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當你對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嗎?“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應(yīng)該怎么對待嗎?” “我的,,你的,,我們的……”當寶寶開始使用這些關(guān)系代詞時,說明他的物權(quán)意識正在發(fā)展中,。
有一首美國兒歌《幼兒所有權(quán)法則》特別有趣: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這首兒歌反映的正是寶寶們有趣的物權(quán)觀念,。 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quán)”觀念,,能夠讓孩子學(xué)會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尊重別人的物品,對孩子順利步入社會,,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有著積極的意義,。 那么,每個年齡段的寶寶的物權(quán)意識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父母該如何應(yīng)對呢? 我的東西誰都可以玩0~1歲 順順8個月了,,一天阿姨帶著哥哥來家里玩,,哥哥看到順順的足球,非常紳士地問:“我可以玩你的足球嗎?”媽媽連忙回答:“玩吧玩吧,,順順還不知道護東西呢!”看哥哥把足球踢上踢下,,順順也高興地手舞足蹈。 寶貝這個階段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體,,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動作是自己的,至于身體之外的東西,,我暫時還顧不上,,所以孩子的東西誰都可以玩。盡管如此,,孩子還是喜歡有同伴的環(huán)境,,看到別人玩,他也會高興地大笑,,他會明白“原來這個可以這樣玩”,。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1~2歲 小區(qū)里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1歲多的潤潤看到大哥哥玩的玩具車,,拿著就走,,嘴里還喊著:“潤潤玩,潤潤玩!”大哥哥連忙跑過來說:“這是我的!”拿走了玩具車,,潤潤委屈地大哭起來,,又試圖去拿,被奶奶抱開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也能區(qū)分出自己和別人的關(guān)系,,但是還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在孩子的心里,,只要喜歡的東西,,就可以伸手拿。所以父母要多告訴孩子“這是哥哥的,,不是潤潤的”,。慢慢地,孩子就會建立起“你的”“我的”的界限,。 有時候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內(nèi)心會有些失望,,甚至哭鬧,其實孩子失望的過程也是感受“你”“我”的界限的過程,。父母只需要安撫孩子,,讓他接受這種小小的失望。 另外,,要讓孩子明白“借用”的概念,,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去別人家里做客或者要玩別人東西前要先詢問,,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才可以玩,,而且玩完了要記得歸還并且致謝。 我的東西你不能碰2~3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