度,,使血管舒張,,血壓則不會上升。降:即把意念向下想,。意守下腹部丹田處或足心涌泉穴,,再配合動作和呼吸導引向下,有利于降低血壓,。 我們通過脈象測試觀察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意守部位非常重要,但練功者意守腹部丹田時,,血氧流量顯著地在該部位增加,,激素也相應增加,呼吸頻率顯著減慢,,血壓呈下降趨勢,。尤其是當練功者意守會陰、涌泉穴位時,血壓下降明顯,。而當練功者意守頭部的祖竅,、百匯、囪門穴時,,血流量顯著地在該部位增加,,激素也相應增加,意守部位周圍皮膚穴位溫度上升,,血壓也隨之上升,。低頭彎腰,屏氣用力都是高血壓患者的禁忌,。低頭時,,由于重力作用可是人腦循環(huán)血流量增加,血管壁緊張,,易引起頭昏,、頭重,有時還會誘發(fā)腦血管破裂,,引起腦溢血,。 屏氣可使胸腹部壓力增加,血壓上升,,而且屏氣時心臟射血阻力也增加,,一旦放松,心臟泵出的血液會對腦動脈形成沖擊,,也會誘發(fā)中風,。因此,高血壓病人練功時不宜做體位變化,,幅度過大的動作,,也不宜進行劇烈對抗競爭性項目。以上練功時間經驗和儀器測試,,為我們今后科學練功提供了依據,。 有關太極尺的求教 氣功在中國這塊古老文明的大地上已衍延了數千年,顯示著他超凡的生命活力,。實踐證明,,修煉氣功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開發(fā)智能,,健美形體,是一門探索人體生命奧秘的科學,。 太極尺又叫太極尺氣功,、太極柔術內功和太極內功運動法,。它是趙中道老師1954年設計并公開傳授的。按照《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道理,,它能夠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氣”,,從而砥礪先天元氣,,收斂人身三寶:精、氣,、神,。太極尺正是這樣一種養(yǎng)生健身良法,。 太極尺的主要器械是太極尺,,長度約為30厘米,棒尺的直徑約5.5厘米,。 太極尺平穩(wěn),、大方、含蓄,,兼有太極拳和氣功的效能,,是一種無偏差、動靜結合的健身術,,也是一種先天練法的優(yōu)秀內功,,可收到外動內靜,身心俱壯之益,。其姿式和動作均順著生理和習慣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氣靜,,身心舒適。 太極尺中的抖字訣,、轉字訣和太極訣諸功法,,符合練武者所強調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原則,,即不僅練外形的動作,,而且注重子內氣的蓄養(yǎng)與導引?!短珮O柔術說明書》序言提到:“創(chuàng)此太極柔術,,其精微奧妙,有山右王宗岳先生論之詳矣。自是而后,,源遠派分,,各隨其意而變其形式,太極架子外功十三勢經明達注成圖說,,太極內功練法失傳久矣,。”也就是說,,練拳雖多,,內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應當按拳論所講的“由內及外”,。太極尺,,就有助于練拳者練好內功,武術愛好者不妨一試,,必然行拳運勁,,如車入軌而行,肯定會有較深體驗,,掌握起來也更快,,拳功的勁路更易于找到。 初練時,,主練外,,即先注意肢體動作是否正確,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單式練法極為簡單易學,,學練會后即可專心練內,意靜神安,,使內氣凝聚,,內三合統(tǒng)一,內力儲蓄,,增強人體內部生理功能,。 太極尺的操作方法是按練功“字訣”進行的。有單式和組合式練功法,,運動量和難度可根據學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臥均可配太極棒尺練功。太極尺操作“宇訣”雖有多種,,但不必都練,,一般選上1―3種即可。外出人員隨身帶輕便的棒尺,,可做到練功無輟,。在公園中可加練行功。飯前飯后隨時均可輕度練功,,飯后練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太極尺十字訣功之一_洞字訣 十字訣功是太極尺氣功的總功法,共有洞,,搖,、晃、轉,、墜,、簸,彈,、顫,、抖,、靜十種體(養(yǎng)生)用(發(fā)勁)兼?zhèn)涞墓Ψ?,都是持太極尺進行,可全練,,也可根據個人之需選練三兩個功法,,持之以恒,就能收到良好功效,。 