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被捉的不多,,皇帝父子一起被捉的,,更是不多,。 更甚者,宋徽宗不但父子被金人所捉,,而且三宮六院,、文武百官都被一并捉去。 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人攻破東京,,然后在城內(nèi)燒殺淫掠,搜刮數(shù)日,,整個開封城中公私積蓄,,皆為之一空。在大肆搜掠后,,金人立張邦昌為帝,,國號曰“大楚”。 搜刮完畢,,金人兵分兩路撤退,,一路由金太祖第二子完顏宗望監(jiān)押,攜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金國國相完顏撒改長子完顏宗翰監(jiān)押,,攜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沿鄭州北行,。 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shù)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這一路,,亡國之君帶著亡國之臣、亡國之民,,真是古今未有,!而所謂“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所謂“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都隱在南天一片火光里,徽宗,、欽宗父子回望之際,,應(yīng)會揮淚如雨吧。 這便是靖康之恥,,也即岳飛詞里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也該是天不要滅它,,北宋滅亡,、兩皇被俘之際,獨獨遺留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gòu),,他一路保命南下,帶領(lǐng)臣民在杭州另立江山,,又開出了綿延150多年的宋朝天下,。南宋之后,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對靖康之難的原因有過總結(jié),,基本認(rèn)定其罪魁禍?zhǔn)拙褪峭醢彩?br> 這其實夸大了歷史大格局中的一人之力,,也簡單了歷史邏輯本身的復(fù)雜程度。 事實上,,早在1085年宋神宗趙頊以36歲之齡去世之前,,王安石的變法新政就被先用后廢,繼而再用,,而趙頊去世之后接任皇位的太子趙煦,,尚未滿10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主政,,這時王安石所變新法再次一律停罷,,他的人也一律貶謫,以便迎接他的反對派司馬光歸來主政,。而公元1093年高氏去世后,,17歲的趙煦開始親政,,然而他卻又戲劇性地再來一次轉(zhuǎn)折,重新開始王安石的新法而罷免反對派,,甚至還要廢除祖母太皇太后的頭銜,。 一門父子果然是一門父子,反反復(fù)復(fù)竟然也能遺傳到不走樣,,然而這還不算完,。 公元1110年趙煦去世,年僅23歲,,傳位于同父異母的弟弟,、后來的宋徽宗趙佶,而趙佶更是前后搖擺,,最初兩年他是新法的反對派,,然而此后卻夜奔敵營,完全轉(zhuǎn)為變法派,。而此時距王安石辭世已有20年之久了,,但他的聲名卻隨著帝王傾向起落沉浮,趙佶甚至下詔逢他為孔孟之后儒家第三個圣人,,而反對他的司馬光等309個大臣,,則被貶為奸黨。 一項變法用則用矣,,廢則廢矣,,而像王安石變法這樣的,在前后三朝都搖擺不定的,,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僅此一例,,而這樣一種態(tài)度,恐怕誰來變法,、變什么法都無濟于事,,尚且不說富國強兵,不鬧出大亂子已實屬難得了,,要知道,,治大國若烹小鮮,變法與否也不是如炒菜,,可以來回翻,,更不是攤煎餅,可以反復(fù)烙,,翻多了就會翻爛,,烙多了就會烙煳。 所以這樣的帝王,,從河?xùn)|跳河西,,又從河西跳河?xùn)|,,即使沒有王安石之前的變法,北宋該滅一樣還是要滅,,靖康之恥該來還是一樣要來,,不能把屎盆子扣到王安石頭上去吧? 