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相互攻伐不休,。齊魯兩國為近鄰,,齊強而魯弱,齊國常懷吞并魯國之心,。一次,,齊簡公動議伐魯,大兵壓境,,魯國形勢危急,。魯國是孔子的老家??鬃哟巳?,被后世奉為圣人,稱“大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縱然改朝換代,孔家的圣人地位始終不改,。不過在春秋末年,,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孔子并沒有那么高的地位,,只不過算是一個名氣很大,,有政治理想,,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的知識分子而已??鬃踊钪臅r候做得比較成功的事情,,應該算是教育。傳說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這些弟子有的擅長治國理政,有的擅長舌辯詰難,,有的擅長經商賺錢,,有的擅長帶兵打仗,有的擅長道德文章……總之個個都成才,,人人都有一技之長,。 孔子的弟子之中有一個名叫端木賜的,字子貢,,衛(wèi)國人,,是孔子后期學生當中比較出色的一位。子貢在經商賺錢和言辭辯論方面有過人之能,,據說孔子后期周游列國的經費都是子貢經商賺來的,。齊簡公伐魯?shù)臎Q定做出之后,子貢奉孔子之命,,從中斡旋,,想要拯救魯國于危難之中。 子貢估量形勢,,覺得魯國國力太弱,,單憑魯國的力量,無論怎么用計,,都難以抵擋齊國的進攻,。要想躲過這一劫,只有從外部想辦法,。經過考慮,,子貢覺得南方的吳國正在崛起之中,國力強盛,,可以抵擋齊國,。于是就打算從挑撥齊、吳關系入手,。 子貢先來到齊國,,求見齊國相國田常。當時齊國雖然強大,但貴族田氏弄權,,與國君姜氏之間斗爭十分激烈,。相國田常就是田氏家族的領頭人。子貢是名人孔子的學生,,他自己在當時也是有名的賢士,,田常自然樂于接見。見面寒暄之后,,子貢切入正題,,利用齊國君臣之間的矛盾,,抓住田常的心理,,向田常進言,說相國您在強大的齊國執(zhí)掌重權,,以如今齊國的形勢,,有一個道理您必須想清楚。 田常聽了之后很感興趣,,就問是什么道理,。子貢說,所謂“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如果說您的主要對手是在齊國之外,那您的策略應該是不斷地兼并弱小的國家,,壯大自己的實力,,最終超過并戰(zhàn)勝外部敵人;可是如果您的主要對手不在國外,,而是在齊國之內,,那兼并弱國對您來說獲利甚微, 反而會給對手提供增強自身實力的機會,,此時您應該主動找強國交手,,借強國的力量消滅您在國內的對手。如今齊國的形勢您比我清楚,,齊國卻要攻打弱小的魯國,,其中的利弊,難道您還想不明白嗎,? 田常聽了這番話,,覺得心頭一振,子貢的話正說在要害之處:田氏的勢力日益壯大,,圖謀篡位已久,,目前最大的敵人,果然就是國君姜氏。攻打弱小的魯國是國君齊簡公的主意,,自己雖然也能從中獲利,,但恐怕獲利最大的還是齊簡公自己,這可有點劃不來,。于是田常急忙向子貢問計,,該怎么辦才能削弱國君,壯大自己,。 子貢見說動了田常,,就進一步獻計說,如今南方的吳國日益強大,,前幾年剛剛滅掉了越國,,把越國的國君勾踐都抓到齊國宮廷里做了奴仆。如果您能跟吳國開戰(zhàn),,在交戰(zhàn)的過程中運用手段,,把齊國國內效忠國君的人都送上前線送死,這樣一來,,雖然齊國的實力會被暫時削弱,,但在齊國國內,您的力量就將壓倒國君,,這不正是您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田常聽了連連點頭,但又覺得攻打吳國師出無名,。子貢連忙說,,這就更簡單了,如今齊國正要攻打魯國,,我去說服吳國,,出兵伐齊救魯,這不就正合適嗎,? 田常聽了子貢的話,,決定跟吳國開戰(zhàn),于是重賞子貢,,秘密將他派往吳國,。子貢到了吳國之后,覲見吳王夫差,。子貢一路上已經對吳王夫差這個人進行了一番研究,,知道夫差野心很大,絕不僅僅是滅了越國就算完,,必定要進 一步稱霸天下,。