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圣人之道呢?誠實,、友善,、淳樸、敦厚……這些品質(zhì),,是圣人之道的初級表現(xiàn),,對于人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這些并非圣人之道的全部,。圣人之道必須由高尚道德的人來承擔,禮儀也必須由高尚道德的人來實行,。 《禮記正義》曰:圣人之道高大,,茍非至德,其道不成。最高的道和最高的德是相連接的,,但成就高尚道德談何容易,,必須加強修養(yǎng)。所以君子應(yīng)該既尊崇道德又追求學問,,使二者結(jié)合起來,。做到這樣,才能體現(xiàn)至高的圣人之道,。 最后講到智,。人有不同的社會地位,需要做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素位而行?!墩撜Z·憲問》中孔子說:“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這里和孔子思想交相輝映。這一思想大概啟發(fā)了孟子,,所以他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章末引用《詩經(jīng)》,,說明只有既明事理又有智慧的人,,才能在進退出處人生仕途周旋中,既不失其道,,又能保護其身,。
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丘,,處于春秋亂世,,想以仁義之道來改變這個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的世道,,回到上古那種“大道”社會,。于是,他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學說和主張,,可是能夠理解他的人不多,愿意采納他的建議,,施行仁政的君主更少,,因此他到處碰壁,經(jīng)常弄得狼狽不堪,。人們也常在背后議論他,,有同情的,,也有譏笑的,更有對他破口大罵,,把他說得一文不值的,,凡是說的有道理的,孔子既不惱怒也不怨恨,,還稱贊有些議論是說到點子上了,。 孔子有一天,孔子到鄭國時和弟子們走散了,,他一個人獨自站在城郭東門等候弟子們,。弟子們也在打聽老師的下落,有鄭人對子貢說:“在東門有個人,,額頭像堯,,頸項很像皋陶,肩膀像子產(chǎn),,腰以下還不到大禹的三寸,,狼狽的樣子像喪家之犬。”他形容的這些人的特征都是當時人們熟知的最丑的,,子貢聽了很生氣,,但也沒辦法,等找到孔子,,把原話告訴了他,。孔子聽了,,絲毫不惱怒,,笑著說:“先不說外形,那都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他說像喪家之犬,,倒是很對啊。” 又有一次,,子路跟孔子在路上也走散了,,子路遇見一個老人,便走上前去,,恭敬地問:“您看見夫子了嗎?”老人不屑一顧地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誰是夫子啊?我從來不認識,。”說完就自己忙自己的了,。子路找到孔子,將老人的話轉(zhuǎn)告給他,孔子感嘆說:“隱者也,。”便去找這個老人,,卻已經(jīng)不見了。 孔子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從來不放在心上,,說他到處奔波像只垂頭喪氣的喪家之犬,他笑著說,,像啊,,很像,確實是,。他認為外貌形狀是細節(jié),,而他當時的本質(zhì)狀況就是一只喪家之犬。當有人說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實質(zhì)上是在譏笑他只懂得大談空頭政治,卻不懂得勞動生產(chǎn)的人,,怎能治理好國家?算什么夫子,!孔子知道說這話的人是個隱者,立即就去不恥下問地想去請教了,,可惜沒有如愿,。 學,然后踐行 脫脫(1314—1356),,字大用,,蒙古蔑兒乞部人。出身蒙古貴族,,自幼養(yǎng)于伯父伯顏家中,。