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搶到的題目是:對漢樂府民歌與南朝樂府民歌比較 漢樂府與南朝樂府的背景 漢代從武帝開始,,就頻繁地發(fā)動戰(zhàn)爭,,大量地征調(diào)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使很多家庭遭到毀壞,。百姓生活疾苦,,民不聊生,原有的美好生活被打破,?!稇?zhàn)城南》中對戰(zhàn)爭的殘酷場面進行了描述:“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聲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薄,!妒鍙能娬鳌分袆t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在當時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漢樂府民歌大多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 南朝民歌,,產(chǎn)生年代始于三國東吳,。留存總數(shù)近五百首,分為“吳聲歌曲”和“西曲”兩大類,。前者產(chǎn)生于六朝都城建業(yè)(今南京)及周圍地區(qū),,這一帶人們習(xí)稱為吳地,故其民間歌曲稱為“吳歌”,;后者產(chǎn)生于江漢流域的荊(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縣)等幾個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的重鎮(zhèn)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故其民間歌曲稱為“西曲”,。 南朝民歌產(chǎn)生于長江流域地區(qū),,這里氣候濕潤,山川明媚,,物產(chǎn)豐饒,,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從而容易使當?shù)厝水a(chǎn)生熱烈而浪漫的情思,以及對生活享樂的追求,。自漢末以來,,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逐漸失去了束縛力,魏晉南北朝成為一個思想較為開放的時代,,追求人生的快樂,、情感的滿足,成為一種普遍的愿望,。在這樣的風(fēng)氣下,,專門歌詠男女之情的民歌自然容易被人們所喜愛接受。另外,,魏晉南北朝的貴族社會對精神享受的追求,,對藝術(shù)的興趣,也是空前強烈的,。在南朝,,上層社會對音樂的喜愛尤為突出。但是他們的興趣已經(jīng)不在典雅的宮廷音樂上了,,而是在新鮮奇異,、活潑艷麗的江南民歌上。 例如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光風(fēng)流月初,,新林錦花舒,。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郎見欲采我,,我心欲懷蓮?!?,“秋風(fēng)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誰知相思苦,,玄鬢白發(fā)生,。”詩歌中的女子大膽率真,,又細膩纏綿地表達出自己的哀怨和眷戀之情,,用情歌吟唱出自己愛情生活的悲歡。使人為她們的忠貞品德而感動,,也為她們的不幸命運而感慨,。 參考資料: 論文:《論漢樂府詩與地域文化的關(guān)系》李俊 政治與愛情 ——漢樂府與南朝樂府的內(nèi)容與題材比較 由于漢樂府與南朝樂府的作者背景不同,兩者在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上也有差異,。雖然愛情詩在兩者中占的比重都較大,,但相比之下,南朝樂府的內(nèi)容更加狹隘,,局限于愛情詩中,;然而漢樂府的詩歌中也有大量反映平民疾苦、戰(zhàn)爭徭役等內(nèi)容的詩作,。如《病婦行》描寫了婦人臨終向丈夫囑托照顧好孩子,,未曾開口淚已落的凄涼情景。而結(jié)尾兒子“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所引發(fā)的“行復(fù)爾耳,,棄置勿復(fù)道?!钡母锌窃鎏砹吮е校鑼懥似矫癜傩赵陴囸I的蠶食下痛苦生活的場景,。然而在南朝樂府中就鮮見這種主題的詩作,。較之有著憂國憂民思想的漢樂府民歌,南朝樂府民歌更多的是一些南國水鄉(xiāng)之中的田園風(fēng)光和真摯情感,。 在愛情詩方面,,兩者的思想感情也有些許不同。 