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清熱祛濕這一節(jié)里邊的當歸拈痛湯,,下面的方是二妙散。 二妙散 二類方 《丹溪心法》二妙散是個基礎方,,二類方,。二妙散是由蒼朮、黃柏兩味藥組成,。是一個基本的配伍組合,。它針對濕熱下注這個證候,。 主證分析濕熱下注證。 濕熱下注可以導致很多方面的病變,。我們這個主治里,,涉及到這樣一些方面。 · 濕熱痺證,,由于濕熱下注導致的濕熱痺證,,多屬于下部。腳,、膝,、踝關節(jié)這些方面紅腫疼痛。筋骨疼痛,。同時有濕熱下注,,形成紅腫疼痛,。 · 痿證,。濕熱可以引起痿證。導致兩腳痿軟,。包括一些中風后遺癥,,這些痿軟當中也有這種濕熱型的。 · 婦科方面,,可以造成濕熱帶下,。帶下黃稠,腥臭,。 · 皮膚科方面,,可以形成下部的濕疹、濕瘡,。 這些病雖然說病種不同,,但從病機來說,都以濕熱下注為基礎,。所以它這個舌苔黃膩,,反映了濕熱的一些舌像上的共性。這是二妙散的主證病機分析,。 功用(治法)燥濕,。(側重在清熱燥濕) 我們前面談到,在整個清熱祛濕這一章里邊,,絕大多數(shù)的方,,以清熱利濕為主,這個方和前面所講的王氏連樸飲,,突出燥濕問題,。尤其這個方,它作為二妙散,是以燥濕為主的,。 方義分析
蒼朮健脾,,濕邪產生往往和脾失健運有關,。 應用二妙散是個基礎方,很少就用這兩味藥,。往往作為一個小的組合,。配合在其他的相應方劑之中。 辨證要點足膝腫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都屬于下部,,濕熱下注引起的一些最基本的臨床表現(xiàn),。) 隨證加減要針對濕熱下注發(fā)生的不同病種,加減不同的藥物,。 · 濕熱痿證,,多加祛風滲濕除痺的豨薟草,木瓜,,萆薢,。 · 濕熱腳氣,加薏苡仁,、木瓜,、檳榔。 · 下部濕瘡,、濕疹,,可以加土茯苓、赤小豆,。增加利濕解毒,。 這是二妙散,是治療濕熱下注,,以燥濕為主的一個基礎方,。我們就作一些重點提示。 附方:四妙丸組成二妙散加川牛膝,、苡仁,。 功用清熱利濕,,舒筋壯骨。 主治濕熱痿證,,兩足麻木,、痿軟、腫痛,。 現(xiàn)在臨床上一般四妙丸運用要多一些,。因為二妙散里邊加上川牛膝和苡仁以后,就成了四妙丸,,加藥以后的變化,,在利濕方面增強了,牛膝可以活血通經舒絡,,所以清熱利濕,,舒筋壯骨,這個力量增強了,。它可以用來治療虛熱的痿證,。有常配伍治療濕熱痺證,兩腳麻木,、痠軟,、腫痛,,由濕熱下注導致的,。二妙散變成四妙丸。四妙丸適應性更強一些,。 祛濕劑的第二節(jié)我們討論完了,,很大一部分是一類方,包括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這些都是一類方,,重點方。期它一些二類方,,包括連樸飲,、當歸拈痛湯、二妙散,,我們都做了一些重點提示,。 第三節(jié) 利水滲濕利水滲濕就是利小便。使水師從利小便給條出路,。這個方法是在治濕病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直接以利小便為主的方法治療濕病,。一些名方就放在這一節(jié)里,。 適用病證水濕壅盛的水腫,泄瀉,、淋濁,、癃閉等證。