而且話說回來,,王安石變法沒能成功,,換司馬光來做宰相就能成功么? 宋朝時史學(xué)大盛,,陳寅恪說“中國史學(xué),,莫盛于宋”,起居院,、日歷所,、實錄院、國史院,、會要所都是修史的地方,,司馬光更舉15年之力主編了《資治通鑒》。宋神宗眼里這本“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大書,雖對中國二千多年的一治一亂鏡鑒通達,,卻終究不能讓弱宋走向大治,,因為凡是看透歷史的其實都是不能治世的,司馬光也是一介書生耳,。 除了王安石,,后世還有人把禍?zhǔn)渍J(rèn)定為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因為他們?yōu)榻接?,怕武將犯上的舊事重演,,所以杯酒釋兵權(quán),而后重文官輕武職,,閹割了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遂釀就日后的靖康之禍;甚至還有人追溯至孔子,,認(rèn)為是儒學(xué)造成了漢家子民的“文弱”,。怪罪趙匡胤、趙光義似乎還情有可原,,而把漢人的文弱歸結(jié)到孔子,,那真是有點無稽之談。 今天的老百姓還會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dāng)兵”,,“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這些俗諺都出自宋朝,,宋太祖防武不防文,,刑不上大夫,所以生逢宋朝是文人大幸,。 盡觀古今,,除了晚明一段,中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宋朝那樣的文化盛景,。但盡管是文化盛世,,宋卻是唐的興盡悲來,宋詞是唐詩的繞梁余音,,唐朝是向外的,、征伐的,就像李白的詩,,而宋朝卻是向內(nèi)的,、自省的,就像李清照的詞,,所以有宋以來就不免悲悲戚戚,。陽多陰必少,文勝武必弱,,這是千古的大定律,,不是王安石變法能改觀的。 宋朝也真是意氣治國,,北宋時女真族勃興于東北,,由完顏阿骨打建國為金,北宋與金聯(lián)盟滅遼,,但在滅遼之后,,燕云十六州沒得到,反而被金所滅,;而后南宋又和蒙古聯(lián)手滅金,,最后滅了金,報了一時的國仇家恨,,卻馬上被比金更強大的蒙古所滅,。 宋朝這樣的意氣用事,其實不適合汴梁,,倒是更適合臨安這樣的江南之地吧,! 而且正像黃仁宇所說,宋朝時的“中國好像進入了現(xiàn)代,一種物質(zhì)文化由此展開”,。 這樣一個朝代,,有詞,有瓷,,有教坊樂,,又有山水畫,城市生活和工商業(yè)都日漸發(fā)達,,而市井民間的崇尚與愛好,,也開始從棍棒刀槍開始轉(zhuǎn)向吟唱把玩。中國人從此開始玩物喪志,,不再以征伐為成就,,而是寄情山水,在奢靡享樂和小玩意中釋放自我的情緒,,是務(wù)實讓位于務(wù)虛了,,猶如宋朝的山水畫,先是狀物高于達意,,然后則創(chuàng)意高于狀物,,化形為魂了,如此才出得來范寬“畫山畫骨更畫魂”這樣的達意圣手,。 宋朝就連出了岳飛這樣的大將,,也被“莫須有”地害死了——而事實上,岳飛的死也只是假秦檜之手,,是與女真求和的趙構(gòu)要他死,,因為岳飛如虎,留著就是對議和的威脅,,女真人想要他死,,趙構(gòu)也想要他死,,臨安熏得游人醉的暖風(fēng)更要他死,。 因此岳飛不得不死,他死了則南宋安,,天下安,,他猶如《英雄》中一心要刺殺秦王,最后卻不惜以自己死而換得秦王生的無名,,秦王死則天下亂,,秦王不死則天下安。 所以兩宋的茍安偷生,,忍辱求和,,并不是人笨,也不是國家弱,而是漢家的陽氣被用盡了,,人心的征伐性被用盡了,,只能轉(zhuǎn)求于內(nèi)心的一己之安;而此時北方游牧民族金人,、蒙古人等的興起壯大,,是他們得了空間、時間和人心上的陽氣,,于是進而入侵中原,,拋卻其侵略性來說,這是陽氣求陰,,所以有了元朝,,陰與陽終于調(diào)和鼎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