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 http://z.book118.com/008yiyao/006/
針灸的使用時機
2
以下情況不用針灸(總而言之:體力不夠,,元氣很虛):1,、病人氣血大虛(沒有元氣);2,、剛行完房事;3,、激烈運動大汗;4,、酒后大醉,。
2
艾——性:藥力向下找水、溫?zé)?、純?/span>
2
采用艾草找到水:將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燒,方圓五里的距離查看有煙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2
隔姜灸(最普遍):將新鮮的生姜切成銅錢大小的片,用牙簽出幾個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條狀,揪一小段(一個單位為壯),將一壯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點燃,,病人會感覺溫?zé)?,生姜干了就換一片。灸單不灸雙(灸三,、五,、七、九壯,,這是陽數(shù)),。
2
刺水泡,從皮側(cè)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2
隔鹽灸(用于肚臍:神闕穴):
鹽巴:采用海鹽或青鹽,需要炒過使用,,讓熱量變溫后使用,,將溫?zé)岬柠}放在肚臍里,將艾草放在鹽上燃燒進行灸,,一般治療瀝癥,。
2
寒瀝(常使用隔鹽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來什么;熱瀝——排便很臭,。
2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顆就是一個的大蒜,切成片使用,。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頭上灸,,舌為心表,,舌往前頂,心力量就加強,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2
米粒灸(鼻豆炎、雞眼):將艾絨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處用香點燃進行灸,。
2
針灸的原則:病進——病沿著四肢的末梢向軀干、心臟走,;病退:病從心臟,、軀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帶狀泡疹:頭尾隔姜灸;
古代用蜘蛛網(wǎng)蓋住泡疹點之(一周左右愈);
現(xiàn)在可用干綿花代替蜘蛛網(wǎng),,圖凡士林固定,,點火;
全蝎烤干,放入膠囊里吃,,8-9粒,。
針灸的禁忌
2
針而不灸,灸勿針,針經(jīng)為此常叮嚀,針灸并施徒試患者炮烙刑。
2
針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2
灸的原則:痛灸到不痛—濃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膚),;不痛灸到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處)。
2
熱癥不灸(感冒,、發(fā)燒,、痔瘡),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頭,、脖、腋下,、手掌,、眼睛,、陰部)。
針灸的急救法
2
1,、針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處,從下向上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針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雙腳涌泉(針斜入一寸半);5,、百會放血(清涼之感,,涼到眼睛可睜眼,涼到嘴巴可說話),。
火罐的使用時機
2
螞蝗吸血排毒,。
2
用火罐:1、潰瘍(化膿),;2,、淤血;3,、關(guān)節(jié)扭傷,,在痛的地方放血。放血從暗黑色放到顏色變淡,。
2
不上火罐:腋下,、乳房,、頭部,、痔瘡,刺破后火罐吸出,。
針灸穴位的丈量法則
2 同身寸(對方中指彎曲,,兩橫紋間為一寸;三指并攏為兩寸,;四指并攏為三寸),一般用于四肢上或經(jīng)絡(luò)之間,;胸腹有獨立的丈量方法——均等法。
針刺的深淺討論
2
下針注重節(jié)氣:春夏下針淺,,秋冬下針較深,。
2
病在肺刺皮毛,,在腎刺入骨邊。中醫(yī)認為:皮毛——由肺來管理,;肌肉——由脾來管理;血
脈——由心來管理,;骨——由腎來管理。
2
背薄似餅,,腹深似井,。
一般針刺入穴方法
2
穴位的位置:肌肉間,肌骨間,,肌筋間,,筋筋間,筋骨間,,
成人與幼兒的不同
2
成人與幼兒不同的入穴方式1.成人留針(留針20分鐘左右),;2.幼兒單刺(14歲以下)
2
出針時,中指壓于皮膚上,,拇指與食指慢慢上提針,,快要出針時,停留3-4秒鐘,,可不出
血,。
2
下針的時候要求病人采用臥姿。
2
藥不暝眩,,疾弗蓼(藥不產(chǎn)生暝眩,病不會好)
2
因姿勢不好的暈針:可刺激人中,。
現(xiàn)代常用的針號概念
2
針號:越小越粗,尺寸號小短,。
2
