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說
1.在孔子那里,仁不是一個有著固定而確切定義的概念,,其含義及所涉及的范圍極其寬廣,。大體上說,這一概念囿于道德范疇,,近似于一種以相對具體的宗法倫理為主的行為規(guī)范,,或者以君子養(yǎng)成為終極目標的人際關系準則。闡釋這一概念者,,或綜述孔子之仁而名之為仁學,,或綜述孟子之仁而名之為仁學,或綜述孔孟之仁而名之為仁學,,或綜述儒家之仁而名之為仁學,,所撰寫之論文及著作,中外古今,,浩如煙海,。儒家學說中的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諸多概念,,皆可依仁而有其言說的視角,。 2.既然將發(fā)散的視角歸于一端,精準地述說仁的概念比較艱難,,我們不妨把問題倒過來,,說一說哪些問題與仁相關。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這一群體之中,,或許有一二不仁之徒,,可是在小人這一群體里面,你是不可能找到符合仁的要求的人的,??鬃拥恼f法,干脆而決絕,。君子與仁相關,,小人與仁毫不相關。 3.仁者少言寡語,。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司馬牛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彼抉R牛再問,說話謹慎,,那就是仁了嗎,?老師說,,事情如此之難,說起來能不謹慎嗎,?與此相反,,話多,說起來眉飛色舞,,巧飾,,狡辯,那就有可能不仁,。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人對孔子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是做不到能言善辯??鬃诱f,,何必能言善辯呢?靠伶牙俐齒與人爭辯,,每每招致人家的憎惡,。冉雍是不是稱得上仁,我不知道,,可是,,何必能言善辯呢?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在孔子看來,,能言善辯乃違仁之行,,所以,你說一個人有仁德,,又說可惜這個人不懂得能言善辯,,實乃尷尬的品藻。 4.如果仁的含義非常確切,,弟子有問,,孔子應該直截了當,此為仁,,此為不仁,。但是孔子對弟子有關仁的求教,,每以未知或不知相對。 子張問孔子,,令尹子文幾次為楚相,,從無得意之色,幾次被免職,,也無怨恨之意,。被免職之后,會把自己的政事毫無保留地交代給繼任者,,這個人如何,?孔子說,可稱其忠,。子張問,,那他稱得上仁嗎?孔子說,,未知其人,,如何稱其仁?子張又問,,崔杼殺了他的君主齊莊公,,大夫陳文子舍棄家里的四十匹馬,離開齊國,,去了另一個國家,一看,,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們齊國的大夫崔杼差不多,,就又離開了,去了另一個國家,,一看又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也和我們齊國的大夫崔杼差不多,于是再次離開了,,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可稱其清高,。子張說,,稱得上仁嗎?孔子說,,未知其人,,如何稱其仁?在孔子看來,,忠是仁的組成部分,,清高則因其殉道情懷,,有可稱道處,但是僅有忠和清高,,還是不能稱得上仁,。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庇謫枴W釉唬骸坝梢?,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纾俊弊釉唬骸扒笠?,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敝祆浣庾x《論語》中的這段話,因瑣碎細節(jié)而揣摩深意,。對于子路來說,,仁是日積月累的品德,或有或無,,不能必有,,亦非必無,故以不知告之,??鬃釉u定子路之才,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可見者如此,仁則不能知也。冉求呢,,大邑或卿大夫之家,,可為邑長或家臣,仁不仁,,我不知道,。至于公西子華,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對,,仁不仁,我不知道,。 5.孔子亦曾對仁與不仁有過確切的判斷,。宰我問老師,服喪三年,,時間未免太長,,一年就可以了??鬃诱f,,只一年,你就吃米飯,,穿綢緞,,心安嗎?宰我說我心安,??鬃诱f:“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而等到宰我出去,孔子說,,宰我這個人不仁?。 白由?,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宰我字子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宰我欲改三年之喪為一年,,孔子以此舉為不仁?;蛞蛐⒅x至關重要,,有所違逆,孔子必有所申斥,。但孔子以不孝為不仁,,其義已然明了。 似這般直截了當?shù)財酁槿驶虿蝗?,而不是模棱兩可地對之以不知或未知的情形,,《論語》中尚有數(shù)則。如子貢問老師:“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老師,,你說博施于民,,普濟眾生,算不算得上仁呢,?子貢的話,,把老師嚇了一跳。你說的這種情況,,豈止于仁,?已經(jīng)牽扯到圣人作為。就算堯舜那樣的大圣,,也在這一方面有所顧忌,,以為自己于此有所不足。若能“近取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猶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朱熹語),那就是忠恕之道,,仁義之方,。 6.君子行世,孝之為義也大,,一若孔子的學生有若所言:“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而“博施于民”可為安邦治國之仁德,,其立論同樣高遠,。以此可知,孔子說仁,,每于大處有首肯,,而于小處有斟酌。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論語·憲問》)齊桓公殺了自己的弟弟,,管仲所輔佐的公子糾,,管仲不能為公子糾殉死,卻成為齊桓公的宰相,,這不能是仁吧,?孔子再次從大處著眼,以管仲“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為仁,而不計其小節(jié),。弟子子路再問:“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可以說這個人不仁吧?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這就算是他的仁德了,這就算是他的仁德了(“如其仁,!如其仁,!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君子只應固守正道,,不可拘執(zhí)于小信。 7.《論語·顏淵》有四則孔子對弟子問仁的應答: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 ,。 ”曰:“其言也,,斯謂之仁已乎? ”子 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乎,? ”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狈t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 黃克劍教授在其 《論語疏解》一書中,,自大處著手,疏解此章所喻孔夫子之大義微言,。 《論語·顏淵》計二十四章,,約略可貫通的線索是由“問仁”而引出“問政”,間有“問明”,、“問達”,、“問知”、“問君子”,,以及對“崇德”,、“修慝”、“辨惑”的討論,,而主旨均屬意于仁,,重心歸落于政??鬃诱f,,政者,,正也,為政者當正之以仁,。天下歸仁,則所謂的政,,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在孔子看來,就是:“聽訟,,吾由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天下無訴訟,,此之謂至大之仁,。 言及仁的具體含義,就此章內(nèi)容看,,孔子所答弟子問,,乍看起來互不相干,比較隨機,。當然可以理解為夫子近取譬,,而于“仁之方”因人施教。而其內(nèi)在線索,,即孔子所說的仁,,時刻關聯(lián)著具體的人生踐履。第一章說“克己復禮”,,約束自己而履行禮的規(guī)范,,是一種踐履;第二章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樣是一種自我約束,是一種踐履,;第三章司馬牛問仁,,夫子說“仁者,其言也”,,因為這一踐履“為之難”,,說起來就只有謹慎遲緩;第二十二章,,樊遲問仁,,夫子答以“愛人”,仁者愛人,,發(fā)乎由衷之情的一種人生踐履,。 為仁或行仁,,當然首先意味著自我的德行與修養(yǎng)達到一種境界,而在“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禮記·中庸》)”的意義上,,此為仁或行仁之踐履,,已經(jīng)是為政的本分。唯“愛人”之政,,方可稱之為“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種普適的律己通則,,這里用在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之后,,夫子的意思是暗示他的學生冉雍,,在這里,仁的原則是用來提示有“使民”之權(quán)力的當政者的,。而“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之說,不只意味著對當政者的規(guī)勸,,也意味著這一原則所導致的一種必然的政治結(jié)果,。為什么對冉雍說這些?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論語·雍也》第一章就是這句話,,夫子認為冉雍是可以在政界有所作為的弟子,。 對于當政者或“有國者”來說,修一己之仁德,,同時也意味著治國平天下的“為政”,,而仁的根罧就在每個人的自身。一個人修養(yǎng)仁德,,只需自致,,毋庸外求。因為,,“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認為,,對于位高權(quán)重者,,甚至對所有人來說,,踐行仁德取決于自己,是一種內(nèi)在的自覺,,哪里在于別人呢,? 而“克己復禮為仁”的具體做法,夫子明確指出,,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很顯然,,這句教誨弟子的話有所指,,是針對著譖禮褻樂以致造成天下禮壞樂崩的公卿大夫們說的。 8.仁在其大,,亦在其小,。依小而言,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呢,?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就這么簡單,,不是什么特別的大事情,我欲仁,,仁即至,。那么,可否具體一些呢,?可以,。子張問仁,孔子說:“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請問,先生說的是哪五種德行呢,?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莊重就不會對人有所侮慢,,寬厚就會受人擁戴,誠實就會令人信任,,勤勉就會獲得成功,,施恩惠于人則百姓聽從你。莊重,、寬厚,、誠信、勤勉,、施恩惠于他人,,這些可稱美好的品德,本來即處于人生價值的高端,,規(guī)范著我們的言行舉止,,并無特殊之處,只是普適的準則,??鬃哟_曾說過諸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之類狠話,,但是具體說仁,夫子每每循循善誘,,自小處著手,。所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可是,若我必行此路,,怎樣才能抵達目標呢,?孔子的回答依然簡單。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在學習這方面從不覺得滿足,而教誨他人之時,亦從不知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一樣呢?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在孔子,,學習從來都是一件重要的事。你必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樣謙恭的態(tài)度,通過扎實的學習而掌握我所說的那些道理,。 好學真的這般重要嗎,?當然重要??鬃訂栕勇?,你聽說過“六言六蔽”嗎?子路說,,沒有,??鬃诱f,,你過來,聽我給你說,。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睈酆萌实聟s不好學,其弊病是愚鈍,;愛好聰明才智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放蕩不羈;愛好講誠信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易于被人利用,;愛好直率卻不好學,,其弊病是言語偏激;愛好勇敢卻不好學,,其弊病是橫暴,;愛好剛強卻不好學,其弊病是狂縱而膽大妄為,。你可以擁有許多種優(yōu)秀的品德,,可是若不以學習相促進,那些好的品德皆有可能被乖謬地履行,。 9.樊遲問仁,,孔子說:“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背套釉唬骸跋入y,克己也,。以所難為先,,而不計所獲,仁也,?!崩蠋煟乙勒漳闼f的方法,,就一定能做到你所說的仁嗎,?作為老師的孔子說,你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這樣做的結(jié)果,,不是你有可能得到什么,,而是決定這樣去做,你所面臨的艱難之處何在,,如何應對與克服,。起初,聽老師說仁,,好像并不是很難?,F(xiàn)在,覺得好像有一點難,,不敢掉以輕心了,。 阿 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