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諦與人生的意義 ——關(guān)于“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 安徽師大 陳文忠 目錄 一,、“生命的一次性”的探討 (一)中國哲人:“未知生,,焉知死?” 1,、中國哲學(xué)對“生命真相”的態(tài)度:“存而不論” 2,、中國人回避“生命真相”的文化原因:“實用理性” 3、當(dāng)代中國人對“生命真相”的態(tài)度:“畸形養(yǎng)生學(xué)” (二)西方哲人:“向死而生”,、“絕地逢生” 1,、西方歷代思想家的思考:從古希臘羅馬到現(xiàn)代 2、西方當(dāng)代的“死亡學(xué)”與“死亡體驗” 二,、“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 (一)“生命的一次性”的致思途徑:“生命哲學(xué)”與“死亡哲學(xué)” 1,、“生命哲學(xué)”的兩大課題:“生”與“死”的雙重思考 2、“生命哲學(xué)”的兩大使命:“生”與“死”的雙重智慧 3,、“生命的一次性”的“生命哲學(xué)”意義: (二)“生命的一次性”的七層含義 1,、從生命的誕生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誕生的偶然性:感恩生命,; 2,、從生命的存在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存在的珍貴性:敬畏生命,; 3,、從生命的經(jīng)驗看,生命的一次性與人生經(jīng)驗的累積性:充實生命,; 4,、從人性的本質(zhì)看,生命的一次性與人性本質(zhì)的相似性:攜手生命,; 5,、從生命的個體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旅程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生命; 6,、從生死的關(guān)系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死過程的同一性:善待生命; 7,、從生命的理想看,,自然生命有限性與精神生命無限性:超越生命。 三,、小結(jié) 1,、一個命題的七點思考 2、“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的規(guī)劃” 3,、“喜劇時代”的“悲劇問題” 生命的真諦與人生的意義 ——關(guān)于“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 安徽師大文學(xué)院·陳文忠 (2010,、9、9) 俗話說,,“人生一世”,。這里的“一”,,既是指“一世”的長度,,也指“一次”的數(shù)量。確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兩次,更沒有三次,。生命是一次性的,。 “生命的一次性”,這是一個冷峻的問題,,一個嚴肅的問題,,一個近乎殘酷的話題。但是,,這實實在在是“生命的真相”,,也是生命存在的本質(zhì)之所在;這更是一切生命哲學(xué)的邏輯基點,,也是一切哲學(xué)家思考人生問題的事實基礎(chǔ),。 青春蓬勃的大學(xué)生,美好的生命之旅剛剛開始揚帆起航,。我以為,,此時倘能清醒地認識“生命的一次性”的真相,深刻地認識“生命的一次性”的真義,,對于摯愛這美好的人生,,善待這尊貴的生命,對于順利航行不平凡的人生旅程,具有積極的精神意義,;對于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更能成為強大的心靈動力,。 一,、“生命的一次性”的探討 “生命的一次性”是生命的真相。不過,,談到“生命的一次性”就意味著承認生命的有限性,,承認生命必然結(jié)束而不再復(fù)還,承認人人都要告別這美好的生命,。這對渴望生命的人來說是“不祥的”,,也是“不吉利的”。因此,,常人往往回避談?wù)撨@個話題,。 常人回避“生命的一次性”,哲人卻沉思“生命的一次性”,。只是,,中西文化對“生命的一次性”的態(tài)度和思考有所不同。如果說中國古人刻意淡化,,那么西方哲人卻能直接面對,。 (一)中國哲人:“未知生,焉知死,?” 先秦時代形成的“實用理性”和“樂感文化”,,使中國成為一個不信鬼神,避談死亡,,強調(diào)樂生,,追求長生的民族。直至今天,,“死”依然是一個忌諱的詞,,一個力求回避的問題。 1,、中國哲學(xué)對“生命真相”的態(tài)度:“存而不論” 1)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2)道家:“出生入死” 《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 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 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B> (譯文: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卻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為什么呢,?