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陰陽中和之道是太極拳的靈魂,,陰陽中和之道,含義有二:一日修陰陽中和之氣,,二日把“中和”立為尚德精武之大道,,名出有二,實則為一,。它的本質內涵,,構成了太極拳的靈魂,表明了太極拳取名“太極”之本意,。
一氣與二氣 諸家太極拳都注重煉氣,,但煉氣的內容及心法,卻各有千秋,。本門的練功總訣說:“修陰陽中和之氣,,煉天地至柔之術”,表明本門太極拳煉的是陰陽中和之氣,。 所謂修陰陽中和之氣,,就是通過練拳練功,把體內的陰陽二氣進行中和,,融合為一,,返歸太極一氣,還要與自然界的精靈之氣,,內外交感,,中和為一,并且循環(huán)往復,,生生日新,,不斷優(yōu)化,以常葆青春登壽域,。太極拳的內勁及技法,,也要通過分陰分陽,陰陽平衡,,陰陽中和,,合為太極一氣的煉氣過程,才能培植聚集內勁,,練成“階及神明”的技法,。所以,煉陰陽中和之氣,是太極拳體用兼?zhèn)涞谋赜芍?,是武當?shù)づ晌涔Φ母?/p> 這里說的太極一氣與陰陽二氣,,源于中國古代的太極學說。太極拳是依循太極哲學原理創(chuàng)造出來的拳術,,人稱“哲拳”,。弄清有關哲學的基本概念,對于分析一氣與二氣,,乃至練好太極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太極”一詞,,原本是古代哲學家在探索宇宙生成過程中使用的哲學概念,。但真正成為哲學理論,始于《周易》,,而集其大成并發(fā)展完善者,,則是北宋的理學祖師周敦頤。先哲們認為,,宇宙生成的第一個序列,,是無形無相的“無極”狀態(tài),學者們稱之為太極一氣,,混元一氣,,又稱先天之氣。 經過漫長時間的動靜變化,,“太極”內部孕育著陰陽的萌芽,,但他們仍然處在太極一氣的統(tǒng)一體中,尚未分別出來,,其性質依然是太極一氣,,目前流行的陰陽魚圖形太極圖,是這一狀態(tài)的一種表象,。 后來,,陰與陽成熟了,就分陰分陽,,分別而出,。這時,它們的性質變成了陰陽二氣,,已不是原來的太極一氣了,。陰陽分,天地判,,陰陽成了宇宙生成的第二個序列,。 這就是太極一氣與陰陽二氣的由來。正如王宗岳《太極拳譜》所言:“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p> 二氣中和 既然分出了陰陽,,為何還要中和為一呢?因為宇宙生成過程并非到陰陽二氣為止,再要經過多少個序列的演變,,才能生成天地萬物,。《周易》描述宇宙生成的過程是“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周敦頤在著名的《太極圖》及《太極圖說》中,,描述宇宙生成有六個序列,,即無極一太極一陰陽一五行一乾男坤女一生化萬物。周子還特別指明在宇宙生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氣交感,,化生萬物”,。這讓我們清楚地看見,無極的真諦,,加上陰陽二氣及五行的精髓,,非常奇妙的凝合為一,才化生出天地萬物,。 假如太極一氣歸一氣,,陰陽二氣歸二氣,各不相干,,互不交感(中和),,也不妙合(為一),怎能生成宇宙萬物呢!所以先哲們把陰陽中和之道,,作為天地萬物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根本之道,,是天地人萬物新陳代謝的總規(guī)律,。如《周易》所言:“天地(陰陽)交而萬物通也”,“保合太和,,乃利貞”,。 因此,自古以來,儒,、道,、釋、醫(yī),、武諸家,,都把陰陽中和之道,作為天地大道,,尤其是儒家,,把“中和”提高到“天道”的高度,認為“致中和”,,就是循天之道,,奉此大道就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抖Y記》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業(yè)。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睗h朝的董仲舒說得更透徹:“中者,,天地之所始終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能以中和理天下,其德大成,。能以中和養(yǎng)其身者,,其壽極命”?!吨芤住匪茉斓年庩?乾坤)中和精神,,是中華文化之魂。 道家同樣把“中和”作為天地大道,,三豐始祖說,,“夭地大道,含合抱中”,。元初的李道純著《中和集》一書,,他說:“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應變之樞機也,。”“至此,,無極之真復矣,,天地萬理皆悉備于我矣”。武當山上的太子坡,,至今還在《姥姆亭》內懸掛著“保合太和”的匾額,。傳說玄武大帝當年修煉遇阻時,天地化作姥姆予啟示,,才能保合太和得道飛天,。雖然是傳說,卻反映了道家十分看重中和,、太和,、保合之道。有位武當名家說得好:“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間不可一日無祥氣,,中和之道,祥和之氣,,是驅魔成道的至寶,。” 返歸一氣 煉陰陽中和之氣,,并非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中和為一,返璞歸真為新一輪的太極一氣,,并且不斷螺旋升華,。 從人體的生成來說,人體也是通過二氣交合,,中和為一而生成的,。