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笑先生麻黃升麻湯若干問題 一,、是否仲景方? 最早認為麻黃升麻湯非仲景方的大概是清代柯琴(萬歷末年-1735年),,他在《傷寒附翼》(1674年)卷下[六經(jīng)方余論]云:“六經(jīng)方中,,有不出于仲景者。合于仲景,,則亦仲景而已矣。若此湯其大謬者也,?!灾侮枌嵵ǎ瓮鲫栔Y,,是速其陽之斃也,。安可望其汗出而愈哉!……且用藥至十四味,,猶廣羅原野,,冀獲一兔,與防風通圣等方,,同為粗工僥幸之符也,。”柯琴《傷寒論注》(1669年)同此說,。舒馳遠,、鄭欽安、丹波元堅,、山田正珍,、葉橘泉、胡希恕等人都持這種否定看法,。否定的原因大略如下:其一,,方藥與癥侯不合,以治陽實之法,治亡陽之癥,;其二,,用藥龐雜,四面合圍,,與仲景風格不合(這個勉強),;其三,劑量單位有問題,,漢代重量無“分”,,晉朝才在衡重的兩和銖之間加了“分”;其四,,既是難治,,不應(yīng)說主之。要是主之,,就不能說是難治(這個勉強),。 胡希恕認為“為難治”之后無方。 此方是不是仲景方?jīng)]有定論,,但它的確是六朝時的古方,。《小品方》(約454-473年)卷第六[治冬月傷寒諸方]中有此方,。王燾《外臺》卷第一[短劇方四首]也有引用此方,,《短劇方》即是《小品方》。王燾還說:“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二,,為什么后世少用此方?清代汪昂《醫(yī)方集解》(1682 年)也不列此方,。 其一,,此方不好理解,從后世對此方存在各種解說就可知,。醫(yī)家對疑惑之方自然少用,。其二,用藥龐雜,,不好記憶,。若非有書在手,倉促之間,,自然不易開出這種大方,。其三,癥狀復(fù)雜,,“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顯然是急性重病,本為難治,,一般人臨床上很少碰到這類基本符合的證候,,吳棹仙亦云:“此證余五十余年僅見一例耳”。其四,,明?繆希雍《本草經(jīng)疏 升麻》(1625年)言:"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陰虛火動,,腎經(jīng)不足,,及氣逆嘔吐,驚悸怔忡,,癲狂等病,,法咸忌之。誤用多致危殆“,。此說一出,,誰還敢用麻黃升麻湯治肺痿“唾膿血”?其五,清代柯琴《傷寒論注》(1669年)斷此方非仲景方,,為后世粗工所為,。 三,古今對此方的各種理解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肺痿)與麻黃升麻湯,,以調(diào)肝肺之氣,。 劉完素《保命集 瀉痢論第十九》:“治厥陰動為瀉痢者?!松闇蛐±m(xù)命湯以發(fā)之,。法云,。謂表邪縮于內(nèi),。故下痢不止。當散表邪于四肢,。布于絡(luò)脈,。外無其邪。則臟腑自安矣,?!?div> 喻嘉言:“寸脈沉而遲,明是陽去入陰之故……仲景特于陰中提出其陽,,得汗出而錯雜之邪盡解也”,。 今人一般多認為此方的治法是發(fā)越郁陽,清上溫下,。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各論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麻黃升麻湯證的寒熱錯雜是由于陽氣郁遏,,治療偏于宣發(fā),。” 張浩良,、江靜波 《略論麻黃升麻湯》:“根據(jù)我們的體會,,認為本方是滋陰解表劑。它的適應(yīng)證應(yīng)是表實陰虛證”,。 昆山王彪認為此方是大青龍湯的變方,,發(fā)汗不傷陰。大青龍湯證合并肺陰虛證就可以用,,有清熱,、解表、滋陰的作用,。見《經(jīng)方敗案群20150703王彪淺談麻黃升麻湯微信語音交流整理版》 四,、古人麻黃升麻湯的應(yīng)用范圍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卷六:治療肺痿(略)。 龐安石《傷寒總病論》(1100年)卷第一[厥陰證]:“有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血者,,亦宜此方,。” 劉完素《保命集 瀉痢論第十九》:“治厥陰動為瀉痢者,?!?div> 樓英《醫(yī)學綱目》(1565年)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脾主濕]:“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div> 李榳《醫(yī)學入門 外集》(1624 年)卷三[傷寒用藥賦]:“麻黃升麻(湯),,目盲鼻衄收功”。 周揚俊《溫熱暑疫全書》(1679年) 卷一[溫病方論 溫病方五道]:“麻黃升麻湯(治誤汗風溫須去二麻姜術(shù))” 五,、麻黃升麻湯的現(xiàn)代研究 《<傷寒論>方循證醫(yī)學研究》:“麻黃升麻湯及其加減方的臨床證據(jù)匱乏,,個案經(jīng)驗文獻提示可用于治療消化、呼吸等系統(tǒng)疾病,,如潰瘍性結(jié)腸炎,、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自發(fā)性氣胸,、感冒等病癥...”