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補陰
適應證:陰虛(心,、肝,、脾、肺,、腎)證
臨床表現(xiàn):肢體消瘦,,頭暈耳鳴,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失眠,腰酸遺精,,骨蒸盜汗,,咳嗽咯血,口燥咽干,,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配伍用藥:以補陰藥為主,,配伍清熱藥,、補陽藥及行氣藥等。
六味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方歌:六味地黃益肝腎,,茱薯丹澤地苓專,,陰虛火旺加知柏,養(yǎng)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氣,,再入麥冬長壽丸。
功效:滋陰補腎,。
主治:腎虛+陰虛,。腎陰不足——腰腹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牙齒動搖,、小便淋漓、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
組成特點: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用量比例為8:4:4:3:3:3,。
配伍特點:三補三瀉,,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為主,。
使用注意:脾虛泄瀉,不宜用,。
臨證加減:
如陰虛而火旺較顯者,,加知母、黃柏,,變成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
如肝腎陰虛而伴有視力障礙者,加枸杞子,、菊花,,變成杞菊地黃丸(《醫(yī)級》);
如腎不納氣,,咳嗽氣喘者,,加五味子,變成都氣丸(《張氏醫(yī)通》),;
如肺腎陰虛較甚者,,加麥冬、五味子,,變成麥味地黃丸(《壽世保元》),;
如耳鳴耳聾,頭暈目眩較甚者,,加磁石,、柴胡,變成耳聾左慈丸(《重訂廣溫熱論》),;
如腰有膝酸較較重加懷牛膝,、桑寄生;
如遺精較甚者加覆盆子,、龍牡,。
現(xiàn)代運用: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jié)核、腎結(jié)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均可加減應用,。本方是治療真陰不足的常用方。
《成方便讀》:此方大補肝脾腎三臟,,真陰不足,,精血虧損等證。故用補必兼瀉邪,,邪去則補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補腎臟之精血為君,必以澤瀉分導腎與膀胱之邪濁為佐,;山萸之補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陰,少陽血分相火者繼之,;山藥養(yǎng)脾陰,,茯苓滲脾濕,相和相濟,,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
左歸丸(《景岳全書》)
方歌:左歸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龜鹿二膠菟絲入,補陰填精功效奇,。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純甘壯水,,陽中求陰,。
主治:真陰不足證。真陰不足,,精髓虧損,。
組成:六味地黃丸去“三瀉”,加杞,、龜,、鹿、菟,、膝而成,。
配伍特點:補腎滋陰,純補無瀉。龜版膠:偏于補陰,;鹿角膠:偏于補陽;兩藥皆為血肉有情之品,,用于益精填髓,。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取“陽中求陰”之義,;菟絲子,、川牛膝— 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臨證加減:
虛火上炎者,,去杞子、鹿膠,,加女貞子,、麥冬;
虛火爍肺而干咳少痰者,,加百合,;
夜熱骨蒸者,加地骨皮,;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現(xiàn)代運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腎性腎炎,、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屬真陰不足者可用本方,。
使用注意:用藥滋膩,,易滯脾礙胃,不宜久服,,脾虛泄瀉者慎用,。
《醫(yī)學舉要》:“左歸宗錢仲陽六味丸,減去丹皮者,,因丹皮于動汗,,陰虛必多自汗、盜汗也,;減去茯苓,、澤瀉者,意在峻補,不宜于淡滲也,。方用熟地之補腎為君,;山藥之補脾,山茱之補肝為臣,,配以枸杞補精,,川膝補血,菟絲補腎中之氣,,鹿膠,、龜膠補督任之元。雖曰左歸,,其實三陰并補,,水火交濟之方也?!?/p>
大補陰丸(《丹溪心法》)
方歌:大補陰丸熟地黃,,龜板知柏合成方,脊髓蒸熟煉蜜丸,,滋陰降火效力強,。
功效:滋陰降火。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
本方為治療陰虛火旺證的基礎方,,龜板,、熟地與知母、黃柏用量比例為3:2,。
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結(jié)核、骨結(jié)核,、糖尿病等屬陰虛火旺者,。
使用注意:若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熱屬于實證者不宜使用,。
《丹溪心法·補損五十一》降陰火,補腎水
《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朱震亨:“陰常不足,陽常有余,,宜常養(yǎng)其陰,,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斯無病矣,。今時之人,過欲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真陰愈竭,,孤陽妄行,而癆瘵,、潮熱,、盜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悉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無二三。是方能驟補真陰,,承制相火,,較之六味功效尤捷。蓋因此時以六味補水,,水不能遽生,;以生脈保金,金不免猶躁,;惟急以黃柏之苦以堅腎,,則能制龍家之火,繼以知母之清以涼肺,,則能全破傷之金,。若不顧其本,既使病去,,猶恐復來,,故又以熟地、龜板大補其陰,,是謂培其本,,清其源矣。雖有是證,若食少便溏,,則為胃虛,,不可輕用?!?/p>
一貫煎 (《續(xù)名醫(yī)類案》)
方歌: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枸杞麥冬襄,當歸川楝水煎服,,陰虛肝郁是妙方,。
功效:滋陰疏肝。
主治:陰虛肝郁證,。肝郁——肝經(jīng)循行所過部位之脹痛,、吞酸吐苦;陰虛——口干舌燥,、舌紅少津,、脈細。本方為治療陰虛氣滯而致脘脅疼痛的代表方,。
配伍特點:滋水涵木,,金水相生,補中有行,。養(yǎng)陰藥與理氣藥配伍,,顧及肝體陰而用陽之特性,使滋養(yǎng)陰血不郁遏氣機,,疏肝理氣又不耗傷陰血,。重用生地,生地是所有藥物總量的二分之一,,是川楝子的十倍,。
臨證加減:口苦燥者,加酒炒黃連,;大便秘結(jié)加瓜蔞仁,;虛熱汗出加地骨皮;脅肋脹疼,,按之硬加鱉甲,;腹痛加白芍、甘草,;不寐加棗仁,;舌紅而干,陰虧過甚者,,加石斛,。
使用注意:本方滋膩藥較多,,有停痰積飲而舌苔白膩,脈沉弦者不宜使用,。
現(xiàn)代運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間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官能癥。
《中風斠詮》:“脅肋脹痛,,脘腹搘撐,,多是肝氣不舒,剛木恣肆為病,。治標之法,,每用香燥破氣,輕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傷陰,,液愈虛而氣愈滯,,勢必漸發(fā)漸劇,然香藥,,氣藥不足恃矣,。若脈虛舌燥,津液已傷者,,則行氣之藥,,尤為鴆毒。柳州此方,,雖是從固本丸,、集靈膏二方脫化而來,獨加一味川楝,,以調(diào)肝氣之橫逆,,順其調(diào)達之性,是為涵養(yǎng)肝陰第一良藥,?!?/p>
百合固金湯 (《慎齋遺書》)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甘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功效:滋潤肺腎,,止咳化痰,。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咽喉燥痛,,痰中帶血,,頭暈目眩,午后潮熱,,脈細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