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所謂魏延“謀反”說,,那完全是羅貫中捏造的罪名,。陳壽對此已經(jīng)下了結(jié)論:“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dāng)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魏延的冤家對頭楊儀倒似乎是“腦后長有反骨”。
平心而論,,蜀漢國小,,人才較之魏,、吳要少得多,,諸葛亮生前用人不當(dāng),又不能協(xié)調(diào)好部屬的關(guān)系,,死后導(dǎo)致蜀漢政權(quán)的這場內(nèi)訌,,這對人才資源匱乏的蜀漢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勢必加快蜀漢的衰落趨勢,。對此,,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因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魏延是一個腦后長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謀反而被諸葛亮所殺,似乎是罪有應(yīng)得,。雖然曾有人替魏延寫翻案文章,,但《三國演義》塑造的反賊魏延形象實在是深入人心,很難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殺,。
如今,,讀者不妨去武侯祠瞻仰,見兩廊的蜀漢文臣武將眾多,,而唯獨沒有魏文長之像,。問其緣故,講解員云:因魏延是叛臣,故無其像,。
可真實的歷史事實如何呢? 魏延,,字文長,原為劉表屬下大將蔡瑁的部下,,后投韓玄,,再投劉備。他為蜀國立下了許多的戰(zhàn)功,,但是最后卻死于自己上司的殘害?,F(xiàn)在先從魏延剛投劉備說起吧。當(dāng)劉備敗走新野時,,途中,,魏延曾招呼劉備進荊州城,共殺賣主之賊,,但卻被文聘抵擋住,,因此,魏延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后來韓玄不但不重用他,,還想把長沙的“守衛(wèi)者”黃忠殺死,魏延又救了黃忠,,投靠了劉備,。就在投靠劉備的過程中,孔明就根據(jù)魏延的骨相,,說他久后必反,,要殺掉他,幸虧被劉備勸住,。在諸葛亮看來,,他為什么要殺魏延呢?原因諸葛亮認為:“忠臣不能仕二主,?!彪y道忠臣就真不能仕二主嗎?趙子龍不也是先仕公孫瓚,,后仕劉備的嗎,?姜伯約不也是投降諸葛亮,再說,,這黃忠不也是從韓玄那里投靠劉備的嗎,?難道能說他們不忠嗎?不能,。那么為什么諸葛亮不殺黃忠,,要殺魏延呢?這公平嗎?
再說,,魏延在幫助劉備守漢中時,,曹操曾經(jīng)用錢財、權(quán)利引誘魏延叛蜀,,但魏延并沒這樣做,。這說明了魏延并不是像呂布那種見利忘義的人,他只不過不像那種無論君主有多笨,,都堅持忠臣不仕二主的人,。他看不慣原來的上司(蔡瑁、韓玄)那樣的賣國賊,、殺人狂,。對于劉備,他完全忠心,,他肯打硬仗,,肯用智謀,他真不愧是英杰,。也難怪劉備能置張飛情緒和全軍議論于不顧,,而破格任用魏延,這不僅反映了魏延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劉備的信任,。如果魏延“腦后有反骨”,焉能受此重任,?
