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告訴我,,想寒假帶孩子去馬爾代夫——那是由一群小島組成的陸地面積僅300平方公里的亞洲最小的島國。 馬爾代夫 我知道的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的度假天堂,,近些年許多國人都去看過那里美麗的沙灘,,享受過那里微拂的椰風、湛藍的海水,。 馬爾代夫 狄娃島度假村(前白沙灘度假村) 馬爾代夫“海洋之花” 記得看過一篇網(wǎng)媒報道《愛爾蘭時報》(2013年)7月29日文章載:自從《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獲得通過后,,162個國家將海洋切割成不同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其中英國,、法國和日本等擁有殖民時期遺留領(lǐng)土的國家在這方面做得遠比中國好,。中國的海上領(lǐng)土實力僅排在馬爾代夫和索馬里之間。 海上領(lǐng)土實力,,馬爾代夫=中國,?! 首先我不確定這個結(jié)論,,西方媒體是怎么得出來的,,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多高。但是的確讓人看著憋屈,。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近30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怎么會排到馬爾代夫之后,?!但細看近來如暑氣沸騰的新聞,,東海,、南海,紛爭不斷,,一些用基本歷史地理常識(首發(fā)命名),;國際法原則(大陸架延伸)來判斷,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鄰邦”糾纏后就變成不可開交的問題,,甚至國際爭端。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琉球海溝以北,有一個600年前中國海船和漁民就經(jīng)常路過并標名的小島——“釣魚嶼”[1](今稱:釣魚島),。它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而今天,,日本以所謂1884年古賀辰四郎首先發(fā)現(xiàn)為由,,又借吞并琉球群島為基準,加上《舊金山合約》的私相授受,,妄稱這個中國命名,,海上坐標了600年的島嶼是他的領(lǐng)土。并且一向精于收集中土古籍,,以學術(shù)研究嚴謹著稱的日本史學界也集體失明,,恍若看不到600年來充塞眼目的大量記載有中國釣魚嶼的古代文獻。唯一的一位值得尊重的看破,、戳漏日本“釣魚島”皇帝新衣的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清[2]因說了真話,,卻受到其族類的威脅。這島國所謂誠實認真嚴謹負責的民族自豪優(yōu)越感,,不知丟到哪里去了,? 西方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后,海洋好像離國人越來越遠,??春#蔀樵S多人所謂見世面的追求,。而實際上中國人曾經(jīng)在歷史上比任何民族都更親近幽藍無垠的大洋,。史前亞洲人越海遷入美洲,已經(jīng)成為神話和傳說,。秦漢唐宋的蹈海通商,,使絲綢、茶葉,、陶瓷可以遠播異域,,換回如潮白銀。 1404年,,正月初一,,一位生于云南昆陽和代村的名叫馬和的回族太監(jiān),被大明永樂帝御書賜姓“鄭”,。 明成祖朱棣(永樂)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他率領(lǐng)208艘艦船,27800余人,,出蘇州劉家河,,首下西洋,至1431年(明·宣德六年),,七入洪濤巨浪,,史稱“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 鄭和帶給海洋另一端世界的是中土大明豐盛的物質(zhì)文明和今天看來沒有任何意義的“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體上帝之心,,施恩布德”[3]的皇威璽書,。 明帝國版圖 七下西洋,每次200多艘巨船,,27000多名船員,,這是19世紀之前人類歷史上進入大洋深處最龐大的艦隊。 鄭和下西洋 船隊 無論鄭和是領(lǐng)密旨出洋緝搜建文帝,,還是弘揚大明皇威于天下,,中國人對海洋的熟悉和駕馭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鄭和下西洋航線圖 1492年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西班牙哥倫布船隊,,水手90名,,輕帆船3艘。1497年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的葡萄牙達·迦馬船隊,,船員160人,,帆船4艘。1519年環(huán)球航行的西班牙麥哲倫船隊,,船員265人,,帆船5艘。長時間海上生活,,沒有蔬菜補充,,缺乏維生素會引起壞血病,導致死亡,,西方海洋探險因此而死亡者甚眾,。坊間傳誦,因鄭和艦隊里有攜帶大量豆類儲藏,,用豆發(fā)豆芽,,確保新鮮蔬菜的供給,所以沒有壞血病的流行,。因為鄭和艦隊龐大,且船體恢弘,,大型寶船以今天尺寸折算,,長約151.8米,寬約61.6米,,且有專用糧船隨艦隊補給,。 鄭和寶船 所以可以想象,以中華博大淵遠的飲食文化,,回族的鄭和,,肯定在船上攜帶了大量的豆儲和干菜,。豆腐、豆干,、豆筋,、豆皮、豆?jié){等豆制品和豆芽,,干筍,、干菌、干菇等應該是這位艦隊統(tǒng)帥的日常食材,。加上明代已經(jīng)流行的綠茶,。這些飲食習慣確保了,萬人艦隊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成為這航海創(chuàng)舉成功的基石,。 豆腐 豆筋 豆皮 豆?jié){ 黃豆芽 綠豆芽 干筍 干筍 干菌 干菇 確是“民以食為天”! 遺憾,,1447年(明·成化十一年),,兵部車駕郎中劉大夏奏議:“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shù)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舊案雖用,,亦當毀之,以拔其根,?!?/strong>[4]盡數(shù)焚毀鄭和下西洋圖藉檔案。 鄭和下西洋 劇 紀念鄭和下西洋郵票 此后500年,,中國與海洋無緣矣,。
(記于2013年7月31日) 附記: 此稿寫于2013年7月31日,印象中是一本雜志約的稿子,,后來可能涉及歷史審查問題而沒有刊發(fā),。近日查對稿檔時,翻出此舊文,。想想今夏“南海仲裁鬧劇”的波濤,,南海島嶼建設。此文好似仍然不算過時,,今刊布一覽,。 2016年11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