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癥狀: 本病主要為害葉片和球莖。葉片上初生的病斑為黃褐色斑點,,后擴大融合成圓形或規(guī)則形的大斑,,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濕度大時,,斑面可見一薄層白色霉?fàn)钗?,這是病菌的孢子梗 和孢子囊。在壞死組織分泌有黃色至淡褐色液滴,,后期病斑多從中央腐敗成裂孔,,嚴(yán)重受害的葉片僅殘留葉脈呈破傘狀,地下球莖受害,,可致部分組織變褐腐爛,。 (2)傳播途徑及發(fā)病規(guī)律: 本病由鞭毛菌亞門真菌芋疫霉屬病菌侵染引起。在廣西芋疫病菌無明顯的越冬現(xiàn)象,。而帶病種芋球莖和遺落田間的零星病株,,則是病害的初次侵染來源。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取決于當(dāng)?shù)氐慕涤炅亢徒涤耆諗?shù),,并由風(fēng)雨傳播進行重復(fù)侵染,。一般在種植地低洼漬水、偏施氮肥,、過度密植或長勢過旺,,都會引起病害的嚴(yán)重發(fā)生。芋不同品種抗病力有所不同,,水芋較陸芋抗病,,陸芋中的香芋又較紅芽芋、白芽芋抗病,。 (3)防治方法: ①選種:選用高產(chǎn)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芋。 ②輪作:實行1~2年輪作,,及時鏟除田間零星芋株,,收集病殘物深埋或燒毀。 ③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和農(nóng)家肥,;深溝高畦種植,,注意開溝排水,,改善田間通風(fēng)透光條件,及時摘除病葉,,減少菌源,。 ④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及時 用藥防治。每667平方米(1畝)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雷米多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甲霜靈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3~4次,。 |
|
來自: 昵稱372277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