一般用32,、28號(硬),(15=一寸半),,肌肉,、四肢、身體
2
手,、腳,,用一寸針3210。
2
3230(32號3寸針)用于透穴,。
黃帝時代的九針型式(見針灸大全圖)
十二經(jīng)納天干歌
2
十二經(jīng)納天干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鄉(xiāng),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luò)同歸入癸方——白話:每一個天干代表一個(有的代表兩個)臟腑和一條(或兩條)經(jīng)脈,。其關(guān)系是:甲為膽,,乙為肝,,丙為小腸,丁為心,,戊為胃,,己為脾,庚為大腸,,辛為肺,,壬為膀胱與三焦,癸為腎與心包,。
2
甲乙(陰木是肝,,陽木是膽)屬木,丙丁(陽火是小腸,、陰火是心)
屬火,,戊已(陽土是胃、陰土是脾)屬土,,庚辛(陽金是大腸,、陰金是肺)屬金,壬癸(陽水是膀胱,、陰水是腎臟)屬水。
2
臟腑是人體內(nèi)臟的總稱,,古人把內(nèi)臟分為五臟和六腑兩大類:五臟(收藏系統(tǒng)為陰)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消化系統(tǒng)為陽)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此外還有一個心包絡(luò),它是心的外衛(wèi),,在功能和病態(tài)上,,都與心臟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屬于臟,,五臟和六腑互為表里關(guān)系。
2
西醫(yī)是看形,化學(xué)醫(yī)學(xué);中醫(yī)(學(xué)中醫(yī)悟最重要)是看神,物理醫(yī)學(xué)(注重:速度,、時間,、溫度,、壓力)。
2
人的體溫的來源是心臟,。
2
倪海夏醫(yī)生健康人的標準:
1,、正常的胃口,不會超量吃,也不會沒胃口,飲食津津有味,一日三餐有正常的飽與餓感;
2、每天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大號,,如果沒有就要注意了;
3,、一天小便五到七次,夏天出汗多自然小便就少些,,冬天出汗少自然尿就多些,,小便顏色呈淡清黃色;
4、每天睡覺一覺到天亮,,沒有失眠或無故會半夜醒來等現(xiàn)象;
5: 一年四季無論在北方或是南方,,每天晚上睡覺時雙腳必須露在外面,一蓋被就熱的受不了,,長年都感覺頭面冷而手足溫?zé)?/span>
;
6,、每天早起時都有陽反應(yīng),男人要勃起,,女人要感覺雙乳很敏感,。
十二經(jīng)納地支歌
2
十二經(jīng)納地支歌(用于診斷、驗證):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景自捊狻孔游缌髯⑨樂ǖ拈_穴,分有納干法,、納支法兩種,。納支法又稱廣義的納支法,它是以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時辰配十二經(jīng)來取穴,。寅時(3點到5點)為肺經(jīng),,卯時(5點到7點)為大腸經(jīng),辰時(7點到9點)為胃經(jīng),,巳時(9點到11點)為脾經(jīng),,午時(11點到13點)為心經(jīng),未時(13點到15點)為小腸經(jīng),,申時(15點到17點)為膀胱經(jīng),,酉時(17點到19點)為腎經(jīng),戌時(19點到21點)為心包經(jīng),亥時(21點到23點)為三焦經(jīng),,子時(23點到1點)為膽經(jīng),,丑時(1點到3點)為肝經(jīng)。
2
肺為白色,;心為赤色的——產(chǎn)生手掌的顏色(肚臍以上的地方,,肺和心的顏色混合而成,健康為粉紅色),,肝是心臟的媽媽(木生火),,肝病病人的手掌是暗紅色。
2
有東西在里面中醫(yī)成為實,;沒有東西在里面中醫(yī)為虛,。
2
睡覺到晚上12點就一定醒一般患膽結(jié)石,膽發(fā)病一般晚上11點1點鐘。
十二正經(jīng)之井榮俞原經(jīng)合穴
2
十二正經(jīng):十二經(jīng)脈是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的主體,,具有表里經(jīng)脈相合,,與相應(yīng)臟腑絡(luò)屬的主要特征。分六陽經(jīng)和六陰經(jīng),。包括手三陰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三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三陰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也稱為“正經(jīng)”。
2
下針注意——手不過肘,、腳不過膝歌:陽日陽時氣在前,,血在后兮脈在邊,陰日陰時血在前,,氣在后兮脈歸原,。陽日陽時針左轉(zhuǎn),先取陽經(jīng)俯病看,,陰日陰時針右轉(zhuǎn),,行屬陰經(jīng)臟腑痊。
2
陰經(jīng)五行的排行(屬性):木火土金水。
十二正經(jīng)之井榮俞原經(jīng)合,。
2
陽經(jīng)五行的排行(屬性):金水木火土,。
2