在大方向來說,,漢代和南朝的樂府民歌都有寫“追求愛情”“熱戀”“失戀”的題材,,但是由于漢朝時,婦女的地位慢慢降低,,開始被儒家所謂的“正統(tǒng)”思想所束縛,,愛情詩中雖不乏追求愛情的剛烈天真女子,但更多的還是寫女子被背叛后的悲傷凄涼,,斥責(zé)男子負心或者影射社會的不公,。即使是剛烈的女子,最后的結(jié)局也多事悲涼的,,有著更多的悲劇色彩,。例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由于婆婆的不喜只能離開丈夫。兩人雖然深愛,,但是由于隔著禮教,,無法在一起。劉蘭芝對于這種制度的反抗,,也只能是自殺身亡,。本詩通過對劉蘭芝命運的描寫,控訴了禮教約束下的愛情自由度的缺失,。而南朝樂府則不盡相同,。南朝時期社會動亂,人們對于禮教有著蔑視,、反抗的情緒,,對女性的約束也不如漢代時候強烈,對于愛情題材的描寫也更加的開放,。如: 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沈被流去,。《華山畿》 懊惱不堪止,上床解腰繩,自經(jīng)屏風(fēng)里,?!度A山畿》 這些句子中都有著強烈性意味的描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南朝樂府較之漢樂府在愛情的題材上要更為大膽潑辣,。 綜上所述,,漢樂府與南朝樂府盡管都是樂府民歌,但在內(nèi)容與題材上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漢樂府較為開闊,,又經(jīng)過許多官方的加工,更多的體現(xiàn)了對社會的憂患之情,。而南朝樂府處于民風(fēng)淳樸風(fēng)景秀麗的南方,,在內(nèi)容方面更加單一,主要是寫愛情與田園風(fēng)光,,在當時沒有更多的社會意義,。可以說,,漢樂府民歌是政治的,,南朝樂府民歌是愛情的。 參考資料: 論文:《<詩經(jīng)>與漢樂府言情詩歌比較研究》王翼荼 《論南朝樂府民歌》胡曉娟 漢樂府詩與南朝樂府詩在藝術(shù)特點上的不同 一,、敘事性 漢樂府藝術(shù)特點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敘事性,。正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說“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fēng)俗,,知薄厚云,。”在漢樂府中,,三分之一的詩歌為敘事詩,。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歷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漢樂府詩敘事性的特點。 首先,,漢樂府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花費許多筆墨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并且刻畫了人物的心理活動,細節(jié)描寫十分豐富,。例如: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拔糇髋畠簳r,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眳s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第一段中描寫劉蘭芝早起打扮的場景,,刻畫劉蘭芝“事事四五通”,,從足踏絲履到耳著明月刻畫入微?!爸溉缦魇[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寫出劉蘭芝的美麗無雙,。后一段描寫劉蘭芝上堂拜阿母,,在劉蘭芝的語言中能夠看出焦母對劉蘭芝曾經(jīng)的刁難,“本自無教訓(xùn)”,、“不堪母驅(qū)使”表現(xiàn)了劉蘭芝面對焦母懷著悲憤之情,,卻出于自尊不愿破口大罵,也不愿在她面前示弱,。然而與小姑作別時卻“淚落連珠子”,,將劉蘭芝心中的委屈與悲戚充分地體現(xiàn)了出來。 與此同時,,漢樂府對場景的鋪陳十分注重,,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太守迎親的場面就花下了大筆墨: 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fēng)轉(zhuǎn),,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描寫了太守鋪張奢華的迎親場面,婚車金光燦爛,,駿馬裝扮華麗,,彩禮豐厚無比,與下文劉蘭芝“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的悲傷心理形成對比,,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然而在南朝樂府詩中敘事詩大量減少,大多是抒情詩,,如《子夜四時歌·冬歌》中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fù)何擬,? 