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機理淺尋 中醫(yī)02級5班 劉艷艷 指導老師 劉桂榮 [提 要] 主要從中醫(yī)角度探尋口苦機理,兼及西醫(yī)方面的研究,,比較二者的不同 [關鍵詞] 口苦 膽汁上溢 熱 肝膽 心 西醫(yī) 口苦即自覺口中苦味,,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口苦的經歷??诳嘁话Y早在《內經》就有記載,,與膽癉,膽脹有關,。后代醫(yī)家的論述也大多沿用此說,。 口中味覺與臟腑氣血的機能狀態(tài)有關,五臟津液上通于口,,但與脾胃關系最密切,,脾胃和則口味正常,一般無病或疾病預后較好,?!峨y經》“脾氣通于口,口和則知谷味矣”,。明代申計垣認為“舌通各經內臟,,內臟有病屬寒屬熱與舌之味覺有特殊象征。” 口舌的味覺變化可以作為診斷或預見疾病的重要依據,,如本文之口苦也可提示臟腑氣血的機能狀態(tài),。 回顧歷代醫(yī)家論述,認為口苦主關乎熱和膽汁上溢,?!鹅`樞·四時氣》“膽液泄則口苦”,膽汁苦,,肝膽之脈均會于咽,,咽為外使,各種病因導致的膽汁之氣上逆,,通過經脈和咽上溢于口而可見口苦,?!渡袝ず榉丁吩弧盎鹪谎咨希咨献骺唷?,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各種原因熱證,,引起火熱上炎,均可致口苦,。故五臟六腑的熱證可以出現(xiàn)口苦,,但于肝膽、心關系最密切,。當然,,此熱當亦有虛實之分。 1 膽汁上溢 《素問·奇病》論“百病口苦,,取陰陵泉,,病名為何?歧伯曰:病曰膽癉,?!卑D,熱也,。早在《內經》就認為膽汁上溢與熱有關,。膽為六腑之一,東垣認為膽為少陽春生之氣,, 膽氣易升易泄,。《血證論》又認為“相火之宣布于三焦,,而寄居于膽府”,,膽火常易上炎,氣機沖逆而膽汁隨之上泛于口而苦,。 肝膽相合,,氣性相隨,肝主升發(fā)疏泄,,肝氣易逆易郁化火,,肝疏泄失職常影響到膽,《素問·痿論》認為“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雜病源流犀燭》亦認為“肝移熱于膽亦口苦”。如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郁而化火,,影響到膽,肝膽火旺,,火炎膽逆則苦,。肝膽濕熱、肝膽郁熱或痰瘀火熱阻滯于肝膽,,肝失疏泄,,膽氣不舒,膽汁外溢則口苦,。 但膽汁上溢口苦卻并非皆由熱所致,。《素問·奇病》論:“此人者,,數(shù)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腧,?!倍嘀\則勞,勞傷則膽氣虛,,膽氣虛而不固,,膽汁循經上溢見口苦。對于這種膽虛證屬郁證者,,丹溪治以越鞠丸,、甘麥大棗湯,與西醫(yī)的神經性口苦相似,;屬不寐者用安神定志丸 ,;《證治匯補》治療膽虛口苦者,用逍遙丸為君,,柴胡膽草為使,。 肝陽虛或肝氣虛,肝疏泄無權,,樞機不利,,濁陰阻塞上下,膽汁壅滯外溢癥見口干口苦,、畏寒,、手足抽搐、面色黧黑,、消瘦,、脈沉細弱,張錫純重用黃芪,少佐理氣之品以治之,。 雖然臨床膽虛,、肝陽、肝氣不足所致口苦較少,,但由此證明口苦并非皆由熱而起,。 2 熱 2.1 肝膽 如前所述肝膽各種熱證可以導致膽汁上溢口苦,但肝膽火旺,,火邪上炎,,亦可為苦,“凡物之味苦,,皆火犯所致”,,可見火熱也應是口苦的一個原因。兩者不能截然分開,,且常相兼致病,另外肝膽火旺致病常犯他臟,,也可出現(xiàn)口苦,,由此也說明口苦與肝膽的密切關系。 2.2 心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主舌,,在竅為舌”,又《靈樞·脈度》“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矣”,,心居上焦,為陽中之陽,,最易化火上炎生苦,,故口苦與心火關系亦密切。心火亢盛,,上炎,,癥見口苦口干、或口舌生瘡,、心煩,、尿赤、便干,、舌紅脈數(shù),,治以黃連瀉心湯或導赤散加減。 另外痰火擾心,痰熱壅盛,,腎虛不能制火導致心火上炎者也可出現(xiàn)口苦等癥,。 