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名家解讀經(jīng)典 魏明倫:林黛玉一句話被許多人誤讀 今天是文學(xué)大師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日,。曹雪芹的《紅樓夢》,,早已成為久久流傳的華文經(jīng)典。昨日,,著名作家魏明倫先生,,接受華商報專訪,詳解經(jīng)典,。 魏明倫認為,,且不說此書問世后的種種波折,僅數(shù)十年間,,《紅樓夢》研究就經(jīng)歷了由“顯學(xué)”直至“玄學(xué)”的歷程,。對于《紅樓夢》被演繹成各種藝術(shù)形式,他直言點評,,不諱好惡,。而對于書中人物觀點之被大眾誤讀,他也主動挺身,,為之一辯,。 “紅學(xué)”,并不永遠是“顯學(xué)” 華商報 《紅樓夢》似乎正越來越熱,,你如何看,? 魏明倫 古今中外,曹雪芹都是超一流的大作家,,無論什么樣贊美的詞,,比如“博大精深”“空前絕后”“百科全書”之類,放到他身上,,都恰如其分,,毫無溢美之嫌。直至現(xiàn)在,,沒有一位中國作家的長篇小說,,能夠接近他的水平,更不要說超越了。《紅樓夢》成就太高,。曹雪芹個人經(jīng)歷也充滿神秘色彩,,真正是“憂患出杰作”。我們常說一些作品是“說不完的”,,其實《紅樓夢》才是真正說不完的,。曹本人的悲慘遭遇,他所經(jīng)歷的從盛到衰的世事變遷,,也是說不完的,。魯迅有一段著名的話,“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xué)家看見《易》,,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span> 半個多世紀過去,,《紅樓夢》已成“顯學(xué)”,顯赫之學(xué),。說句戲言,,“紅學(xué)”已漸漸成了一種消閑的談資,日益偏娛樂化了,。 華商報 那你覺得可以從哪方面去閱讀,、研究《紅樓夢》? 魏明倫 文學(xué),。對文藝作品,,最應(yīng)該從它本身的文學(xué)、美學(xué),、藝術(shù)這些方面去賞析,,去評價,。現(xiàn)在鋪天蓋地說“版本學(xué)”,,說“曹學(xué)”,當(dāng)然這些都有一定意義,,但“紅學(xué)”研究的主流應(yīng)該是文學(xué)本體,。例如,王朝聞的《論鳳姐》,,蔣和森的《紅樓夢論稿》等等,。總之,,說不完的《紅樓夢》,,它真是個大千世界,。老實講,我不特別喜歡那些考據(jù)派,、索隱派,,因為有些已經(jīng)搞得玄之又玄,大有把“紅學(xué)”變成“玄學(xué)”之勢,。個人覺得,,還是應(yīng)回歸文學(xué),多研究小說本身,。 用一件小事,,談?wù)劷?jīng)典“被娛樂” 華商報 《紅樓夢》問世以來,除了研究考證之外,,不斷有各種藝術(shù)形式對它進行演繹,,你對源自《紅樓夢》的“系列文藝產(chǎn)品”怎么看? 魏明倫 由《紅樓夢》產(chǎn)生了其他姊妹藝術(shù),,我最喜歡的是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和1987年版的電視劇《紅樓夢》,,這兩個是比較成功的,。其余藝術(shù)形式的,比如龍江劇的《荒唐寶玉》,,還有言慧珠主演的老電影《紅樓二尤》,,童芷苓主演的京劇《尤三姐》也不錯。我特別想說的是,,幾年前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耗資巨大,口碑惡劣,。其中一環(huán),,尤其糟糕,就是女角的化妝造型,?!敖鹆晔O”,包括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媽,她們的發(fā)式,,都是戲曲舞臺上的“貼片子”,,讓大觀園中的女性集體變成戲曲演員,脫離歷史,脫離生活,,脫離人物,,簡直是個大笑話。 華商報 可能會有人說,,不就是個頭飾嘛,,你小題大做了? 魏明倫 不是小題大做,。我之所以舊事重提,,是因葉錦添大師至今強詞奪理,堅持他的“銅錢頭”好,。我是演員出身,,深知這種“貼片子”,是戲曲舞臺青衣,、花旦頭飾,,和“捆頭”“吊眉”配套使用。跟須生的“髯口”,、武生的“靠旗”,、花臉的臉譜一樣,是戲曲夸張,、假定,、寫意的統(tǒng)一手段。在生活中從來無人“貼片子”,,只在臺上演戲使用,。況且,舊時代是貼硬片子,,現(xiàn)當(dāng)代才發(fā)展成水鬢貼片,。你讓大觀園的女性提前幾百年使用水鬢貼片技術(shù),真是“穿越劇”嗎,?你讓電視劇里十二釵在生活里“貼片子”,,相當(dāng)于讓賈政帶上髯口,讓薛蟠畫上花臉,,讓賈蓉鼻子涂上小白塊,,實在荒唐!你去找找,,明代以來的仕女圖,,各種《紅樓夢》版本的插圖,哪有一個在生活中“貼片子”的女人,?小小片子,大大謬誤! 林黛玉談詩詞,,成為很多人不懂裝懂的“武器” 華商報 《紅樓夢》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對人們有著多方面的影響,你覺得這里面有沒有值得特別一說的,? 魏明倫 我還是談文學(xué),、談詩詞吧。眾所周知,,《紅樓夢》有一大亮點,,就是書里有很多詩詞。現(xiàn)在有一些人作詩不依平仄格律,,搬出一個貌似強硬而權(quán)威的理由,,就是香菱學(xué)詩時,林黛玉說的一句話,,書中是這樣寫的:“黛玉道:‘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xué)!