先描寫了冬天極寒的景象,冰凍三尺,,雪覆千里,,但我對你的心如同松柏一樣堅貞不渝,在這極寒之中仍為你等待,。最后問出“君情復(fù)何擬,?”,表達出女子的感情堅貞不渝,,并且對情郎的回應(yīng)有所期待,。又如長篇抒情詩《西洲曲》,通過采蓮場景的描寫傳達出女子對情郎“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的深切愛戀之情,。 二,、語言風(fēng)格 漢樂府詩中有許多規(guī)范整齊的五言詩,也有大量的雜言詩,。如《戰(zhàn)城南》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本哂泻軓姷囊魳沸浴M瑫r漢樂府詩大多篇幅較長,,如《孔雀東南飛》,、《孤兒行》等。相比之下,,南朝樂府詩大多為五言四句,,句式整齊,體制小巧,。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兩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內(nèi)容是分不開的。 相比漢樂府詩的質(zhì)樸,,南朝樂府詩的一大特點就在于其語言清新自然,,格調(diào)活潑明快,同時運用大量雙關(guān),、比興等手法,。如《西洲曲》中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昂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描寫女子采蓮的場景,,女子在塘中采蓮,小船在高過人頭的荷花叢中搖曳,。場景清新明快,。而女子明明是在采蓮卻心不在焉,“低頭弄蓮子”,,刻畫出女子想念遠方的郎君的嬌態(tài),。用“蓮”雙關(guān)“憐”,表現(xiàn)出女子苦苦相思的哀傷之情,。同時運用了頂真的手法,,形成回環(huán)婉轉(zhuǎn)的旋律,更有聲韻節(jié)奏之美,。 漢樂府詩與南朝樂府詩語言風(fēng)格的差異與兩者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是分不開的,。南朝樂府詩以抒情為主,多為愛情詩,,因此語言更加清麗婉轉(zhuǎn),。漢樂府內(nèi)容廣泛且敘事性強,描寫百姓疾苦等的詩作語言就更加質(zhì)樸有力,,以表達更加深切的感情,。在愛情詩方面,漢樂府表達情感也比南朝樂府更加直白大膽,。例如《上邪》中指天為誓的熱烈情感,,在南朝樂府詩中就表達的更為婉轉(zhuǎn)內(nèi)斂。 參考資料: 論文:《漢魏晉南北朝邊塞樂府詩研究》于海峰 《樂府敘事詩簡論》鄭亮 《論魏晉南北朝樂府體五言的文體演變,、省略,,與徒詩五言體之間文體上的分合關(guān)系》錢志熙 《南北朝樂府民歌比較談》王秉英 《南北朝樂府民歌之比較研究》彭廣明 以愛情之名 ——漢樂府與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比較 民歌里風(fēng)姿綽約的女性形象是中國古典詩歌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如果說《詩經(jīng)·國風(fēng)》里的女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漢樂府民歌里的女子像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楓林,,閃爍著堅韌的光芒;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女子則是帶刺的玫瑰,,溫柔的美麗中隱含著倔強的反抗,,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沉溺在愛情的牢籠里不能自拔。 漢樂府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樣的,,真實的再現(xiàn)了漢代各階層婦女生活的遭遇,,塑造了許多性格各異、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呈現(xiàn)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女性世界,。