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何晏《論語集解》版本考辨

 Susie3972 2015-12-04

點擊標題下「經(jīng)學文獻」可快速關注



摘要:何晏等人所撰《論語集解》,,自成書后一直流傳不廢,本文對其版本源流作了大致考察,,勾勒出了它在我國唐代,、宋明時期、清代以來三個階段的遞藏情況,,并對其在日本國的情況作了考辨,,文章還考察了《論語集解》的版本存佚,介紹了現(xiàn)存的重要版本,。

《論語》一書的流傳比較復雜,。至漢初就有三種本子,《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古論語》屬古文,,《魯論語》與《齊論語》屬今文,,當時張禹依據(jù)《魯論語》篇目,兼采《齊》說,,善者從之,,號稱《張侯論》,在當時影響頗大,,這是《論語》的第一次改定本,,也就是現(xiàn)在通行的各本的祖本。東漢末年,,鄭玄又依據(jù)《張侯論》,,并參照《古論》和《齊論》,為《論語》作注,,這可以說是《論語》的第二次改定本,,此本唐以后不傳。自魏,,有何晏等人所撰的《論語集解》,,是書首創(chuàng)古籍注釋中的集解一體,較為集中地保存了《論語》的漢魏古注,。書成后,,一直流傳不廢。今就《論語集解》的版本略加考辨,。


一,、《論語集解》的唐寫本與最早刊刻

《論語集解》最早見錄于史志,乃《隋書·經(jīng)籍志》,,稱《集解論語》,,后此史志,或稱《何晏集解》,,或稱《論語》,。于集解者,各朝史志皆著錄為何晏,,唯《宋史·藝文志》在何晏后下一“等”字,,標明非何晏一人所為,清人丁國鈞《補晉書藝文志》于《論語集解》后著撰者為鄭沖,,并注曰:“是書沖與孫邕,、曹羲、荀凱,、何晏等共集”,,清人翁方綱撰《經(jīng)義考補正》卷九,,亦著錄“何氏(晏)鄭氏(沖)等論語集解”,蓋集解《論語》,,鄭沖亦為主力,。《晉書》卷三十三《鄭沖傳》載:“沖與孫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論語》諸家訓注之善者,,記其姓名,,因從其義,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論語集解》,。”今《四部備要》本《論語何氏等集解》序,,仍題為“光祿大夫關內(nèi)侯臣孫邕,、光祿大夫臣鄭沖,、散騎常侍中領軍安鄉(xiāng)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書附馬都尉關內(nèi)侯臣何晏等上,?!庇嗾呓元氼}何晏,考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于《學而第一》下題“集解”二字,,并注曰“一本作《何晏集解》”,,知獨題何晏其來已久?!端膸烊珪偰俊ふ撜Z義疏》提要于此疑云:“殆晏以親貴總領其事與,?”今存此說。所集諸家訓注,,據(jù)《論語集解》自序,,知集八家之說復采古論語注為集解,此八家分別是包咸注,、周氏注,、孔安國注、馬融注,、鄭康成注,、陳群注、王肅注及周生烈注,。

正文注文齊全的《論語》單集解本國內(nèi)早已無存,,現(xiàn)有者多為學者,、藏書家、目錄學家或版本學家鉤沉整理影刊所成,?!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集解論語十卷,何晏集解”,,說明何晏《論語集解》在唐初有十卷本存,。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刊刻石經(jīng),,于開成二年(837)刻成,,即所謂“唐石經(jīng)”,亦稱“開成石經(jīng)”,,當時立于長安國子監(jiān)太學,,今存于西安碑林??傆嫿?jīng)十二種,,附錄三種?!墩撜Z》石數(shù)為七石(十卷),。王國維云:“唐石經(jīng)雖單刊經(jīng)文,其所據(jù)亦經(jīng)注本,。如……《論語》題何晏集解,、《爾雅》題郭璞注。又注家略例,、序文,,無不載入。是石經(jīng)祖本本有注文,,但刊時病其文繁,,故存其序例??淦渥⒍?。”①是唐石經(jīng)所刊《論語》以何晏集解本為祖本,,但為白文經(jīng),,注未得同刊。是唐代流傳《論語集解》為手鈔本,。唐本《論語集解》現(xiàn)存三種影刊,,分別為:

1 、《論語》殘二卷(存卷二,、卷十二),,此乃唐寫本,,收入《貞松堂藏西陲秘籍叢殘》(1939年),為羅振玉輯并影印,。北京圖書館,、北大圖書館有藏。

2,、《論語》殘三卷(存卷十八至二十),,存于《敦煌秘籍留真新編》(上卷),為日本神田喜一郎輯,,陸志鴻編,,民國三十六年(1947)國立臺灣大學據(jù)敦煌寫本影印。北京師大圖書館有藏,。

3 ,、清傅云龍輯《籑喜廬叢書》中有《論語》十卷,乃據(jù)唐卷子本影刊,,光緒十五年(1889)于日本東京刊刻,,清黎庶昌撰有附錄一卷。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師大圖書館均有藏本。

唐寫本是何晏《論語集解》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應該最接近何氏集解原貌,,其所保存的文獻資料有珍貴的學術價值,。

《論語集解》的刊刻,,據(jù)現(xiàn)有資料考辨,最早應該在五代時期,。據(jù)《五代會要》記載,,后唐長興三年二月,朝廷批準中書門下(指宰相馮道,、李愚等人)關于依《石經(jīng)》文字,,刻《九經(jīng)》印版的奏請?!半妨顕颖O(jiān)集博士儒徒,,將西京石經(jīng)本,各以所業(yè)本經(jīng)句度抄寫注出,,仔細看讀,,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隨帙刻印板,,廣頒天下,,如諸色人等要寫經(jīng)書,,并須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②當時計劃刻印九種經(jīng)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雕印儒經(jīng)工作,從長興三年(932)開始,,到后周廣順三年(953)才全部完成,,歷經(jīng)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個朝代,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共印經(jīng)書十二部,,除《九經(jīng)》之外,還包括《論語》,、《孝經(jīng)》,、《爾雅》。凡所雕印,,均依唐《開成石經(jīng)》作為底本進行??蹋墩撜Z》之何晏集解未得同刊,。

至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又命宰相毋昭裔于廣政十四年(公元951年)刻《論語》、《孝經(jīng)》等十經(jīng)于石壁,,立于成都石經(jīng)堂,,即“蜀石經(jīng)”,也稱“廣政石經(jīng)”,、“孟蜀石經(jīng)”,。經(jīng)文以開成石經(jīng)亦即“雍都舊本九經(jīng)”為藍本,但有注,,清代楊守敬曾作過如此評價:“蜀石經(jīng)經(jīng)注并刻,,宏工巨制,,可謂空前絕后?!雹劢翊嬲?,僅有少量由歷代皇室流傳下的北宋拓本,包括《周禮》,、《三傳》和《毛詩》殘卷,,1938年底,在成都老南門城垣出土了十來塊蜀石經(jīng)的殘石,,包括《周易》,、《毛詩》、《儀禮》,、《尚書》以及南宋晁公武等人所附刻的《古文尚書》等,,《論語》刻石無存。因《論語》刻石不存,,無法考證所刻經(jīng)注是否依何晏集解,,但蜀石經(jīng)是依開成石經(jīng)而成,而開成石經(jīng)所刻《論語》祖本即為何晏集解本,,據(jù)此,,我們可以大膽認定蜀石經(jīng)經(jīng)注并刻本《論語》就是何晏集解本。

二,、宋明時期《論語集解》之版本

宋代藏書家于流布書籍百方羅致,、裒輯編訂,大多精校精刊,,于整理保存古籍善莫大焉,。宋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晁公武和陳振孫于私家著錄中都收有何晏《論語集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何晏注論語十卷”④,,《郡齋讀書志》有衢本、袁本之分,,原書四卷,最初刊于四川,,后四川又別行晁氏門人姚應績所編二十卷本,,宋理宗淳佑九年(1294)游鈞守衢州,取公武門人姚應績所編蜀本刊傳,,是為衢州本,。同年,宜春郡守黎安朝刊刻了《郡齋讀書志》的蜀中傳本四卷,。當黎氏見到衢本之后,,于第二年加刻了四卷本中沒有的圖書,,且補考異一卷并刊,這就是袁本,?!逗侮套⒄撜Z》十卷,見錄于衢本卷四,,袁本無“何晏注”三字,。衢本解題敘其自序云:“據(jù)魯論包咸、周氏,、孔安國,、馬

①《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五代兩宋監(jiān)本考》,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

②《舊五代史·明宗紀九》,[宋]薛居正等撰,,中華書局,,1976年版。

③《文獻學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④《中國歷代書目叢刊》,,現(xiàn)代出版社,,1987年版。

