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俗稱“錢”,,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反過來又帶動了社會經(jīng)濟的深刻變革,甚至是文化的深刻變革,。稍微懂點經(jīng)濟學的人都知道,,貨幣有兩大基本功能:一是作為商品流通的媒介,二是為商品定價,。 比如,,我家是養(yǎng)羊的,但是我現(xiàn)在想吃大米,,我該怎么辦呢,?每個人都知道,我把羊賣掉,,換成錢,,然后再去買大米。但是還有另一種辦法:我直接牽著羊去賣米的人家換大米,!假設一只羊別人愿意換給我十斤米吧,。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但是上古時期的人就是這么干的,!還有一個問題,,要是這家人不想要羊,只想要牛怎么辦,?那我還得去找一家賣牛的,,用羊換牛,然后再用牛來換大米,!要是賣牛的人也不想要羊,,只想要雞呢,?!??!那我還得……天哪,那樣的日子簡直沒法活,!但是有了貨幣就不一樣了,,我只要把羊換成錢,用錢幾乎可以買到我想要的任何東西,。這就是貨幣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作用,。 那什么是為商品定價呢?這個容易理解,,還是上面的例子,,一只羊,第一家賣米的愿意換給我十斤,,第二家愿意換給我三十斤,,第三家只愿意換給我三斤,第四家……如果我不每一家都問,,那我永遠不知道哪一家能換到最多的大米,。但是有了貨幣就不一樣了,我只需要知道一只羊能賣幾塊錢,,一塊錢能買幾斤大米,,那在哪一家買都是一樣的了,不會有太大差別,。貨幣在這中間就起到了衡量商品價值的作用,。 由于貨幣作為交易的中間媒介,會被大量及多次的使用,,因此作為貨幣的物品必須具有如下特點:1,、具有較為穩(wěn)定和均勻的外形,不能參差不齊,。很難想象一堆石頭作為貨幣是什么樣子,;2、重量不能太重,,便于攜帶,。總不能以?;蜓蚴裁吹淖鳛樨泿虐?;3,易于保存,,不會隨時間發(fā)展而腐敗變質(zhì),。食物同樣不能作為貨幣,。 中國古代貨幣的發(fā)展一共經(jīng)歷五次重大的轉(zhuǎn)變: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tǒng)一形狀的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一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轉(zhuǎn)變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沒掌握金屬的冶煉和布的紡織,,所以只能選擇一些自然存在物作為交易媒介,。最早被選為貨幣的物品是貝殼,商朝以前都是以貝殼作為貨幣,,所以所有與價值有關的字都帶有“貝”,。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品交易量越來越大,,貝殼已經(jīng)沒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時期青銅冶煉技術的成熟為貨幣的變革提供了條件,人們開始用青銅仿制海貝作為貨幣,。銅幣的出現(xiàn),,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海貝形狀的銅幣 二 由雜亂形狀向統(tǒng)一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出現(xiàn)銅幣到秦統(tǒng)一以前,由于那時候的封建制度是封國制,,而不是后來的中央集權(quán)制,,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獨立的鑄幣權(quán),所以那時候的貨幣種類形狀繁多,。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僅各諸侯國自鑄貨幣,同一個諸侯國的各個地區(qū)也都自鑄貨幣,。其中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為著名,。 刀幣、鏟幣,、圓形方孔錢和蟻鼻錢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積極推行中央集權(quán)制,統(tǒng)一貨幣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以秦幣同天下之幣”,,廢除其他六國貨幣,,規(guī)定在全國范圍內(nèi)統(tǒng)一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貨幣的統(tǒng)一,,結(jié)束了中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tài),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guī)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xù)到民國初期。刀幣和鏟幣等幣種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當中,。 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錢 三 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漢武帝之前,,各郡國都有自己的鑄幣權(quán),這既造成了流通的混亂,,也滋長了盜鑄之風,,同時使一些富商巨賈控制鑄幣權(quán),富比天子,。漢武帝意識到了這一點對自己控制國家有很大的威脅,,于是收回了郡國的鑄幣權(quán),改由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合法貨幣,。 