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坐落在大橋下面,、南堡公園附近的南京濱江中學,,與同一施教區(qū)的大橋鐵中、金陵船廠中學弱弱聯(lián)合,,組成新的濱江中學,。說他們?nèi)酰且驗檫@三所初中校當年的中考成績在下關(guān)區(qū)名列倒數(shù)1,、2,、3位,。“這是一壺燒不開的水,?!币晃毁Y深領(lǐng)導說,。這句話是當時濱江中學的現(xiàn)實,,似乎也預(yù)示著前景,。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年過去,,“這壺水”不僅可以燒開,,可以沸騰,,而且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為了一汪賞心悅目,、充滿活力的清泉,。昔日老大難的濱中,,已然成為一所令人矚目的初中名校,從全國各地前來取經(jīng)的教育界同行絡(luò)繹不絕,。 濱中的舊貌換新顏,,有賴于她獨特的辦學思想——“育人教書”;得益于她獨特的教育理念——“人人成功,,各得其所”,,同時也因為她獨特的教學方式——“情感激發(fā)+分層推進”。 而在這一系列“獨特”的背后,,站著一個人,,這所學校發(fā)生的所有變化幾乎都與這個人有關(guān),就像當年的斯霞,,當年的陶行知一樣,,新濱中的校長鄧可清憑借著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堅守在南京教育的前沿。 沒把握,,但是沒把握也要上 鄧可清是個人物,,熟悉他的人都會這么說。 “他是個想做事的人,?!苯K省教育學會會長周德藩在10多年前就認識鄧可清,那個時候他還在江蘇省教委副主任任上,。他眼里的鄧可清有想法,,有激情,“他不把‘校長’當官位看,,他是真心想在教育上干出點名堂,。” 鄧可清確實干出了名堂,1993年到1999年,,他是南化4中的校長,;1999年到2006年,他是南京12中初中部的校長,。在他手里,,這兩所原先都很薄弱的學校成了名校。起死回生,,由弱轉(zhuǎn)強,,是他的強項。所以,,2006年暑假,,當他得知濱江中學要和大橋鐵中、金陵船廠中學弱弱聯(lián)合的時候,,他隱隱已經(jīng)有了預(yù)感:自己有可能被攤上這個燙手的山芋,。 鄧可清是個重事業(yè)的人,也喜歡挑戰(zhàn),,但是去不去新濱中,他有點猶豫,。掂量了新濱中的現(xiàn)實后,,他告訴自己這是件沒把握的事。當時的現(xiàn)實是:合并前,,三所初中當年的中考成績位居下關(guān)區(qū)所有初中校的倒數(shù)1,、2、3位,??芍^積貧積弱。而之所以形成這個困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源太“薄弱”了,。 由于歷史的緣故,下關(guān)區(qū)下放回城戶在南京市居前,,而這些人中的85%都集中在濱江中學施教的寶塔橋地區(qū),。學生中有9.7%低保戶、離異單親家庭占18.1%,、民工子女達47%以上,。這些學生的家長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3.1%,大多數(shù)文化素養(yǎng)較低,,他們整天忙于生計,,很少有時間、有精力、有心思,、有水平與孩子情感交流,,在行為規(guī)范、心理,、道德品質(zhì)上對孩子難以進行培育,、訓練和指導,給學校教育留下了莫大的填補空間和任務(wù),。每屆初一入學成績個位分數(shù)總有好幾十人,,其中有些學生更是有書包不背,有家不歸(在網(wǎng)吧過夜)…… “而且,,以后每年的生源不會有什么變化,。”鄧可清不諱言自己當時有畏難情緒,,可是當一紙調(diào)令真的落到手中,,他又成了一個義無反顧的人,“這樣的現(xiàn)實不是孩子造成的,,甚至也不是他們的家庭造成的,。”鄧可清說,,總得有人把他們帶出來,。 那年8月,鄧可清走馬上任,,兩手空空,,除了懷揣著的愛——前輩斯霞曾經(jīng)對孩子的愛。 “我沒把握,,真的,。”他說,。 大討論凝聚共識 走進現(xiàn)在的濱江中學,,可以很容易看見“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辦學理念,,8個大字矗立在教學樓的頂端,。而“育人教書”四個大字更是醒目,一進校門就可以看見它被鐫刻在一塊石碑上,。但這都是后來的事,。這之前,更多的是迷茫,。 差不多快5年過去了,,鄧可清至今還能記得第一次和新同事們見面的情景,“沒有就職演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寒暄,。”給他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們的眼神,,兩個字形容:冷,,灰。幾乎讓人看不到希望,,雖然他們知道鄧可清治校有方,,但此一時彼一時,新濱中不是12中,。這也難怪,,老師們來自三所不同的學校,別說信心了,,就是彼此信任還存在著困難,。