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出品 又到了每年的1月底和2月初交界的時候了,。對于執(zhí)著于太空探索的人們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有些不太好過,。歷史上有好幾起重大的航天事故都集中發(fā)生在這個時期,,比如1967年1月27日下午6點31分的阿波羅1號火災事故、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9分的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事故,、1995年1月26日,,中國長征2號E火箭發(fā)射亞太2號衛(wèi)星時的星箭爆炸事故、2003年2月1日上午8點59分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2007年1月30日,,天頂-3SL運載火箭爆炸事故等。 小火箭在這里寫一篇文章,,謹以此紀念49年前的阿波羅1號,。 阿波羅計劃于六十年代早期在艾森豪威爾執(zhí)政時被提出,是水星計劃的后續(xù)計劃,。水星計劃使用的航天器只能進入近地軌道,,只能搭載一名宇航員,而預想中的阿波羅航天器不僅能搭載三名宇航員,,而且還能登月,。但艾森豪威爾對航天計劃似乎并不熱衷,阿波羅計劃的經(jīng)費始終沒得到落實,。 1960年11月,,競選時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導彈防御上全面超過蘇聯(lián)的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tǒng),。
“我相信我們能夠齊聚一心全力以赴達成這個目標,,即在1970年以前,人類將乘坐宇宙飛船登陸月球并且安全返回,。沒有任何一個太空項目能夠超越它對人類的影響,超越它對宇宙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沒有一個太空項目的開發(fā)如此困難且如此昂貴,。”
阿波羅計劃的推進還算是順利。到1966年,,編號為AS-204的計劃已經(jīng)能夠提供測試所需的火箭和飛船了,。 AS-204原計劃為第一批阿波羅飛船(Block I Apollo)的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軌道的載人飛行任務,由土星1B號運載火箭發(fā)射,。由于錯過了1966年的發(fā)射機會,,阿波羅1號改為在1967年上半年發(fā)射。此飛行任務的目的為測試“發(fā)射操作,、地面追蹤控制設施和阿波羅-土星的表現(xiàn)”,。任務原計劃長達2星期。 阿波羅1號任務徽章
羅杰·查菲在雙子座3號任務中為地面指揮控制小組的成員,。
1967年1月27日并不是計劃發(fā)射的時間,而是用來進行模擬發(fā)射的,。模擬發(fā)射主要測試阿波羅飛船能否在不連接任何電線的情況下,,單憑其內(nèi)部供電來維持正常運作(Plugs-out Test)。如果飛船通過此測試及其后的測試,,則代表她已經(jīng)為1967年2月21日的飛行做好準備了,。
1967年1月27日,穿著整套宇航服的格里索姆,、懷特和查菲于下午1時 (1800 GMT) 進入阿波羅太空艙,,把自己固定在座椅上。期間的一些小故障讓模擬發(fā)射由下午1時延遲至下午2時42分,。下午2時45分,,太空艙的艙蓋被正式封閉。艙內(nèi)的空氣亦逐漸被純氧取代,。但其后又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包括高氧氣流量警報、艙內(nèi)隊員與操作中心和34號發(fā)射管制臺之間的通訊發(fā)生故障等,。 下午5時40分,,通訊問題令模擬發(fā)射再次延遲。下午6時20分,,大多數(shù)的倒數(shù)發(fā)射程序皆已完成,。下午6時30分,因正在嘗試修復通訊問題,,倒數(shù)時間仍停留在發(fā)射前10分鐘 (T-10 mins),。 格里索姆、懷特和查菲躺臥在他們的座椅上,,梳理他們將在太空中進行的項目清單,,同時修理通訊系統(tǒng)問題。 下午6時31分 (2331 GMT),,一個急促的聲音打破了平靜(事后分析該聲音來自查菲,,因為只有他有通暢的通訊頻道)。對講機里傳來喊聲:“艙內(nèi)發(fā)生火警,!” 數(shù)秒后,,通話在一陣痛楚的叫聲中結(jié)束,。從閉路電視中可看到懷特正嘗試打開艙蓋。 不過,,阿波羅1號飛船的艙蓋需要松開多個螺栓才能打開,,整個開啟的過程耗時約90秒。另外,,阿波羅1號飛船的內(nèi)艙蓋是向內(nèi)開啟的,,這個設計是為了在太空飛行時利用艙內(nèi)的氣壓來進一步密封艙蓋的空隙。當火災發(fā)生時,,大量的熱空氣讓艙蓋緊緊扣在艙壁上,,根本無法打開。 火災事故后的阿波羅1號艙外情況,,線纜外皮已燒毀。