于是子貢就在這上面著手說動夫差,。子貢見到夫差之后,對夫差說,,大王您雄才大略,,成就霸業(yè)指日可待??墒侨缃裉煜聫妵至?,要一一戰(zhàn)勝他們,也不是容易的事,。眼下齊國即將伐魯,,齊國本來就是強國,如果吞并了魯國,,增強了實力,,那么必將成為大王您稱霸道路上的一大障礙,而且到那時恐怕用不著等大王您出兵,,齊國就要派兵來攻打您了,。大王您不如趁現(xiàn)在齊國伐魯?shù)臋C會,以救魯國為名,,出兵伐齊,這樣既有扶危濟困的好名聲,,又能阻止齊國進一步強大,。等您伐齊成功,挾余威進取中原,,擊敗晉國,,稱霸大業(yè)不就完成了嗎? 吳王夫差聽了之后很高興,,說子貢先生說得很對,,但是現(xiàn)在我們吳國另有心腹大患:越國本來被我滅了,勾踐投降了我,,做了我的奴仆,。后來我看他表現(xiàn)不錯,就把他放回去了?,F(xiàn)在傳言說他招兵買馬,,壯大勢力,準備找我報仇,,我必須先率軍南下,,徹底消滅越國,才能騰出手來伐齊救魯,。 子貢聽了,,連忙說道,大王您不肯伐齊救魯,濟危解難,,反而去攻打弱小的越國,,這不是欺軟怕硬嗎?這樣的名聲對于您的稱霸大業(yè)來說恐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啊,。你不就是擔心越國作亂嗎,?我現(xiàn)在馬上到越國去,說服越國派兵跟您一起伐齊,,這樣您不僅沒有了后顧之憂,,越國的軍隊還要聽您指揮,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夫差聽了大喜,,說先生您要是能幫我說服越國出兵相助,我當然會出兵伐齊了,。于是夫差就又把子貢派去了越國,。子貢到了越國之后,見到越王勾踐,,對勾踐說,,大王您現(xiàn)在馬上就要有滅頂之災了。勾踐聽了,,忙問災從何來,。子貢說,吳王夫差打算出兵伐齊救魯,,可是他怕您興兵報仇,,抄他的后路,所以打算先出兵滅了你們越國,,然后再北上伐齊,。勾踐聽了之后佯裝大驚失色,說我早已對吳王心服口服,,絕無二心,,哪里會起兵報仇呢?子貢早就看出勾踐有報仇之意,,當下冷笑說,,您要是無心報仇卻被吳王懷疑,那您就太愚蠢了,;您要是有心報仇卻被吳王看穿,,那您的處境可就太危險了。甭管您有心無心,,吳王已經對您起疑,,您必須想辦法打消吳王的疑心啊,。 勾踐聽子貢這么說,連忙問計,。子貢就說,,您不妨主動派兵,助吳王伐齊,。齊國強大,,不是那么好欺負的,吳王無論勝敗,,實力都必定大大受損,。到那時,您是有心也好,,無心也好,,不都有了機會了嗎? 勾踐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出一支小部隊,旗幟鮮明地支持吳王夫差伐齊,,聽從夫差的指揮,。于是齊、吳兩國之間的戰(zhàn)爭就在子貢的操縱下開始了,。 子貢在歸途之中反復盤算這件事,,覺得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了,只是有一點,,吳國是打著救魯國的旗號伐齊的,吳國如果獲勝,,必定要求魯國提供相應的報酬,,這對魯國來說恐怕也是難以承受的。于是子貢不辭辛苦,,又趕到晉國,,對晉國國君說,吳王野心很大,,伐齊如果成功,,必定進一步來攻打晉國,你們趕緊做好準備吧,。給晉國通風報信之后,,子貢才覺得安心,回去向孔子復命了,。后來,,事情的進展正如子貢的安排,,吳國先勝了齊國,后來卻又敗給了晉國,,實力大損,。越國見吳國兵敗,趁機起事反吳,,吳王夫差回師攻越,,卻三戰(zhàn)三敗,最后兵敗身死,,越國成了東南霸主,。在這一連串的變故之中,弱小的魯國沒有費一兵一卒,,卻從滅國大難中保存了下來,,毫發(fā)無損。 點評:司馬遷在《史記》中談到子貢這次外交出使事件時說,,“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靠的就是“借勢”:借吳敵齊,,又借越,、晉敵吳。通過借各個強國的勢,,保存了弱小的魯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