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不是胡人后裔,,得看白敏中是不是胡人后裔,。歷來一些學(xué)者教授以《北夢瑣言》和《唐摭言》為依據(jù),得出白居易,、白敏中兄弟為胡人后裔的結(jié)論,。其實這樣的結(jié)論是不可征信的。 宋初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五“中書蕃人事”記載:自唐大中至咸通,,白中令(注:即白敏中)入拜相,,次畢相誠、曹相確,、羅相邵權(quán),使相也,,繼升巖廊,。崔相慎猷(注:《唐書》作慎由)曰:“可以歸矣!近日中書盡是蕃人”,。蓋以畢,、白、曹,、羅為蕃姓也,。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畢,、白,、曹、羅這幾位宰相都是蕃人,,我崔慎由不愿意與他們共事,,我要走人了! “中書蕃人事”果有其事嗎? 《資治通鑒》記載,,崔慎由在大中十年至十二年出任宰相,,同期并沒有畢、曹,、羅出任宰相的記載,。白敏中大中初年出任宰相,大中五年改任邠寧節(jié)度使,,大中六年又改任西川節(jié)度使,,大中十一年再任荊南節(jié)度使。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崔慎由說“近日中書盡是蕃人”實在難以讓人征信,。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十三“敏捷”門 記載:白中令鎮(zhèn)荊南,杜蘊常侍廉問長沙,。時從事盧發(fā)致聘焉,,發(fā)酒酣傲睨,。白公不懌,因改著詞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闕掌烘爐,。少年從事夸門第,莫向樽前氣色粗,?!北R答曰:'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職勝崔盧,。暫來閫外分憂寄,,不稱賓筵語氣粗”,公極歡而罷,。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白敏中出任荊南節(jié)度使時,杜蘊想來長沙做官,,白敏中讓他的幕僚盧發(fā)寫聘書,,當(dāng)時盧發(fā)正在酒酣之際,心里藐視白敏中,,白敏中不高興,,于是吟詩一首作為酒令讓盧發(fā)答對。白敏中所吟酒令是說,,我先祖雖是胡人,,但我這個胡人的后代也曾做過宰相....... 筆者認為《唐摭言》的記載不可能是事實。因為一個小小的幕僚不可能敢對主人這樣不敬,。 1970年10月,,在河南省伊川縣彭婆鄉(xiāng)許營村出土了一方墓志,墓主是白敏中的第二個女兒,,她大中十二年卒于白敏中在荊南的官舍,。志文是她的丈夫皇甫煒撰寫。通過對這方墓志的科學(xué)研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那種以為白居易、白敏中兄弟是胡人后裔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 墓志開頭寫道:“夫人姓白氏,,其先代太原人也。在春秋時,,勝以勇果著,;當(dāng)戰(zhàn)國際,起以英武聞。暨我唐受命,,孝德以破虜安邊,,軍功為最······” 志文中,“勝以勇果著”里的“勝”指的就是白勝,,“起以英武聞”里的“起”指的就是白起,,他們兩個人都是白居易在《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里追述的白氏先祖?!靶⒌乱云铺敯策?,軍功為最······”里的“孝德”,并不是白敏中的曾祖父白溫(字孝德),,而是當(dāng)時龜茲國國王的長子白孝德,。白溫(字孝德)曾任朝清大夫,檢校都官郎中,,是個文職官員,,不可能“破虜安邊”, 更何況白溫卒于唐高宗開元十九年(731年),,安史之亂始于755年,即白溫卒后的二十四年,,一個已經(jīng)作古的人又怎么會去“破虜安邊”呢,?龜茲國的白孝德在安史之亂時,曾帶兵幫助唐軍作戰(zhàn)立下大功,,被封為昌化郡王留在大唐,。身為白敏中女婿的皇甫煒對白氏家世不懂裝懂,把岳父白敏中的曾祖父白溫與龜茲國的白孝德混同于一個人就做起墓志來,。浙江大學(xué)一位錢姓教授對掌握的資料不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的科學(xué)分析,就在一篇洋洋灑灑的長篇文章里大談龜茲移民的東進和白氏家族的遷徙,,說什么“由宰相表可知,,白敏中和白居易的曾祖父同為白溫,白氏墓志和宰相世系表將 白居易和白敏中的遠祖追敘為秦將白乙丙,、白起和楚公族白勝,,這是白氏后裔攀附上古名人、用以光耀門楣的弊病所致,,不能當(dāng)真,。”這位錢姓教授還引用《北夢瑣言》和《摭言》說:“白敏中既是‘蕃人’,、‘十姓胡中第六胡’,,與白孝德同氏族,則白居易必然也是龜茲移民的后裔”,“有關(guān)白氏的家世,,皇甫煒必然是從其岳父白敏中那里得來”,,“白敏中說自己是白孝德的本家,必然是事實,?!?/P> 短短幾句話,錢教授竟然連用了三個“必然”,,果真是“必然”嗎,? 龜茲國的白孝德生于公元714年,白溫生于公元671年,,白溫年長龜茲國的白孝德四十三歲,,足可以稱得上是白孝德的父輩,根本不是同一代的人,。龜茲國的白孝德與白溫的兒子白鏻(公元699年生)和白鍠(公元706年生)年齡相仿,,才是同一代人。如果真如這位錢教授說的“白敏中說自己是白孝德的本家,,必然是事實”,,那么,白孝德該放在白敏中先祖的哪個位置上,?是曾祖父,,還是祖父?放在曾祖父的位置上,,白溫該放在何處,?放在祖父的位置上,白鏻該放在何處,?白敏中的墓志記載得很清楚“曾祖溫······祖鏻······”,,白孝德既不可能是白敏中的祖父,更不可能是白敏中的曾祖父,,憑什么說白敏中“與白孝德同氏族”?又憑什么說“白居易必然也是龜茲移民的后裔”,?既然白敏中不可能“與白孝德同氏族”,既然白居易不可能“也是龜茲移民的后裔”,,這就有力地證明了宋代初年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中書蕃人事”所云“近日中書盡是蕃人”是不真實的,;五代王定保《摭言》卷十三記載的白敏中說自己“十姓胡中第六胡”不足征信,。因為假如孫光憲和王定保所說屬實,,那么,龜茲國的白孝德“必然”要在白敏中和白居易的先祖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實這位教授對白居易的家世了解得實在是不多,,他在大談龜茲移民的東進與白氏家族的遷徙時說,,白居易從小就生長在下邽。這話就說得太離譜了,,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鄭,,十一歲離開新鄭從父白季庚徐州別駕任所,第二年又避難越中,,他怎么會從小就生長在下邽?zāi)??不掌握充分的資料就盲目下肯定的結(jié)論,焉有不出錯之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