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馬衛(wèi)東
Super Flat , 是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出現(xiàn)在藝術和設計界的一個流行語, 這個詞最初是由日本著名藝術家村上隆在上世紀90 年代明確提出來的,。他從1 999 年至2000 年在巴黎和美國舉辦的展覽會上, 通過他自身的藝術作品, 讓世人知曉Super Flat 作為一種流行的趨勢而存在, 并在極短的時間里, 延伸擴展至繪畫、平面,、時裝和建筑設計等各個領域, 成為當時全世界藝術及設計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走向,。 日本的現(xiàn)代建筑也不例外, 比如妹島和世的Dior 表參道大樓、金澤美術館等作品中, 在平面布局上講究單純, 淡化主次, 在表現(xiàn)上也盡量尋求均勻, 弱化柱子和墻體的存在,。同樣在空間上也是極度追求均質, 模糊進深感和層次感, 把三維的空間壓縮成二維。妹島和世之外, 其他如伊東豐雄,、青木淳,、隈研吾等等, 也是講究建筑的二維性, 追求建筑的表層效果。這是從上世紀90 年代日本建筑的較為顯著的特征,。 Super Flat 譯為“超級平面”, 理解為表現(xiàn)的平面化, 把三維空間壓縮為二維空間, 消除進深感, 從而削弱事物原本具有的前后關系, 從屬關系和主次關系, 進而演變成一個由許多等質物體組合成的集合體,。這些物體的集合體構成了平面化的表象, 但又暗示或預示三維及各種關系的存在。 Super Flat 是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日本現(xiàn)代建筑的顯著特征之一,。同時, 我也覺得它是描述當今日本現(xiàn)代建筑界現(xiàn)狀的一個最貼切的詞,。 若說起日本建筑界, 可能很多人會提起安藤忠雄、丹下健三或黑川紀章等著名的建筑家, 但對于日本建筑家這一特殊群體的全貌, 不知道會是什么樣的印象,。 日本的時尚雜志《Casa Brut us》有一期是日本建筑家在海外作品的特輯, 介紹了33 位日本有名建筑家在海外的1 60 個項目, 其中少數(shù)幾個如丹下健三,、前川國男的作品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以外, 絕大部分是剛剛建成或正進行中的,、在當?shù)仡H有影響力的作品,。如已建成的紐約MoMa美術館的擴建, 由國人不甚知曉的日本建筑家谷口吉生設計。他是在庫哈斯( OMA/Rem Koolhass) ,、赫爾佐格( Herzog&de Meuron) 等世界頂級建筑家爭奪的國際競賽中角逐而出的,。最近在法國, 又有兩組日本建筑家取得了非常顯要的成績。一個是SANAA( 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wèi)) 在有1 50 多組參賽的國際競賽中, 贏得了盧浮宮( Louvre) 在蘭斯( Lens) 的分館設計權; 另一位是坂茂, 他在共有1 20 多組國際知名事務所參加的國際競賽中, 技壓群芳, 戰(zhàn)勝了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斯蒂芬·霍爾( St even Holl) 等名將, 奪得了法國蓬皮杜中心別館的設計權,。而在亞洲的臺灣, 伊東豐雄對臺中大劇院這個極度挑戰(zhàn)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 可謂驚世駭俗, 備受世人關注。又如青木淳, 以其對建筑表層的獨特感觸, 正在變化著全球LV的表情, 現(xiàn)已完成了紐約第五大道及香港的LV旗艦店,。 這些日本建筑家, 以他們對現(xiàn)代建筑獨有的感性認識和出人意料的手法, 正在不斷占據(jù)國際建筑舞臺的位置, 他們正和世界上其他有名的建筑家一起, 重織世界建筑的版圖,。在最近的幾件建筑盛事里, 都能看到日本建筑家的身影,。