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可知他很小就被名教倫理熏陶到了何種地步,。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哀痛得差點掛了,,走路都要人扶,,被鄉(xiāng)里稱為至孝;十六歲時,,因為自作主張窩藏了一個A級通緝犯張儉,,和哥哥、母親搶著認罪受死,,轟動天下,。這樣的人,怎么會說那些悖逆人倫的話呢,?怎么可能不孝呢,? 在孔融心中,,所謂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甚至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fā)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SPAN> 據《藝文類聚》引三國吳秦菁的《秦子》,孔融做北海相的時候,,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就停下來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人哭是哭了,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我們知道,,按照儒家的經義,父母死的時候,,應該悲傷,,但不能過度到損害身體的地步。然而在后漢,,所有自以為正直的知識分子,,都以悲傷到哀毀骨立為榮,孔融曾經就是靠這個搏出位的,,哪能容忍有人和自己背道而馳,,當即把這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殺了,。這事足以說明孔融的殘忍,也讓我們恍然一驚,,原來所謂砥礪節(jié)義的仁厚儒生,,殺起人來一樣不眨眼。其實后漢清流黨人中有類似行徑的不少,,我向來認為和酷吏差不多,。但酷吏還承認自己殘酷,只說是依法不得不如此,;而儒生卻認為自己正當,,殺人也算高尚。就這點來看,,孔融最后被曹操以同樣的罪名殺掉,,其實是一點不冤枉的。 我們說孔融這個人很殘忍,,還有很多其他例子,。同樣是在他任北海相的時候,曾經派五個督郵下去催租,。因為天下大亂,,百姓流亡,租稅收不齊,,孔融一怒之下,,竟然將五個督郵全部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搞得郡中嘩然,。 可笑的是,,后來他到處失敗,一事無成,,最后還是跑到許昌,,在曹操把持的朝廷做官了。他屢屢譏諷曹操殺人,,從未想過他自己有權的時候,,殺人也是不講道理的。他這種行徑,,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當然,,孔融肯定不會承認這一點,如果我們能通過巫師找回他的鬼魂,,他肯定會說:“不,,我跟曹操不同,我殺人,,殺的都是該殺的人,,他們都是十惡不赦的禽獸,死有余辜,?!?/SPAN> 這是孔融真實的想法,也是后漢知識分子群體的真實想法,,他們從哪來的道德優(yōu)越感呢,?為什么會這么自信呢?當然是來自于儒家經典,。 但這個儒家經典,,嚴格地說,是經過他們自己改造的儒家,。 和前漢不一樣,,后漢的儒生勢力非常龐大,后漢的道德君子和偽君子比前漢要多得多,,只要瀏覽過《漢書》和《后漢書》的人,,都會得出這個印象。這個儒家,,已經很難說是孔子的原始儒家了,。從《后漢書》中記載的那些儒生士大夫文章來看,以前的很多歷史都已經失去了真相。比如焚書坑儒,,在黨人首領李膺的奏疏中,,已經坐實在秦始皇頭上,但近來很多學者都已經證明坑儒一說并不真實,,乃是層層偽造的歷史,。孔融自己的奏疏中提到趙高時,,罵他是個閹人,,現(xiàn)在也有學者根據睡虎地秦簡考證,趙高并不是閹人,。那么,,后漢儒生普遍認定趙高是個閹人,顯然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 而掌握了話語權的儒生,,對后漢王朝又有什么貢獻呢?可以說,,除了空談之外,,貢獻不大。甚至可以說,,后漢的徹底滅亡,,多少是由那個家中世傳《孟氏易》的袁氏家族首領袁紹促成的,。 表面上儒生可以說得冠冕堂皇,,說是宦官專權,朝政黑暗,。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爭權。只要稍微回顧后漢傾覆的過程,,就可以看到這點,。 靈帝死后,掌握政權的是大將軍何進,。按理說,,何家出身低賤,是由宦官們推舉起來的,,何進應該對宦官有感恩之心,。但他完全被袁紹給迷惑了,決心把宦官全部誅滅,。他之所以對袁紹的話信之不疑,,大概也有因為自己出身儒家,想高攀進入儒家士大夫圈內的緣故。不過他的建議不被妹妹何太后采納,,連他弟弟何苗和外祖母舞陽君也反對他,,史書上說何苗和舞陽君收了宦官們很多賄賂,所以為宦官說話,,實際上未必是那么回事,。何苗對何進曾苦苦勸誡,說:“我們剛從南陽來的時候,,都是窮鬼,,如今這么富貴,都是靠宦官們提拔,。說是誅滅宦官,,就可以海內升平,國家大事,,哪有那么容易,?還是認真考慮一下,和宦官們和好為上,?!?/SPAN> 何苗的話其實很有道理,從中國的歷史來看,,一個朝代最后發(fā)生危機到傾覆的邊緣,,大多數是因為制度本身的原因,和某個特定團體的關系不大,。誠然,,宦官因為總領樞機,免不了會魚肉百姓,,武斷鄉(xiāng)曲,。但是,難道儒生當政,,他就不貪污不腐?。亢笫酪钥婆e取士,,哪個大官不是熟讀儒書,,還不照樣出嚴嵩、和珅這樣的人嗎,? 袁紹見事不成,,又慫恿何進征召四方郡守率兵入京,以誅戮宦官為名,,逼太后就范,。這種餿主意何進竟然聽從了,最終導致宦官不惜拼死一搏,中常侍張讓設謀捕獲了何進,,面責他說:“天下憒憒,,難道都是我們這些人的過錯?你們就個個都是好人,?況且當初何太后鴆殺王美人,,差點被先帝廢黜,不是我們苦苦哀求,,每個人貢獻千萬家財討好先帝,,你能有今天嗎?現(xiàn)在你竟然想滅我們所有人的宗族,,未免太忘恩負義了,。你說我們貪墨,公卿以下誰又忠正清廉,?” 最后一句話可以說很有道理,,張讓敢于這么問,也可以說是看穿了儒生士大夫官僚的虛偽,。 孔融被董卓任命為北海相,,有充分的機會施展才干,擊滅黃巾,,穩(wěn)定本郡,。剛就任時,他也確實是“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一副要治平天下的樣子,,結果卻屢戰(zhàn)屢敗,最后竟棄國而逃,;后來又被劉備舉薦為青州刺史,掌控一州,,卻被袁紹的兒子袁譚打得丟盔棄甲,,連妻子也被俘虜,只身一人逃回許昌,,投奔他甚為輕視,,并因此殺了左丞祖的曹操。后漢的王充曾比較過儒生和文吏的區(qū)別,,提到儒生不會治理政事,,所以一直遭到文吏的嘲笑。像孔融這樣無能又殘忍的儒吏,難道不該被嘲笑嗎,? 總之,,從后漢、三國的歷史記載來看,,像孔融這樣的知識分子,,是過大于功的。正是他們的偏執(zhí)和不寬容,,直接激發(fā)了各種政治矛盾,,像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樣,壓垮了后漢王朝,。當時代給他們機會時,,他們又沒有一個能收拾殘局??兹谀耸瞧渲幸粋€典型的悲劇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