(共同特點是水濕壅盛,,水濕壅滯比較重,,反應在水濕壅盛,泛濫體表,,產生水腫,。水濕壅滯,下走腸間,,形成泄瀉,。水濕阻滯在下焦,影響膀胱氣化,,導致小便淋濁,,嚴重的可以癃閉不通。都是水濕影響氣化所造成,。) 配伍藥物利水滲濕藥((為主) + 健脾藥 + 溫陽化氣藥或養(yǎng)陰藥 考慮到水濕之所以壅滯,,往往跟脾不運濕有關,所以同時配合健脾藥,,而且水液的壅滯不得氣化,,也有和陽氣不足不能化氣有關,而利水藥的使用,,以利水為主這種方法,,要考慮到不要傷陰,所以也要配溫陽化氣藥,,或者養(yǎng)陰藥,。 五苓散 《傷寒論》 一類方主證分析膀胱氣化不利的蓄水證。 太陽表邪未解 → 循經傳腑 → 膀胱氣化不利 → 蓄水證,。 五苓散是一個名方,。是《傷寒論》上一張代表方。膀胱氣化不利的蓄水證是它主治的一個重要方面,。原來在《傷寒論》提到的蓄水證的造成,,它是有太陽表邪未解,傷寒的寒邪,,風寒之邪侵犯人體體表,,病邪就要由表入里,,表證沒有得到很好的徹底解除,它可以循經傳腑,,順太陽經脈進入太陽之腑,,太陽之腑就是膀胱。外邪入里過程當中,,往往會化熱,,一定程度的化熱,傳到膀胱,,膀胱水腑,,本身是“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貯藏津液,,那和外邪入里,循經傳腑之熱相結合,,就成水熱互結,。這里的水熱互結,這個水主要是氣化不利造成,。熱程度不重,,所以雖叫水熱互結,但主要強調了氣化不利,。蓄水的標志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水蓄膀胱,,不得出路。往往小腹,、少腹有滿脹的感覺,。 臨床表現(xiàn)第一個是蓄水證, · 表邪未解:頭痛微熱(微有表證,,如全部入里,,可以沒有表證) · 水蓄膀胱:小便不利(*蓄水證*) · 氣化不利:渴欲飲水 · 水氣上逆:水入即吐(*水逆證*) · 水邪泛濫:水腫,、泄瀉,、臍下動悸,,吐涎末而頭眩;短氣而咳,。 五苓散證臨床表現(xiàn)可以比較復雜,,除了蓄水證以外,傳統(tǒng)上這個方還擅長于治療水逆證,。什么叫水逆證呢,?水蓄在下焦,氣化不利,,水不能正常布散,,會造成某些地方缺乏津液濡潤,產生水蓄下焦,,反而上部口渴,。口渴想喝水,,但是水入即吐,,因為下焦本身有蓄水,有蓄水下小便不利,,不得出路,。水氣上逆,造成了水入即吐,。所以它這個既有蓄水證,,又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這種叫水逆證,。 這里要說明,五苓散證這個“蓄水證”三個字,,是五苓散證的一個專有名詞,,水逆證指的也是五苓散證,這個渴欲飲水,、水入即吐這個專有的,。因為蓄水和蓄水證不同,蓄水可以在各種病證當中,,水濕停留在某個局部都可以叫它蓄水,,但你提到“蓄水證”,那必然是指的五苓散證,。必然指的是五苓散證,。就像我們前面在理血劑,活血祛瘀證里邊講到的桃核承氣湯證,,桃核承氣湯證我們把它叫“蓄血證”,,外邪入里化熱,,循經傳腑到膀胱,熱和血結造成蓄血癥,。而“蓄血”只要瘀血停留在某個局部都可以叫蓄血,。但是叫蓄血證,那就是專指桃核承氣湯證,。五苓散證所說的蓄水證也是這樣,。你提到“蓄水證”那就是專指五苓散證。提到“水逆證”,,就是專指五苓散證里邊渴欲飲水,、水入即吐這個證候。 