因為奉養(yǎng)太過度了,。聽說善于養(yǎng)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戰(zhàn)爭中不會受到殺傷,;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范圍,。) 3)道教:“羽化登仙,,長生不老”。 2,、中國人回避“生命真相”的文化原因:“實用理性” 中國的“實用理性”和“樂感文化”,,使中國古人對“生命的一次性”的生命真相,極力采取刻意淡化的態(tài)度,,甚至“化死為生”,,追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 《論語·先進》: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唬骸粗?,焉知死?’” 李澤厚:“此章極有名,,解說豐碩,。總之,,足顯中國之實用理性,,不作無益無用之思辨和討論。所謂‘無益,、無用’指與人事關(guān)系而言,。重在此人生此人世。即我所謂‘一個世界’觀是也,。聯(lián)系‘不予怪力亂神’,、‘祭如在’、‘敬鬼神而遠之’等章節(jié),,孔子對超乎此世此生的問題,、對象,采取頗為一貫的‘存而不論’的實用態(tài)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保ā墩撜Z今讀》,,第300頁。) 3,、當(dāng)代中國人對“生命真相”的態(tài)度:“畸形養(yǎng)生學(xué)” 當(dāng)代“養(yǎng)生學(xué)”的畸形繁榮: 張悟本:“悟本堂”——“把吃出來的毛病再吃回去,!” 李一道長:“縉云觀”——“大師往往在你迷惘的時候出現(xiàn)” 民眾對不朽的追求:生兒子,蓋房子,; 帝王對不朽的追求:“長生不死之藥”,。 (二)西方哲人:“向死而生”、“絕地逢生” 西方人從古希臘以來,,在哲學(xué)上就相當(dāng)堅定地認為,,“人”族是“會死的”,只有“神”族才是“不死的”,。然而,,古希臘的文化傳統(tǒng),,對“人是會死的”這個問題相對地缺少哲學(xué)思考,因而長期被“擱置”了起來,。基督教開發(fā)了“生”,、“死”的宗教方面的意義,但又創(chuàng)造出“兩個世界”,,以宗教的方式掩蓋“死”的真相,。直到海德格爾,對“人是會死的”這個問題的深層次的哲學(xué)意義,,才被揭示了出來,,并提出了“向死而生”、“提前進入死亡的狀態(tài)”等冷峻而嚴肅的命題,。 1,、西方歷代思想家的思考:從古希臘羅馬到現(xiàn)代 1)古希臘羅馬: 西塞羅名言:“探究哲理就是學(xué)習(xí)死亡?!保ā睹商镫S筆集》上卷,,第88頁。) 蒙田:“西塞羅說,,探究哲理就是為死亡作思想準(zhǔn)備,,因為研究和沉思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使我們的心靈脫離軀體,心靈忙忙碌碌,,但與軀體毫無關(guān)系,,這有點像是在學(xué)習(xí)死亡,與死亡很相似,;抑或因為人類的一切智慧和思考都歸結(jié)為一點:教會我們不要懼怕死亡,。”(《蒙田隨筆集》上卷,第88頁,。) 賀拉斯:把照亮你的每一天當(dāng)作最后一天,, 贊美他賜給你意外的恩惠和時間。 盧克來修:這一刻就要消逝,,一去永不復(fù)返。 2)文藝復(fù)興時期: 蒙田隨筆《探究哲理就是學(xué)習(xí)死亡》:“死亡是人生的目的地,,是我們必須瞄準(zhǔn)的目標(biāo),。如果我們懼怕死亡,沒錢進一步都會惶惶不安,。一般人的做法就是不去想它,。可是,,如此粗俗的盲目是多么愚蠢,!”(《蒙田隨筆集》上卷,,第88頁。) “每一天都在向死亡邁進,,而最后一天則到達終點,。”(《蒙田隨筆集》上卷,,第108頁,。) 3)啟蒙運動時期: 歌德格言:“時代在前進,但人人都得從頭開始,?!保ā杜=蚋裱浴罚?12頁,。) 為什么“人人都得從頭開始”,?——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次性的”,沒有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每個人的生命“都得從頭開始”,,而不是接著原來的生命開始,。 4)現(xiàn)代西方哲學(xué) 海德格爾:“向死而生”;“提前進入死亡的狀態(tài)”,。 米蘭·昆德拉:“人只有一次生命,,絕無可能用實驗來證明假設(shè),因此他就永遠不可能知道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對還是錯,?!保ā恫荒艹惺艿纳p》,第41頁,。) “人只能活一次,,我們無法驗證決定的對錯,因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只能做一次決定。上天不會賦予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較不同的決定?!保ā恫荒艹惺艿纳p》,,第264頁。) 2,、西方當(dāng)代的“死亡學(xué)”與“死亡體驗” 1)庫布勒·羅斯《死亡與臨終》:建構(gòu)臨終精神狀態(tài)的五階段模型,。 2)傅偉勛《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未知生,,焉知死”到“未知死,焉知生”,。