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宗教文明,,沒有比猶太教文明更為成功的了;作為一部經(jīng)典,,沒有比《圣經(jīng)·舊約》更為成功的了,。那么,如何才能理解它們作為一種宗教文明和一部經(jīng)典的成功,? 這個問題也曾困擾我很長時間,,然而,從“全球史觀是一種好用的方法論”這一角度來看猶太教文明和《圣經(jīng)·舊約》,,還是不難看出它們之所以能夠獲得偉大成功的秘密,。于是,,我想從一個解謎者的視角,,首先探討一下猶太教和《圣經(jīng)·舊約》的歷史起源問題,。
金屬時代的來臨與猶太教文明的興起
公元前2000年以來,大批印歐人憑借他們先進的金屬鑄造技術,,撬動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杠桿,。他們在不斷向歐亞大陸南部、西部遷徙過程中,,也向所有途經(jīng)地區(qū)的民族輸出了戰(zhàn)爭,。歐亞大陸上幾乎任何一個土著民族都難以置身其外,尤其是首當其沖的中東地區(qū)更是遭遇到了空前黑暗而又混亂的局面,。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在持續(xù)不斷的沖擊下趨于衰亡。從此,,人類各民族因為金屬時代的來臨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猶太民族并非一個真正古老的民族,他們并沒有一個僅屬于本民族的“天荒地老”的系統(tǒng)性的創(chuàng)世傳說,。據(jù)考證,,《圣經(jīng)·舊約》講述有關猶太祖先的故事,大概處于游牧民族大規(guī)模沖擊土著民族的歷史階段,。人類邪惡的一面達到了極致,,《圣經(jīng)》中大洪水的故事講述的也許正基于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如此人類只有在被毀滅之后,,新的文明才能得到重建,。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并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后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5:5—8)
很多民族的上古神話傳說和早期宗教里都有大洪水這樣的災難性事件的記載。然而,,《圣經(jīng)》表述的意義,,并非只是一件來自純屬大自然的災難所能體現(xiàn)的,而是為了表明是由于人類所作的惡而招致了上帝的懲罰。因此,,《圣經(jīng)》通過大洪水這一事件所要表達的是上帝對于人類惡行的正義審判,。 《圣經(jīng)》中說,上帝耶和華所看到的地上的人,,凡是有血氣的都在作惡,,“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只有“挪亞是個義人”,。大洪水的災難性事件“殺死”了所有的作亂的人類,,除了挪亞一家人?!妒ソ?jīng)》中大洪水的故事與金屬時代的來臨雖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上帝懲罰人類確是因為人類的“強暴”行為而引起的。能夠與普遍性的“強暴”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有大規(guī)模的而且是無法遏制的持續(xù)性社會動亂才能體現(xiàn)出來,。顯然,從青銅時代到黑鐵時代持續(xù)惡化的族群競爭正反映了這種轉(zhuǎn)型時代的人類生存狀況,,這一切在智者的心中無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中國思想家幻想回到三皇五帝自由自在的部落生活狀態(tài)便是突出的例子。 《圣經(jīng)》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人類的惡行通過大洪水這一事件體現(xiàn)出道德化的價值取向,,從而否定了此前人類的罪惡行為?!芭f”的人類毀滅了,,信仰上帝的人類以一個家庭的歷史為開端,進而由一個家族史發(fā)展成為遍布全世界的族群社會的人類史,。
游牧民族大遷徙與猶太民族的崛起
在一支支遷徙大軍中,,希伯來人更是行蹤無定的早行者。希伯來人是古猶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稱呼,。他們最早可能來自阿拉伯半島溫和濕潤的南部,,是中東地區(qū)受到古巴比倫文明影響的一支閃族游牧部落。約公元前3500年,,他們越過沙漠邊緣,,北遷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公元前20世紀,,希伯來人生活在幼發(fā)拉底河下游的繁華城市吾珥,;約公元前1800年,由于災害等原因,,希伯來人向西向南遷移,,最后到達迦南地并定居下來。 希伯來人“尋找流奶與蜜之地”的大遷徙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猶太人的祖先為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其孫雅各,。亞伯拉罕實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阿拉伯人稱之為“易卜拉欣”,。以色列的名字源于雅各——因為一次特殊的經(jīng)歷,,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以色列”,意為“與神摔跤”,。雅各的十二個兒子以后繁衍成為希伯來民族的十二個支派,,這個民族從此亦稱為“以色列”民族。雅各晚年時,,迦南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和饑荒,,雅各和他的12個兒子等70多人越過西奈半島,前往埃及避難,。也就是這一時期,,喜克索人攻入了埃及,并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希伯來人在埃及有過一段相當繁華的時期,,這也為他們?nèi)蘸竽軌虺蔀殄饶系刂魅舜蛳铝藞詫嵒A。