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之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秦葆
【考點解讀】
《2016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語文科“考試內(nèi)容”部分有關(guān)“古代詩文閱讀”的考試范圍包括“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安煌木涫健?,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安煌梅ā敝傅氖窃~類活用,,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的活用。重點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閱讀在“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見單獨設(shè)題,體現(xiàn)了文言文閱讀重在整體理解的宗旨,。我們雖然不必像以前那樣花很多精力去細(xì)摳各類文言句式,,但絕不表示這個考點不重要。準(zhǔn)確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譯文,、譯句的“信”與“達(dá)”。文言文閱讀的曉暢與否,,當(dāng)然要取決于我們對字詞的把握,,也要看我們對相關(guān)文言句式的辨析。這些知識遍布文言文中,,閱讀時難以逾越和回避,,況且作為保留題型的文言文翻譯,命題所選文句每每從詞語、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慮,。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們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應(yīng)予以足夠地重視,。
【例題精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考試試卷》(新課標(biāo)I)
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皬U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dāng)死之。”金人來索太上,、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dāng)?shù)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xiàn),。茍不已,則以死繼之,?!痹轿迦眨瑹o肯承其事者,。傅曰:“吾為太子傅,,當(dāng)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dāng)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zé)之,庶或萬一可濟(jì),。”遂從太子出,。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yù)?”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dāng)死從?!笔窍?,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dāng)死之。
譯文:
(2)金人雖不吾索,,吾當(dāng)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zé)之,庶或萬一可濟(jì),。
譯文:
【參考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國稱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將為此而死,。
(2)金人雖然沒有點名要我,,我卻應(yīng)該與太子同去,求見兩名首領(lǐng)當(dāng)面指責(zé)他們,,或許有成功的可能,。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翻譯能力和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能力。能力層級為B 級,。
第(1)小題的關(guān)鍵詞語有“帝”“茍”“死”三個,,這是從原文中找出的比較重要的地方?!暗邸痹谖闹杏米鲃釉~,,意思是“稱帝”“為帝”,這里是在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帝中國”應(yīng)該翻譯為“在中國稱帝”,。“茍”是一個文言虛詞,有連詞,、副詞,、形容詞等多種用法,這里用為假設(shè)連詞,,表示“如果”,,較為容易?!八馈弊值挠梅ㄒ膊皇菃渭兊牟患拔飫釉~,,而是“為……而死”的意思,文中表示“為金人另立異姓這事而死”,。
第(2)小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有“不吾索”“面責(zé)”“庶或”三處,,“不吾索”涉及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的問題,“不吾索”應(yīng)理解為“不索吾”,,也即參考答案中的“沒有點名要我”,。“面責(zé)”涉及名詞用作狀語,,“面”是當(dāng)面的意思,,“面責(zé)之”指“當(dāng)面指責(zé)他們”?!笆颉笔钦Z氣副詞,,意思是“或許、也許”,,而文中的“萬一”表示發(fā)生可能性極小的副詞,,合起來用,如要讓原文“庶或萬一可濟(jì)”中的“庶或”“萬一”均得到落實,,最好譯為“或許有成功的可能”,。
【方法指導(dǎo)】
一、知曉文言文常見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2.“……,,……也,?!比纾喉椉管帲f南閣子也,。(《項脊軒志》)
3.“……者,,……?!比纾核娜苏?,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
4.“……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qiáng)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5.無標(biāo)志判斷句。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qiáng)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如: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二)被動句式
1.用介詞“于”表被動,,“于”起介紹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于”后的“鄭袖”,、“張儀”發(fā)出來的,。
2.在介詞“于”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動。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3.用“見”,、“于”,,“見……于……?!北肀粍?。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4.用“為”,,“為……所……”表被動。如: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5.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6.動詞本身表被動,。戍卒叫,,函谷舉。(《過秦論》)
(三)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而彼且奚適也,?(《逍遙游》)作賓語的疑問代詞有“誰,、何、孰,、奚,、曷、胡,、惡,、安、焉”等,。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未之有也,。(《孟子》)正常語序應(yīng)該是“未有之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是”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惟)”,,構(gòu)成“唯(惟)……是(之為)……”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
4.方位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鴻門宴》)例句意思是“項王,、項伯面向東邊坐,,亞父面向南邊坐?!?/FONT>
