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去過雞足山,。即便我曾經(jīng)離它那么近,,那么近。我在雞足山附近的大理徜徉,,蒼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大理古街上的百姓和游人,,都讓我不能不對這片靈性山水記憶深刻,。但我還是沒能去往雞足山。 我知道雞足山,,是因為傳說中的大迦葉在這里隱沒,,他因為承諾佛陀,將在彌勒出世前久住人間,,所以他沒有涅槃,,而是于雞足山入定。也就是說,,我們生在佛陀已滅度的時代,,未能親眼目睹佛陀住世的繁盛景象,,但我們卻生在了大迦葉等待彌勒的漫長歲月里,如果我們留心,,發(fā)愿,,有足夠的福德,在雞足山,,或許我們會感受到大迦葉尊者的在在處處,,有如說法。 曾有柏格森博士游歷雞足山,,后來遭遇大迦葉,,皈依佛門的故事,我想,,在那座含藏著太多典故的遠山里,,尊者一定在等待著有心人的到來。 我看見過關(guān)于大迦葉的動畫片,。片子里,,大迦葉常常在樹下獨坐。有人經(jīng)過他的身邊,,他也渾然不覺,。衣衫襤褸不堪,舉止卻威嚴(yán)尊貴,。對于在塵世里摸爬滾打的眾生來說,,可能白凈的阿難會迎合人們的審美,,也因為他有人欲,,有克服不了的本能,而使普通人覺著親近真實,。這個大迦葉,,長相掃興,,而言行又讓人高山仰止,凡與圣之間的鴻溝彌深,,不見得能深入人心,。 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人,,曾經(jīng)要面對婚姻,,要面對一個與他有相同道心的妻子;偏偏就是這樣的人,,曾忍受流言蜚語,,忍受肉體的痛苦,行持佛法,,垂范世人,;也偏偏就是這樣的人,,當(dāng)?shù)闷鸱鹜臃殖霭雮€蓮花座請他來共坐,,當(dāng)?shù)闷鸱鹜酉蛩秶谡?,演示“佛滅后,以戒為師”的遺訓(xùn),。 大迦葉,,不得不讓我參究沉吟。 大迦葉,,本名畢缽羅耶那,,是樹下生的意思,因他降生在樹下,,而有此名,。他生長在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家里的富裕程度超過了國王,。他比佛陀晚生十多年,,從小聰慧,厭惡世間一切欲樂,,惟以修道是從,。年歲漸長后,父母為他操辦婚事,,他用了很多種辦法,,推辭拒絕,但終于還是無奈,,迎娶了美麗的妙賢,。 據(jù)說,他們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過的,。妙賢愁眉不展,垂淚到天明引起了大迦葉的好奇,,他問她,,你為什么傷心?妙賢說,,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與你成婚,這不是毀壞了自己的心愿了嗎,?大迦葉聽后非常高興,,家里竟然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樣厭惡愛染,樂于清凈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屬,!他把自己的情況說給妙賢以后,,兩個人約定,,“我若眠時汝當(dāng)經(jīng)行。汝若眠息我當(dāng)經(jīng)行,。” 他們共同實踐,,彼此成就道業(yè)。
其實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他們,。因為他們這樣的姻緣,,在世俗的情感糾葛當(dāng)中,實屬罕見,。 更多的人,,以歡喜冤家的緣分相遇,為滿足欲望而奔波,,有的人干脆是怨偶,,是互相欠債為著償還討要而來的。也有相安無事的,,但終其一生,,完成了人的各種角色,排隊走,,跟著潮流走,,甚少關(guān)懷內(nèi)心世界,偶有探詢,,因無解而作罷,。也有些人,有向往修道的心,,卻因為此身濁重,,欲深難持,而終于做了逃兵,。 大迦葉和妙賢,,在他們很年輕的時候,就少欲而慕道,,能夠嘗到法喜,,深知法喜遠超世樂,,這是他們的天資,也是他們的福報,。 而我也知道,,天資和福報,并非不公平地僅僅降臨到某幾個人的身上,,它是修行的累積,。以佛法來參照,,每一個在六道里輪轉(zhuǎn)不休的人,,如果在前世,前一道里聽聞過善法,,修持過善法,,那么,我們在覺知的此生,,一定會有前面無數(shù)輪轉(zhuǎn)積累下的福報來做我們當(dāng)下修行的基礎(chǔ),。大迦葉和妙賢的銳利根器,淡泊欲身,,就為我們示現(xiàn)了功德累積后與眾不同的天資,。 對父母,他們行孝道,,扮夫妻,,對對方,他們修梵行,,為道友,。 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12年,,他們的因緣逐漸成熟,。