而在上任之前,就有好心的朋友提醒他“濱中就是一壺燒不開的水,,不冷不熱,,不死不活”。 怎么辦,?如何把這壺水燒開,?鄧可清與他的新班子商量對策,其中一位副校長建議,,干脆來一場大討論,把問題端出來,,討論個透,,然后形成共識。鄧可清正等著這句話,,這是他久謀于心的論題,。 大討論之前,鄧可清先開了個動員會,,為的是能在“清理門戶”后輕裝上陣,。他對教職員工喊話:有本領(lǐng)的,有能耐的,,能往上走的,,我們托你;想下海的,,有本事掙錢的,,我們會提供方便;有門路能調(diào)走的,只要有學校要你,,我們放人,。三處都不去的,就留下來過日子,,腳踏實地做濱中人,。這不是無的放矢,因為三校合并之前,,就有一位教育學碩士去了一所外國語學校,。 鄧可清給大討論定的主題是“做濱中人,謀濱中事,,追濱中夢”,。“追夢的提法很酸楚,,但是想想有夢也行啊,,至少我們也曾夢一場?!编嚳汕逭f,。 那年的9月13日,大討論開始,。經(jīng)過一輪一輪觀念的交鋒,、交流、交融,。大討論最終形成了濱江中學獨特的學校觀,、校長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質(zhì)量觀和價值觀,。鄧可清介紹說,,濱江中學不僅是教師的工作單位,更是展示教師生命質(zhì)量的場所,。學校不是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是全體濱中人的利益共同體,校榮我榮,。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雕琢。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情,、幫助,、呵護成長特別困難的學生,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教師職業(yè),熱愛濱江中學,,是濱中教師的天職,。指導訓練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學校一屆超過一屆,、家庭一代勝過一代,、師生一天好過一天”是濱中的辦學目標;“讓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普通的變優(yōu)秀,、一個不能少”是濱中的質(zhì)量檢測體系。不斷超越自我就是我們的質(zhì)量追求……大討論確立了學校三年奮斗目標:第一年,,實現(xiàn)校風明顯好轉(zhuǎn),,讓外界看好濱江中學,學校沖出低谷,,進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第二年,讓濱江中學的各種積極因素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過全體師生的努力奮斗,,使學校成為同類學校中的先進學校。第三年,,把學校辦成富有獨特學校文化的南京市名校,。 有了共識,有了目標,,鄧可清心里有了底,,濱江中學也就有了方向。 警車開道 “游行招生” 走在濱江中學的校園里,,學生看到老師,無論在樓梯上,,還是在回廊間,,他們都會停下步子,有禮貌地道一聲“老師好”,。當快報記者在老師陪同下參觀校園時,,很容易就能從孩子們洋溢著笑容的臉龐上感受到一種親切溫馨的氛圍,一聲聲略帶靦腆的“老師好”呈現(xiàn)出一股文明之風,??墒窃卩嚳汕鍎偵先蔚臅r候,,他從孩子們身上體會更多的是懶散和冷漠。 他走在校園中,,幾乎沒有一個學生和他打招呼,。他曾經(jīng)做了一個實驗。有一天上午上課前,,他故意站在校門中間,,差不多有5分鐘時間,不斷有學生從他身邊走進校園,,而除了一兩個學生向他問好之外,,其余對他視而不見。他坐不住了,。他決定嚴格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文明的中學生。以“安全,、凈,、靜、敬,、進”六字為重點,,抓好學生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守紀習慣和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和禮儀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 兩個月的培訓過后,學生的禮儀規(guī)范大為改觀,。 而真正讓他感到滿意的,,是在2007年的元旦前夕。鄧可清是個點子高手,,他像一位棋手一樣,,每下一步棋都提前想到了下一步。在大討論之后,,他就在醞釀,,以什么樣的方式讓新濱中在社會上亮相。因為種種原因,,濱江中學在周圍社區(qū)的口碑不佳,,一是教學質(zhì)量不盡如人意,一是校園氛圍,、精神面貌差,。如何展現(xiàn)新濱江的精神風貌呢?鄧可清想到了南京市每年都舉辦的元旦迎新長跑,。一番斟酌后,,他決定全校的教職員工,,集體在元旦前走出校門,沿著校園圍墻外的社區(qū)街道舉行一次“游行”,。 2006年12月29日,,全體師生整裝出發(fā)。