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愿風行水上 http://blog./wanggang 信手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一行小字打動了我——“是否有一種更適合人類的教育”。這是我當教師以來,,始終縈繞心頭的問題,,尤其是在我決意參與創(chuàng)辦一所“讓孩子快樂,令老師幸?!钡男W校以后,,這樣的念頭幾乎占據了我的整個心。 圍繞這一句話,,我有諸多疑問,。 我們的教育究竟是為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我們的教育內容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效的,哪些是反而有害的,? 我們的學校該怎樣適合兒童——正如李躍兒的巴學園所言達成“教育是鞋,,孩子是腳”的自然之境界? 不勝枚舉,。 因為做了十幾年教師的我,,對現行公辦教育實在有太多的質疑——連觀察兒童、研究兒童,、尊重兒童,、解放兒童尚且做不到,何談教育,?十幾年來,,我自詡為一個好老師,其實我一直在冠冕堂皇地以蠻橫的方式剝奪孩子的自由成長之權利——盡管我的學生總是給予我鼓勵,,但是我今天才明白,,他們本可以更好! 《請讓我慢慢長大》,,副標題是“親歷華德福教育”,作者吳蓓,。 對于華德福教育,,我的理解非常膚淺。就理念而言,,我贊成從孩子的身心成長出發(fā)來構建教育體系,;就形式而言,我欣賞其提倡的同自然親近,、在實踐中學習,。但是,,在教學活動中的一系列儀式中呈現的神秘色彩,教學內容同我國現行教學大綱及教材相去甚遠等,,都讓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持懷疑態(tài)度,。而華德福在我國的發(fā)展,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推行這一教育的困難之大,。截止到目前,,我國共有上百所華德福幼兒園和學校,但是正規(guī)合法的,,只有成都華德福學校這一所,。 因此,從籌備加斯頓小學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定下了一個基調,。要學習和借鑒華德福等教育中的元素,但是絕對不能完全照搬,,要做出屬于加斯頓自己的教育來,。 而這次閱讀,給我的啟示是,,沒有真正的了解和感悟,,就妄下結論,是不嚴肅的,。要想做真正的教育,,就需要以更開放、更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事實上,,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并不是“華德福”本身,,而是在于對于教育本質的思考,。 摘錄幾處,權作參考,。 違背大自然的法則就是道德上的犯罪,。我們沒必要這么匆忙、這么急切,。我們應該從容地遵循自然界的安排,。對孩子過早地進行智力開發(fā)可能會導致其失去學習的動力。 這是我為什么不建議孩子過早上學的原因——哪怕你得意洋洋地稱自己的孩子是神童,。這也是為什么加斯頓小學的孩子至今還沒有正式握鉛筆在田字格里寫字的原因——寧可在旁人看來慢了點,,我們不肯讓孩子受到看得見及看不見的傷害。因此我很認可梭羅的這段生動描述—— 我驚嘆這樣一個事實,樹在開始的時候長得越慢,,它的核心長得越強壯,!我想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人類。我們不希望孩子過早成熟,,在幼兒期就催促發(fā)芽成長,,就像迅速長成的木材,質地松軟,、易壞,。我們寧愿孩子開始的時候長得慢慢的,好像在艱難地掙扎著,,因此才會長得結實完美,。這樣的樹,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以幾乎同樣的速度在伸展,。 據科學研究證明,,很多老年疾病可以追溯到童年的不良習慣和壓力,。是的,我們所做的是小學,,只是影響孩子六年而已,。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所謂成績而無視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魯道夫·斯坦納認為,物質環(huán)境對正在成長的兒童非常重要,,所謂物質環(huán)境,,不僅包括兒童身邊物質性的東西,也包括兒童感性所能達到的一切活動,,包括一切被兒童看在眼里,,有道德和沒有道德的行為,理性和非理性的活動,,這些都能從外界深入,,影響到兒童的內在精神活動,小學階段的兒童,,他們的身,、心和靈性都是被環(huán)境塑造著。因此,,我們學校的環(huán)境,,教室的布置,以及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用美來塑造兒童的心靈。另一方面,,人和周圍的環(huán)境也是一個整體,,如果說學校建筑物是環(huán)境的軀體,人就是建筑物的靈魂,,一所學校的建筑物可以豐富人的靈魂,。教室設計和布置要讓孩子感到美、親切和溫暖,,孩子可以像一家人那樣在一起玩,、聊天和分享喜樂。 想想我們大部分學校的教室吧,,是美的嗎,?是親切的嗎?是溫暖的嗎,?不,,是生硬的,是冰冷的,,是毫無創(chuàng)意的,。有些用心的老師,也會用黑板報等方式來布置教室,,但這些布置大多不是出于美的的目的,,而是具有非常強的功利色彩。不說什么小紅花評比之類的了,,實話告訴各位,,更新板報是可以得到大隊部加分的! 華德福學校的基本立場是發(fā)展人的潛能以及豐富人的心靈,,我們反對為了考試而灌輸一些專門的知識,,我們認為不應該用太多的理性知識窒息兒童的天性。他們的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引導和鼓勵。而且,,兒童在這個年齡段,,是通過身體的活動并參與其中來學習。他們的感覺支配整個人的身心和靈魂,,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感覺器官和感性體驗,,才能了解自然界。 我痛恨要求孩子小手背后乖乖聽講的要求,!我痛恨拔苗助長的知識灌輸,!我痛恨照本宣科的僵化模式,!我痛恨以分數或變相的分數之形式來對孩子進行一刀切式的冷酷的評價! 人類為了使自己更為富足,,便從外在環(huán)境取用各種東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但若不能對由外而來的東西心懷感謝、尊敬,,便無法真正使外來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這不管是對形成身體養(yǎng)分的食物,或頭腦中運作的知識,,都是相同的道理,。“感謝”或“敬畏”,,是人類與外面世界取得關聯的重要感情,。 這樣深層次的思考,我們可曾有過,?不說知識的學習了,,就說對食物的感恩和敬畏吧——有嗎?有的似乎只是掠奪和占有…… “請讓我慢慢長大”,。 這句話說得真好,,在當下也真奢侈。而我們只要下決心做到了,,孩子所得到的好處不是一時,,而是一世。 從我做起,,從我們做起,。 2013-1-6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