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藥物之一,。有關甘草一藥的記載,,首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p>
徐靈胎曰:“甘草之甘,,為土之正味,而又最濃,,故其功如此,。金瘡,脾主肌肉,,補脾則能填滿肌肉也,。......脾氣盛則五臟皆循環(huán)受益也?!?/p>
《本經(jīng)新注》云:“氣味甘平—— 甘平是強壯劑之扶助品,,故曰甘;為五種方劑之緩和劑,,以減少劇烈性藥品之副作用,,故曰平,主五臟六腑之邪氣—— 邪氣指病癥,,寒指不足,,熱指有余。凡病癥由于臟腑功能之不足,,或由于有刺激性者,,均可用之?!畧越罟情L肌肉倍力’—— 指甘草系強壯劑之扶助品,。而成之創(chuàng)傷,均名‘金瘡’,,生甘草煎湯內服,,能使瘡瘍易愈然而對于‘金瘡’,雖有解毒之功,,而不能獨用,。”
古人謂: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這即說明了甘草一藥在臨床上應用之廣泛及該藥之重要,。當今的中醫(yī)臨床工作者在處方時,將甘草隨手拈來,,書于方上,,近乎張張?zhí)幏街卸紩懈什菀凰帲矣昧恳话愣荚?0-15克之間,,這就未免近乎偏頗,。據(jù)一般古醫(yī)籍記載,甘草用量是0.5錢至5錢,,鮮有用至一兩者?,F(xiàn)代出版的中醫(yī)書籍記載,用量一般為1.5-9克,;《中國藥典》(1985 年版)中規(guī)定為1.5-9克,。為何當今中醫(yī)臨床工作者對甘草情有獨鐘呢?多系對甘草的藥性了解得不夠全面,,只強調其功效好的一面,,而忽視了用得不當而產(chǎn)生的弊端。
在甘草毒性方面,,臨床中醫(yī)工作者多只注意了在中藥配伍中的“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但“是藥都有三分毒”,,若用得不當,,必然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吨袊t(yī)藥匯?!吩诟什輻l下,特別強調了甘草在運用上的禁忌,,指出:“舌苔厚膩胸腹自覺滿脹者,,單獨不能用之。酒后嘔吐者,,不能用,,因用后能愈增其嘔吐?!备什莩R暂o助,、矯味、調和諸藥為其特長,。所謂調和諸藥,,也就是甘草能緩和其他藥物的藥性,,或使不同性質的藥物取得協(xié)調的意思。如四逆湯中以甘草緩和干姜,、附子的溫熱,;調味承氣湯中用甘草緩和大黃、芒硝的攻下,;又如小柴胡湯中有黃芩,、柴胡等寒性藥物,用甘草對寒,、溫兩類藥物起到協(xié)調的作用,。
臨床上生甘草多用于瀉火解毒、潤肺祛痰,、緩急止痛,;炙甘草(蜜炙)多用于補中益氣;炒甘草(用水清炙)多用于健脾,,亦有補氣的作用,。甘草因藥性甘緩,凡濕阻中焦,、脘腹脹滿者,,用之令人氣壅滿,故一般不用,。
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其水解產(chǎn)物—— 甘草次酸具有溶血作用,故不宜用于溶血性疾病,。甘草次酸的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能促進尿和鈉鹽在體內潴留和排出鉀離子,有抗利尿作用,,故對水腫病人不宜運用,。長期服用甘草易引起水腫、高血壓等藥源性疾病,,與應用去氧皮質酮等效果相似,,所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不宜用甘草,。
甘草配伍不當,,會產(chǎn)生藥物拮抗,降低藥物療效,,如甘草配伍吳茱萸,,會使降壓作用消失。臨床上正確,、合理使用甘草的關鍵在于針對適應證及掌握好用量,。常將甘草用于治療脾虛,、肺虛、氣虛血少的心動悸,、脈結代,,對血虛、陰虛,、陽虛者不宜生用,。以之清熱瀉火,用于熱在氣分,,而熱已入營血者則不宜,。攻下、逐瘀劑需緩峻者可用,;逐水,、逐瘀通絡、涼血,、止血則不宜用,。外感、咽喉不利用之尤佳,,止咳化痰以及痹證,、癰腫瘡瘍可用;對氣逆,、嘔逆,、氣郁、氣滯,、食積痞滿,得甘膩而滿悶及濕熱在氣分,,濕中滿水腫者忌用,。 甘草的用量應依病情的變化及個體的差異而定,單用量可稍大,,久服宜小量,;補氣用量宜輕,養(yǎng)陰用量宜重,;祛痰量宜輕,,解毒量宜重;調和藥性量宜輕,,緩急止痛量宜重,,但最大用量不應超過30克。生甘草性偏涼,,見長于清熱,、瀉火,、解毒及調和諸藥;炙甘草偏于補,,宜于益氣補脾,,緩急養(yǎng)心。在使用中要及時了解病人服藥后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