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 勃(650~675),絳州龍門(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世稱“王楊盧駱”,,為四杰之首,被譽為詩杰,。積極開拓詩歌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從題材內(nèi)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顯露了新的獨特風(fēng)貌,。文名甚高,,對近體詩有所建樹,為唐詩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楊 炯(650~692),,弘農(nóng)華陰(陜西)人。人稱“楊盈川”,,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世稱“王楊盧駱”,。反對宮體詩風(fēng),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fēng),。以邊塞征戰(zhàn)詩著名,,表現(xiàn)了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 風(fēng)格雄健豪放,,氣勢軒昂,,很有氣魄。張說謂“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齊梁“宮體”詩風(fēng)為特色,在詩歌的發(fā)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代表作:從軍行,、出塞。 3,、盧照鄰(632~695),,幽州范陽(河北省涿州)人,。自號幽憂子,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世稱“王楊盧駱”,,楊炯譽之人間才杰,。擅長詩歌駢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對推動七古的發(fā)展有貢獻。代表作:長安古意,、詠史四首,、紫騮馬。 4,、駱賓王(638~?),,婺州義烏(浙江義烏)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世稱“王楊盧駱”。內(nèi)容廣泛,,格調(diào)高遠,,多感嘆個人遭遇,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之作,。代表作:詠鵝,、易水送別。 5,、李 嶠(約645~約714),,趙州贊皇(河北)人。與同鄉(xiāng)蘇味道齊名,,合稱蘇李,,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并稱文章四友,。宮廷詩人,詩多詠物,。代表作:風(fēng),。 6,、沈佺期(約656~713),,相州內(nèi)黃(河南內(nèi)黃)人,。與宋之問并稱沈宋,律詩之祖,。重視平仄,、聲律的協(xié)調(diào),,對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詩的定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問(約656~712),,汾州(山西汾陽)人,。人稱宋學(xué)士,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律詩鼻祖,。尤善五言詩。重視平仄,、聲律的協(xié)調(diào),,對偶句式的工整。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詩的定型,,確立了律詩 1/9頁 的形式,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代表作:渡漢江、度大庾嶺,。 8,、陳子昂(661~702),梓州射洪縣(四川射洪)人,。被譽為詩骨,。提倡“漢魏風(fēng)骨”,以復(fù)古為革新,。所作《感遇詩》和邊塞詩,,內(nèi)容豐富,,剛健樸質(zhì),現(xiàn)實性很強,,實踐了他的理論主張,。以鮮明的創(chuàng)造革新精神,掃蕩齊梁余風(fēng),,開啟了一代新風(fēng),。代表作:登幽州臺歌。 9,、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屬江蘇)人。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膾炙人口,號稱“孤篇壓全唐”的名詩,,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具有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0,、張 説(667~730),,原籍范陽(河北涿縣),世居河?xùn)|(山西永濟),,徙家洛陽,。封燕國公,與蘇頲齊名,,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為文俊麗,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筆,,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詞人,,咸諷誦之,,當(dāng)時無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譽為開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后期,。 11,、蘇 頲(670~727),京兆武功(陜西武功)人,。時稱小許公,,文筆很好,與張説齊名,,被稱為燕許大手筆,。代表作:汾上驚秋。 12,、賀知章(659~744),,越州永興(浙江蕭山)人。人稱四明狂客,,賀季真,,詩狂。其詩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詠柳、回鄉(xiāng)偶書,。
13,、張九齡(673~740),韶州曲江(廣東韶關(guān))人,。才華出眾,,直言敢諫,有名賢相,。代表作:照鏡見白發(fā),、感遇、望月懷遠,。 2/9頁 14,、王 灣(?~750),,洛陽人,。《次北固山下》一詩寫景如畫,,意境開闊,,對仗工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格調(diào)壯美,妙絕千古,,頗受推重,。預(yù)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fā)展的前景,在當(dāng)時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視,。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
15、王 翰(687,?~735),晉陽(太原)人,。與王之渙,、王昌齡被后人譽為邊塞三王。擅長絕句,,尤擅描寫邊塞生活,。詩多古體,蒼涼奔放,。代表作:涼州詞,。
16、王之渙(688~742),并州(太原)人,。與高適,、王昌齡齊名,與王翰,、王昌齡被稱為邊塞三王,。以描寫西北邊疆風(fēng)光著稱,其詩氣勢磅礴,,音韻優(yōu)美,。絕句成就很高,惜流傳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稱佳品,。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