漢代的五銖錢 西漢時期的五銖錢,枚重五銖,,形制規(guī)整,,重量標準,鑄造精良,。五銖錢的鑄造極大的穩(wěn)定了漢朝的經(jīng)濟,,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fā)行的統(tǒng)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轉(zhuǎn)變,。 四 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首先得明確概念,,何為文書重量,,何為通寶、元寶,。文書重量是指唐朝以前的貨幣,,貨幣上都明確標明錢幣的重量,如前文提到的“半兩”錢和“五銖”錢,,都是指錢幣的實際重量,。而通寶、元寶的幣面上,,不再標明錢幣的重量,,二是以鑄造時的年號加上“通寶”或者“元寶”二字來構(gòu)成,。根據(jù)皇帝的喜好有的選擇通寶,有的選擇元寶,,如唐朝貞觀年間的“貞觀通寶”,,宋朝至和年間的“至和元寶”等,而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金元寶,。 文書重量的貨幣轉(zhuǎn)變?yōu)橥▽?、元寶首先是由李淵提出來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tǒng)一鑄造“開元通寶”錢,?!伴_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后銅錢不再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國通寶”,。但通寶、元寶的樣式仍然沿用秦以來的圓形方孔的形式,。 李淵所鑄的“開元通寶” 值得一說的是,,銀兩被鑄造成一定標準的銀錠是從元朝的至元年間開始的,制造的銀錠被稱為“元寶”,,這是中國稱銀錠為元寶的開始,。銀兩實際上被大量使用為貨幣是明清時代的事。當時由于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白銀的產(chǎn)量大大增加,,加上與外國的貿(mào)易也使一部分銀元流入中國。社會的通貨膨脹使政府發(fā)行的貨幣大量貶值,,具有實際價值的銀兩逐漸地成為了流通的主要貨幣,。 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只存在于朝廷賞賜與會計結(jié)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小說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這些小說對后世影響很大。而現(xiàn)代人比明清時期的人距前朝更為久遠,,所創(chuàng)造的以歷史為背景的文學作品中也都以銀兩作為流通貨幣,,加之一些電視電影作品不加考證地也都以這種手段處理,久而久之就在人們的認識中造成了這種誤解,。很難想象某某俠客吃了一頓飯然后扔下一大錠銀子就走了這種事會是真的,。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于對古代經(jīng)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五 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交子是我國最早使用的紙幣,。紙幣的出現(xiàn)也是歷史的必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品交易越來越頻繁,,量也越來越大,有時一些商人需要攜帶大量的貨幣進行交易,,這時候金屬貨幣就變的很不方便,。于是,在北宋年間的四川,,“交子”出現(xiàn)了,。最初它只是一種替人保管現(xiàn)金的錢鋪所開具的保管憑證。由于這些錢鋪信用良好,,托管的人越來越多,,于是他們開始印制具有固定格式和面額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fā)行,。到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正式發(fā)行“官交子”,從此,交子作為政府發(fā)行的貨幣正式在市場上流通,。 北宋年間的紙幣交子 紙幣不同于鑄幣,,雖然它攜帶方便,但是它必須以政府的信用作為背書,。而且古代不像現(xiàn)代有良好的防偽技術,,紙幣容易被仿造。封建王朝政權(quán)穩(wěn)定性差,,政府的信用很難維持較長時間,,一屆政府發(fā)行的紙幣往往在王朝崩塌之后就成為一堆廢紙。所以紙幣從出現(xiàn)之日起就隨著王朝的更迭而或興或衰,,但是它從沒有真正被廢棄過,,很多時候往往是紙幣和鑄幣同時流通。紙幣一般都具有較大面額,,和鑄幣之間通??梢宰杂蓛稉Q。封建王朝時期的紙幣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銀票”,。 新中國成立以后,,以“人命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迄今為止總共發(fā)行了五套人命幣,。 貨幣從他誕生之日起就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思想文化的改變尤其是根本性的,,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貨幣的文明會是什么樣子,,要么就是極端落后,,要么就是極端高級。 老規(guī)矩,,奉上一上聯(lián):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奉上你的妙語 非原創(chuàng)求被打 |
|
來自: 老劉tdrhg > 《1,、錢幣/票證/首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