(真實的死) 3)上海交大附中:高中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寫“臨終遺言”:(虛假的死) 2005年10月17日晚,,上海交大附中510名學(xué)生在大操場和籃球場上,擰開手電,,借著一點亮光打開老師發(fā)下的信封,,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寫下自己的“臨終遺言”: “如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希望你能珍惜這段時間,,思考和檢視一下人生,體驗人生最后一刻,,在你即將告別這美好人生之時,,寫下你對父母、對親友,、對師長,、對同學(xué)、對這個世界,,最想說的話,。” 上海交大附中從2002年開設(shè)這一門“感悟性的心理體驗課程”,,目的是對學(xué)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xué)生模擬生命的最后一天,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想想親人,、師長,、同學(xué)等對他們的關(guān)愛和幫助,讓他們體會生活中哪些值得依戀,、哪些應(yīng)當(dāng)感激,,學(xué)會珍惜生活、學(xué)會感恩,。 綜上所述,,面對生命的真相,中西文化采取絕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中國古人極力回避,,西方哲人則坦然面對,。《老子》曰“出生入死,。”有“生”必有“死”,。因為懼怕死而回避談?wù)撍?,是一種“自欺欺人”,,一種“掩耳盜鈴”,是一種消極的生存態(tài)度,,最后只能以“醉生夢死”的方式對待生活,。真正積極地態(tài)度是直面它,反思它,,超越它,! 二、“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 關(guān)于“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可以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生命一次性”問題的致思途徑,;二是“生命一次性”命題的哲學(xué)內(nèi)涵。 首先,,面對“生命的一次性”這一生命的真相,,有兩種不同的致思途徑,即直指生命終點的“死亡哲學(xué)”和關(guān)注生命過程的“生命哲學(xué)”,。 其次,,我是從“生命哲學(xué)”的角度來思考生命的尊嚴和生命的價值,思考“生命的一次性”問題的,。從“生命哲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縱觀生命的全過程,“生命的一次性”的命題至少包含七層含義,。 (一)“生命的一次性”的致思途徑:“生命哲學(xué)”與“死亡哲學(xué)” 一條沒有走過的路 美國·佛洛斯特 在黃葉林中我看見有兩條分岔的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走這兩條路。 為什么“我不能同時走這兩條路”,,因為“人只有一次生命”,,沒有第二次生命。因此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重走第二條生命之路,。這也是人生常常彷徨在的“十字路口”的原因所在。 1,、“生命哲學(xué)”的兩大課題:“生”與“死”的雙重思考 “生命哲學(xué)”有兩大課題:“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生死的一體性”,;因此,完整的“生命哲學(xué)”,,既應(yīng)當(dāng)思考“生”,,也應(yīng)當(dāng)思考“死”;既包含“生命哲學(xué)”,,也包含“死亡哲學(xué)”,。于是面對“生命的一次性”這一“生命的真相”,便有兩種不同的致思途徑:一種是直指生命終點的“死亡哲學(xué)”,一種是關(guān)注生命過程的“生命哲學(xué)”,。 “死亡哲學(xué)”,,讓人“提前進入死亡的狀態(tài)”,直面死亡,,思考死亡,,學(xué)習(xí)死亡,最終坦然地告別美好的人生,,獲得“死亡的尊嚴”,。 “生命哲學(xué)”,要人“向死而生”,,感恩生命,,珍惜生命,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最終超越有限而走向無限,,獲得“生命的尊嚴”。 2,、“生命哲學(xué)”的兩大使命:“生”與“死”的雙重智慧 “生命哲學(xué)”有兩大使命: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漫長過程。每一個生命都要經(jīng)歷幼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不同的過程,。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在生命的起點和生命的終點,,這兩種哲學(xué)承擔(dān)不同的使命,。 在生命的起點,應(yīng)當(dāng)思考生命哲學(xué),,從而獲得生命的智慧,,從容應(yīng)對人生,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在生命的終點,應(yīng)當(dāng)思考死亡哲學(xué),,認清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坦然面對死亡,有尊嚴地告別美好的人生,。 