融,、鄭康成,、陳群、王肅,、周生烈八家之說與孫邕,、鄭同、曹羲,、荀顗集諸家訓解為之,。”鄭同,,當為鄭沖,,《晉書》卷二十有傳。包咸,,袁本作“包氏”,,錄此以見文字異同。又,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著錄“《論語集解》十卷”①,,《四庫全書總目》稱《直齋書錄解題》:“古書之不傳于今者,,得籍是以求其崖略,其傳于今者,,得籍是以辨真?zhèn)?,核其異同,亦考證之所必資,,不可廢也,。”然此書解題并未品題得失,,只錄“魏尚書附馬都尉南陽何晏平叔撰”,。《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為宋代著名私家目錄,,著錄《論語集解》皆為十卷,史志目錄《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何晏集解》亦稱十卷,,王堯臣等編宋代官修目錄《崇文總目》也著錄“論語十卷,,何晏集解”,則宋代通行本《論語集解》為十卷本,。

宋朝統(tǒng)治者重儒,,包括《論語》在內(nèi)的諸多儒家便典籍得以刊布。端拱元年(988),,宋太宗即令孔維,、李覽等校正(唐)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由國子監(jiān)鏤版印行,。之后,,淳化五年(994年),兼判國子監(jiān)李至又上言:“五經(jīng)書疏已板行,,惟二傳,、二禮、孝經(jīng),、論語,、爾雅七經(jīng)疏未備,豈副仁君垂訓之意,。今直講崔頤正,、孫奭、崔偓佺皆勵精強學,,博通經(jīng)義,望令重加讎校,,以備刊刻”,。②至真宗咸平四年(1001),,完成了這七部經(jīng)書注疏的刻印。這便是何晏集解《論語》宋監(jiān)本的產(chǎn)生,。宋監(jiān)本《論語》全本今見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卷首有何晏序,全稱為“監(jiān)本纂圖重言意互注《論語》”,,凡二卷,,卷后有“劉氏天香書院之記”,知為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近代藏書家楊守敬,、袁克文有跋,為李盛鐸木犀軒,、潘宗周寶禮堂遞藏,,印入張元濟所輯《涉園所見宋版書影》第一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錄,。

宋代私家刻書之風昌盛,,如岳珂、廖瑩中都是著名的刊刻家,,岳珂刻《論語集解附音義》十卷(何晏集解,,陸德明音義),廖瑩中世綵堂刻《論語集解義疏》十卷(何晏集解,,梁皇侃疏),。廖氏另刻論語單集解本十卷,廖瑩中,,南宋藏書家,、版本學家,據(jù)周密《癸辛雜識》,,世綵堂刻書用幾十種版本校對,,有一百多人參加校訂工作,故廖氏所刻《論語集解》是為善本,。民國二十一年(1932)故宮博物院輯成《天祿琳瑯叢書第一集》,,影印了《論語》十卷,即為元盱郡翻宋廖氏本,,湖北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有藏。元初荊溪岳氏校正重刊宋廖氏本群經(jīng),,其中《論語集解》十卷,,何晏撰,有唐陸德明釋文,今藏北京圖書館,。至明季,,著名藏書家兼出版家毛晉于廖氏本又予以影鈔,《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影宋鈔諸部》錄《論語》一函三冊,,題為“琴川毛氏影鈔,,商丘宋氏(按:宋犖,字牧仲,,清藏書家)藏”③,,毛氏,即毛晉,,其汲古閣刻書多為宋元善本,,功于書林,葉德輝《書林清話》說:“明季藏書家以常熟毛晉汲古閣為最著者,。當時曾遍刻《十三經(jīng)》,、《十七史》、《津逮秘書》,、唐宋元人別集,。以至道藏、詞曲,,無不搜刻傳之,。”汲古閣影鈔何晏集解《論語》每卷末有盱郡重刊廖氏善本方印或亞字形廖氏即廖瑩中世所傳世綵堂佳刻,,卷內(nèi)有“毛晉私印”,、“子晉”、“汲古閣”,、“汲古主人”,、“毛扆之印”、“斧季”,、“臣筠”,、“三晉提型”等鈐印。

