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熬湯,止咳潤肺 唐代盂詵所著《必效方》中記載了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可止咳潤肺。 材料:銀耳:20克(大約半朵),,紅棗:20顆,,冰糖:60克(可根據(jù)各人的口味添減分量) 做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fā)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里,,加水6碗,大火煮開后,,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 大棗桂蓮粥:將淘洗凈的糯米,、大棗,、蓮子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水燒開,,再轉(zhuǎn)用文火煮熟,,待煮至濃稠時加入桂圓肉和適量冰糖,再稍煮一會兒即可食用,。此方具有生津潤燥,、安神養(yǎng)血之功效,適用于心脾兩虧,、氣血不足,、食欲不振、四肢無力,、失眠多夢等癥,,并對陽痿、遺精,、早泄等癥也有良效,。 紅棗煮蛋,補血養(yǎng)顏 用紅棗加桂圓煲紅糖水,,到棗爛桂圓綿時,,打只雞蛋,;繼續(xù)用小火焐熟雞蛋。 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煮出的雞蛋很滋補。 中醫(yī)上講,,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寧等癥狀,可用適量百合,、蓮子搭配紅棗調(diào)理,。若與小米同煮,可更好地發(fā)揮紅棗安神的效用,。 紅棗泡酒,,血管通暢 紅棗在浸泡過程中,富含營養(yǎng)的有機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對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效果,。 大棗有益健康,但并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紅棗,,一次食用最好別超過15個,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高血壓:大棗10枚,洋蔥30克,芹菜根20克,糯米適量,煮粥食用. 失眠:大棗20枚,蔥白7根,煎湯,睡前服.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棗10枚(炒焦),橘皮10克(或陳皮4克),共放保溫杯內(nèi),沸水沖泡10分鐘,飯前飯后代茶飲. 腹瀉:大棗10枚,薏米20克,干姜3片,山藥30克,糯米30克,紅糖15克,共煮粥服食. 神經(jīng)衰弱:大棗10枚,枸杞15克,水煎半小時,再將雞蛋兩只打入同煎,至熟食用,每日兩次. 貧血:大棗50克,綠豆50克,同煮,加紅糖適量服用,每日一次,15天為一療程. 月經(jīng)不調(diào):大棗20枚,益母草,紅糖各1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或大棗5枚,生姜2片,桂圓肉適量,同煮食,每日一次,連服數(shù)日. 癔病性精神恍惚,哭笑無常,,心煩失眠,,情緒波動較大者,用大棗15枚,,浮小麥50克,,甘草10克,有益氣養(yǎng)心,,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以上3味藥洗凈,煎煮1小時,,去甘草后食用,。 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的輔助治療,,用芹菜200克,,大棗30枚,有健脾養(yǎng)心,降壓降脂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芹菜與大棗洗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食芹菜及棗喝湯,。 中老年人肺腎虛損,有疲倦乏力,,咳嗽氣喘,,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等癥狀者,,用大棗20枚,,杏仁10克,白果仁10克,,核桃仁10克,,雞肉200克,調(diào)料少許,,有補肺腎,,止咳喘,益精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雞肉洗凈切小塊,,與諸藥用文火燉煮1小時,,分早中晚食用雞肉,、諸仁及大棗,喝湯,。 中老年人低血壓癥,,大棗20枚,太子參10克,,山藥30克,,薏米20克,蓮子10克,,大米50克,,有補中益氣,健脾升壓的作用,。 服用方法:將以上諸藥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 神經(jīng)衰弱患者,,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疲倦無力,,精神萎糜者,,用大棗20枚,龍眼肉10克,,蓮子50克,,白糖少許,有健脾養(yǎng)血,,益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龍眼肉及蓮子洗凈后加水適量,,煮爛熟后加白糖調(diào)味,,早晚食用。 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癥狀者,,用大棗10枚,山藥10克,,蓮子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健脾,,補虛健身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山藥及蓮子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 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癥狀者,,用大棗肉200克,,龍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參薄片10克,,蜂蜜50克,有益氣養(yǎng)血,,健脾養(yǎng)心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龍眼肉、核桃仁,、西洋參等洗凈,,加水適量,用文火熬煮至爛熟后,,搗爛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煮沸后,,冷卻裝瓶。每日早中晚各服1湯匙,。 中老年人脾腎不足,,身體瘦弱,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5龋么髼?0枚,,羊脛骨的骨髓10克,,制首烏10克,大米100克,,有滋補脾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制首烏煎煮40分鐘,,于藥液放入洗凈的大棗,、骨髓及大米等,同煮成粥,,早晚食用,。 中老年人性功能減退,有腰膝酸軟,,性欲減退,,遺精陽痿等癥狀者,,用大棗20枚,,全蝦50克,韭菜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壯陽,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服用方法:將全蝦(不去頭及外殼)洗凈切段,,大棗破開去核,韭菜洗凈切小段,,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 肝炎及肺結(jié)核病后恢復期,身體虛弱,,疲乏無力,,用大棗肉500克,白糖適量,,有益氣補虛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洗凈去核,用水煮爛成膏狀,,用容器貯存,,早中晚各服用1湯匙。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蕁麻疹等)的輔助治療,,每日服用鮮棗50~100克或大棗20~50枚,,有補氣健身,抗過敏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棗洗凈后不拘時服用,,至過敏癥狀消失為止。 