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在水中微溶,注射液中含有丙二醇,、乙醇,、苯甲酸鈉,,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氟化鈉注射液等輸液中后,因溶媒系統(tǒng)的改變使地西泮析出,,產生渾濁,,應禁忌稀釋使用。所以臨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時應肌內注射或緩慢靜脈注射,。因本藥屬于長效藥,,不應作連續(xù)靜脈滴注。 地西泮原藥液可不經稀釋,,直接靜脈推注,,使用時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緩慢靜推,速度以不超過每分鐘1~2毫克為宜,。在注射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兒的變化,若驚厥已停止或患兒已入睡,,可停止推注,,棄去剩余藥液。如果因藥量較小,,不宜保證緩慢注射,,也可將原藥液用注射用水、0.9%生理鹽水,、5%或10%葡萄糖等溶液稀釋后注射,,稀釋后可產生渾濁,但不影響療效,。靜脈推注時要密切觀察呼吸,、心率、血壓,,尤其是對于曾用過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藥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抑制的發(fā)生,。 另外,,地西泮水溶性較差,靜脈注射時可能有沉淀,,甚至發(fā)生靜脈血栓或靜脈炎,,所以在注入藥后最好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靜脈。 地西泮(安定)注射液的正確使用 地西泮(安定)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中樞性肌肉松弛、抗驚厥,、抗癲癇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肌內注射緩慢而不規(guī)則,靜脈注射后能迅速進入中樞,臨床多采用口服或靜脈注射,,其中靜脈注射地西泮是治療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的首選藥物,。 正確靜脈給藥方法 1、緩慢靜脈注射:成人每分鐘不超過5mg,,30天~5歲小兒每分鐘不超過0.1 mg,,5歲以上兒童每分鐘不超過0.5mg。 2,、靜脈微量泵入:可調節(jié)流速,,不可稀釋。 因此,,臨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時應采用緩慢靜脈注射,、靜脈微量泵入,以提高地西泮注射液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錯誤給藥方法: 1,、靜脈滴注:不推薦此種給藥途徑,本品為極難溶性藥物,,水中的溶解度為1:400,,地西泮注射液溶媒中含40%丙二醇、10%乙醇助溶并加熱至60℃使之完全溶解,。地西泮注射液與其他任何輸液配伍,,由于溶媒組成改變,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易析出地西泮結晶,,靜脈滴注過程中不溶性微粒易引起輸液反應及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如寒顫、高熱,、子癇,、驚厥等。若確需靜脈滴注,應將地西泮注射液2mL稀釋于至少大于60倍輸液中方可靜脈滴注,。 2,、禁止從莫菲管中加入:地西泮注射液是水溶性制劑,由于助溶劑的存在,其處于完全溶解狀態(tài),地西泮注射液從莫菲管加入到其他輸液,均因溶媒系統(tǒng)的改變使地西泮析出,產生白色渾濁或沉淀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嚴重影響用藥安全,。
|
|
來自: 亮點收藏 > 《神經系統(tǒng)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