經(jīng)過協(xié)調(diào),,交警部門和派出所出動了兩輛警車,,一輛在前面開道,一輛在后面壓陣,。老師們在隊伍的最前面,,自成一個方陣。三校合并以前曾經(jīng)獲得過榮譽的老師,,都佩戴著由區(qū)和街道領(lǐng)導授予的榮譽綬帶,。學生隊伍跟在老師后面,每人身著 嶄新的校服,,顯得格外精神,。師生們喊著“感謝社區(qū)居民對我們的關(guān)愛”“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口號,,從居民身邊跑過,,一時間,800多人的隊伍蔚為壯觀,。 社區(qū)的居民,,要么從家里走出來,要么從窗戶探出頭,,吃驚地看著這支“奇怪”的隊伍,。那天鄧可清沒有出現(xiàn)在游行隊伍中,而是“混跡”于看熱鬧的居民中間,,了解居民的反應(yīng),。 “其實我是有私心的?!编嚳汕逭f他選擇這種方式亮相,,其實是為了招生,“之前學區(qū)的生源,,學習好一點的都去擇校了,,走投無路的才到我們這里來,我就是要讓周圍的老百姓對我們改變看法,,讓他們了解他們身邊的濱中也很不錯?!?/p> 去孔廟尋找?guī)熁?/strong> 走進濱江中學大門,,可以在道路兩側(cè)看到孔子,、陶行知、魯迅的雕塑及其名言,,首入眼簾的是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孔夫子是教師的祖師爺?!编嚳汕鍖鬃邮滞瞥?,對他的教育理念尤其推崇。為了表達對孔子的敬意,,鄧可清曾經(jīng)帶著濱中全體教師前往曲阜,,在孔廟前宣誓。 2006年11月的一天,,那天下午放學后,,6點鐘,濱江中學的全體教師乘上兩輛租來的大客車,,前往山東,。山東的杜郎口中學是第一站,主要是去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然后去曲阜孔廟拜祭孔夫子,。 濱江中學的英語老師孟一飛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疤煜轮?,刮著北風?!泵弦伙w說中途有一輛車拋錨了,,當時為了不耽誤一線教師的學習機會,原先坐在沒有拋錨的汽車上的中層干部,,都主動下車和教師換車,,讓教師先走?!罢娴暮芨袆?。” 更讓孟一飛感動的是在曲阜孔廟前宣誓的情景,?!澳且呀?jīng)是禮拜天了,孔廟里有很多游客,,當 我們一句一句地宣讀誓詞的時候,,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教育的神圣感以及我們作為一個教師的使命感?!?/span> 鄧可清說他對南京市的教師誓詞做了一些改造,,增加一些大討論后形成的共識,。他說,那是重要的一刻,,那一刻,,我們和或多或少曾經(jīng)丟失的師魂相遇了,我們重新找回了師魂,?!斑@是一次真正的洗禮,相信這次宣誓老師們會記住一輩子,,每當想起來,,都會促進自己更好地工作?!?/p> 人人成功,,各得其所 熟悉中國教育的人,一定對“教書育人”四個字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這四個字,,因為被廣泛引用,差不多可以看做是一個成語了,。但是在鄧可清看來,,教育的本質(zhì)或者說教育的目的,以“育人教書”來概括更為準確,。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為了育人,,而教書也是為了育人?!边@兩個詞順序變了,,看似關(guān)系不大,實質(zhì)上具有一種顛覆性的意義,。在鄧可清看來,,雖然不能說唯分數(shù)的應(yīng)試教育是當下的教育主流,但是以高考為目的應(yīng)試教育依然很強勢,?!坝私逃瑢嵸|(zhì)上就是素質(zhì)教育,?!?/span> 在新濱中,因為學生的起點低,,成績普遍不理想,,老師中急躁、埋怨、失望情緒令人壓抑,,久久不散,。鄧可清很快就認識到,其根本原因還是應(yīng)試教育的觀念在起作用,。 針對教師中的這種認識偏差,鄧可清適時提出了“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理念,。“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我們應(yīng)該因材施教,,應(yīng)該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制定成功的標準,?!编嚳汕逭f,具體的做法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制定榮辱線,,只要超過這個榮辱線了,,進步了,就是一種成功,。有了這種認識,,“讓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普通的變優(yōu)秀,、一個不能少”的評價體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有了這種評價體系,更多的人獲獎,,更多的人獲得鼓勵也就一點不奇怪了,。