3,、“生命的一次性”的“生命哲學(xué)”意義: 面對青年大學(xué)生,,面對青春的生命,今天談?wù)摗吧恼嫦唷?,思考“生命的一次性”,,不是指向“死”的“死亡哲學(xué)”,,而是指向“生”的“生命哲學(xué)”——思考生命的尊嚴和生命的價值,,思考生命的創(chuàng)造和生命的超越。 (二)“生命的一次性”的七層含義 那么,,從“生命哲學(xué)”的角度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什么?對于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命的真諦有什么啟示,? 從“生命哲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縱觀生命的全過程,從“生命的誕生”到“生命的創(chuàng)造”,、從“生命的告別”到“生命的超越”,,“生命的一次性”的命題至少包含七層含義,它可以引發(fā)我們對生命本身作本真性的深入探討,。清醒而深刻認識“生命的一次性”的真義,,對于我們珍惜和摯愛這美好的人生,具有積極的意義,,對于我們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奇跡,,更可以成為內(nèi)在動力。 1,、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誕生的偶然性——感恩生命 從生命的誕生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生命誕生的偶然性。我們獲得的生命不是命定的,,不是必然的,;而是上天賦予的,是父母所賜的,。生命的誕生是極其偶然的,,應(yīng)以感恩的心對待生命。父母對我們沒有任何虧欠,,父母是我們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最大的恩人。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我們應(yīng)當(dāng)感恩生命,感恩父母,。 1)感恩父母——對生命的創(chuàng)造者的感恩,。 “孝”:“百善孝為先”,; 《向愛投降》:“一個對母親大吼者的懺悔”——“我是媽媽懷胎十月生養(yǎng)的孩子,就算身高已超過她很多,,就算知識可能比她豐富,,只要我承認我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于她,就明白自己根本沒有資格指使她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2)如何感恩——“記下幼小心靈中感覺到的點滴幸?!?。 《感恩什么》:美國洛杉磯郊縣三個黑人小孩對媽媽的“感恩之語”: “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 “昨天的比薩餅很好吃”,; “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等等。 2,、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存在的珍貴性——敬畏生命 從生命的存在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生命存在的珍貴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更沒有第三次。人的生命是一次性的,,生命的長度又是有限的,,我們應(yīng)以向死而生的心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1)珍視生命而不輕視生命:小林一茶《蒼蠅》: “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B> 2)珍惜生命而不浪費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保ǜ赣H贈語) 3)珍愛生命而不糟蹋生命:踐踏他人的生命——無視他人生命的尊嚴而侵犯人權(quán) 糟蹋自我的生命——無視自己生命的尊嚴而犯罪犯法 《您的恩賜 “您的恩賜,我的尊嚴,。我們都是平等的,!” 3、生命的一次性與人生經(jīng)驗的累積性——充實生命 從生命的經(jīng)驗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每一個生命都是從“無知”開始的,。歌德說得好:“時代在前進,但人人都得從頭開始,?!泵恳粋€生命都從“無知”開始,,一萬年前是如此,一萬年后依然是如此,。每一個人的生命史,,都從生命誕生的第一天開始書寫,每個人的生命經(jīng)驗都是一天一天累積起來的,。因此,,通過學(xué)習(xí)而充實生命,這是每一個生命的首要使命,,也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唯一途徑,。 1)生命的一次性與人生“明天”的茫然性: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明天”都是未知的 2)生命經(jīng)驗的空白性與教育的重復(fù)性:教師面對的學(xué)生都是“無知”的新生命。 