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nóng)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p> 這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書撰的著名的《百字箴言》,據(jù)說他以此贈予朝中大臣,。文中的“波波”,,是“勞苦奔波的樣子”的意思?!按缃z千命,,匙飯百鞭”,比喻每寸絲綢衣帛,,必有上千條蠶的努力,;每匙飯粒的產(chǎn)出,耕牛須挨上百鞭抽打,,來之不易,! 這則近似白話的百字短文,看起來是君王教導臣子如何保持功名富貴的圣訓,,但究其內(nèi)容,,實為告誡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大概的意思是提醒為官者不忘勞動本色,,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同時做到慎言、慎友,、克己,、清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影響中國乃至世界進程的杰出人物,。短短百字,反映了李世民了解人民疾苦,,關心群眾生活,;做到無功不受祿,取本分之財,,不貪不沾,;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能分清好壞,、丑惡,、是非;并能時時檢查和改正自己的缺點,?!栋僮煮鹧浴罚碾m短小,,但含義深刻,,對后人頗有教育意義,。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帝王,有此思想境界,,實是難能可貴,。通過《百字箴言》,可見李世民被譽為一代“明君”絕非浪有虛名,。唐朝所以能成為歷史上的盛世,,也與此不無關系。 筆者無意拿當今用“三個代表理論”武裝起來的干部隊伍去和一千年前的帝王臣子類比,。但我們現(xiàn)在干部隊伍中確有不少人,,與李世民《百字箴言》的要求相去甚遠。他們不僅不關心群眾的疾苦,,反而屢屢侵犯群眾的利益,。一些涉案的干部,官不可謂不大,,理應好好地為人民服務,,但他們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禁不住金錢和腐敗生活方式的誘惑,,“一朝權在手,,便把利來謀”,權利薰心,,貪欲膨脹,忘乎所以,,為所欲為,。最后成為人民的罪人。 因此,,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真的應該認真讀讀唐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去除文中“功名富貴”的動機和目的,這段箴言仍可作為當今時代背景下為官者的座右銘,。各級領導應以此來時刻提醒自己,,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要掌好權用好權,,決不能以權謀私,。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李瑞環(huán)同志曾說:“對共產(chǎn)黨的領導干部來說,,心里沒有群眾,就是忘本,;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就是變質(zhì);濫用手中的權利欺壓群眾,,就是對共產(chǎn)黨的背叛,。各級領導干部要經(jīng)常想想群眾在我們心中占什么位置,我們在群眾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李瑞環(huán)同志的這段話,不足百字,,也堪稱箴言,。 (資料取自“讀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言》有感”一文) |
|
來自: 郭先生866 > 《名言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