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第二百二十三條原文: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釋義:(陽明津傷,、水熱結(jié)于下焦的證治,。) 如果誤下后出現(xiàn)脈浮、發(fā)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暢的,屬陰傷有熱,、水熱互結(jié)于下焦,,主治用豬苓湯。 本癥與白虎加人參湯癥頗相近似,,論中并舉于此,,寓有鑒別診斷的重要意義。二癥均有發(fā)熱,,渴欲飲水,。但一是大渴大汗,小便通利,,純屬熱盛津傷,,所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生津;一是小便不利,,而無大汗出,,不但熱邪傷陰,而且兼有水氣,,所以用豬苓湯滋陰清熱利水,。 本條承前兩條,進一步論述陽明病誤下津傷,、熱與水結(jié)于下焦的證治,。 陽明熱證誤下之后,徒傷正氣和津液,,而熱邪不除,,反隨之深入下焦,與水液相結(jié),,出現(xiàn)陰液損傷與水熱互結(jié)的證候,。熱為陽邪,氣騰于外,,則見脈浮發(fā)熱,。誤下后津液損傷,復因熱與水蓄,,津不上承,,則見渴欲飲水。水熱互結(jié),,氣化不行,,三焦水道不暢,則見小便不利,。 此證津傷與水?;ヒ姡坪趺?,但深入分析,,則其理可明。水液若正常運行,,則能為人體所用,,此為生理之津液。若不正常運行,,則不能為人體所用,,則為病理之水飲,。異常之水飲停蓄愈多,則正常之津液愈少,。本證因熱誤下,,三焦水道不暢,故津傷與水??梢圆⒁?。治用豬苓湯,以清熱,、益陰,、利水。冀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則諸證可除。 豬苓湯中用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水,茯苓兼以安神定志,;滑石清熱利水,,導熱下行;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味厚而甘,,以滋補真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益陰、利水之功,。 下焦蓄水的病變主要在于腎和膀胱,。其中因腎陽虛寒、不能溫陽化水而致水飲泛濫,,宜用真武湯溫陽驅(qū)寒以鎮(zhèn)水,;因太陽膀胱氣化不利而蓄水,當與五苓散助氣化,、利水邪以行津液,;今因熱盛陰傷,水熱互結(jié)于下焦,,則需要用豬苓湯清熱益陰以利水,。三者雖然都屬下焦蓄水,但卻有陰陽,、表里,、寒熱的不同,,臨證須作鑒別。 辨證論治: 主癥:發(fā)熱,,口渴,,小便不利,脈浮,,或見下利,咳而嘔,,心煩不得眠,。 成因:陰傷有熱,水氣不利,。 治法:清熱滋陰利水,。 方藥:豬苓湯(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 己亥年八月十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