因為一般的水氣上逆,,水濕停留在,,比如說以后我們講到“苓桂朮甘湯”,停在中焦,,它也可以引起水氣上逆,,這里水是停留在膀胱,在下焦,。造成了水氣上逆,,而這種水氣上逆的表現(xiàn),除了渴欲飲水,、水入即吐以外,,還可以反應在下面所講的吐涎末而頭眩、短氣而咳,,都是水蓄下焦,,水逆向上??梢砸鹜孪涯?,一陣陣水氣上逆,頭眩,,水氣上逆,,臍下動悸。這水蓄下焦,,水邪要泛濫,以水逆的形式出現(xiàn),。臍下,,注意這個部位是下焦,臍下水氣上逆造成動悸,。悸動不止,。吐涎末而頭眩也是水氣上逆所造成,。水氣上逆,上干清陽,,頭眩,,水氣上逆可以咳吐涎末,短氣而咳,,水迫上焦,,水氣上逆可以短氣而咳,水邪泛濫也可以造成水腫,、泄瀉,;水邪泛濫,泛于體表為水腫,,水走腸間成泄瀉,。這都是一種水蓄下焦以后,水邪泛動以后的各種可能性表現(xiàn),。 所以對于五苓散的主治,,看起來比較復雜,要把握它的病機,,那就是說它是一種膀胱氣化不利,,造成水蓄下焦,是個基本的病機,。水蓄下焦以后,,它的主癥小便不利,如果小便利的話,,水邪有出路,,就不會蓄于下焦,不會上逆了,。由于停蓄下焦,,水邪上逆泛濫,就出現(xiàn)這么多可能性的變化,。這是五苓散的主治證候的病機分析,。 從這個分析來看,非常重要的是膀胱氣化不利,,同時有水氣上逆,。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利水滲濕就是說水蓄下焦,,水邪程度較重,所以要較集中的利水滲濕的藥物,治其標,,解決它當務之急,。溫陽化氣是考慮到之所以水邪停蓄下焦,由于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由于膀胱氣化不利,,所以實際上這個方從內因來講,這個體質往往還有脾失健運,,還有陽氣不足不能溫化這個內因,,還有這個原因,這個基礎,。所以五苓散體現(xiàn)的功用,,或者說治法,是利水滲濕和溫陽化氣相結合,。 方解
五苓散里哪個是君藥,,可以說歷來的爭論討論很多。有的說澤瀉是君藥,,這個說的比較多,,包括《醫(yī)宗金鑒》和我們好幾版教材:也有的以茯苓為君。也有些局部地區(qū)教材以白朮為君,。也有說到以桂枝為君的,,因為它溫陽化氣。在這里我們認為,,五苓散里用量最大的藥是澤瀉,,而且全方的功用突出在利水滲濕,澤瀉偏寒,,因為這個證候形成,,既有陽不化氣的一面,又有水熱互結的標證,,所以澤瀉可以做為君藥,。治標,全方利水滲濕,,治標為主,。它用量最大。豬苓茯苓都有良好的滲濕利水作用,,和澤瀉聯(lián)用,,也是后世經常模仿使用的,,利水的一個基本結構,。茯苓本身還有健脾作用,,茯苓和白朮相配,是健脾祛濕的,。屬于治本,,緩治法。健脾祛濕的常用組合,。像四君子湯這些里邊,,遇到很多這類的結構。白朮,,健脾燥濕,,屬于治本,考慮到水濕形成,,都和脾不健運有一定關系,。所以健脾燥濕。白朮和桂枝相配,,又是溫陽健脾的一種基本結構,,溫陽氣,化津液,,健脾運,,燥脾濕,這一種基本結構,。桂枝在方中雖然是佐藥,,它藥起到兩個作用。(1)有表邪的情況下,,桂枝能夠解表,。這個方原來是外感寒邪,由表入里,,循經傳腑,,所以前面提到有可能表證還未解。還有一定表證的時候,,桂枝能夠發(fā)散寒邪,,能夠解表。