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直門老照片縮略圖
(縮略圖中的老照片在文後依年代一一列出)
東直門位于北京內(nèi)城東垣之北,,原為元大都之正東門崇仁門,明初建北平城,,廢元大都東之北,、西之北光熙、肅清二門,,此門即成為明北平城東之北門,,仍沿用元大都舊稱崇仁門。
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在南京(應(yīng)天府)登上明朝帝位,,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建元永樂,。登基僅五個月後,,便接受禮部尚書李至剛的建議,,決定把都城由應(yīng)天遷往北平,,遂改北平為北京,升北京為京師,,順天府,。改原京師為南京,應(yīng)天府,。永樂十八年(1420)北京宮殿成,,于次年正式移都北京。
在永樂帝決定遷都後,,北京城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營造工程,,仿南京宮殿規(guī)制營建北京宮城,規(guī)模更有甚之,。北京城垣加高,、加厚,并全部包砌城磚,,北京城九門重新命名,。東垣之北門取“東方盛德屬木,為春”和“直東方也,,春也”之意,,定名為東直門。
東直門城樓,,東向,,與面朝正西的西直門遙相呼應(yīng),是一對姊妹們,兩門城樓形制相同,。到上世紀(jì)逐步被拆除之時,,基本上都是清朝中期修葺後的遺物。根據(jù)奧斯伍爾德·喜仁龍的《北京的城墻和城門》中的記載,,樓寬(墻體)26.7米,,深10.7米,墻體厚1.2米,;廓面闊(下層檐柱)31.5米,,進深15.3米。下層檐柱24柱,,上層檐柱16柱,。三滴水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戧脊走獸7個,。城樓內(nèi)兩側(cè)城墻內(nèi)壁修有登城馬道。
東直門箭樓,,本雄踞于甕城的城臺之上,,位于甕城東端,在1915年拆除甕城,,修通鐵道後,,箭樓成為了一個單體建筑。由于該甕城四角均為直角,,這與西直門甕城規(guī)制一樣,,而區(qū)別于其他各門甕城為弧形環(huán)抱箭樓,所以東直門箭樓兩側(cè)的甕城殘垣較規(guī)整,,一直延伸到直角拐角處,,登城臺階的斜面處理的較其他城門拆除甕城後的箭樓和諧得多。屋頂形制為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後出抱廈五間,抱廈頂是單獨的單檐歇山頂,,樓連臺通高30米,。對外的三面墻體上下共設(shè)四排箭窗,正東面每排12孔,,兩側(cè)面每排各4孔,,後抱廈兩側(cè)面各1孔,總計82孔,。
東直門甕城閘樓位于南側(cè)甕城墻體上,,灰筒瓦硬山頂,,內(nèi)設(shè)千斤閘,閘樓下辟有券洞門,,為進出甕城的孔道,。東直門和西直門甕城不同于其他各門之處都是平面呈矩形,四角都是直角,。其他甕城外角都為圓弧形,,平面呈半月形,所以甕城通常又被叫做月城,,兩側(cè)呈弧狀的甕城墻就被稱為月墻,。
東直門(崇仁門)鎮(zhèn)門之寶城外有鐵塔(東直鐵塔),甕城內(nèi)有一座石雕的藥王爺像(東直雕像),。東直鐵塔是指在東直門外東行里許的鐵塔寺,。俗謂“塔高矗半空”,塔中祀像為一胡僧,,云系坐化於此,。祀像乃肉身,俗以為明建文帝遺像者,,實無考據(jù),,不過此說頗為流行;東直雕像是甕城關(guān)帝廟中的藥王雕像,,極為精細,,保佑著小百姓身體健康,,百病不生,。過去的磚窯多設(shè)在東直門外,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也從東直門進城,,所以運磚瓦,、木材的車輛多走此門。東直門又有“商門(交易之門)”之稱,,平民在此做些小買賣,,皇上從不涉足此門。
