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 【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前斜角肌綜合征是指由于前,、中斜角肌肥厚痙攣或是因為解剖學變異,使斜角肌間隙變小,,卡壓通過的神經,、動脈而出現的癥候群。
(一)應用解剖 斜角肌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第3~6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肌纖維向前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結節(jié),,其止點附著處的后緣和第1肋骨上面構成一銳角,,其抵止部附近為腱組織,腱組織比較堅韌但缺乏彈性,,膈神經緊貼前斜角肌前面下行,。中斜角肌起于第2~6頸椎橫突后結節(jié),肌纖維向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鎖骨下動脈溝后方的骨面,,其抵止處附近組織也很堅韌,,缺乏彈性。后斜角肌起于第4~6頸椎橫突后結節(jié),,肌纖維向下止于第2肋外面,。三塊斜角肌均位于較厚的椎前筋膜深面,由第4~6頸神經的前支支配,,作用為上提第1肋,、第2肋,以助深吸氣,。如肋已固定則可側屈頸段脊柱,。前斜角肌的后緣、中斜角肌的前緣以及第1肋骨的上面共同圍成的三角形間隙稱為斜角肌間隙,,有臂叢和鎖骨下動脈越過,,而鎖骨下靜脈則在前斜角肌的前方跨過第1肋的上面。該局部常見的解剖學變異有: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的肌腹合并,,臂叢和鎖骨下動脈由合并的肌腹中穿過,。除前、中,、后斜角肌外,,有時出現最小斜角肌,它起于第6或第7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在前,、中斜角肌之間下行于斜角肌間隙中,止于第1肋骨上面或胸膜頂上方的纖維膜,,該肌的存在將使斜角肌間隙變得狹窄,。 臂叢由第5~8頸神經的前支和第1胸神經的前支大部分共5條神經根組成。其中第5,、第6頸神經前支組成上干,,第7頸神經前支構成中干,第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組成下干,。臂叢穿越斜角肌間隙時,,緊靠鎖骨下動脈的后方,臂叢下干呈水平位或稍向上繞過第1肋骨上面,,臂叢的中干和上干位于下干的外上方,。 (二)病因病機 某些先天性畸形如:高位第1肋骨,、高位胸骨、第7頸椎橫突肥大均有可能刺激支配前斜肌的神經,,引起斜角肌痙攣而壓迫鎖骨下動脈和臂叢,。如果前、中斜角肌肌腹合并,,收縮時極易壓迫其間穿過的鎖骨下動脈和臂叢,。另外,頸部過度旋轉,,前斜角肌被牽拉損傷引起痙攣而壓迫神經血管,,神經受到刺激又加重了前、中斜角肌的痙攣,,第1肋被抬高,斜角肌間隙變狹窄,,再卡壓血管神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臨床表現 多為單側發(fā)生,,患者多有患肢搬抬重物或受牽拉等外傷史,。患肢有放射狀疼痛和麻木觸電感,,以第8頸神經和第1胸
神經支配的前臂尺側和小指無名指最為明顯,,高舉患肢減輕下牽的力量時,癥狀緩解,,手肌握力減弱,,晚期小魚際肌明顯萎縮。由于鎖骨下動脈受壓以及痙攣引起患
肢血供不足,,皮膚冰冷,、蒼白,如合并阻塞,,晚期??梢鹗种笣儔乃溃奂敖桓猩窠?,還表現為手部無汗,、皮膚色澤變深腫脹等。 (四)診斷要點 1.愛狄森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2.前斜角肌所在部位明顯壓痛,可觸及痙攣的肌腹,。 3.高舉患肢癥狀減輕,,向下牽拉患肢癥狀加重,。 4.向對側轉動或深吸氣可使橈動脈搏動減弱。
來源:骨科知識匯編
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