(2) 桂枝能夠溫陽化氣,,溫陽化氣有助于溫化水濕,。(3)桂枝還可以平沖降逆。特別是桂枝和茯苓同用,。擅長于治療水氣上逆,。茯苓,,下可以淡滲利水,同時它擅長于平水氣的上逆,。桂枝也擅長于平沖,,但是它和茯苓相配以后,針對水氣上逆這個作用就更好,。這是一種常用的配伍組合,。 這樣五味藥相配,以利水滲濕為主,,兼顧了溫陽化氣治本,,同時治療水逆證,有較好的平沖降逆作用,。 五苓散是很好的利水滲濕,、溫陽化氣,治療水蓄下焦的一張常用方,,基礎方,。它還是帶有基礎方的特點,它包含了很多常用的配伍組合,,比如澤瀉,、豬苓的組合,豬苓,、茯苓的組合,,茯苓、白朮的組合,,桂枝,、白朮的組合,都是后世常常根據(jù)張仲景用方,,啟發(fā)以后,,形成的一種常用配伍組合。 臨床運用辨證要點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或緩。 辨證要點,,小便不利是第一位,,舌苔白,脈浮或緩,。苔白反映整個證偏寒,,偏于陽氣不足,脈浮可以有表證,,如果脈緩,,那反映出水不化氣,,陽氣不足。所以有沒有表證,,五苓散都能用,。如果有表證,桂枝量可以增大,。 隨證加減· 水腫兼表證,,和越婢湯,; 越婢湯本身是用麻黃,、石膏相配,我們在前面的麻杏石甘湯后面,,這個附方里有越婢湯,,是治療風水證的。外邪化熱引起肺氣宣降失常,,水道不通,,泛濫成風水,配了五苓散,,實際上宣肺行水方法,,和利水滲濕方法相結合。宣肺行水同時還能解表,。利水滲濕呢,,消水腫力量較大,我們經常說“肺為水之上源”,,通過宣肺來行水,,是開源來導流,而五苓散本身利水力量又較強,,和越婢湯相合以后,,應該說開源導流相結合。宣肺行水,、利水滲濕力量都較強,。所以治療水腫而且兼有一定表證的,用五苓散和越婢湯相結合,。效果較好,。 · 水濕壅盛,和五皮散: 如果水腫,,水濕很壅盛,,水邪很重,有時腫得皮膚發(fā)亮,,要增加這種利水作用,,還可以用五苓散和五皮飲相結合,。五皮飲在后面,這一節(jié)的后面,,最后一個方,,五皮散。有較好的,,利水結合行氣,,淡滲利水和行氣相結合的方法,增加全方的利水滲濕作用,。 · 泄瀉偏于熱者,,去桂枝,加車前子,、木通,。 如果用于泄瀉,這方也常用于泄瀉,,本身白朮就可以健脾,,白朮茯苓常用于健脾,通過健脾祛濕來達到止瀉的目的,。泄瀉偏熱者,,因為純用五苓散治泄瀉,它是通過“利小便以實大便”,,同時結合健脾除濕來止瀉,。泄瀉偏熱的,五苓散里桂枝辛溫就不適合,,五苓散去掉桂枝叫四苓散,,利水力量還是利水健脾,這個力量保持著,,加車前子,、木通,增加利水力量,。通過“利小便實大便”,,車前子、木通本身還是寒性藥,,有清熱作用,,適用于濕熱泄瀉,偏于熱證,。 五苓散既是常用方,,單獨使用臨床也有。但是也可以和其他方合方,,或者加減使用,。作為復方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一種治法的一種基礎。它有一種溫陽健脾,,和利水滲濕這種治法相結合,。以利水滲濕為主來治療水濕病變。在臨床運用很寬,,范圍很寬,,也是一個人們很喜歡用的常用方。祛除水濕力量也較大,。當然還側重是一種陽不化氣,,氣化不利,陽氣不足的這個原方比較適用,。 附方:胃苓湯組成五苓散合平胃散,,蘇子、烏梅,、煎湯送下。未效,,加木香,、砂仁、白朮,、丁香煎服,。 