2.3脾胃 脾為濕土,屬至陰,,脾病本身導致口苦少見 ,,多由肝木乘脾所為。脾開竅于口,,脾和則能知五味,,肝脾有病易見口苦。平日情志不暢,,飲食不調,,勞倦思慮易致肝脾不調,或肝郁化火,,橫逆犯脾,,或脾虛不運,土壅木郁,,濕熱內生,,癥見胸脅脹滿,善太息,,煩躁或抑郁,,口苦咽干,納呆,,腹脹腹痛或便溏,,脈弦緩。張景岳也認為:口苦未必悉由心火所致,,思慮勞倦,,心脾虛則肝膽邪溢而為苦?!蹲C治匯補》治中氣不足,,木乘土位,口苦,,用四君子為君,,芍藥、柴胡為佐 脾胃同屬中土,,肝郁化火亦常犯胃,,肝胃不和,可見口苦咽干,,胸脅脹滿,,頭痛目赤,嘈雜吞酸等癥,治以佐金丸,。 六腑屬陽,,胃為陽明燥土,胃氣易逆,,胃火易盛上炎也可見口苦,。 2.4他臟 腎居下焦,為陰中之陰,,不易化火,,但腎為一身元陰元陽之根。其人或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年老體衰,陰精不足,,腎中虛火上炎,,或腎虧不能制心,心火亢盛,,也可見口干口苦,,腰膝酸軟,耳鳴眩暈,,遺精盜汗等癥。 肺居上焦,,為陽中之陰,,主宣發(fā)肅降,但以肅降為主,,故肺熱口苦少見,,但并非沒有。肝火盛,,木火刑金,,出現(xiàn)肝火犯肺之咳嗽,胸脅滿悶,,急躁易怒,,咳痰甚至咯血,口苦干,,舌紅脈滑數(shù),。咳血方可療,。此外痰熱壅肺咳吐黃稠膿痰者也可見口苦,。 2.5溫病 口苦也見于溫病初期,熱入氣分之里熱證,或邪伏膜原,,或溫病后期,,腎陰不足,不能制心火,,出現(xiàn)壯火復熾,,虛實夾雜等證都可見口苦。 另外《證治匯補·痰證》認為“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熱者”痰火常相挾致病,,由痰而見口苦,總不離火,,所以分屬于熱,。 總之,由于各臟的生理特點,,陰陽屬性的不同,,致病也各有特點??诳嘁话Y與肝膽,、心關系最為密切。熱證是出現(xiàn)口苦的最主要方面,,故口苦口干常相伴出現(xiàn),,但口苦卻并非其特有癥狀,因臟腑和火熱的程度,,個體的不同而不同,。 膽汁上溢和熱邪致苦雖有不同,但又不能截然分開,,尤其體現(xiàn)在肝膽方面,,常相兼致苦, 3 西醫(yī)的認識 西醫(yī)學將味覺分為甘苦酸咸四種基本味覺,。主要由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細胞產生刺激,,經傳入神經傳入中樞而產生味覺。其中人體對味覺的感覺閾值最低,,能夠敏感的感知苦味,,故肝膽病時,膽汁淤積入血,,味蕾細胞可以敏感感知而口苦,。舌部的血運和唾液分泌減少,使苦味物質沉積,,刺激味蕾細胞產生苦味,,這也是口苦常伴口干口粘的原因,。甜味起點閾值與苦味存在一定的對立性,如癌癥病人甜味升高,,而苦味下降,,所以部分病人有口苦表現(xiàn),用中醫(yī)苦勝甘的理論很好解釋,。此外情緒緊張,,飲食不潔,缺鋅,,牙齒疾病,,服用藥物等均可導致口苦,并認為口苦存在年齡,、性別,、時間差異。雖然西醫(yī)對其中機理尚不十分明了,,但用中醫(yī)的辨證論治卻簡易明了,,體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優(yōu)點,也證明了中醫(yī)理論的科學性,。 但是西醫(yī)學的認識也并不完全佐證中醫(yī)理論的正確性,。味蕾細胞對四種基本味覺的感知,在舌面有不同側重,,舌根主要為苦,,舌尖主要為甜,兩側為酸咸,。這種分布與中醫(yī)舌面五臟的分布存在差異,,中醫(yī)認為舌尖為心,中央為脾,,兩側為肝膽,舌根為腎,。固然中醫(yī)藏象與西醫(yī)的器官并非同一概念,,但畢竟有相同之處,因此我認為中醫(yī)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可以考慮取西醫(yī)學之長來促進中醫(yī)的發(fā)展,,以期求新的突破,相信單就口苦來講,,會有新的認識,。 |
|
來自: johnney908 > 《讀醫(yī)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