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縣,,火炕邊上就是窗戶,,膠東的墻面很厚,窗戶又是靠外安裝,,所以里面的窗臺較大,,平時放些針線蒲籠、煙蒲籠什么的,。而過年時,,窗戶上就會貼滿窗花,窗臺上也會放些平時不放食品,,叫“壓窗臺”,。 記得小時候過年時,我們農(nóng)村的姑娘、媳婦都要用紅紙剪窗花,,并在一起交流,、學習如何剪紙、有什么好的花樣,。我有一位沒出五服大奶奶,,窗花剪得最好,姑娘,、媳婦都愿意跟她學,,剪的什么已沒什么印象,但花草,、鳥類居多,。紅喜字幾乎人人都會剪,而且花樣繁多,,但那是辦喜事用的,。過年時把這些剪好的窗花貼在窗戶上,平增了過年的喜慶氣紛,。原先的窗戶是木格的,,糊的是紙,后改為玻璃的,,貼上紅窗花格外醒目,。窗臺上總要放點食物,叫“壓窗臺”,。過年時家里蒸的饅頭,、魚和瑞餅等,當然也少不了白菜心,、花生和糖果之類的,,還要有一樣東西就是大蔥。記得我經(jīng)常偷吃壓窗臺的東西,,也經(jīng)常挨打,。,“蔥”與“囪”有關,,,,“蔥”、“聰”諧音,,“蔥”寓意聰明,。主要是蔥有強大的生命力,過去形容階級敵人是什么“葉枯根爛心不死”,,本來是指冬天的大蔥的,,文革時用在了這里,,也是一笑。 現(xiàn)在,,年輕人不講究這些了,,但有些老年人過年還會壓窗臺,但窗花是不貼的,,因會剪窗花的幾乎沒有了。這些剪窗花,、壓窗臺的習俗也因時代的發(fā)展而消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