例如正在瑞士巴塞爾( Basel) 郊外的諾華園區(qū)( Novart i s Campus) 上演的那場世界級的建筑萬國博覽會, 邀請了各地名家建筑師參加, 有美國的弗蘭克·O·蓋里( Frank O Gehry) 、西班牙的拉斐爾·莫奈( Raf ael Moneo) ,、意大利的倫佐·皮亞諾( Renzo Pi ano) ,、瑞士的馬里奧·博塔( Mar io Bot t a) 、葡萄牙的阿爾瓦羅·西扎( Alvaro Si za) 等等,而日本建筑師竟達四位之多, 他們分別是安藤忠雄,、SANAA( 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wèi)) ,、谷口吉生和楨文彥。在美國, 楨文彥和英國的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 er) ,、理查德·羅杰斯( Ri chard Roger s)及美國的SOM事務所一起, 在WTC的廢墟上重塑美國的新希望,。而在中東, 安藤忠雄和美國的弗蘭克·O·蓋里, 法國的讓·努維爾( Jean Novel) 和英國的扎哈·哈迪德共同打造了阿布扎比的文化島, 為迪拜的建筑狂想推波助瀾。 正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荷蘭,、瑞士的現(xiàn)代建筑影響日本建筑一樣, 21世紀的今天, 日本建筑及日本建筑家正在影響著西方建筑。由日本建筑家在歐洲刮起的新旋風, 其影響力可能遠遠超過當年日本浮世繪對西方美術的影響,。 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國家, 能像日本那樣, 同時有那么多的建筑師作為一個群體, 集體亮相在世界的建筑舞臺上, 他們之間沒有明顯的傳承關系, 也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 每位建筑家作為整體的一部分, 共筑著日本建筑界這個群體的特征和性格,。 我用Super Flat 這個詞來描述日本建筑界的這一現(xiàn)象。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現(xiàn)狀, 我把自60 年代以來, 日本建筑界出現(xiàn)的代表人物按照時間順序大致羅列如下: 1960’s: 楨文彥,、菊竹清訓,、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筱原一男等; 1970’s: 安藤忠雄,、伊東豐雄、谷口吉生,、坂本一成,、長谷川逸子、石山修武等; 1980’s: 妹島和世,、坂茂,、隈研吾、內藤廣,、北川原溫等; 1990’s: 青木淳,、西澤立衛(wèi)、冢本由晴( At eli er One) ,、手冢貴晴和手冢由比等; 2000’s: 藤本壯介,、石上純也、中村拓志,、吉村靖孝等; 上世紀60年代出道的建筑家中, 除丹下健三和筱原一男外, 其他均是當時非常出名的日本新陳代謝派的成員,。70年代中, 除伊東豐雄和長谷川逸子在菊竹清訓事務所有過工作經(jīng)歷外, 其他的人和60 年代的建筑家沒有傳承關系, 猶如橫空出世, 尤其像安藤忠雄。 80年代的建筑家中, 雖然妹島和世出自伊東豐雄事務所, 但是在建筑上明顯和伊東豐雄有很大的區(qū)別。90年代的建筑家中, 有在海外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的人明顯增多, 各自的特征性較強,。最近一代的建筑家中, 自己摸索的占很大的比例,。 雖然日本建筑家之間的代際特征明顯, 但是代際之間沒有明顯的延續(xù)關系, 各個不同代際的建筑家活躍在同一個時空軸, 他們在一起交織成一張密集而均質的網(wǎng)絡, 構成了日本建筑界這一百花齊放的Super Flat 現(xiàn)象。 伊東豐雄在2006年日刊建設通訊新聞社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談論當代的日本建筑界,“無風日本的微波建筑家們”,。意思是在平靜和祥的日本, 建筑家們的表現(xiàn)象微波一樣, 在輕輕的波動,。各種不同的微波, 構成了整個水面的漣漪, 這也是Super Flat現(xiàn)象的另一個側面的表現(xiàn)。在看似無風無浪的日本建筑界,也許正在積蓄著一次驚濤駭浪的爆發(fā),。 (轉載自《當代藝術與投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