在大迦葉的父母謝世后,大迦葉不再有違逆父母心愿的顧慮,,他目睹農(nóng)人在耕田時,,鋤頭傷及無數(shù)土中生靈,心中痛苦無法解決,,在家做事,,舉手投足,都在造業(yè),,而業(yè)不盡,,六道輪回不得出,他真的著急了,。與此同時,,妙賢聽聞家中仆役說榨油時死了很多小蟲,,對小蟲的悲心和對人類的口腹之欲之間的矛盾,令妙賢也覺得當(dāng)下的處境需要反思,。就在他們共同面對棘手思維的時機,,大迦葉決定離家修道。 他對妙賢說,,我走,,是為了尋找明師。我若尋到,,必來接你,。 這是大迦葉和妙賢的第二次告別。 這次告別,,是大迦葉對俗世生活的告別,,從此以后,他了斷了倫常里的進退,,終于可以在修行的天地里自由,、深入地用功了。這次告別,,也是大迦葉對妙賢的承諾,。我不和你結(jié)夫妻的緣,但我與你允同修梵行的諾,。我若得遇明師,,必記掛你還在紅塵漂泊;我若得度,,必來度你,。 他們之間的長揖告別,讓我淚熱,,這樣的放手,,超越了男女愛人的癡纏,道盡知音同修之間的酬答,。 在《西土二十四祖紀(jì)第二》中,,曾經(jīng)記載有大迦葉和妙賢之間的前世因緣。妙賢曾經(jīng)是個貧苦的女子,,為了補佛像,,乞討集資,籌得金珠,,而大迦葉彼時是鍛金師,,二人合力將佛像缺處補足,從此發(fā)下誓言,常為夫婦,,身為金色,。后來及至大迦葉被父母逼婚,他發(fā)難說,,造一金像,,若有女子象它,就娶進家門,,不成想,,妙賢竟和金像如孿生一般。 這或許是傳說,。但一個人能遇到相應(yīng)的另一個人,,不是彼此消解善業(yè),而是互相增長智慧,,戀愛中的我們,,心中都清楚:這樣的相遇,,必有前緣,。
大迦葉在尋訪之中,遇到了佛陀,,經(jīng)過再三的觀察后,,于佛座前剃度。在佛陀準(zhǔn)許女眾出家,,并且成立了比丘尼教團后,,大迦葉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妙賢接到教團來。四年的分離中,,妙賢為了求法,,早已疏散家財,誤入外道,。當(dāng)她來到教團后,,因為貌美也遭受了更多的誹謗。美麗,,在俗世里是人所欽羨的資本,,在修行中卻是自戀,執(zhí)著的障礙,。妙賢為了明志,,她不再出外托缽。大迦葉聽說后,,心中憐憫,,在自己托缽乞食后,將食物分一半給妙賢。大迦葉的行為受到了搬弄是非的人的譏嫌,,說此二人原本就是夫妻,,怎可能清凈無染?如今同食一粥,,當(dāng)初怎會分床而眠,? 譏嫌本是妄語,大迦葉闊心無礙,,但為了令他人停止口業(yè),,也為了激勵妙賢,他沉默,,離開,,不再和妙賢來往。他沒有向眾人辯解,,也沒有和妙賢囑托,。他只是沉默了。 這是大迦葉和妙賢的第三次告別,。 盡管沒有任何言語,,但水中冷暖,于拈花人自知,。 妙賢受到了更大的激勵,,道心非但沒有退轉(zhuǎn),反而在逆緣中得以考驗增長,。不久之后,,妙賢通過艱苦的修行,獲得開悟,。 至此,,曾經(jīng)有過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緣,,道友的恩情,,在一次次的告別中,悉數(shù)放下,。由有欲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優(yōu)婆塞和優(yōu)婆夷,再到無欲則剛的阿羅漢,,大迦葉與妙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和成長。 大迦葉以一己的放下,,悲深行苦,。剃度后八天便得到開悟。他是結(jié)集佛說正法的組織者,三藏典籍得以存世流傳,,其首功不可磨滅,。他與佛法意相通,佛陀稱之為“迦葉功德,。與我不異”,。他在靈山會上的破顏微笑,成為禪宗的著名公案,,也是中國禪宗的西天始祖,,他的精神是中國禪宗思想萌生的源頭。而這樣的始祖,,竟是以苦行戒行來示范的,。 大迦葉告別的不僅僅是愛情,他告別了一切欲望的糾纏,,從幻相里修出實相,,一再告別,一再離開,。他是一個告別了富裕生活,,卻又走進富裕境界的行者。 在他諸多的故事中,,我愿選擇其一來和大家分享:大迦葉曾經(jīng)向一個一貧如洗的老婆婆乞食,,老婆婆羞愧痛哭,說,,我連一口粥都沒有,不能施舍于你,。大迦葉卻對老者說,,有意布施的人,即非窮人,;知道慚愧的人,,即是穿著法衣的人。老婆婆感動了,,將瓦片里殘存的米汁布施給大迦葉,。大迦葉為贊許老婆婆的布施,不讓她忐忑不安于飯食的鄙陋,,他毫不猶豫地將米汁咽下,!他這么做,只是為了讓赤貧的人有機會能種下福田,! 即便赤貧,,也能布施,也能分享! 從苦行里看到舍離,,從貧寒里修出富足,,從艱辛里奮發(fā)出精進,由頭陀行的信守,,方能見證到中道的圓融,。那么,癡纏的情愛,,由此也被照見執(zhí)取的痛,,不能解脫的緣由。大迦葉,,和他曾經(jīng)的伴侶妙賢,,是我們所有還在行路中沉浮的男女,能夠作為明鑒的師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