宋元版書精刻精校,,為后世藏書家視為珍秘之書,,極力搜羅。明初葉盛編《箓竹堂書目》六卷,,《論語何晏解》見錄于卷一,,稱“論語何晏解二冊”,未錄卷數(shù),,后為清瞿鏞《鐵琴銅劍樓》收藏,。葉盛每得書,,必鈐上官印為記,原鐵琴銅劍樓藏葉盛舊物《論語》上即有“鎮(zhèn)撫燕云關防”,、“巡撫宣府關防”印記,。瞿鏞收藏書籍皆為宋元舊刻,,所撰《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前有宋翔鳳序,曰:“其收藏宋元舊刻暨舊鈔之本,,至明而止”云云,,是所收二冊《論語》為宋元舊版珍秘。

明永樂年間,,楊士奇等據(jù)文淵閣東閣明室藏書編定《文淵閣書目》,,所錄諸書,只有冊數(shù),,而無卷數(shù),。《論語集解》見錄《文淵閣書目》卷四,,稱“論語集解(一部六冊完全)”,。至萬歷年間,焦竑輯《國史經(jīng)籍志》,,著錄《集解論語》十卷,。《國史經(jīng)籍志》著錄“以當見存之書”為準,,可見明萬歷年間仍有十卷本《論語集解》流布,。《集解論語》流傳至今的明代刻本多為注疏本,,如《論語注疏解經(jīng)》二十卷(何晏集解,,邢昺疏),就有明嘉靖中福建刊本,、明萬歷十四年(1856)北京國子監(jiān)刊本,、崇禎十年(1637 )毛氏汲古閣刊本。單集解本《論語》二十卷,,存崇禎十二年(1639)金蟠永懷堂刊本,,收入《十三經(jīng)古注》,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書局校修印,。北京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均有藏,。

①《叢書集成新編》,,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四年(1985)。

②《宋史·列傳第二十五》,,中華書局,,1977年版。

③《清人書目題跋叢刊》,,于敏中,、彭元瑞等撰,中華書局,,1995年版,。

三、清代以來《論語集解》的版本

《論語》單集解本在清代已極難得見,,現(xiàn)根據(jù)有關目錄學著作及資料,,將清代以來《論語集解》之版本及存佚作如下梳理:

1 、《十三經(jīng)古注》本,?!墩撜Z》二十卷,何晏集解,,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書局校修印《十三經(jīng)古注》,,底本是崇禎十二年(1639)永懷堂刊本。北京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有藏,。

2、《四部備要》本,?!墩撜Z》二十卷,何晏集解,,收入《四部備要·經(jīng)部·十三經(jīng)古注》,。有民國二十五年(1936 )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和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縮印本。

3,、《古逸叢書》本,。《論語》十卷,,何晏集解,。收入《古逸叢書》?!豆乓輩矔范N,,為清黎庶昌輯,清光緒八年至十年黎氏日本東京使署影刊蘇州印本,?!墩撜Z》十卷為光緒八年(1882)據(jù)日本正平本影刊,。湖北圖書館、武漢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均有收藏,。

4、《四部叢刊》本,?!墩撜Z》十卷,何晏集解,,收入《四部叢刊》,。《四部叢刊》為張元濟等輯,,有民國八年(1919 )上海商務印書館初次影印本、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二次影印本以及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本,?!墩撜Z》十卷為影印日本正平本。

5,、《四部要籍注疏叢刊》本,。《論語集解》,,魏何晏等注,。祖本是《元盱郡覆宋本論語集解》,分上中下三冊,,精裝,,十六開本?!端牟恳⑹鑵部芬徊⒂坝【欧N要籍珍本,,除《元盱郡覆宋本論語集解》外,正平本亦在其中,。1998年中華書局出版,。今見于西安交大圖書館和華東師大圖書館。

6,、《天祿琳瑯叢書》本,。《論語》十卷,,何晏集解,,附唐陸德明音義?!短斓摿宅槄矔窞楣蕦m博物院輯,,民國二十一年(1932)影印,。清彭元瑞等撰《天祿琳瑯書目后編》二十卷,收《論語》一函三冊,,據(jù)本目解題,,知此書據(jù)元盱郡翻宋廖氏本影印,即影印宋廖瑩中世彩堂刻本,。

從以上梳理情況看,,清代的《論語集解》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以宋廖瑩中刻本為祖本,,如《天祿琳瑯叢書》本,、《十三經(jīng)古注》本、《四部備要》本都屬于這個版本系統(tǒng),;另一個版本系統(tǒng)是以日本正平版為祖本,,《古逸叢書》本、《四部叢刊》本就屬于這個系統(tǒng),。