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正是這句話,,被許多人誤讀了,。 華商報 能否詳細說說? 魏明倫 黛玉所說,,大意是在非常時刻,,可以權(quán)變,不以詞害意,。現(xiàn)在有人卻認為,,林黛玉的說法,就是曹雪芹的觀點,。曹若持如此說,,定會身體力行。我就思考,,并查看了全書所有詩詞,,除了《葬花詩》《風(fēng)雨詞》《姽婳詞》等古風(fēng)長詩,,加上作者故意給薛蟠安排的那首荒誕不經(jīng)的東西外,書中所有絕句律詩,,沒有哪一例是格律不對的,。包括持此觀點的林黛玉,其作品沒有任何一首絕句律詩是不合格律的,。而且,,書中人物的話,不等于就是作者的觀點,,書中人物林黛玉,,有其個性特點,她在那種情境下說出一些孤傲不羈的話,,是符合其性格的,,林本人做詩又不這樣。林口談不依格律,,但林的詩“偏偏”全合格律,,這豈不是悖論嗎,?怎么解釋這種“言行不一”?曹雪芹是小說家言,,他給書中人物安排詩句時,,一切為了塑造人物,給每人安排的都有高下之別,,比如賈蘭,、賈環(huán),沒有才情和內(nèi)涵,,但格律也還是對的,。說明曹雪芹精通格律,熟悉人生,,小說里群像的詩詞因人而異,。 林黛玉這句話,你不要看話少,,影響非常大,,很多人把這句話,,當(dāng)成了自己在格律詩方面不懂裝懂的武器,,懂行的又避談這個話題,,所以我就在此一辯,此事關(guān)涉文學(xué)水準(zhǔn),。比如,,時下續(xù)寫《紅樓夢》的不少,,包括一些名家,,白話文模仿的還比較像,但里面的詩詞,,就荒腔走板了。這個漏洞很難彌補,。還是要提高古典文學(xué)修養(yǎng),促進《紅樓夢》美學(xué)研究更上層樓,。 華商報記者 王鋒 2015年5月28日 華商報 B11版 附 錄 尋找曹雪芹 華商報記者 王鋒 數(shù)日之后,,便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 斯人已歿,,關(guān)于他的諸種傳說,、爭論,則一直于世間流傳,。套用一句幾乎“萬用”式的評語,曹雪芹可謂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稱其熟悉,,皆因其“大名垂宇宙”,且《紅樓夢》名滿海內(nèi)外,,實在太紅了,,紅成了一個夢,,紅成了一個幾乎無法企及的巔峰,令無數(shù)高手自知不敵而“望峰息心”,。魯迅曾說,曹雪芹是“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且“正因?qū)憣?,轉(zhuǎn)成新鮮”,遂使無數(shù)目光,,由書而人,。 但大家果真對他很熟悉么?恐怕所知者,,亦不過是,,作者很牛,先輩似乎也闊過,,與清帝有千絲萬縷之聯(lián)系,他費時費力寫了一本很牛的書,,不停地修改,,“增刪五次批閱十載”,,然后于貧病交加中愴然辭世,。所謂熟悉,大致如此,。 之所以又稱其陌生,,蓋因始終有一團一團疑云,使曹雪芹這座文學(xué)之山,,時隱時現(xiàn),,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亦因《紅樓夢》太過耀眼,世人關(guān)注此書,,而不及其余,,但其余未知、未考之情況,,恐怕尚多,。 其實,君知否,,曹雪芹曾專為殘疾人寫過一本謀生學(xué)藝之書,,名曰《廢藝齋集稿》,,講授如何刻治印章,,如何制作風(fēng)箏,如何編織,、做泥塑,,如何進行布匹印染、竹器雕刻,、扇股制作等等,,助殘濟世之心,歷歷可見,。 君知否,,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時常嗜酒如命,,最困窘時,他曾“舉家食粥酒常賒”,。 君知否,,曹雪芹還是一位畫家,最喜畫奇石,,其友人贊其畫石是“醉余奮掃如椽筆,,畫出胸中塊壘時”,一腔抑塞不平之氣,,似借突兀奇峭之石而出之,。 君知否,除《紅樓夢》外,,曹雪芹流落在世間的詩竟只有兩句,,是為其友人題跋,“白傅詩靈應(yīng)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是一首詩里的兩個斷句,,其余句子已茫然無尋。 君知否,,曹雪芹的愛子很有可能死于天花,。君知否,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誰,,曹雪芹的“字”及“號”,,甚至他的生卒年月,就連這些最基本的數(shù)據(jù),,也一直存在爭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此僅舉數(shù)小例,,相信多數(shù)讀者已認同此“陌生”之說。 圍繞斯人斯作,,無數(shù)謎團尚待解開,,盡管各路學(xué)者對《紅樓夢》,早已近乎“挖地三尺”,,以各種工具,,從各種角度,進行開掘,、展示,。對于在書中浸透心血的作者,人們亦是興趣多多,,于是,,索隱紛紛,猜謎不斷,。不過,,縱“陌生”亦何妨!或許有朝一日,,隨相關(guān)資料,、文物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認定,,曹雪芹一切資料被落實,,他“搖身”而成一“透明人”,似乎變得“熟悉”些許,,但其實仍會“陌生”,,畢竟,誰也無法完全讀懂他,正如誰也無法完全讀懂《紅樓夢》,。 華商報 2015年5月25日 A11版 |
|
來自: 漢青的馬甲 > 《文學(xué)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