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小兒食積偏方
由于嬰幼兒消化功能發(fā)育不完善,一旦飲食不節(jié),就容易積食,引發(fā)嘔吐,、肚子疼、發(fā)熱,、厭食,、咳嗽、腹瀉,、便秘等不適反應(yīng),。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膩,、口唇干紅或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很可能積食了,。下面小編教你幾種治小兒食積偏方,。
1、治小兒食積的飲食偏方
應(yīng)對輕度的食積,家長宜讓寶寶減少飲食,輔以調(diào)理脾胃,消食理氣的粥品,。
1.1,、淮山小米粥
做法:準(zhǔn)備干淮山100g,小米100g,適量白糖。將小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功效:淮山有補脾的作用,而小米則能夠養(yǎng)胃?;瓷叫∶字嗄軌蛘{(diào)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1.2、糖炒山楂
做法:準(zhǔn)備紅糖適量,去核山楂100g,。將紅糖入鍋,加少量水用小火炒化然后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一點。
功效:山楂可以開胃,本方可以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胃口不佳,。
1.3、白蘿卜粥
做法:準(zhǔn)備一根白蘿卜,大米50g,適量白糖或鹽,。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白糖或鹽適量,煮沸即可,。
功效:白蘿卜能夠理氣健胃,適用于小兒腹脹型消化不良。
2,、治小兒食積的外用藥
除了食療方外,下面這些外敷的辦法,副作用輕,家長就可以自行適量應(yīng)用,。
2.1、準(zhǔn)備玄明粉3克,胡椒粉少量,一同研磨成粉末,。填入臍中,外蓋油布或油紙,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于食積較重之實證。
2.2,、準(zhǔn)備大黃30g,、芒硝20g,一同研磨成粗末?;旌脱b入布袋,外敷患兒臍腹部,。用于食積腹脹、腹痛,、便秘者,。
2.3、準(zhǔn)備酒糟80g,放入鍋中炒熱,。然后分成兩份,交替置于腹部熱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時,。用于虛中夾實證。
3,、治小兒食積的按摩方法
3.1,、給寶寶捏脊:媽媽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xù)捏幾次即可,。
3.2,、給寶寶按摩腹部:媽媽可先搓熱手掌,然后順時針給寶寶慢慢按摩腹部數(shù)十下,最好早晚各做一次。
二、小兒積食怎么辦
以消食導(dǎo)滯為主,可選消乳丸或保和丸加減,。常用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陳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連翹等中藥,。伴有腹脹疼痛者加厚樸、枳實;大便秘結(jié)者加木香,、檳榔消積導(dǎo)滯,重者暫加大黃通腑;嘔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嘔;如果孩子有低熱、舌紅,、苔膩微黃,可加胡黃連消積清熱,。
虛中夾實證治以健脾消食,消補兼施。健脾丸加減,。常用藥:黨參,、白術(shù)、山楂,、神曲,、麥芽、枳實,、陳皮,。如果孩子舌苔膩、不想吃飯,可加藿香,、砂仁;舌質(zhì)淡,、腹脹、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樸,、蒼術(shù)。
特別是伴有嘔吐,、腹瀉的患兒,可以暫時禁食8~12小時,待嘔吐停止后,給予清淡的流質(zhì)口服,如藕粉,、蔬菜湯等。輕癥食積患兒經(jīng)過控制飲食,很快可以痊愈,重癥食積的患兒須去醫(yī)院治療,。
許多中成藥對食積的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如可給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還可以服化積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如果孩子食積較重,而且伴低熱,大便秘結(jié),可以用枳實導(dǎo)滯丸,每次服2~3克,1天2~3次。孩子食積時間已經(jīng)很長,腹脹喜按,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選用小兒香橘丹則比較合適,每次服2~3克,1天2~3次,。這些中成藥藥店里都有出售,。
那么日常該如何預(yù)防小兒積食呢?其實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能有效預(yù)防小兒積食,你不妨來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