《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當(dāng)然豪言壯語誰都會講,那么魏延鎮(zhèn)守漢中的實際功績究竟如何呢,?《三國志·姜維傳》說:“先主留魏延鎮(zhèn)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钡搅私S守漢中,,他認為魏延的軍事部署,“雖合《周易》‘重門’之義”,,但只能保證不丟土地,,卻不能大量殺傷敵人,于是他改變魏延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方針,放棄漢中外圍據(jù)點,,將駐軍撤守漢,、樂二城,采取堅壁清野,、誘敵深入到盆地內(nèi)部的做法,,并認為此乃“殄敵之術(shù)也”。
對于姜維的此次調(diào)整軍事部署,,歷代史家多認為是重大失誤,,為后來漢中失守、蜀國滅亡種下了禍根,。魏,、姜二人軍事才能之高低豈非一目了然?所以劉備在用人和識人上,,確實要比諸葛亮高明得多,。
其實,魏延的軍事才能并不亞于漢初韓信,。劉備是一個非常善于用人的帝王,,他拔魏延為漢中都督,委以方面之任,,已有培養(yǎng)魏延成為大將軍的打算,,但諸葛亮對魏延卻處處掣肘,不肯大膽使用,。蜀漢并不是沒有人才,,甚至也不乏類似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但諸葛亮看不慣魏延這種類型的人物,,始終是疑而不用,,這就失去了一個政治家應(yīng)有的博大胸懷。
那么魏延到底有沒有想過背叛蜀漢呢?當(dāng)然沒有,,關(guān)于魏延之死,,更是一大冤案?!度龂尽の貉觽鳌份d,,建興十二年,“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這是諸葛亮臨終前召開的最后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但這次會議的召開卻導(dǎo)致了嚴重后果,。
按說,,主帥病危,為了怕引起軍心動搖,,只與少數(shù)人商定后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少數(shù)人,,既應(yīng)包括自己的親信,,也應(yīng)包括軍中最重要的高級將領(lǐng)。魏延時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領(lǐng)漢中太守,,南鄭侯,。而諸葛亮是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領(lǐng)司隸校尉,,益州牧,武鄉(xiāng)侯,。二人均假節(jié),,封侯??梢?,魏延在蜀漢朝廷中的地位僅次于諸葛亮。而楊儀時任丞相府長史,,費祎為丞相司馬,,姜維任中監(jiān)軍征西將軍。以官位論,,楊、費,、姜三人之官職均不能與魏延相比,。而諸葛亮召開如此重要的軍事會議,卻偏偏將魏延排斥在外,,這難道不是故意的嗎,?
再者,,諸葛亮雖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但并沒有安排誰任全軍主帥,。只是“令魏延斷后”,,姜維“次之”,在前后軍中間起銜接輔助作用,。楊儀任何職呢,?不知道??匆院笫聭B(tài)發(fā)展,,似乎全軍上下都認定諸葛亮讓楊儀暫攝全軍統(tǒng)帥之職。而事實上,,楊儀并無蜀漢朝廷或諸葛亮臨終前的正式任命,,楊儀統(tǒng)率全軍名不正、言不順,,這就為魏,、楊內(nèi)訌伏下了禍根。
說白了,,諸葛亮深知若要蔣琬,、費祎、姜維順利地執(zhí)掌朝政,、軍政,,魏延是一大障礙,因為魏延在朝中,、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冀時論必當(dāng)以代(諸葛)亮”《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為了排斥異己,,諸葛亮不惜毀掉蜀漢的國之棟梁,欲將魏延置于死地,。
當(dāng)然,,魏延被害的起因雖然同諸葛亮有密切關(guān)系,但畢竟不是諸葛亮的臨終遺命,,殺害魏延的罪魁禍首是楊儀,,當(dāng)然費祎、蔣琬,、董允等人也負有一定的責(zé)任,。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由來已久,魏延驕狂,,楊儀自負,,兩人關(guān)系勢同水火,。“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泣涕橫集”,。已鬧到冰炭不相容的程度,。
于是魏、楊內(nèi)訌以魏延徹底失敗而告終,。
由此可見,,諸葛亮不是天才軍事家,倘遇明君當(dāng)個杰出的政治家還可以,單就軍事上講,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就比他強得的,無論是攻取,守城都很出色,諸葛亮六出祁山,都逃不出司馬懿的算計,這就像孫猴子永遠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用兵之道,奇正互生,而諸葛亮太穩(wěn)重了,每次臨陣,搞點小詭計,耍點小聰明,難有大的突破,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一眼能識破他的戰(zhàn)略意圖,進而指揮若定,穩(wěn)操勝券。福寧客綜合李奉先和小孔明等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