漢樂府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忠貞熱烈的純真少女 漢代對于女性的束縛較之后來還相對寬松,所以女性,,尤其是少女,,在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上都比較坦率直露,大膽潑辣,。例如在《上邪》中,,女主人公以大膽的想像與夸張的自然現(xiàn)象,表白了自己對于愛情的忠貞不渝,。而《有所思》的女主人公經(jīng)歷了愛情的不同階段,,在最后許下了“從今以往,勿復(fù)相思”的誓言,,雖然之后又有了猶豫不決的眷戀之情,,但這也不影響她成為一個敢愛敢恨、率真直露的女子,?!栋最^吟》中的女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讓現(xiàn)代人也感到敬佩,。她對愛情的理想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而對于三心二意的男子則輕蔑到:“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迸魅斯珱]有絲毫的猶豫,,就與負心的男人決絕。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少女,,而是一個經(jīng)歷了愛情的背叛的成熟女性,,卻還是擁有如此真誠,、坦率的愛情觀。 2.威武不屈的烈烈貞女 漢代貧富差距懸殊,,因此常有富人仗勢欺人。在樂府詩《陌上?!分?,羅敷才貌雙全,與使君斗智斗勇,,巧妙的回絕了使君的求婚,,寄托了漢代女性不慕權(quán)貴、追求兩情相悅的愛情觀,。 3.纏綿真摯的哀婉思婦 兩漢期間,,由于士子的游學(xué)游宦,加上社會的動亂,,婦人與丈夫分離的情況也很常見,,因此就有了許多描寫思婦的詩歌。如《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zhuǎn)不相見,。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兩地分居,,女性癡癡盼望,,有時盼來的卻是“在他鄉(xiāng)”者有了“他心”,,如《有所思》中“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女主人公日夜思念遠在大海南的意中人,,小心翼翼保存著他們愛情的信物,熱切盼望其歸來,,但盼來的結(jié)果卻是“聞君有他心”,,思婦轉(zhuǎn)眼淪為棄婦,其悲劇性質(zhì)更深一層,,反映了漢代各種社會原因給女性婚姻帶來的不幸,。 女性在這時候,無疑是不幸的,、悲傷的,。 4.柔韌堅強的悲怨棄婦 在漢代,隨著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彼枷氲陌l(fā)展,,婦女的地位日益低下。而“七出”之條使得婦女在家庭,、愛情中處于一種天然的弱勢狀態(tài),。在家庭中,女性只能“以夫為天”,,無法掙脫出所謂“道德”的枷鎖,。在這樣的時代,丈夫可以隨意的拋棄發(fā)妻,,因此就有了許多的棄婦,。在表現(xiàn)人民生活的樂府民歌中,自然少不了這樣的女性,。漢代民歌中描寫棄婦的篇章最多,。而在她們之中,有的逆來順受,,有的就勇于反抗,。 《上山采蘼蕪》的女主人公(棄婦)便是其中的代表。這首詩明白如話,,告訴我們這位棄婦并不是一位人老珠黃,、不善女工的女性。相反,,她不僅貌美,,就連“新人”也不及她(新雖言好,,未若故人姝);而且她也擅長女工,,“新人”更不及她(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椏V日一匹,,織素五丈余),難怪其前夫也聲聲哀嘆:“新人不如故”,。就是這樣的一位女性,卻遭遇了被棄的命運,,而她對于這樣的命運沒有哀怨,、沒有抗爭,在采蘼蕪下山途中遇見前夫,,向其探聽“新人”情況時,,她采用畢恭畢敬的態(tài)度(長跪問故夫),可見她內(nèi)心深處早已習(xí)慣了逆來順受,。 而在另一首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勤勞善良的女主人公劉蘭芝遭受了婆婆的無理對待,她選擇的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反抗,,自行遣歸,這是她與封建禮教抗爭的開始,?;氐侥锛液螅珠L又逼迫其改嫁,,面對這種變故,,劉蘭芝選擇了將抗爭進行到底,為了捍衛(wèi)自己忠貞的愛情,,她“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以死向封建禮教發(fā)出了最強烈的抗議,。 