在2006年期末表彰大會上,由于分三個不同層次表彰學生,,結(jié)果全校770名學生共獲1453張獎狀,。在濱江中學即使基礎(chǔ)再差的學生,也有登上“感動濱中”光榮榜的機會,。 “情感激發(fā)+分層推進”的教學模式 在“育人教書”理念的指導下,,在走出去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基礎(chǔ)上,濱江中學形成了“情感激發(fā)+分層推進”的教學模式,。 濱江中學的學生學習基礎(chǔ)比較薄弱,,如果僅以分數(shù)來衡量學生的“好”與“壞”,那些感到自己跟不上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老師也會產(chǎn)生倦怠感。覺察到這一情況后,鄧可清果斷地推出了情感教育,?!叭绻粋€老師不欣賞他的學生,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教他的老師,,不愛他的老師,,他怎么學得進去呢?”鄧可清適時地制定了老師與學生一對十的情感交流,。師生共敘情誼,,各自確定教與學的計劃、措施,、目標,。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生學習,、成長目標進行跟蹤,、修正、指導,、強化,。 趙燕麗是初二(2)班的班主任,他們班一共有29位學生,?!坝?位老師和我們的學生進行一對十的情感交流?!壁w燕麗說,,在選擇老師的時候,她一般把這門功課成績比較好和比較差的學生交給這位老師,,這樣,,好成績的會更好,成績差的在老師鼓勵下也會得到提高,。 “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受到了,就會更加努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鄧可清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情感教育的方式很多,在濱江中學,,比較有特色的形式還有“心靈驛站”與“陽光大舞臺”,?!靶撵`驛站”就是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會來到學校接待室,受到鄧可清等校領(lǐng)導接待,、談心,,談?wù)搶W生們在生活中的成敗得失,學生們興奮異常,,記憶難忘,,觸動空前。每周一的“陽光大舞臺”,,全校師生聚集在一起,,聽老師、學生或?qū)W生家長,、學校周邊居民、社區(qū)干部等來說濱江中學師生中的令人感動的故事,,激發(fā)師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情感被激發(fā)出來后,,濱江中學采取的是分層推進的教學模式,。具體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學習能力,、個性特長,、行為表現(xiàn),在自愿與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下,,各班建立四人,、五人、六人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自己的目標,。組內(nèi)成員根據(jù)老師布置的預(yù)習作業(yè)采用“兵教兵”“兵練兵”的方式互教互學、共同解決學習疑難,、共享成功經(jīng)驗,,保證人人有收獲,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長,、在合作中超越自我。 由弱校到名校的轉(zhuǎn)變 從2006年秋三校合并以來,,濱江中學經(jīng)過短短幾年時間的努力,,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發(fā)生了令人驚異的變化。合并后第一學期,初一年級的語文統(tǒng)考成績,,由原來在下關(guān)區(qū)第二方陣的5個初中學校的最后一名,,一躍提升到了第一名。第一學年結(jié)束,,每一個年級都有學科進入第二方陣的第一名,。學校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學生,有的學生在全區(qū)統(tǒng)考中獲得數(shù)理化三科滿分,,有的學生在全區(qū)統(tǒng)考中獲得全區(qū)政治學科唯一的滿分,。