5.文言文中,,“自”作賓語時常常置于動詞之前。如:人不暇自哀,。(《過秦論》)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省略句式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有呼應(yīng)下文省、對話省,。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這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楚人為食,,吳人及之。(楚人)奔,,(吳人)食而從之,。
2.省略謂語。謂語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yīng)下文或因?qū)υ挾÷缘?。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zhàn)》)
3.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豎子不足與(之)謀?。ā而欓T宴》)
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時要補(bǔ)充出來。
4.省略介詞,。常見的是省略介詞“于”和“以”,。如:至則無所用,放之(于)山下,。(《黔之驢》)賜之(以)彘肩,。(《鴻門宴》)
二、明確詞類活用的理解方法
(一)名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1)名詞后帶了補(bǔ)語,,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舍”后帶了介詞結(jié)構(gòu)“于其址”充當(dāng)補(bǔ)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筑舍定居”。
(2)幾個名詞連用,,不構(gòu)成并列或偏正關(guān)系,,其中一個名詞常活用作動詞,。如: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刑”都后面的名詞組成動賓關(guān)系,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是“殺”的意思,。
(3)名詞前如有結(jié)構(gòu)助詞“所”,則一起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與妻書》“志”本來是名詞,意思是“志向”,,與“所”一起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是“立志”,。
(4)名詞用在“之,、其,、爾、汝,、我”等代詞前面,,則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蹄”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為動詞,,意思分別為“用腳踢”,。
2.名詞用作狀語
(1)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游褒禪山記》(從旁邊)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手段或工具,。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队薰粕健罚ㄓ没危?/FONT>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戰(zhàn)國策》)(象蛇一樣)
④表示行為的身分或?qū)Υ姆绞健1斓叵?,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過秦論》)(如客人)
(2)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1)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有時用連詞“而”或“以”連接謂語。這是現(xiàn)代漢語里所沒有的,。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在早晨,、在傍晚) (2)文言文中“日”,、“月”,、“歲”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時間修飾,。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捕蛇者說》)(每年)
(3)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文言文中,,方位名詞也可以直接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在外邊)
3.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用作使動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使……滅族)
4.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以……為鑒)
(二)形容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語句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堅固的鎧甲、銳利的武器)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多數(shù)是由于后面帶了賓語,,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與……交好)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從軍行》)(使……灰暗)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rèn)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以……為恥)
(三)動詞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dāng)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追亡逐北。(《過秦論》)(逃跑的軍隊)
2.動詞的使動用法
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有賓語,。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使……起舞,、使……哭泣)
3.動詞作狀語,。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跑著)
(四)數(shù)詞的活用
數(shù)詞一般活用為動詞,,但比較少見。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氓》)
例中的“二三”為數(shù)詞,這里活用為動詞,,意為“數(shù)次改變”,。
【針對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題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就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
(劉向《新序·立節(jié)》)
1.與其它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 B.人則獻(xiàn)之,,奚為不受?
C.縱君有賜,,不我驕也,。 D.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2.與“先生非求于人”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 B.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C.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D.兵破于陳涉,地奪于劉氏,。
二,、閱讀下面一篇短文,翻譯文中畫線語句,。
席方平,,東安人。其父名廉,,性戇拙,。因與里中富室羊姓有隙,羊先死,;數(shù)年,,廉病垂危,謂人曰:“羊某今賄囑冥使搒我矣,。”俄而身赤腫,,號呼遂死。席慘怛不食,,曰:“我父樸訥,,今見凌于強(qiáng)鬼;我將赴冥,,代伸冤氣耳,!”自此狀類癡,蓋魂已離舍矣,。
席入城,,其父已收獄中,。至獄門,遙見父臥檐下,,似甚狼狽,。舉目見子,潸然流涕,,曰:“獄吏悉受賕囑,,日夜搒掠,脛股摧殘甚矣,!”席怒,,大罵獄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豈汝等死魅所能操耶,!”