拜師名儒吳直方,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姿貌魁梧,,注重實踐躬行。“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任同知樞密院事,官至中樞右丞相,。主持修撰遼、金,、宋三史,。為群小所讒,流徙云南大理,被矯詔鴆毒而死,。史稱脫脫“器宏識遠,,莫測其蘊。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jié),,雖古之有道大臣,何以過之,。” 安貧樂道,,自得其樂 古代不入仕的學者多貧窮,而他們能成為學者也因其能安貧樂道,,畢生沉浮于學海中,,以讀書著述為樂。清代頗多安貧樂道之士,,張履祥就是一個典型的以耕讀為樂的學者,。 他七歲喪父,家貧,,母親勉勵他說:“孔,、孟兩家無富兒也,只因有志,,便做到圣賢,。”及長,受學于著名學者劉宗周之門,。學成,,授徒。 他重視經(jīng)世濟用之學,,并能實踐,,自食其力。他耕田十余畝,,農(nóng)忙時,,穿草鞋戴竹笠,手提筐飯,,到田里耕種,,勞動在田里,,吃在坡上。 他自己耕作種田,,收入只夠平常的吃和穿,。他把房子取名為安樂窩,因此自稱為安樂先生,。他每天早晨燃香靜坐,;黃昏時小飲三四杯酒。興致來時,,做詩自娛,,快樂無比。有時候想到城里去,,就坐著車子,,興之所至,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當官的,、讀書人聽到他的車子聲音,都跑出來爭著迎接,;小孩子們都很高興,,互相說:“安樂先生來了!”有時候張履祥也隨興留下過夜,天明方才離去,。 他曾說:“人須有恒業(yè),,無恒業(yè)之人,原因在于他喪失了自己的本心,,喪失了自己的信仰,。他說他因為愚笨,以稼穡作為自己生活的手段,。因為一旦學會稼穡,,就不需求人,則能立廉恥,;知道了稼穡的艱難,,就不妄求于人,不妄求于人,,則能興禮讓,。廉恥立,禮讓興,,而人心可正,,世道可隆。 明清之學,,學者崇尚空談的多,,而他強調(diào)實踐,,以仁為本,,以修己為務(wù),,著重經(jīng)濟,安貧樂道,,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無禮不尊 齊國有一個財主,自恃有錢,,占有廣闊的土地,,所以在村里橫行霸道。他強行規(guī)定:村子里的人見到他,,都必須低頭向他行禮,,否則就要受到處罰。 晏子聽說后,,就穿著破爛的衣服來到這個村子,。剛走到村口,正好遇到這個財主在那里顯擺,??匆娪腥讼虼遄幼邅恚斨骶痛舐暫鹊溃?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窮小子過來,,快點向我行禮,。” “我并不需要你的施舍,有什么必要向你行禮?”晏子反問道,。 “在這方圓附近,,我是最富有的人,因而也就是最有勢力的人,,誰敢不向我行禮,,我就有權(quán)處罰他。”財主氣勢洶洶地說,。 晏子并不理睬他,。路上的人們都圍過來觀看,財主感到很尷尬,,覺得無法下臺,。于是就心生一計,裝出很大度的樣子說:“那么我們來比比看誰現(xiàn)在兜里錢最多,,錢少的人就向錢多的人行禮,,如何?” 晏子問:“你有多少錢?” 財主很隨便地從衣袋里掏出了一堆金錢來,說:“你有多少錢?” 晏子說:“我沒有錢,,但是我有禮!” 財主說:“你沒有錢,,就得向我行禮,。” 晏子說:“你雖然有錢,但是你卻需要我的禮,。我不需要你的錢,,那么有什么必要向你行禮呢?” 財主說:“那么,用我的錢買你的禮如何?” 晏子問:“怎么買?” 財主說:“我把我的錢分一半給你,,你向我行禮怎么樣?” 晏子從容地將錢收下,,然后理直氣壯地說:“現(xiàn)在我與你的錢同樣多,我更沒有必要向你行禮,,何況你的這點錢哪里夠買我的禮呢?” 圍觀的人看到財主被晏子捉弄,,都痛快地大笑起來。 財主氣急敗壞地拿出剩余的錢說:“好吧,,窮小子,,我把全部的錢都給你,你該向我行禮了吧,!” 晏子接過錢,,分送給圍觀的人,然后對財主說:“現(xiàn)在我們大家都有錢了,,而你一文錢也沒有,,按你的規(guī)定,你應(yīng)該向我們行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