但隨著公元前16世紀初埃及人趕走了喜克索人,,他們最終被全部貶為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隸,,排斥在埃及的公共社會生活之外,被迫從事諸如修廟筑路,、建城造屋這樣的繁重苦役,,稍有怠慢便遭兇悍的監(jiān)工毒打乃至殺戮。然而,,猶太人的生命力卻異常旺盛,,他們照常生兒育女,繁衍后代,。于是法老下令所有猶太人的新生男孩都必須溺死,,以達到滅絕猶太種族的目的。一時間在猶太人居住區(qū)哭聲不斷,,剛生下來兒子的母親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被扔進尼羅河,,令他們肝腸寸斷。約公元前13-前12世紀,,摩西應運而生,,他通過英勇機智的斗爭,迫使法老同意希伯來人離開埃及。 這是一段非常特殊卻又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以色列人獲得了特別的發(fā)展機會,,從而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勢的族群;在此過程中他們又吸收了兩大古老文明的優(yōu)秀元素,,建立了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信仰體系,。摩西和約書亞等人帶領希伯來人,又進行了歷史上的第三次大遷徙,,從埃及北上向迦南地進發(fā),。途中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斷地與敵人征戰(zhàn),,約在公元前12世紀終于征服了迦南的土著民族,,在那里站住了腳。約書亞去世后,,定居迦南的希伯來人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而是由12支派各自的部落(支派)首領領導。為對付共同的敵人,,以色列的一些部落常結(jié)成部落聯(lián)盟,,選舉出聯(lián)盟首領——“士師”領導他們抵御外敵。這一時期,,在希伯來歷史上稱為“士師”時代(約公元前12世紀—前11世紀),。.約公元前1020年,以色列各支派在士師制度基礎上,,形成了統(tǒng)一的王國,。此后,猶太人建立的王國幾經(jīng)風雨,,內(nèi)部王權陷于分裂,,外部又遭強敵圍攻。公元70年和135年的兩次猶太戰(zhàn)爭之后,,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絕大多數(shù)被迫離開本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向世界各地流散的苦難史。
兩大古老文明與猶太教信仰
大遷徙中的游牧民族正像是采集花蜜的蜜蜂,,他們不僅將先進的技術傳播開來,,也將既有文明的火種據(jù)為己有。希伯來人終究是幸運的,,他們在大遷徙中不僅尋找到了生存的立足之地,,而且得到了一個文明有機體成長過程中所必經(jīng)的諸多歷史階段性,如家族,、族群,、部落聯(lián)盟,、王國等時期。在自公元前18世紀末喜克索人攻入埃及以來至猶太人開始向世界各地流散的近2000年間,,猶太民族長期生存于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邊緣地帶,,這又為這個非凡民族提供了從容吸收兩大文明優(yōu)秀元素的歷史性機遇。 就像古希臘神話源自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神話一樣,,《圣經(jīng)》中的許多故事也來自于兩大古老文明之中,。比如上帝創(chuàng)世、伊甸園,、大洪水,、巴別塔的建造等,還有相當一部分非常生動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的故事也大多來自于當時流行的傳說,。
起先,,那些簡單的故事大多依靠口頭流傳,,他們講述的是有關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人的故事,如同荷馬史詩,、羅蘭之歌,、威廉·退爾、尼伯龍根之歌中講述的故事一樣,,人們很難辨別它們的歷史真?zhèn)?。它們無論如何算不上傳記,當然也并非純屬虛構,。人們稱之為傳說,。 傳說的特點是簡短、直白,、人物集中,。他們通常以某個歷史事件為核心,而人們并不一定準確知道其發(fā)生時間,。同時它們又以史實為基礎,。在《圣經(jīng)·舊約》有關猶太祖先的敘事中,隱約反映出公元前1900至前1400年的500年間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社會文化關系,?!杜f約》以外,如埃及人希努爾也提供了類似資料,,后者曾生活在公元前20世紀埃及的半游牧民族中,。在這些傳說中,西閃米特人常用的名字隨處可見,。在《舊約》的《創(chuàng)世記》中留下了這些傳說的影子,。在大約500年的成文過程中,,不同來源的口頭傳說融合到了一起。 (《世界宗教尋蹤》[德]漢思·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233-234頁)
古老的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雖然趨于衰亡,,但它們的靈魂卻寄存在游牧民族后裔所創(chuàng)造的新文明之中,,這些新文明主要以古希臘文明和猶太教文明為代表。近兩個世紀以來大量考古資料的發(fā)掘,,都印證了《圣經(jīng)》中許多故事的來源,。希伯來人在大遷徙過程中,無疑是吸收了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兩大文明的靈魂性元素,,比如希伯來人對于神的理解方式,,極有可能吸收了兩大古老文明的特點。在古巴比倫,,據(jù)考證,,蘇美爾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南方閃族人的影響,神依照自身的形態(tài)創(chuàng)造了人,。每個城邦都有一個保護神,,城邦的強勢地位通過保護神的地位體現(xiàn)出來,因而神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神是人的保護者,。在古埃及,雖然神系極其龐雜,,但法老神王一體的威權形象不可能不對進入埃及的希伯來人產(chǎn)生影響,。