1915年修環(huán)城鐵道時拆除了甕城和閘樓,,1930年箭樓被拆除,,1958年為了交通方便,在城樓北側(cè)扒開了豁口,,1958年拆除箭樓城臺,,1965年修環(huán)城地鐵,城樓被最后拆除,。至此東直門僅作為一個地名被留存下來,。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上的東直門圖
1860年1月10,東直門北面全貌及迤北城墻護城河 [費里斯·比托]
1860年10月,東直門北側(cè),,內(nèi)城東北角樓東北面,,以及護城河兩岸 North and east corner of the city wall of Peking [費利斯·比托(英法聯(lián)軍入侵,隨軍攝影師)]
1901年,東直門全貌(東南面) [小川一真]
1901年,東直門外石橋,,護城河,。可見東直門外關(guān)廂的大街和斜街 [小川一真]
1902年,,鼓樓俯瞰四至(東,鼓樓東大街,東直門大街,,遠處可見東直門城樓,由鼓樓上層修復(fù)圍欄的兩個工匠之間向遠處拍攝)
1902年,,鼓樓俯瞰四至(東,,鼓樓東大街,東直門大街,,遠眺自北向南可看到雍和宮,、內(nèi)城東北角樓、東直門城樓 [喬治·莫理循]
1903年,,東直門城樓西面(城里) 明信片
1911年前後,,東直門箭樓,甕城,,閘樓(南面),,以及護城河,遠處可見京師自來水廠的煙囪,,水塔被箭樓擋住,。
1911年,東直門箭樓東南側(cè),,遠處是京師自來水廠的水塔和煙囪,。
1911年前後,東直門全景(東南面)
1912-1915年,,東直門城樓北面和北側(cè)的登城馬道 ,。
1913年,東直門城樓西面(城里)
1913年,,鼓樓俯瞰四至(東,鼓樓東大街,東直門大街) [1910s] 明信片
1915年,,東直門城樓東南面,環(huán)城鐵路剛付竣工,,嶄新的東直門車站,,護城河及水關(guān),。
1916年,東直門城樓東面,,環(huán)城鐵道東直門車站,,列車。甕城剛剛拆除,,環(huán)城鐵路剛開通,。
1916年,東直門箭樓西南面(甕城內(nèi)),,剛修通環(huán)城鐵路,,遠處的水塔和煙囪是1910年建成的京師自來水公司東直門水廠。
1916年,,東直門,。修環(huán)城鐵路后的東直門全貌(南面)。這張照片較常見,,但多被媒體誤解釋為“朝陽門”,,由箭樓端甕城殘墻的直角和東直門外香河園自來水廠的煙囪,即可辯認(rèn)出這里是東直門,。
1917,,東直門城樓東南面,甕城剛剛拆除 Tung Shih Men & Trees [西德尼·甘博]
1921,,東直門城樓門洞東側(cè),,門額石匾上“東直門”三字清晰可見,券頂“五伏五券”的做法亦清晰可辨,,凸凹不平的石路面,,顯示著歲月滄桑 [喜仁龍]
上圖的石匾細部
1921年,東直門箭樓西面(甕城內(nèi)),,抱廈頂已坍塌,,主脊已斷,,已是一派頹敗景象 [喜仁龍]
1921年,,東直門南面,拆除甕城后 [喜仁龍]
1924年,,東直門箭樓及護城河
1925年,,東直門外石橋,護城河
1927年,,東直門箭樓東側(cè)
1932年,,東直門城樓西面(城裏)
1933,東直門外鐵塔,相傳也是北京城五鎮(zhèn)之一,塔中祀像為一胡僧,,云系坐化於此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46年,,鼓樓俯瞰四至(東,鼓樓東大街,,遠處可見東直門城樓和東外自來水廠的水塔,,內(nèi)城東北角樓已圮不可見)
1951年,東直門城樓東面,,甕城內(nèi)鐵道口,。
1954年,東直門城樓東面,,甕城內(nèi)鐵道口,。
1950s,東直門內(nèi)大街,,由東直門城樓上向西拍攝,,遠處可見鐘鼓樓。
1960年前後,東直門城樓西面(城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