綜上所述,,兩漢民間詩人對時代女性予以了充分的關(guān)注,一方面,,他們以深切的同情從不同的方面真實地展現(xiàn)了女性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另一方面,他們以歌頌的口吻對女性為追求自強,、自尊所走的艱難之路進行了謳歌,,而且還對摧殘女性,、壓迫女性的社會制度,做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重讀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兩漢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她們經(jīng)歷的比男性更多的不幸以及在追求生存權(quán)利的道路上所做的種種艱難努力,,其困苦無告的生活正是古代女性悲劇命運的縮影,。 而南朝樂府民歌則繼承了《詩經(jīng)》的“思無邪”,樂府民歌多是寫女性,,這也讓許多的文學(xué)評論家所不喜,。鐘嶸與蕭滌非均對其評價不高。但是南朝樂府民歌以活潑機靈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兩性之間的火辣辣的毫不遮掩的愛情,,洋溢著生命的熱情和力量,表現(xiàn)了前人不敢表現(xiàn)的性愛話題, 描寫率真而大膽, 強烈地刺激了人們的神經(jīng), 引發(fā)了人們濃厚的興趣,。南朝樂府民歌反映了種種情態(tài)的女子形象,,她們婉轉(zhuǎn)動人的歌唱,內(nèi)容雖只限于男女情愛方面,,但它所表現(xiàn)的感情之真摯,,用意之新鮮靈巧,語調(diào)之婉轉(zhuǎn)清麗,,以及雙關(guān)語的大量使用,,完整的形成了當時民歌的特殊風(fēng)貌,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閃爍著清美的異彩,,并有著纏綿婉媚,、留連哀思的風(fēng)格和生氣勃勃的藝術(shù)力量。南朝樂府民歌主要有以下幾種女性形象: 1.情感萌動,、對愛情充滿期盼的少女 豆蔻年華,,情竇初開。明媚的春光叩開了少女的心扉,,她們開始用心靈譜寫朦朧的愛情詩,。這首《子夜四時歌》中的少女,溫婉又含蓄: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fēng)復(fù)多情,吹我羅裳開,。《春歌》 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郎見欲采我,我心欲懷蓮,。《夏歌》 秋夜涼風(fēng)起,天高星月明,。蘭房竟裝飾,綺帳待雙情,?!肚锔琛?/P> 果欲結(jié)金蘭,但看松柏林。經(jīng)霜不墮地,歲寒無異心,?!抖琛?/P> 在第二段《夏歌》中利用雙關(guān)語,,不僅有較直接的抒情“郎見欲采我”,,而且有含蓄的暗示“我心欲懷蓮”,。“蓮”乃“憐”也,。利用雙關(guān)巧妙的表情達意是南朝民歌的特色,,更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純凈、羞赧的形象特征,。后兩段看似清冷,,實際上也是為了表達“待雙情”“無異心”的愛情理想。 2.滿心向往,、大膽追求愛情的女性 如果說少女的心事含蓄懵懂,那么有些女性就是奔放直接,。 “夜覺百思纏,,憂歡涕流襟。徒懷傾筐情,,郎誰明儂心,?”(《子夜歌·其二十六》) “羅裳迮紅袖,玉釵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艷覓同心郎?!保ā蹲右顾臅r歌·春歌·其九》)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孟珠·其二》) 她們愛得那么主動熱烈,,那么潑辣大膽,,又是那么真誠執(zhí)著,表現(xiàn)了這一時期人們對封建禮教的蔑視與鄙棄,,反映出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儒家倫理觀念自魏晉以來在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淡退,。中國婦女的心情也只有在這里才能大膽的、不偽飾的傾吐,。不論是情竇初開時,,不勝嬌羞地表露“那能閨中繡,,獨無懷春情”的心事,不勝喜悅地抒寫“小開罵春風(fēng)”的心情,,毫不掩飾地表達“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的惆悵,還是開始愛慕相戀時,,無所顧慮地表白“腹中陰憶汝”,,雖羞猶喜地婉言相告“輕搗(傾倒)只為汝”,無不反映出愛情在她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觀愛好,,即使不少詩是用雙關(guān)隱語抒寫的,,也絲毫影響不了她們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3.