經(jīng)絡(luò):每一條經(jīng)都有它的絡(luò)穴,陽經(jīng)比陰經(jīng)多一個東西—原穴,,每一個穴道都有它的屬性,。
2
岐伯日: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榮;病時間時甚者,,取之俞,;病變于音者,取之經(jīng),,經(jīng)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回味主合。是謂五變也,。
2
病得越深,,下針刺井穴(手腳的末梢),治療效果很快(心,、肝,、脾、肺,、腎均可采用)——厲兌穴(井穴):
足第2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
2
青色主肝,紅色主心,脾主黃色,腎主黑色,肺主白色——病有顏色的變化時,,下針刺榮穴,。
2
病以時間為規(guī)律發(fā)病,下針刺俞穴,。
2
病人的聲音發(fā)生變化,,下針刺經(jīng)穴。
2
女人面大,,音沙,,骨粗——孤獨到老的相。
2
病在胃,,因為飲食沒有規(guī)律產(chǎn)生(暴飲暴食,,喝酒等)的疾病,,下針取合穴。
2
保持七,、八分飽訓(xùn)練胃氣是對胃最佳的狀態(tài),。
第四篇
十二經(jīng)絡(luò)與奇經(jīng)八脈
2
奇經(jīng)八脈: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
2
原穴是安五藏(不平衡時)用,,冬天刺井穴,,聲音主長夏取俞穴,味(味覺和嗅覺)主秋取合穴,,
2
春,、夏、長夏,、秋,、冬。
2
長夏(一個月):節(jié)氣在轉(zhuǎn)換的時候,,季節(jié)的交換,。它的位置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春夏之交——春天的最后兩周,,夏天最初的兩周),。
2
春夏養(yǎng)陽(無形的,看不見的:氣,、力),,秋冬養(yǎng)陰(有形的、看得到的),。
2
當有肝病時,,先治脾或胃,,將病停止在肝,;得了肺癌初期,先治肝,;治療腎臟,,先固心;心臟好的手腳溫?zé)幔恍牟缓孟热姺巍?/span>
任脈與督脈
2
任脈:女子任也(懷孕生子),。全身的陰之所在,。
2
督脈:全身的陽之所在。全身的動能都在督脈,,謹記:不要人碰你的脊椎骨(龍骨),。
2
任脈和督脈交接在人中,
2
任脈:24個穴道——起于會陰穴,、曲骨穴(腹下部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上方凹陷處),、中極穴、關(guān)元穴,、石門穴,、氣海穴、陰交穴,、神闕穴(肚臍),、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2
急救:用三寸的針對著會陰穴下針,,對著心臟的方向,。
2
對稱治療:會陰穴和百匯穴相對,會陰穴痛扎百匯穴,。
2
中醫(yī)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2
身上直走的為經(jīng),,經(jīng)與經(jīng)之間有聯(lián)系為絡(luò)。
2
任脈是所有陰經(jīng)的匯集,。
2
曲骨穴和神闕穴平分成四段,,每一段為一寸。曲骨穴上一寸為中級穴,,中級穴上一寸為關(guān)元穴,,關(guān)元穴上一寸為石門穴,石門穴上一寸為陰交穴,
陰交穴上一寸為神闕穴,,肚臍下一寸半為氣海穴,。
2
氣血運行:后(督脈)升前降(任脈)——氣血由督脈上升循環(huán)到任脈下降。
2
道家練氣:內(nèi)視(耳朵閉,、眼睛閉,、嘴閉、鼻子閉)——打坐練氣關(guān)鍵關(guān)元穴,。
2
脖子是冷卻的樞紐,。
2
下焦是水(腎)火(小腸)同源的地方。
2
曲骨穴一般不灸,,治療白帶(婦科問題),、小便、膀胱,、尿道發(fā)炎,。
2
近取穴:附近的問題針就近的穴道。
2
下針的手法—平補平泄(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感覺酸麻漲(正常感覺)——說明氣至(針旁邊一圈粉紅色),。
2
中級穴:膀胱之募(開口的地方)穴——治療膀胱的問題,,針灸均可,下針留皮膚上一寸左右,。
2
俞募治療法,。
2
中醫(yī)是平衡的觀念。
2
采用灸大部分用于寒癥,。
2
區(qū)分寒熱——寒:清淡,、蒼白、按著隱隱作痛,、脈(沉,、慢、細),;熱:燥熱,,鮮紅、按著劇痛,、脈(洪,、大、數(shù)),。
2
辨癥論治,。
2
懷孕時均腹部的不下針。
2
關(guān)元穴(一個大穴,,命門所在):小腸(中醫(yī)注重,,稱為第二個心臟)的募穴——每天灸關(guān)元(保健,提升生育能力),,練氣的關(guān)鍵——最好隔姜灸,。
2
月經(jīng)痛(因為寒)——灸關(guān)元穴,灸到雙腳熱,,表示子宮淤血散,。
2
小腸的余熱到腳,心臟的余熱到手,。
2
常做腹式呼吸加強小腸的動力,。
2
血管破裂是因為有里寒。
2
病癥:肌膚甲錯——又稱“肌若魚鱗”,,腳踝至腳肚子這一段皮膚粗糙,、干燥、角化過度,,故外觀皮膚褐色,,如鱗狀,通常是體內(nèi)有瘀血的一種外候,。
2
石門穴:三焦的募穴,。
2
石門穴與關(guān)元穴之間中點為絕育穴—婦人禁灸,。
2
小腸又稱紅腸;大腸為白腸,。
2
陰交穴:三焦的募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