從事后的調(diào)查報告來看,,火勢迅速蔓延并于數(shù)秒內(nèi)失去控制,。有毒氣體充滿了太空艙。地面人員用了5分鐘才成功打開艙蓋并控制了火勢,。3名宇航員的宇航服及連接至艙內(nèi)的生命保障系統(tǒng)的輸氣管都被大火燒溶,。格里索姆和懷特的宇航服燒化之后,有一部分粘連在了一起,。從他們各人的死亡位置來看,,他們曾努力嘗試逃生。 開啟艙蓋的程序為格里索姆先放下懷特的頭枕,,然后懷特開始解除12個門栓的鎖定裝置,。事實上,即使懷特能解鎖所有的門栓,,艙內(nèi)氣壓已升高至根本不可能向內(nèi)開啟艙蓋的程度,。查菲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時仍被安全帶扣在座位上。在首次呼叫“火警,!”后17秒,,3名隊員均已死亡。 NASA在事故后暫停了阿波羅計劃長達20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火災的原因被查明:格里索姆座椅旁邊的設備隔艙中的線路短路,,在純氧環(huán)境中引發(fā)了大火。而把宇航員鎖死在純氧座艙內(nèi)的設計本身就為悲劇埋下了伏筆,。另外,,發(fā)射臺在當時沒有配備醫(yī)療救護人員,也是一個較大的疏忽,。 20個月后,,浴火重生的阿波羅計劃推出了改進后的飛船設計:艙內(nèi)用防火材料或者自熄材料代替了之前的易燃材料;艙門可以快速開啟,,并增加了艙外輔助開啟機構(gòu),;艙內(nèi)配備滅火器,并且艙內(nèi)氣體摻入氮氣,,從此再也不用純氧作為太空飛船的供氣來源,;發(fā)射臺和測試臺配備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急救人員,并有詳細而有效的應急預案,。
阿波羅1號的指令長維吉爾·格里索姆生前曾經(jīng)說過: “如果我們死了,,請大家不必大驚小怪,,而要把它看成一個普通事件,因為我們從事的是冒險的事業(yè),,我們希望不要影響計劃及進程,,因為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險的。”
發(fā)射臺上刻著2塊紀念3位先驅(qū)的碑文。 其中一塊:
Friday, 27 January 1967 1831 Hours Dedicated to the living memory of the crew of the Apollo 1: U.S.A.F. Lt. Colonel Virgil I. Grissom U.S.A.F. Lt. Colonel Edward H. White, II U.S.N. Lt. Commander Roger B. Chaffee They gave their lives in service to their country in the ongoing exploration of humankind's final frontier. Remember them not for how they died but for those ideals for which they lived. 34號發(fā)射中心 公元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 18點31分 紀念阿波羅1號全體隊員: 美國空軍 中校 維吉爾·格里索姆 美國空軍 中校 愛德華·希金斯·懷特二世 美國海軍 少校 羅杰·布魯斯·查菲 他們?yōu)榱藝遥?/p> 為了探索人類最終的邊疆而獻出了生命,。 我們銘記他們,不是因為他們的犧牲,,而是為了他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另一塊:
OF THOSE WHO MADE THE ULTIMATE SACRIFCE SO OTHERS COULD REACH FOR THE STARS AD ASTRA PER ASPERA (A ROUGH ROAD LEADS TO THE STARS) GOD SPEED TO THE CREW OF APOLLO 1 紀念 那些犧牲了自己之所有,, 只為后人能夠?qū)⒆阚E踏遍星空的人 AD ASTRA PER ASPERA (踏平坎坷,直取蒼穹) 祝阿波羅1號的隊員:一路走好 小火箭情懷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