(選自《聊齋志異·席方平》,有刪節(jié))
3.羊某今賄囑冥使搒我矣,。
譯文:
4.我父樸訥,,今見凌于強(qiáng)鬼。
譯文:
5.席入城,,其父已收獄中,。至獄門,遙見父臥檐下,。
譯文:
6.獄吏悉受賕囑,,日夜搒掠,脛股摧殘甚矣,!
譯文:
三,、閱讀下面一篇短文,翻譯文中畫線語句,。
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伞,!?U>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zhàn),。勍敵①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②,,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zhàn),,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FONT>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注】①勍敵:強(qiáng)敵,。②胡耇:老人,,亦指年老。
7.既濟(jì)而未成列,,又以告,。
譯文:
8.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譯文:
9.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
譯文:
10.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
譯文:
【參考答案】
1.A (A句省略介詞“于”,其余三句都是賓語前置句,。)
2.B (B項和“先生非求于人”都是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句,,其余三項盡管也是介賓后置句,但都是被動句,。)
3.羊氏如今用錢買通冥使并囑咐他打我,。
【關(guān)鍵詞語之一“搒”,處于動詞謂語位置,,關(guān)聯(lián)的賓語是“我”,,引發(fā)的反應(yīng)是“俄而身赤腫,號呼遂死”,,所以應(yīng)該解釋為“打”,。(適用于語境法)】
4.我父親很實在,不善于說話,,如今被強(qiáng)鬼欺侮了,。
【關(guān)鍵詞語是“樸”(宜用語境法、聯(lián)想法),、“訥”(宜用造字法,、聯(lián)想法),句式是被動句(見……于),?!?/FONT>
5.席方平進(jìn)了城,他的父親已被關(guān)押在監(jiān)獄中,。到了監(jiān)獄門口,,(他)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父親躺(在)屋檐下。
(第一個分句是被動詞,,動詞“收”直接表被動,,要翻譯為“被關(guān)押”,第二個分句是省略句式,,省略了介詞“于”,,要補(bǔ)充,。)
6.獄吏全都接受了賄賂并受到了叮囑,不分白天黑夜地拷打(我),,我的腿被打傷得很嚴(yán)重了,。
【關(guān)鍵詞語是“悉”(宜用語境法、聯(lián)想法),、“賕”(宜語境法,、造字法)、“掠”(宜用語境法,、造字法)“甚”(宜用語境法,、聯(lián)想法)等,句式是被動句,,沒有任何標(biāo)志,,應(yīng)該著眼于主語與動作行為的關(guān)系?!?/FONT>
7.楚軍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隊列,,司馬又將上述意見報告襄公,。
(“濟(jì)”,適用于語境法與聯(lián)想法,,應(yīng)該解釋為“渡河”,,這是一個省略句,省略了主語和介詞賓語,,要補(bǔ)充完整,。)
8.古時候的人帶兵打仗,不憑借險要的地形(來攻擊敵人),。
(關(guān)鍵詞語是“為軍”,、“阻隘”,“為”是動詞,,“阻隘”是形容詞作名詞用,。此外,這是一個省略句,,要補(bǔ)充完整,。)
9.寡人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但仍然不會擊鼓下令攻擊還沒有排成戰(zhàn)斗行列的軍隊,。
(鼓,,適用于語境法與聯(lián)想法,在此處作動詞,,翻譯為“擊鼓進(jìn)攻”,。)
10.三軍是憑借有利條件來作戰(zhàn)的,,鳴金擊鼓是用聲音來鼓舞士氣。
(“利”,,適用于語境法,,在此處作名詞,譯為“有利的條件”,;“用”,,適用于語境法,在這里意譯為“作戰(zhàn)”,;“聲”,,適用于語境法,在此處作動詞,,“以聲音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