在2008年中考中,有的學生獲得全區(qū)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在“人人成功,各得其所”,,在“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普通的變優(yōu)秀”的情感激勵下,全校學生在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貌,、有理想、守紀律,、勤奮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探索,、合作學習等方面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育人教書”“人人成功,各得其所”“讓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普通的變優(yōu)秀,、一個不能少”,教育理念的變革,,使得濱江中學由一所弱弱聯(lián)合的學校變成了一所名校,。幾乎每個月,都有全國各地同行前來學習,、取經(jīng),。南京市教委、下關(guān)區(qū)教育局對濱江中學的教學實踐做了充分肯定,。多次到濱江中學指導工作的下關(guān)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周斌向記者表示,,鄧可清校長對濱江中學的定位很準確,他緊緊抓住“育人”兩個字,,措施得力,,辦學成績顯著,。 對話 每天清晨 ,鄧可清從家出發(fā),,步行18分鐘后到達濱江中學,。和在12中時一樣,他幾乎是第一個到達學校的人,。到濱中快5年了,,他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所學校?!坝私虝薄叭巳顺晒?,各得其所”,他在濱中做得得心應(yīng)手,,但似乎并不著急把自己的理念推廣出去,,“船總會靠岸的”,他很有耐心,。 鄧可清 :船總會靠岸的 柒周刊:“育人教書”的內(nèi)涵是什么,? 鄧可清:育人是根本。教書只是育人的一個方面,,通過知識來育人。 柒周刊:與別的校長有交流和溝通嗎,? 鄧可清:有交流,,但大家重合的地方不是太多。出發(fā)點不太一樣,,人家是教書育人,,我是育人教書。人家是重在授業(yè),,我是傳道在先,。 柒周刊:你的“育人教書”似乎和“傳道、授業(yè),、解惑”很接近,。 鄧可清:是啊。傳道,,傳授做人的道理,、品德,對社會國家的責任,;授業(yè),,傳授知識;解惑是更高層次的教育,。傳道就是育人嘛,,它擺在最前面,,授業(yè)在第二位。 柒周刊:有一種說法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濱江中學不是好的起跑線,? 鄧可清:起跑線指的是幼兒園,中學是中繼線,。我認為家長選擇學校是正常的,,但是學校爭奪生源不正常。 柒周刊:你是說有別的中學到濱中的施教區(qū)搶生源,? 鄧可清:是啊,,對我們的傷害已經(jīng)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有物質(zhì)的手段,,有精神上的許諾,,也有對我們學校的詆毀,利用中考成績,。 柒周刊:這個時候,,你有沒有一種脆弱感? 鄧可清:我們沒感到脆弱,,我們感到的是悲哀,。教育有教無類,家長擇校沒錯,。學校爭搶生源,,不好的不要,找好學生幫他們考試,,幫他創(chuàng)業(yè)績,,創(chuàng)“GDP”,邀功請賞,,向社會炫耀,。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教育,是不符合人性的教育,,是違背教育本意的教育,,不能認為是好教育。這樣的學校成績再好,,也不是好學校,。這樣一來,教育的均衡怎么談得上,,教育的公正,、公平怎么能談得上。 柒周刊:現(xiàn)在基本上還是應(yīng)試教育的環(huán)境,。 鄧可清:政府對學校的考核,,一個字——率,,校長對老師的考核——率,老師,、家長對學生,,一個字——分。濱江中學成立20周年的時候,,我在主席臺背景上“人”和“才”之間放了一個“分”,。 柒周刊:怎么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 鄧可清:貫徹中央以德為先,,育人為本的精神,。 柒周刊:你對此樂觀嗎? 鄧可清:樂觀,,船總會靠岸的。 柒周刊:如果把你調(diào)到城內(nèi)的名校,,你會感到不適應(yīng)嗎?你會把現(xiàn)在濱江中學實施的理念帶過去,,并加以實踐嗎,? 鄧可清:我快退休了,。那么好的生源,我會帶出更多的棟梁之才,,應(yīng)答錢學森之問。 柒周刊:你怎么看待陶行知和斯霞,,這兩位南京教育的先行者? 鄧可清: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的精神,,平民教育的理念,在積貧積弱時代,,開啟民智,我是他的崇拜者,。斯霞對學生的愛,,太偉大了,! 柒周刊:濱江中學的孩子大多來自平民階層,你也提倡“情感激發(fā)”,、愛的教育,,你與兩位前輩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 鄧可清:我是后學者,不敢同提并論,。 |
|
來自: 領(lǐng)巾工作室 > 《品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