17,、王昌齡(698~約757),太原人,,一說京兆長安(陜西西安)人,。世稱王江寧,絕句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七絕圣手,、詩家天子。與高適,、王之渙齊名,,與王翰、王之渙被稱為邊塞三王,。擅長七言絕句,,尤善描寫邊塞風(fēng)光和婦女心理。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絕句馳名,為唐人絕句的絕頂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出塞,、閨怨,。 18、孟浩然(689~740),,襄陽(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又稱孟山人,與王維并稱王孟,。擅長五言詩,,描寫山水風(fēng)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園詩為主要題材,,詩作清幽閑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蘊藏著深厚的情感,頗受世人推崇,。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對當(dāng)時和后世的山水田園詩創(chuàng)作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代表作:春曉,、過故人莊,、臨洞庭上張丞相、秋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 19、王 維(701~761),,原籍祁(山西祁縣),,后遷蒲州(山西永濟)。名字合之為維摩詰,,世稱王摩詰,、王右丞,當(dāng)代詩匠,,逝后詩佛,。與孟浩然并稱王孟。
詩歌古,、律,、絕眾體兼長,古詩從大處著墨,,近體詩則不求辭藻華美,,淡淡數(shù)筆,卻形象生動,,意味深長,。作品主要是山水詩,,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刻畫 3/9頁 細致,變化多彩,。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guān)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zhǔn)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jié)奏富于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為盛唐山水隱逸詩派代表。通音律,、工書畫,,亦官亦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和獨特的風(fēng)格。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突出貢獻,。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詩篇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代表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鹿柴,、鳥鳴澗,、山居秋暝、漢江臨眺,、終南別業(yè),。 20、李 白(701~762),,祖籍隴西成紀(jì)(甘肅秦安),,生于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唐屬安西都護府),,五歲移居綿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人稱李太白,、謫仙人,,被譽為詩仙、詩俠,,與杜甫并稱李杜,。
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韻律和諧多變,追求理想,,向往光明,,抨擊時弊,揭露奸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內(nèi)容十分廣闊。各種題材和主題的抒寫,,各種形式和語言的運用都能隨心速所欲,,揮灑自如。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于豪邁奔放的熱烈抒情中,蘊含著一種雄偉俊逸之氣,,于瑰麗絢爛的色彩里,,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浪漫色彩濃厚,,為歷代詩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后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對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古朗月行、靜夜思,、獨坐敬亭山,、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登金陵鳳凰臺,、渡荊門送別、關(guān)山月,、行路難,、將進酒、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夢游天姥吟留別,。 4/9頁 21、杜 甫(712~770),,祖籍襄陽,,生于鞏(河南鞏縣)。人稱詩圣,,世稱杜工部,,自稱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別號少陵,,與李白并稱李杜。
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以藝術(shù)上以豐富多彩著稱,,有時雄渾奔放,,有時沉郁悲涼,,有時辭藻富麗,有時平易質(zhì)樸,。他的五七言古詩在敘事中夾雜議論,,把重大政治事件和抒情寫景交織在一起,為后來白居易等人提倡的新樂府運動開了先河,,他的五七言律詩注重聲律對仗,,著力錘煉,更臻成熟,,視為典范,。 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憂國憂民,,飽含愛國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被稱為“詩史”,,對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代表作:望岳,、春望,、絕句、佳人,、前出塞,、兵車行、詠懷古跡,、旅夜書懷,、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天寶末懷李白、詠懷古跡,。 22,、崔 顥(704~754),汴州(河南開封)人,。善詩,,與王維齊名。早期多寫閨情,,流于纖艷,,后歷邊塞,詩風(fēng)變?yōu)樾蹨啽挤?,格調(diào)高雅,?!饵S鶴樓》一詩天造地設(shè),一氣貫注,,文華空闊,,瀟灑清麗,詩句高響入云,,文氣一貫到底,,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李白贊不絕口,。代表作:黃鶴樓。
23,、高 適(702~765),,河北滄州人。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氣勢雄渾,,筆力雄健,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感情真摯,,富有浪漫主義特色,。尤擅七言歌行。是邊塞詩的代表作家,、領(lǐng)軍人物,。代表作:別董大。
24,、岑 參(715~770),,祖籍南陽,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世稱岑嘉州,,與高適并稱高岑。長于描繪塞上風(fēng)光和戰(zhàn)爭景象,,想象豐富,,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色彩濃烈,,變化多姿,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邊塞詩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5、張 繼(約715~約779),,襄州(湖北襄陽)人,。其詩“事理雙切”,“比興深矣”,,“不雕而自飾,,豐姿清迥,有道者風(fēng),?!辈坏坝械勒唢L(fēng)”,也頗有 5/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