胃苓湯是個常用方,我們說五苓散還包括平胃散,,這些都有基礎方的特點,。胃苓湯是用這兩個基礎方合并。胃苓湯組成主要是五苓散加平胃散,。用少量一點蘇子,、烏梅,煎湯送服這兩個藥,。運用當中,,如果治療泄瀉,它主要用于暑濕泄瀉,,泄瀉還不好,,可以加木香、砂仁,、白朮,、丁香這一類,增加化濕健脾這類作用,。 功用祛濕和胃,,行氣利水,。 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水谷不分,,泄瀉如水,以及水腫,,腹脹,,小便不利者。 夏秋之間很多是水濕較重,,容易傷濕了,。脾胃如果受到寒濕之氣,傷了脾胃,,濕走腸間,,水谷不分,泄瀉如水,,也就是說水瀉,,泄瀉水分較多。濕濁較重的這一類,。以泄瀉為主,,臨床用于泄瀉為主。同時也能用于水濕泛濫引起的水腫,。如果水腫腹脹,,一般都小便不利,小便(水濕)不得出路,,而胃苓湯在臨床運用用于泄瀉更多,,水腫也可以使用,當然還可以配合水腫形成的一個根本原因,。加減運用了,。用于泄瀉,水瀉,,這是個主治當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因為它功用以利水,,利小便可以實大便,這也是中醫(yī)對于泄瀉的一種治法,。利水同時,,五苓散里邊有利水的藥物,平胃散里邊它有一種燥濕和胃的,同時其中厚樸這些也有行氣作用,。所以兩方結合以后,,體現(xiàn)了祛濕和胃,行氣利水相結合,。既恢復脾胃的功能,,又祛除水邪,達到治泄瀉的目的,。這是個常用方,。 豬苓湯 《傷寒論》五苓散和豬苓湯是一對,都是治療水蓄下焦的,??梢员容^的學習,通過比較的學習,,來掌握這兩個方的運用特點,。從主治證候的病機來看,說它水熱互結證,,它仍然水蓄下焦,,但是它比較突出的是水熱互結。五苓散癥的病機,,是水蓄下焦影響膀胱氣化不利,,這兩個有區(qū)別。從豬苓湯證形成原因,,《傷寒論》上提到是傷寒,傷寒之邪是表邪,,由表入里,,郁而化熱,傳到下焦,,和水相搏結,,形成水熱互結,但由寒邪入里化熱當中,,熱像較顯著,,就產生熱傷陰津的特點,所以豬苓湯和五苓散在病機分析上,,有這樣一個顯著的區(qū)別,。外邪入里之后,豬苓湯證化熱明顯,,造成水熱互結,,而且這個水熱,這個熱邪還有明顯的傷陰的特點。五苓散證,,外邪循經傳腑,,影響膀胱氣化,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而且從體質特點,,這類病人本身有一種脾胃陽氣不足,水不化氣了,,不能溫陽化氣,。脾失健運,陽不化氣,。有一些這方面虛弱的基礎,。這是和豬苓湯證不同的方面。 臨床表現(xiàn)· 水熱互結,,氣化不利:小便不利,。 · 熱灼陰津:發(fā)熱,口渴欲飲,。 · 熱擾心神:心煩不寐 · 水邪泛濫:咳嗽,、嘔惡、下利 · 舌脈: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數(shù),。 兩個方都有小便不利,為什么呢,?水蓄下焦,,氣化不利,都會有小便不利,,如果小便利了,,水就不會蓄于下焦,但豬苓湯證由于入里所化之熱,,灼傷陰津,,所以它有比較明顯的發(fā)熱,首先入里化熱有發(fā)熱,,灼傷陰津,,可有口渴欲飲。有口渴,,要喝水,。這個和五苓散證不同??诳?。