一洞字訣功 作用 洞,,意指空洞。容易使心胸空洞,,氣行順暢,。長期以來,有人把“洞”當作“動”,,這是對內功尚未頓悟和體驗看產生的誤解,。要使自己身體松靜得好,特別是心胸,、腹部,,象變成空洞一樣,必須以洞字訣反復貫徹其“松”意,,不起僵勁,,不用外力,。這種空洞的感覺還表現在,練功中感到太極尺的重量增加了,,這表明肌肉骨胳等在走向放松,。此法適宜練功(或其他功夫)一直不能很好放松,體之內應(硬)力較大,,不能入靜者選練,。 姿勢,動作 取坐式或馬檔步站式,,雙掌心相對扣握太極尺的兩端,,十指自然彎屈,自胸至腹前做上下提放,。上提至與胸部齊高,,距胸1.5~2厘米左右,然后向前下方松放,,如拋物,,放至兩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為度,,距小腹13厘米左右,,提尺時要不含勁力輕起,放尺時借助尺的重量下拋(尺不離手,,還須扣握從輕),。如此一提一放為一次,提比放的速度要慢些,,每分鐘可做30-40次,。 站式操練方法有二種 一是取馬襠步式,下肢無動作,,手的操動與平坐式練法相同,, 二是,在手的上下操動的同時,,加上身勢的寸升寸降,。即放尺時,雙膝蓋亦隨之向前功(弓)進寸許,,腰身也隨之下勁勢,。如此提尺升身勢,降尺坐身勢,,一升一降為一次,。每分鐘可做20——30次,勿過多,,免勞累,! 洞字功要訣 首功操洞速得松,,內外皆松亦獲靜。 降濁升清心胸空,,真陽歸根入丹經,。 立身或坐捏棒尺,十指曲著不脫落,。 從下向上均勻提,,不快不慢隨心意。 提至極點稍停息,,意氣內含感飽滿,。 然后向下快于提,稍久松感遍全身,。 太極尺十字訣功之二_搖字訣 作用 此功系以肩關節(jié)為軸一面搖動一面提放,所以易使肩關節(jié)松開而虛腋,,引導內氣和內勁下行。適合于老年,,病弱.失眠以及欲求松靜者選練,。 姿勢、動作 取任何一種盤坐,,平坐或弓箭起落步式均可,。 取弓箭定步式(提前足間)。兩步之距26-30厘米,,重心于檔中,,雙足平均著地,其心意側重于后腿,,雙掌扣握太極尺,,要持平,,置于臍前,,距臍7-14厘米左右。然后,,后足蹬勁,,前腿弓(攻)膝向前,并負身體重量的70%,,同時向前上搖尺,,含胸拔背沉腰勁,雙臂含掤勁而微停,,然后坐身勢,,重心落于后腿,并落尺.歸原部位,,前足尖順勢翹離地3.3厘米左右,,內中含著勁勢,。如此向前探身起尺,向回坐身落尺,,一出一回為一次,。每分鐘可做30-40次。前后(左右)步式可以輪換進行. 搖功要訣 盤坐撐尺先需定,,雙腿緊合上體松,。 運用之妙在寸動,久搖久守運真功,。 功至氣沖消滯靈,,有利肢體在返童。 放功下坐展下肢,,舒筋活血快感至,。 四肢展放取平坐,夾尺輕重以不脫,。 撐尺躦上勿偏墜,,一氣呵成至胸際。 微停其勢意繼貫,,歸時沉肘意隨尺,。 坐式運動與丹連,起開落合意息變,。 站式弓箭把尺搖,,根基力源在于腳。 十趾抓地涌泉空,,涌泉開合在意行,。 探身起尺在身落,起剛落柔陰陽合,。 丹日落勁使尺落,,啟功與止皆宜緩。 太極尺十字訣功之三_晃字訣 作用 以肘關節(jié)為軸進行晃動,,適合于久臥病床不便起身,,下肢不便行動或因病習慣于背靠物而坐者選練,也適合于心悸.氣虛,、高血壓,、低血壓或頭暈患者選練。 姿勢,,動作 取仰臥式或半仰臥式,,兩掌心相對,扣握尺兩瑞,,屈肘,,肘關節(jié)為支點平放在床上,。然后手握尺在胸部和腹部之間來回晃動,以輕,,穩(wěn),,慢為妥。每分鐘可晃動30-40次,,最多不過50次,,視體力酌量?;蝿拥姆炔痪?,以靈便和順,不感到吃力為度,。在晃動過 程中,,腿還可屈(半仰臥式)伸(伸臥式)變替進行。 體質稍強時,,可借其功勢增大晃動幅度,,將尺下移到與臍相對,然后做微有“小抖”的功法,。這有可能使胸腹間產生一種“微震感”,。但此功忌用力,宜在“放松”的基礎上加練此法,,其動幅被稱之為“寸動”或“寸勁”,。 有一定體力者,也可取弓箭步站式直接練晃功,。從弓箭定步式開始,,重心在襠中或偏后。然后,,運用起落步,,隨身體前探后坐,雙手握尺同時一面做上下晃動,,一面推向前方和收回原處,。如此反復進行,久之則可引氣下行而入靜,。其要點在于分清前探后坐時全身和兩腿起落虛實的變化。前后步式,,可以適當輪換,。 晃功要訣 久臥病榻練晃功,睡前調心取晃法,。 莫觀晃功動量小,,要明關鍵在內靜,。 排除憂愁現樂觀,調神養(yǎng)性增智能,。 行功乃在心思空,,慢啟慢收速宜中。 有始有終勁不空,,持之以恒必成功,。 隨晃隨眠皆忘之,氣歸身內體自堅,。 根椐網絡資料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