單集解本在清代已少有流布,,清代以降《論語集解》多為皇侃疏、邢昺正義與朱熹集注本,,此三家疏注都是以何晏集解為底本,,對于《論語集解》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但不屬于本文考辯范疇,,現(xiàn)略述幾個重要本子如下:

1,、《論語集解義疏》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

清乾隆道光間長塘鮑氏刊知不足齋叢書本,清鮑廷博輯,,清鮑志祖續(xù)輯,。為清王芑孫批校并跋。今殘,,闕五,、六兩卷,蘇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有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粵東書局刊《古經(jīng)解匯函》本,,清鐘謙鈞等輯。清光緒十六年(1890)上海珍藝書局《四書古注群義匯解》排印本,。民國二十四至二十六(1935 -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2、《論語義疏》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疏,。

清乾隆三十年(1765)敕輯《四庫全書》本。

3,、《論語義疏》殘三卷(存卷一至三),,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疏,。

存于《敦煌秘籍留真新編》(上卷),,為日本神田喜一郎輯,陸志鴻編,,民國三十六年(1947)國立臺灣大學據(jù)敦煌寫本影印,。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有藏。

4,、《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摛藻堂四庫群書薈要》鈔本,,清于敏中等輯。今藏于故宮博物院,。

5、《論語注疏解經(jīng)》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附??庇浂?,清阮元撰。清阮元主持《重刊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本(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學府刊本,、清同治十年廣東書局刊本,、清同治十二年江西書局刊本、清光緒十三年上海脈望仙館石印本,、清光緒十八年湖南寶慶務本書局刊本,、清光緒二十三年上海點石齋石印本、民國十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民國二十一年上海錦章圖書局石印本,、民國二十四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本、1957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和《四部備要》本,。

6,、《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唐陸德明音義,,宋邢昺疏,。

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十三經(jīng)注疏》本。

7,、《論語正義》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清乾隆三十年敕輯《四庫全書》本,。

8、《論語》十卷,,魏何晏集解,,宋朱熹集注。

清同治十二年(1873)稽古樓刊《袖珍十三經(jīng)注》本,。民國十五年(1926)刊《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叢書》,,重校稽古樓四書本,。

四,、《論語集解》在日本

《論語》單集解本在日本尚有鈔本刻本流傳,考《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著錄有:“論語十卷,,何晏集解”,此書成于日本陽成天皇貞觀末年,,說明早在中唐時期,,何晏《論語集解》已傳入日本。在多種抄本刻本中,,最有代表性者是正平本,。

清初藏書家、目錄學家錢曾先后編有《也是園書目》,、《述古堂書目》和《讀書敏求記》,,《述古堂書目》四卷錄書二千二百余種,間載冊數(shù)及版本,,《何晏論語集解》見錄于卷一,,十卷十本,注曰:“高麗抄本”,?!妒龉盘脮俊泛汀兑彩菆@書目》只是錢曾的一般書目而已,對於珍秘的宋元善本,,四卷《讀書敏求記》專門討論版本之優(yōu)劣,、繕刻之異同,以及授受之源流?!逗侮陶撜Z集解》亦見錄于《讀書敏求記》卷一,,此書重價購于甲午(1654)初夏,為東國舊鈔,,解題錄書末二行:“堺浦道祐居士重新命工鏤梓,,正平甲辰五月吉日謹志?!卞X遵王稱“高麗抄本”,,其實不然,著名藏書家黃丕烈已作過考辨,,在《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指出“書出日本,,轉(zhuǎn)入朝鮮。遵王但就其得書之所,,故誤認為高麗鈔本耳,。”① 故,,遵王所謂“高麗本”實為日本正平本,。日本正平甲辰(正平19年),當我國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邵懿辰在《論語集解義疏》標注中亦指出:“昭文張氏有單集解十卷鈔本,,元至正時日本國人所寫,即錢遵王家物,?!雹邳S丕烈所得遵王舊藏,其卷首卷末均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印記,,后又歸于陸心源皕宋樓中,今陸氏《皕宋樓藏書志》中有目有志,。清末田吳炤也藏正平刻本《論語集解》,,但與上述版本不同。田吳炤,,清末湖北省兩湖書院高才生,,受維新派教育之影響于光緒二十四(1898) 赴日留學兩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鄉(xiāng)試中舉后,,曾隨清朝五大臣出國考察政治及教育,,光緒三十四年(1908)被派赴日本任留日學生監(jiān)督及使館參贊,1911年回國,。據(jù)《中國善本書提要》,,③田氏藏本沒有道祐居士跋,乃日本目錄學巨著《經(jīng)籍訪古志》所云謂:“又有一本,刪去正平跋文者版,,今尚藏在日本橋書肆千鐘房”者是也,。此本卷內(nèi)有“有宋荊州田氏七萬五千卷堂”、“荊州田氏藏書”,、“景偉廔印”,、“后博古堂所藏善本”、“潛山讀本”,、“田偉后裔”,、“伏侯得之日本”等印記,第一冊末有吳炤跋,,略記得書經(jīng)過,。此本十卷五冊,版式為六行十三字,,北京圖書館有藏,。