享受真切愛情生活的女子 南朝時期人們對于禮教有所懷疑和反抗,,所以女性也能夠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心頭所好,,大膽地表達自己對于愛情以及性愛的渴望和對愛情生活的向往。 “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抱郎,?!保ā侗逃窀琛罚┻@樣大膽追求性愛歡樂的女性在南朝樂府中隨處可見,,她們是對傳統(tǒng)封建禮教的大膽顛覆,。黑夜太短暫了,她們更愿把這黑夜定格成永恒,,“愿得連暝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曉” (《讀曲歌·其五十五》),一旦心被愛情主宰,,她們不惜以不合禮教的方式來獲得愛情,。這是為衛(wèi)道者所不齒的,但在我們看來,,她們?nèi)允羌儩嵉?,“她們是綺靡而不是淫蕩的,她們是少婦而不是蕩婦,?!边@樣的女子,勇于追求所愛,,才是我們應(yīng)該尊崇的,,敬佩的。 4.深刻體味相思之苦的女性 相愛總是甜蜜,別后的相思卻總是苦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愛情可以說是女性生活的一種信仰?!耙归L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yīng)空中諾,。”(《子夜歌·其三十三》),,漫漫長夜里,,女子默默地凝視著掛在空中的滿月,思緒飄然飛向遠方,,正受著離別之苦的熬煎,,忽然從那遙遠的天際傳來情人的呼喚,她情不自禁地應(yīng)了一聲,,沉浸在相思中的女子,,神馳意狂到無法自持的地步。 5.被拋棄,、悲怨卻不沉淪的女性 其實無論在什么時代,,總是有被拋棄的女性。但與漢代不同的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多是堅強的,。無辜被棄后,,她們自然不免要傷心悲痛,。但是,她們并沒有因此消沉淪落,,降低人格與自尊,。相反,她們會認為負心人好歹不分,,不就清水偏攪渾水,,不值得為之傷心—— “常慮有貳意,歡今果不齊,??蒴~就濁水,長與清流乖,?!?(《子夜歌·其十八》),很是不屑和鄙夷?!皟z作北晨星,,千年無轉(zhuǎn)移。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 (《子夜歌·其三十六》),,“我情如松柏,,君情復(fù)何似” (《子夜四時歌·冬歌·其一》),她們很少忍辱吞聲,,這是義正辭嚴地譴責(zé),。 在分析了以上兩朝樂府民歌對于女性形象的描寫之后,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漢代寫女性多是含蓄的,、悲慘的,而南朝的女性,,則更多的較為直接,,具有反抗精神。在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上,,兩者都希望找到“白首不相離”的人,,一旦失敗,漢朝女性會沉浸在悲傷之中,,而南朝女性則勇敢與過去再見,。 南朝女子大膽書寫性愛的歡樂。人感性的生理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情愛之中如果缺少了性愛,就不是完整而健康的愛情,??墒窃跐h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思想的影響下,,情欲視為齷齪卑賤的,、難以啟齒的東西。漢樂府民歌女子往往更關(guān)注倫理道德之美,,對情欲的問題,,要么一筆帶過,要么回避不寫,;而南朝樂府民歌開始把觸角伸到性愛領(lǐng)域,。大概這也是為什么眾多的大家都對南朝樂府民歌評價不高的原因:他們不愿這樣只寫“艷情”的詩歌進入到世人的眼中。而在我看來,南朝樂府民歌恰與《詩歌》有相同點,,是“思無邪”的表現(xiàn)了當時淳樸,、大膽的民風(fēng)。 在對女性的描寫上,,漢樂府非常注重對于女性行為的描寫,,外貌只是做為對美好行為的襯托而存在,使得“德行”變得非常重要,,也讓我們看出那個時代對于女性的要求,。在眾多的漢樂府民歌中,很少有直接描寫女性外貌的句子出現(xiàn),。在這些詩歌中,,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來敘述女性人物的行為,從而刻畫她們的形象,。如《婦病行》描寫了病婦臨終托孤這件事,,刻畫了一位讓人倍感凄切且又富有母愛的女性形象?!