當然一般喝水由于小便不利,喝水也不會多了。但是豬苓湯證不像五苓散證那樣,,渴欲飲水,,水入即吐。熱擾心神是指的熱邪不但傷陰,,還擾亂心神,。所以產生心煩失眠這些主治。心煩失眠,,熱像明顯,。水蓄下焦也會引起泛濫,水邪犯肺可以咳嗽,,水邪犯胃,,惡心嘔吐,嘔惡,,水走腸間也能引起下利,。所以它也有水濕泛濫特點。舌脈,,兩個方也不同,。豬苓湯證由于它有熱,外邪入里化熱,,它明顯有熱,,而且傷津,所以舌苔,,舌質可以紅,。根據(jù)熱像的程度不同,苔可以白,,或者微黃,。脈來一般細數(shù)。細數(shù)的麥反映既有熱像,,又有一定的陰傷。這是豬苓湯證的一個主治證候分析,。 歸納一下,,豬苓湯證的主治證候,它是一種水熱互結在下焦,,有一定的陰傷,,不像五苓散證是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蓄水證,。有一定的陽不化氣。這兩個是比較明顯不同。所以由于熱像明顯,,豬苓湯證才會有發(fā)熱,,口渴欲飲,心煩不眠,,這一些熱像的表現(xiàn),。 功用利水(為主),清熱,,養(yǎng)陰,。 這和五苓散功用不同,五苓散功用也是以利水為主,,但是它有溫陽健脾作用,。通過溫陽健脾來增加水氣的溫陽化氣。豬苓湯由于水熱互結,,熱邪明顯,,同時傷陰,所以利水,,清熱,,養(yǎng)陰相結合。 方解
豬苓,、澤瀉相配是常用的一種組合。利水滲濕,,利水力量較大,。茯苓也是臣藥,用它在這里以利水滲濕為主,,我們一看前面的三味藥,,三個利水滲濕,利小便為主,。這三味藥和五苓散中間是一樣的,。而這個方里,佐藥的兩味藥和五苓散里邊,,白朮,、桂枝就不一樣。用的是滑石和阿膠,。還是要從把握這個病機特點來理解,,由于這個熱邪,,豬苓湯明顯,它水熱互結,,滑石利水清熱力量較好,,所以滑石配在這個方里,全方增加了它的寒涼程度,。寒涼清熱的力量,,清解水熱互結。既利水滲濕,,又能清泄熱邪,。用阿膠是考慮到水熱互結,又有一定的傷陰,,所以整個的豬苓澤瀉茯苓三味利水滲濕藥,,結合了滑石的甘寒清熱利水,和阿膠的滋陰養(yǎng)血,。全方體現(xiàn)利水,,清熱,養(yǎng)陰相結合的方法,。 配伍特點利水不傷陰,,滋陰不礙濕。 雖然利水力很強,,比五苓散強得多,,因為它配了滑石進來,但利水不傷陰,,利水藥多了苦其傷陰,,配阿膠之后,達到利水不傷陰這個作用,。這種水熱互結,,滋陰藥會不會礙濕呢?水濕重,,由于滋陰藥和這種利水藥同用,,滋陰又不會礙濕。這是配伍特點,,它實際上是邪正兼顧,,利水不傷陰,滋陰不礙濕,。全方仍然是以利水為主。兼顧清熱養(yǎng)陰,。 因本方中阿膠有止血功效,,阿膠既能滋陰養(yǎng)血,,又能止血,故又可用于因水熱互結在下焦,,同時熱邪灼傷膀胱血絡(熱傷血絡),,所致血淋而小便不利者,體現(xiàn)利水通淋,,清熱止血功用,。所以豬苓湯不但用于水熱互結下焦,小便不利者,,而且豬苓湯還可以用于血淋,。在利水通淋的同時,兼有清熱止血的功效,。 關于豬苓湯的臨床運用,,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討論。
|
|
來自: 湘韻齋 > 《中醫(yī)方劑學 鄧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