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論及人之生成時說:“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在天地萬物的生成中,,人得到上天的靈氣而最靈,,才能形神兼?zhèn)?,成為有生命的人。三豐始祖在《大道論》中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問題:“父母始生之時,,一片靈氣,,投入胎中,此太極時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腎,,母血藏于心,心腎脈連,,隨母呼吸,,十月形成,脫離母腹,。斯其時也,,性渾與無識,有以無極優(yōu)其神,,命資于有生,,復以太極育其氣”??梢娙说纳?,乃是陰陽中和以后,復歸太極一氣而成的,。 從培元固本來說,人之初生,,元氣充盈,,陰陽和合,生命旺盛,。由于后天失調,,陰陽失和,元氣日損,,疾病纏身,。為了健康長壽,儒,、道,、釋、醫(yī),、武諸家無一不重視恢復太極元氣,,采取多種方法培元固本。武當?shù)づ赏ㄟ^行功走架及靜功修煉,,讓先天元氣與后天水谷之氣中和,,使體內的陰陽二氣中和,,并與大自然的精靈之氣中和,這三個“中和”,,合成一團太極元氣,,用以祛病延年益壽。 從煉氣的層次來說,,太極拳的練功層次,,由低到高,從分清陰陽,,到陰陽平衡,,進而陰陽中和,中和為一,。其中,,陰陽平衡與陰陽中和,是兩個不同層次的過程,,不可混淆,。練太極拳當然要分陰分陽,陰陽平衡,,但是還不夠,,不能到此為止,應當更進一步,,邁向中和之美景,。因為陰陽并非凝固不變的,而是變動不居的,。即使陰陽動態(tài)平衡的概念,,仍不能充分反映陰陽變動不居的本質關系。事實上,,陰陽的動態(tài)變化,,也就是新一輪的太極一氣,并且循環(huán)往復,,不斷螺旋升華,。道家經典《太平經》,干脆把陰,、陽,、和三者,作為三種氣質來看待,,三氣中和為一,,它指出:“陰、陽,、和三者為合,,上應天理,,下合人倫?!?/p> 從太極拳的懂勁來說,,也要中和為一。王宗岳在拳譜中描述了練功懂勁的全過程:“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有懂勁而階及神明”,。怎能懂勁呢?他進一步說:“須知陰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這陰陽相濟如何理解?濟者,,渡 也、和也,,相濟,,即相互濟渡到對方去。所以王氏所說的陰陽相濟是指陰陽二氣相互濟渡到對方里面去,,和合為太極一氣,,并不是說五陰五陽的平列。若是一半陽,,一半陰,,各自平立,互不相關,,怎能達到懂勁練成妙手呢?王氏提出的懂勁要分六部走,,一是著熟,二是知陰陽,,三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四是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這第四步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練成了,,才能進入“懂勁后越練越精,默識揣摩,,漸至隨心所欲”的第五步,,最后的第六步,才是“階級神明”的階段,。 煉氣之法 太極拳之煉氣之道,,與松柔之道相輔相成。松則能通,,通則易順,,順而能致和,,所以要“煉陰陽中和之氣,練天地至柔之術”,。松柔要訣,,將另文介紹,這里主要談煉氣之法,。 武當?shù)づ?,以道家內丹功為根基,練拳與煉丹結合,,練拳過程,,就是煉丹過程,初聽起來,,似乎復雜玄奧,,其實下手功夫并不難。三豐始祖在《道言淺近說》中指出:“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功夫”?!靶闹褂谀毾氯漳?,氣歸于臍下日調息”。宋唯一在《武當劍譜》中概括為“揉轉玉環(huán),,鶴息歸臍”的心法,。李景林總結出易知、易練,、效果好的獨門修煉法一臍轉胎息法,。 臍輪,俗稱肚臍眼,,穴名神闕,。它是人處母胎時,賴以呼吸的臍帶,,出胎后臍帶雖短,,元陽一點(元氣)尚存,輸氣血,,通百脈的功能猶在,,是人的“性根”、“命蒂”,,是內丹練功的主要穴位,,煉中和之氣的入門要道。胎息,,是練功到高深階段的一種呼吸法,,如胎兒在母胎中的內呼吸,,故名胎息。它是培育元氣,,修煉精,、氣、神的有效呼吸法,。法有四個層次: 一,、守臍。守臍內深處約寸深,,常守此穴,,能激發(fā)臟腑經脈充血的生成與運行,促進陰陽平衡乃至中和,。先賢說:“常守肚臍,,壽與天齊?!?/p> 二,、斂臍。吸氣時意念肚臍內斂,,吸至背后命門穴,,使命門鼓撐飽滿,呼氣時將氣從命門穴注入下丹田,。命門又后升田,,是陰陽二氣生發(fā)之源。命門屬火,,腎精屬水,,命門飽滿,則水火相濟,,真氣生發(fā),。 三、臍息(胎息),。初時,,只是意念上的臍息,練之日久,,慢慢忘卻鼻息(實際鼻息尚在),,由臍窩呼吸,,讓臍輪成為呼吸出入之門戶,,若有若無,進入胎息,。三豐始祖指出:“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像重生之身一般,?!?/p> 四、陰躪之息,。陰躪即會陰穴,。三豐始祖說:“調息者,調度陰躪之息,,與心中之氣,,相會于氣穴中也?!碧饶苤?,則天門常開,地福永閉,,尻脈周流于一身,,貫通上下,和氣上朝,,中和為一,。 這四層功夫,并不難練,,只要掌握好“守臍”這把鑰匙,,就能開好這把鎖,從無極式直到收勢,,行拳練劍的全過程都要貫徹始終,,再輔以靜功修煉,就能功到自然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