渡仙讲赊率彙吠ㄟ^女主人公與其前夫的對話,,將新人與故人進行對比來刻畫女主人公的形象?!稏|門行》描寫家庭主婦勸阻鋌而走險的丈夫,,刻畫了一位賢妻良母的形象?!渡闲啊肥桥魅斯珒?nèi)心對愛情的獨白,。《有所思》通過一連串的動作來刻畫女主人公的情感之路,?!栋最^吟》是女主人公對負心愛人的決絕詞?!镀G歌行》與《飲馬長城窟行》是思婦之詞,,刻畫了她們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峨]西行》介紹了健婦操持門戶的才干?!谀铣瘶犯?,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女性外貌描寫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通過外貌描寫,,來表現(xiàn)她們的心理狀態(tài),。如“自從別歡來,奩器了不開。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子夜歌·其四》)是寫女子的蓬頭垢面來寫相思的苦澀,?!八尬舨皇犷^,絲發(fā)披兩肩,。婉伸郎膝下,,何處不可憐?!保ā蹲右垢琛て淙罚?,慵懶、柔媚,、天真,、嬌憨之態(tài)畢現(xiàn),柔美飄逸的長發(fā)正似她萬千的情絲纏繞著情人,,溫潤嬌美,,萬種風(fēng)情不可言說?!?/P> 漢樂府在描寫女性時,,經(jīng)常以細節(jié)刻畫、對話描寫強化敘事性,,而在南朝樂府中,,描寫女性時常是以女性口吻來寫,直接表現(xiàn)女性的心理狀態(tài),。 但二者在題材上卻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例如二者都寫到了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寫到了相思的苦悶,,和被拋棄的悲戚,。 同樣的,二者在歷史上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畫,。蕭滌非先生曾對漢樂府民歌作出這樣的評價:“自今論之,,民間樂府之于兩漢,一如《詩》,、《騷》之于周,、楚。其文學(xué)價值之高以及對于后世影響之大,,皆足以追配《詩經(jīng)》《楚辭》,,鼎足而三,。”《詩藪》也云:“漢樂府采摭閭閻,,非由潤色,,然質(zhì)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文,,天下至文,靡以過之,!后世言詩,,斷自兩漢,宜也,?!焙m先生在談到唐詩時說:“樂府民歌的風(fēng)趣與文體不知不覺浸潤了、影響了,、改變了詩體的各方面,,遂使這個時代的詩在文學(xué)史上大放異彩?!笨梢姖h樂府民歌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而南朝的樂府民歌,也對后世的文人詩和艷體詩影響頗多,。劉師培先生說:“梁代宮體,,別為新變也。宮體之名,,雖始于梁,,然側(cè)艷之詞,起源自昔,。晉宋樂府通《桃葉歌》《碧玉歌》《白紛詞》《白銅提歌》,,均以淫艷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蕭齊,,流風(fēng)益盛。其以此體施于五言詩者,,亦始晉,、宋之間,后有鮑照,,前則惠休,。特至于梁代,,其體尤昌,。此則大同以后文體之一變也,。”(《中國中古文學(xué)史》)這里比較準確而清晰地描述了這樣一條線索:即先有了樂府民歌,并經(jīng)晉,、宋,、齊間文人模仿擬作,然后影響到宮體詩,。 參考資料: 論文:《南朝樂府民歌對宮體詩內(nèi)容的影響》阿忠榮 《淺析漢樂府民歌的女性人物》陳功文 《淺談漢樂府民歌中女性的愛情與婚姻》張小琴 《漢樂府與<古詩十九首>中的女性形象比較》單朝輝 《漢樂府民歌對女性命運的展示》李秀菊 《叛逆與自溺——南朝樂府民歌女性形象探析》譚偉良 《南朝樂府民歌女性意識研究》鄭笑兵 《論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劉慶秀 《論南朝樂府民歌》胡曉娟 小組分工: 本小組先進行了討論,,最終確定要從這幾方面分析:背景、內(nèi)容與題材,、寫作手法,、對女性的描寫。由每人執(zhí)筆一個方面,,具體為:背景:GMH,;內(nèi)容與題材:FTY和MDY;寫作手法:FTY,;對女性的描寫:MDY,。 非常抱歉我們上傳的很晚,但都是精心整理了資料所做出的,。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的看,。非常抱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