3)教育的本質(zhì):堅守傳統(tǒng)與與時俱進的統(tǒng)一 教育重復(fù) 人生經(jīng)歷相似 “生命一次性”—“生命重復(fù)性” 人類心靈相通 老生常談 卡西爾:“倫理世界絕不是被給予的,,而是永遠在制造之中?!保ā度苏摗?,第77頁。) 4,、生命的一次性與人性本質(zhì)的相似性——攜手生命 從人性的本質(zhì)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人性的相似性和人類本質(zhì)的相通性。每一個生命都有相通的人性本質(zhì),,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相似的人生階段,,既是人類生命的相似性,也是古今生命的相似性,。因此,,古代智慧與現(xiàn)代人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可以相互交融,。在生命的歷程中,,既要以古鑒今,也要人類攜手,。人類不應(yīng)“互恨”,,而應(yīng)“互愛”。 1)古今生命的相似性:謝靈運:“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diào),。” 2)人類本性的普遍性:錢鍾書:“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xué)北學(xué),道術(shù)未裂,?!?/P> 3)“現(xiàn)代文明與古代智慧”須臾不可分離: 人類文明五千年,,自然生命一百年; 自然生命是重復(fù),,文化生命是重疊,。 太陽永遠從東方升起, 生命永遠從嬰兒開始,。 五千年的哲學(xué)史,,是百年人生問題的反思史; 五千年的文學(xué)史,,是百年人生情懷的詠嘆史,。 五千年的人類文化, 一百年的生命長度,。 以個體百年生活史,,理解五千年人類哲學(xué)史; 以個體百年情感史,,體驗五千年人類文學(xué)史,。 5、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旅程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生命 從生命的個體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每一個人的生命旅程都必然是獨一無二的,,都必然是與眾不同的。蒙田:“生命本無好壞,,是好是壞全在你自己,。”(《隨筆集》上,,第102頁,。)每個人都無權(quán)虛度這獨一無二的生命,都應(yīng)當(dāng)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的價值,。 1)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生命經(jīng)歷: 每一棵生命之樹都開出不同的生命之花: 2)“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如何使用?!?/B>(蒙田) 3)創(chuàng)造生命的業(yè)績,,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厚度是無限的,。 偉大的生命有兩部歷史,,身前史和生后史;身前史是有限的,,生后史是無限的,。 6、生命的一次性與生死過程的同一性——善待生命 從生與死的關(guān)系看,,“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生死過程的同一性:“每一天都在向死亡邁進,,而最后一天則到達終點,。”這需要我們直面生死,,更要善待生命,。 1)從“未知生焉知死”到“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提前進入死亡的狀態(tài)”,。 2)“每一個人都是無畏的勇士”: 人,,無畏的勇士, 走在“墳”的路上,, 談笑風(fēng)生,, 昂首前行, 沒有一個退縮者,。 3)“善待生命”:“從搖籃到墓地,,生命的每一種情感都應(yīng)當(dāng)?shù)玫阶鹬亍,!?/P> 7,、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與精神生命的無限性——超越生命 從生命的理想看,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與精神生命的無限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生命的一次性”意味著自然生命的有限性,。面對自然生命的有限性,,有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生命的虛無主義者;一種是生命的現(xiàn)世主義者,;一種是生命的理想主義者,。從生命的理想看,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力圖超越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追求精神生命的無限性,。 1)虛無主義者: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與人生目的的虛無性: 叔本華:“我們卻是坦率地承認:在徹底取消意志之后所剩下來的,對于那些通身還是意志的人們當(dāng)然是無,。