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體虛弱,,大棗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調(diào)料少許,,有益氣補虛,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羊肉洗凈切為小塊,,放入花生大棗及調(diào)料,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煮2小時,,食肉喝湯。 中老年人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Q耳聾,,須發(fā)蒼白者,,用大棗30枚,制首烏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紅糖少許,有補肝腎,,養(yǎng)精血,,烏須發(fā)的功效。 服用方法:先將制首烏用水煎煮40分鐘,,然后在首烏藥液中放入大棗,、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紅糖少許調(diào)味,,早晚服,。 病后軀體虛弱,面色蒼白,,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健忘,,頭暈?zāi)垦5劝Y狀者,,用黨參10克,大棗20枚,,有益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兩藥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合并藥液后代茶飲。 補脾,、養(yǎng)血,、安神作用 晚飯后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即可:或者與百合煮粥:臨睡前喝湯吃棗,都能加快入睡,。用鮮紅棗1000克,,洗凈去核取肉搗爛,加適量水用文火煎,,過濾取汁,,混入500克蜂蜜,于火上調(diào)勻取成棗膏,,裝瓶備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xù)服完,可防治失眠,。 駐顏祛斑,、健美豐肌 紅棗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將紅棗沖洗干凈,,用清水浸泡約2小時后撈出,剔去棗核,。黑木耳用清水泡發(fā),,摘洗干凈。把紅棗,、黑木耳放入湯盆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冰糖,,上籠蒸約1小時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可以補虛養(yǎng)血,。適用于血虛面色蒼白、心慌心驚及貧血者食用,。無病者食之,,可起到養(yǎng)血強壯的保健作用。經(jīng)常服食,,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并用于治療面部黑斑,、形瘦,。 注意濕痰及積滯者不宜多食。 補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 當歸15克、紅棗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先將當歸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水200克,,先煎濃汁100克,去渣取汁,,與粳米,、紅棗和白糖一同加水適量,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溫熱服用,,10日為1個療程,。此粥具有補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適用于氣血不足、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血虛頭痛、眩暈及便秘等癥,。 潤肺健脾,、止咳、補五臟,、療虛損的作用 紅棗50克,、水發(fā)黑木耳100克、白糖適量,。將水發(fā)木耳去雜質(zhì)洗凈,,切成小塊。紅棗去核,,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紅棗,、木耳爛熟,放入白糖調(diào)味即可食用,。據(jù)本草記載,,紅棗具有潤肺健脾、止咳,、補五臟,、療虛損的作用,配以滋補強身的黑木耳,,其補益,、滋養(yǎng)、活血,、養(yǎng)容的作用增強,。常食能使面色紅潤、青春煥發(fā),,此湯尤益于女性,。 令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 生姜500克,、紅棗250克、鹽10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共搗成粗末和勻備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飲,,每日數(shù)次,。此茶具有補脾、養(yǎng)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 薏仁紅棗粥 材料:紅棗10顆+木瓜1/4塊+薏仁+大米 做法: 1,、薏仁和大米按1∶2的比例配好,淘洗凈,,浸泡一夜,。 2、紅棗洗凈,,浸泡20-30分鐘,。 3、木瓜去皮,,切小塊,。 4、鍋內(nèi)燒水煮粥,,大火滾開后,,轉(zhuǎn)小火。 5,、煮至米湯稍微黏稠,,加入紅棗,煮約10分鐘,。 6,、最后加入木瓜煮約5分鐘,加少許糖調(diào)味,,即可,。 紅棗的禁忌 四類人群不宜多吃 大棗對身體有很多補益作用,因此民間流傳著“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的說法,。中醫(y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病后體弱、貧血患者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大棗調(diào)理身體,。不管什么東西都是個矛盾體,,大棗也不例外,對人身體有好處也有害處,。雖然大棗是公認的大補食物,,但是不辨體質(zhì)就亂七八糟亂吃一通,這樣不但沒有起到保健的作用,,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 大棗屬于藥食同源之品,有自己獨特的藥性,,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不辨體質(zhì),一律用大棗進補,,有時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還會幫倒忙。尤其下列4類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大棗,。 痰濕偏盛者。這樣的人常表現(xiàn)為舌苔厚膩,、口甜或口中發(fā)膩,、食欲不振,平時常感覺胃部脹滿,,嚴重者會伴有頭暈,、惡心、嘔吐,、眼瞼及面部浮腫等癥狀,。大棗的滋膩之性容易助濕,使得痰濕停留在體內(nèi)難以清除,,進而加重上述不適,。這種體質(zhì)的人更適合吃薏仁、紅小豆,、山藥,、絲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愛上火的人。這類人體質(zhì)偏熱,,經(jīng)常出現(xiàn)便秘,、口臭、咽喉牙齦腫痛等上火癥狀,,而大棗性味甘溫,,偏于溫補,若大量食用,,猶如火上澆油,。 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入侵人體的風寒或者風熱之邪正盛,若此時食用大棗,,其黏膩的性質(zhì)常常會導致邪氣滯留,,造成“閉門留寇”的后果,使得體內(nèi)的病邪難以驅(qū)除,,不利于恢復,。 糖尿病患者。大棗含糖量較多,,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棗,。 |
|
來自: yygltj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