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在佛教的藝術寶庫中是最具標志性的形象之一,。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中最富有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形象,她們在"滿壁風動"的藻井里、穹頂上,、墻壁間,這些衣帶飄逸,、凌空曼舞的快樂精靈們,向凡世的人們開示了佛國極樂仙音縈繞、香花滿散的美好情景,也是古代無數(shù)燦爛的文學,、音樂,、舞蹈、服飾,、雕塑,、壁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泉源。但飛天并不是純粹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象,她融合了西域血統(tǒng)與中原精神,再經(jīng)過漫長的文化洗禮和錘煉,最終升華為不朽的中國美神,。然而,在飛天來到中國之前,她其實已經(jīng)走過了漫長的絲綢之路,從一路上無數(shù)遺留下來的佛窟里,記載著她由印度和踺陀羅出發(fā)以來的蛻變與成長的軌跡,。 下面河南鞏縣石窟寺手持蓮花飛天,。 (鞏義石窟寺是北魏時期一座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zhèn)寺灣村,,距鞏義市區(qū)7公里,,作為中國石窟的典型代表,其獨特的造像風格,,皇家寺院的貴族之風,,雕刻與造像的惟妙惟肖以及美學角度的淋漓盡致,使其舉世罕見,。在中國美術史,、造像史上光芒四射,獨領風騷,。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皇家石窟,,孝文帝創(chuàng)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后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xù)在這里刻了一些小龕,。由此證明,鞏義石窟是繼洛陽龍門石窟之后開鑿的一個石窟,。初建寺稱“希玄寺”,,唐初改稱“凈土寺”,宋代改稱石窟寺,。 鞏義石窟現(xiàn)存洞窟5所,,千佛龕一個,小佛龕255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碑刻題記200余塊,。這里的規(guī)模雖比不上云崗,、龍門那樣雄偉龐大,氣勢磅礴,,但小世巧玲瓏,,精美絕倫則是舉世罕見的。這里洞窟門兩側石壁上有三層絕美的浮雕--帝后禮佛圖,,左側以皇帝為主,,后隨文武大臣;右側以皇后為主,嬪妃依次排列,。帝后前由僧人引導、侍女攙扶,。 像這樣的帝后禮佛圖,,構圖之協(xié)調,刀法之嫻熟,,造型之逼真,,匠心之獨運,實乃國家珍寶,,藝術絕品,,令人嘆為觀止! 石窟寺是把外來的佛教藝術同中原漢族藝術相結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表現(xiàn)了由北朝向唐朝過渡的藝術風格。整個石窟有別于國內其它石窟之處在于,,除第五窟外,,其它窟內正中均有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都鑿有佛龕,。四周佛龕內有的雕的是一佛二弟子,、有的雕的是一佛二菩薩,還有的在佛座下兩側雕有護法神獸,,蹲伏披毛,,形象逼真。佛像的背后均有火焰紋,,象征光明,,兩側刻有飛天、化生和蓮花,。佛窟下端的四周佛臺前臉上均雕刻有彈琵琶,、吹橫笛、敲腰鼓等不同造型的伎樂飛天,,個個生動活波,,栩栩如生,構成以佛為主,,對稱,、協(xié)調的成組石雕??哒虚g的主佛龕的四面基座上每一面都雕有力士,,形態(tài)各異,力士下面雕千奇百怪的神王,面孔猙獰,,姿態(tài)嚇人,,給人以恐怖感。方柱的上端每面都有化生,、蓮花和垂鱗紋,、彩玲、飄帶組成的垂幔,??唔斁裼行螒B(tài)各異的飛天、化生及不同形質的浮雕彩繪造型,,雕刻細膩,,精美絕倫。) |
|
來自: 珠江大鵬 > 《博物館(石窟,、窖藏等出土等)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