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撒嬌的女兒:韋莊《與小女》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賞析】詩抓住小女孩學(xué)話,、貪玩、愛漂亮,、喜歡哭鬧的特點,,通過生活瑣事的描寫,使小女孩的天真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詩人愛女之情也流于筆端,。
一本正經(jīng)的釣童:胡令能《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臺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賞析】詩人通過描寫典型細節(jié),,極其傳神地再現(xiàn)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后兩句詩側(cè)重神態(tài)來寫,。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畫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shù)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頗具生活情趣,。
偷采白蓮的漁娃:白居易《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賞析】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機警好客的小童:崔道融《溪居即事》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fēng)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賞析】詩人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素淡的水鄉(xiāng)風(fēng)景畫: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掩著的柴門,。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鄉(xiāng)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
奇思妙想的漁童:楊萬里《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賞析】這首詩中,,詩人看到在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了傘。而詩人悟到了兩個小孩之所以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fēng)讓船前進。詩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詩人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tài),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
貪睡的小牧童:楊萬里《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fēng)月雨乾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賞析】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由雨而晴,由濕而干,溪水由淺而滿,花草于風(fēng)中搖曳,大自然充滿了春的律'動';第三句寫出了牧童柳蔭下酣睡的自然悠閑的'靜',加上第四句'一牛吃過柳陰西'的時動時靜,形成了這首詩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樸素的美感,。
捉蝴蝶玩的兒童: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賞析】第三句是人物動態(tài)描寫?!凹弊摺迸c“追”相結(jié)合,,兒童們那種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歡快場面就歷歷在目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第四句,,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讀者可以想象,,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tài),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等,,更表現(xiàn)出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勤勞懂事的小童孫: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賞析】本詩以樸實的語言,熱情地贊揚了農(nóng)民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前兩句寫鄉(xiāng)村男女日夜辛勞,,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傾佩;后兩句寫鄉(xiāng)村兒童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童年時的喜愛之情,。
剝蓮蓬的小孩: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賞析】這首詞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 ,?!芭P”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偷打梨棗的兒童: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fēng)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賞析】“兒童偷把長竿”,是詞人所見的一個場面,,甚似特寫鏡頭:一群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在偷著撲打犁,、棗,。“偷”字極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這群饞嘴的兒童,,一邊撲打著犁、棗,,一邊東張西望地提防隨時準(zhǔn)備拔腿逃跑,。“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反映詞人對偷梨,、棗的兒童們的保護,、欣賞的態(tài)度。
信口吹笛的牧童:雷震《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農(nóng)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gòu)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nóng)村晚景圖,,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拿小木槌嚇唬老牛的阿童:黃庭堅《題竹石牧牛》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槌,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賞析】前四句寫畫面,,分述石、竹,、牧童與牛,。牧童與老牛間著一“御”字,則牧童逍遙徜徉的意態(tài),,亦恍然如見,。后四句是寫意,主體是牛,,眼光落在牛好磨角,、爭斗的特點,再關(guān)合畫面的竹石,,于是使靜的畫面變得活潑生動,,同時表白了自己愛竹愛石的心情。
愛放風(fēng)箏的村童: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賞析】這首詩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fēng)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xué)早,趁著刮起的東風(fēng),,放起了風(fēng)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fēng)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fēng)、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捕蟬的小牧童:袁枚《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賞析】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
【版權(quán)說明】詩詞世界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