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香也有很多趣事和典故,,比如人們常說“一柱香的功夫”,,換做今天的時間概念是多久呢? 一炷香=半個時辰=1小時 古人沒有鐘表,,也沒有手機,,所以他們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雖然也有日晷,、漏壺等工具,,但是,燃香計時是比較簡單而常用的計時方法,。 實際上由于環(huán)境,、風(fēng)力、香的長短,、香料干濕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柱香,,仔細想想,在當(dāng)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制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制作,,且有標(biāo)準(zhǔn),,一柱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除了“一炷香”,還有一盤香,、一爐香 人們還經(jīng)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為“香荒”。 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diào)勻后灑在銅制印盤里,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荒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 人們還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為百刻香,,常被道觀、寺院用作計時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學(xué)家郭守敬還曾制出過精巧的“屏風(fēng)香漏”,。 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yīng)相應(yīng)的刻度以計時,這種方式在民間流傳很廣,。 用香計時,,可謂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 更能反映中國人的聰明巧智與審美情趣的是,,人們把香做成各種圖形,,借此寄語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以表祈求長壽,、賀喜慶祝的樸素心愿,,而這恰恰回歸了用香的本意——祈禱上蒼,降福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