不過反過來看,,對于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們,則我們這個如此非常真實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銀河系在內(nèi),,也就是——無?!保ā蹲鳛橐庵竞捅硐蟮氖澜纭?,第564頁。)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悲劇,,每一個生命最終都將一無所有,。 2)現(xiàn)世主義者: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與享受人生的當(dāng)下性,, 人生幾何,對酒當(dāng)歌,,及時行樂,,莫負春光。 杜秋娘《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3)理想主義者:精神生命的無限性與人生境界的超越性: 讓有限化為無限,, 讓暫時化為永恒, 讓毀滅變?yōu)椴恍唷?/P> 4)如何延續(xù)這美好人生,?如何超越這有限的生命,?——真正的不朽是“精神的不朽” 中國圣賢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曹植《典論·論文》:“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B> 巴爾扎克《論藝術(shù)家》,曾激情洋溢地對“藝術(shù)家”在人類精神文化史上的意義作了這樣的贊美: 有思想的人,,才是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人,。國王左右民族不過一朝一代,藝術(shù)家的影響卻可延續(xù)幾個世紀,。他可以使事物改觀,,可以發(fā)起一定規(guī)模的革命。他能左右全球并塑造一個世界。[1] 其實,,個體的一切努力,,人生命的一切智慧,都是為了化有限為無限,,化瞬間為永恒,,讓有限的個體生命為無限的人類事業(yè)作出一份貢獻。 三,、“生命的一次性”與人生規(guī)劃 (一)“生命的一次性”的七點思考 綜上所述,,“生命的一次性”這一命題的七點思考,可總結(jié)如下: 1)從生命的誕生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誕生的偶然性:感恩生命,; 2)從生命的存在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存在的珍貴性:敬畏生命,; 3)從生命的經(jīng)驗看,,生命的一次性與人生經(jīng)驗的累積性:充實生命,; 4)從人性的本質(zhì)看,生命的一次性與人性本質(zhì)的相似性:攜手生命,; 5)從生命的個體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旅程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生命,; 6)從生死的關(guān)系看,,生命的一次性與生死過程的同一性:善待生命,; 7)從生命的理想看,自然生命有限性與精神生命無限性:超越生命,。 (二)“生命的一次性”與生命的規(guī)劃 “生命的一次性”的命題,,可以引發(fā)我們從“生命的誕生”到“生命的告別”的全過程的深入思考。人生有無數(shù)次的規(guī)劃和計劃,,而最重要的規(guī)劃是對自己生命的全盤規(guī)劃。在生命之初就認識到“生命的一次性”的真相,,認識生命的珍貴和尊嚴,,從長遠的眼光在整體上規(guī)劃自己生命,就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完成人生的使命,,真正做到珍惜生命,笑對生命,,無愧生命,! “向死而生” “一次性”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喜劇時代”的“悲劇問題” 今天是“趙本山”和“小沈陽”的時代,是一個“嬉皮笑臉”的時代,,是一個“肉麻當(dāng)有趣”的時代,,是一個“喜劇或鬧劇”的時代。 今天我們所講的“生命的一次性”的問題,,則是一個冷峻的問題,,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一個“喜劇時代”的“悲劇問題”,。 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一次性的”,?!吧笔钦滟F的,是嚴肅的,,是冷峻的,。因此,只有清醒地認識生命的真相,,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才能不虛度人生,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業(yè)績,,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奇跡。 謝謝大家,! 備注:1,、文中所有改為藍色的文本都在超鏈接中顯示; 2,、所有超鏈接PPT(圖片背景是蘭草的那些)右下角的圖標(biāo) 點擊后均可返回之前頁面,。 |
|
來自: TLB519 > 《文學(xu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