據(jù)嚴紹璗在《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中的考定,今傳世的“正平本”《論語集解》十卷有三種本子,,另有一種復刊本,。三種“正平本”,嚴分別稱為“單跋本”,、“無跋本”和“雙跋本”,。上述遵王家物和吳炤藏書就是“單跋本”和“無跋本”,嚴氏據(jù)今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無跋本”古板木三十二枚,,考定“其界欄,、字形均與‘單跋本’相同……可以說,‘無跋本’與‘單跋本’是同一刻本,,僅是在削去卷末一行題跋后,,又一次印刷的?!雹堋半p跋本”則是在“堺浦道祐居士重新命工鏤梓,,正平甲辰五月吉日謹志”行款后,傍有“論語卷第十經(jīng)一千二百二十三字,,注一千一百一十五字”注數(shù)以及“諭學古神德揩法日下逸人貫書”跋款,。至于復刊本,指日本明應八年(1499)以“單跋本”為底本復制,,但刪去“堺浦道祐居士重新命工鏤梓”跋款,,改為了“西周平武道教重刊”?!罢奖尽薄墩撜Z集解》原刊本今已罕見,,世所傳者以明應八年的復刊本居多。

據(jù)《中國善本書提要》,日本除正平本外,,另有版式為七行十七字的《論語集解》十卷舊刻本,,二冊,原題“何晏集解”,,但卷內(nèi)未錄年月與刻書人姓氏,,故不知刻于何時,楊守敬《留真譜》載此本于正平本后,。此本有“殷禮在斯堂”,、“宸翰樓”兩印記,為羅振玉家物,,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有存,。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此本(四部叢刊單行本目錄),西安交通大學古籍特藏室有楊守敬贈本,。

又有享和二年本何晏集解《論語》,,日本享和二年,當我國清嘉慶七年(1802),,為盛宣懷舊藏本,。盛宣懷,字杏蓀,、幼勖,、杏生等,別署愚齋,,號次沂,、止叟等,江蘇武進人,,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大官僚,、大買辦。愚齋藏書共有6666 種,,66607冊,,其中有不少是孤本和稀見之本,尤以日本刊本為多,,有七百余種,在這些日本刊本中,,除日本人的作品集外,,另有日本人注釋中國古籍的著作,亦有日本人刊印的中國古籍,。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盛宣懷赴日本治病,順便考察鋼鐵廠礦和銀行,“又購得彼邦書籍及翻印吾國之善本,,暨關于財政醫(yī)學等書載歸,,又逾萬卷?!保ā队摭S圖書館藏書目錄·序》),。日本經(jīng)過明治維新后,注重向西方學習,,對傳統(tǒng)文化不甚重視,,當時線裝古籍的價格非常便宜,吸引了不少中國人前往購買,,盛宣懷也不例外,。他在就醫(yī)之外,廣事搜求圖書,。日本的書商聽說這位中國達官貴人的到來之后,,紛紛送書上門。在他的《東游日記》中就有一天購書數(shù)百種的記載,。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此本為皮紙烏絲欄,半頁九行,,行十六字,,有朱筆和文標注批抹舊抄本。今線裝二冊(原裝),,見華東師大圖書館古籍特藏和西安交通大學古籍特藏,。

以上是對何晏《論語集解》版本源流的大致考察,文中提及所存版本,,多曾寓目,。本文考察《論語集解》的版本著錄與存佚,是為進一步研究所作的基礎工作,,因此,,文中只是勾勒出了歷代《論語集解》的遞藏情況與現(xiàn)存重要版本,相關資料的進一步搜羅,,必將在以后的研究中展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