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腎病型腎炎,、肺結(jié)核、慢性腸炎,、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老年性口腔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更年期綜合癥等,,屬肺熱脾寒,陽氣內(nèi)郁,,寒熱虛實錯雜者,。”卞華主編,,張曉芬,,張慧珍,王春等副主編《傷寒雜病論》(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2 229頁) 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無菌性腸炎(李壽山) 五,、所謂變方 張璐《張氏醫(yī)通》(1695年)云“千金葳蕤湯乃長沙麻黃升麻湯之變方”,兩方所治都有發(fā)熱,、咽喉不利,。但葳蕤湯九味中僅有四味(麻黃、玉竹,、甘草,、石膏)相同,且無升麻(這是關(guān)鍵)而重用石膏,。兩者未必有什么親緣變方關(guān)系,,或是思路相近而已。又有人說李東垣能治陽虛外感的補中益氣湯也與麻黃升麻湯有關(guān),,本人愚鈍,,倒看不出甘溫補中與麻黃升麻湯又能有多大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張浩良,、江靜波《略論麻黃升麻湯》,,《廣西中醫(yī)雜志》1965年(3) 2# 趙杰 4 天前 麻黃升麻湯作為一個14味藥的方子 十分復(fù)雜 加杏仁有麻黃湯 加大棗有桂枝湯 另外里面已經(jīng)有甘草干姜湯,苓桂術(shù)甘湯,,桂枝甘草湯等方子 要是討論藥物作用原理,,那就十分困難,古人的思維以及經(jīng)方組成十分難以用藥物學的方法來解釋 我們學習使用傷寒論,,也不能從單味藥的作用來理解整個方子組成,。只有把一首方子看成一味藥來使用才可以得心應(yīng)手下面我試著解釋一下麻黃升麻湯使用方法 3# 趙杰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趙杰 于 2015-12-28 14:51 編輯 357) 傷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 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首先我們看傷寒六七日,,這六七日并不是真的六七天,,是指一段時間也就是一個時間段,大下后 首先這就是一個誤治,,何以見得,,傷寒本應(yīng)汗法而用了下法,就是當汗而下,,病邪內(nèi)陷,,是傷寒最大的原則性錯誤。從而引起種種癥狀 寸脈沉而遲,,心跳低于每分鐘60次為遲,,多余100次為數(shù),連起來解釋就是寸脈很弱用力才摸到,,而且心跳也很慢 手足厥逆就是四肢逆冷 下部脈不至,,下部脈就是趺陽脈,說白了就是足背動脈,。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以上三個癥狀就是休克前期典型表現(xiàn),,心跳慢弱,手足冷,,足背動脈搏動等大動脈消失,,當然也包括血壓下降了 其實與下面三個癥狀是倒裝句,因為下面三組癥狀而引起上述的表現(xiàn),,再看 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 不止者 喉咽不利,,非典,,中東呼吸窘迫癥,禽流感等屬于這一組癥狀 唾膿血,,由嘴巴往外吐血,,一個是消化道胃出血,一個是呼吸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咯血,肺膿瘍,,最 讓人恐怖的,,當然膿血與埃博拉病毒吐內(nèi)臟是高度一致的 泄利 不止者 包括急性腹瀉,急性食物中毒以及最猛烈的急性霍亂都屬于此范圍 翻譯出現(xiàn)代文應(yīng)該是這樣的 因為霍亂急性腹瀉,,非典禽流感呼吸窘迫綜合癥,,急性胃出血以及埃博拉吐內(nèi)臟,,肺出血引起的心跳慢弱,四肢厥逆,,動脈搏動消失血壓下降等癥狀,,用麻黃升麻湯來治療,當然以上都是急性脫水循環(huán)衰竭,,古代多是死癥,,所以為難治 ,也就是說古代烈性急性傳染病很多時候是用麻黃升麻湯來進行治療的,,何以見得,,且看樓下分解 這是條文,往下更精彩,,頂頂更健康 4# tom12陳 4 天前 頂 5# 趙杰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趙杰 于 2015-12-29 11:01 編輯 我們來看麻黃升麻湯組成以及劑量 組方:麻黃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白術(shù)、干姜,、芍藥,、天門冬、桂枝,、茯苓,、甘草各六銖 按照考古發(fā)掘出來東漢度量衡為準, 一兩,,15克 一分4克 一銖0.65克 折合現(xiàn)在劑量 麻黃40. 升麻16,、當歸16、知母,、黃芩,、葳蕤各12,石膏,、白術(shù),、干姜、芍藥,、天門冬,、桂枝,、茯苓,、甘草各4克 這個劑量看起來十分難理解,,麻黃40到其他藥物的4克為什么是這個比例,其深意有如神來之筆,。暗藏在煎煮法以及服法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