神不僅是人類的保護者,而且還是不義行為的懲罰者,。神作為保護者,,給了人類生存下去的希望;神作為懲罰者,,又給人類的行為以警示,。小亞細亞—閃米特地區(qū)的宗教大多以信仰和希望為特征,摩西正是這種宗教理念中典型的先知性人物,。摩西被上帝選中,,率領他的同胞走出埃及,回到上帝允諾給予他們祖先的以色列故土,。神在燃燒的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xiàn),,而燃燒的火焰卻絲毫沒有傷及他。神召喚摩西將以色列民眾走出埃及,,并對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圣經(jīng)·出埃及記》,3:13)當摩西問到神叫什么名字時,,神給了他一個神秘的回答:“我是自有永有的,。”(《圣經(jīng)·出埃及記》,,3:14)這意味著:神不僅與以色列人同在,,而且還將永遠引導他們,給他們以力量,。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是耶和華的子民。西奈盟約確立了以色列民族對于神的信仰,,這是以色列民族神人關系上的永恒基石,。希伯來人在西奈沙漠上接受了包括十戒在內(nèi)的摩西律法,信仰一神耶和華,,從而形成了猶太教和猶太民族,。
字母文字的出現(xiàn)與《圣經(jīng)》的傳播
地中海東部地區(qū)是字母文字最早出現(xiàn)的地方,這也許是由于其處于兩大古老文字系統(tǒng)交匯區(qū)的緣故,。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都是極其繁瑣的,,在兩大文明的邊緣地區(qū),,人們或許能夠更易于吸收兩大文字系統(tǒng)的長處,,并對它們進行有效的改造。在青銅時代晚期﹝約公元前15世紀﹞,,一個由若干截頭表音字形組成的輔音字母系統(tǒng)的原始迦南字母就已經(jīng)在黎凡特文本內(nèi)發(fā)現(xiàn),,以色列和黎巴嫩境內(nèi)也發(fā)現(xiàn)約十個以原始迦南字母寫成的銘刻。迦南字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字母,,由它演化出了許多字母,。如腓尼基人所使用的腓尼基字母可能從中而來,而腓尼基字母又演化成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 文字的出現(xiàn),,改變了神話故事和其他民間傳說口口相傳的性質(zhì),各種體系性的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創(chuàng)作也隨之走向歷史的前臺,。人們在閑暇生活之余,,非常樂意于欣賞宗教人士或行走于鄉(xiāng)村的民間藝人講解各種歷史傳說。在大量的各種形式的文化傳播中,,逐漸產(chǎn)生出若干種固化的版本,,其中有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赫西俄德的《神譜》等;也有如希伯來人以故事為主干的《圣經(jīng)》等,。體現(xiàn)敘事風格,、情節(jié)起伏迭宕的故事,特別是眾多故事串聯(lián)而成的神話,、史詩,、宗教經(jīng)典等更易于傳播于族群社會。這些繼承了兩大古老文明主要歷史元素,、如珍珠般串聯(lián)而成的的核心故事正是《圣經(jīng)》代代相傳的永恒魅力所在,。 《圣經(jīng)》中諸多故事的傳播由來已久,最早在希伯來人中流傳的是“摩西五經(jīng)”,,即猶太人稱之為“托拉”的律法書,。“五經(jīng)”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真正成為經(jīng)典的時間還是在成熟的字母文字出現(xiàn)之后,,大約在公元前6—前2世紀。如古希臘《荷馬史詩》,、印度《摩訶婆羅多》,、中國《詩經(jīng)》一樣,《圣經(jīng)》無疑也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jié)果,。作為一種文本,,它不再僅僅屬于一個人、一代人,、一個族群,,它是開放性的,是人們共同的信仰表達載體,。 《圣經(jīng)》以一個極為簡潔卻又十分宏大的創(chuàng)世神話開篇,,講述了上帝僅用6天時間(第7日休息)就把整個世界,包括人創(chuàng)造出來了,,此后便是神與人共同主導下的由一個個精彩故事連接而成的歷史,。 這些故事告訴人們的是,文明何以能夠由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一個族群,,一個民族,,成長為一個或多個超級龐大的普世化人類文明有機體?!妒ソ?jīng)·舊約》因而也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圣史。 金屬時代的來臨打破了人類族群長期以來安定祥和的固有生存模式,,人類從此遇到了極具挑戰(zhàn)性的難題,。如何才能適應金屬時代的競爭環(huán)境,這就意味著一種新文明的構建,。這一過程注定是漫長而又痛苦的,,其中有的文明趨于衰亡,有的文明死而復生,,有的文明卻能異軍突起,。當具有神系的古希臘神話和具有信仰色彩的《圣經(jīng)》廣為傳播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正式宣告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死亡,,因為兩大古老文明的靈魂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次生形態(tài)的新文明體之中,。從此,歐亞大陸上西部將主要由這種次生形態(tài)的新文明主導,;在印度,,土著的印度文明與雅利安文明復合為一個整體;中華文明因為其地理空間上的巨大優(yōu)勢而沒有中斷,。相比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而言,古希臘文明,、猶太教文明又由于其次生特性,,它們具有更強的可改造性、可嫁接性,、可拓展性,。因而,古希臘文明,、猶太教文明的興起,不僅拉開了西方文明發(fā)展的序幕,,而且開啟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