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常見疾病,,隨著年紀增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病率明顯增加,而斑塊的破裂可導致循環(huán)中的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形成微血栓,,微血栓導致冠狀動脈部分閉塞,,可引起急性冠脈綜合征(ACS)。若阻塞時間延長或面積增大,,則會導致心肌損害,,即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若冠狀動脈被完全阻塞,,則導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COMMIT研究是第一項在中國進行的急性心肌梗死(MI)治療研究,目的是明確在阿司匹林基礎(chǔ)上加用氯吡格雷能否進一步降低急性STEMI住院患者的院內(nèi)死亡率及血管事件風險,。結(jié)果顯示,,氯吡格雷能降低死亡風險7%(P=0.03)和主要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9%(P=0.002)。 研究還表示,,無論STEMI患者是否接受再灌注,、溶栓或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者1年死亡率均顯著低于僅接受阿司匹林單藥治療者。 另一項相關(guān)研究——CURRENT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雙倍劑量氯吡格雷組(負荷量600 mg后150 mg/d持續(xù)6天,,此后75 mg/d維持)和標準劑量組(負荷量300 mg后75 mg/d劑量維持),,持續(xù)30天。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接受藥物洗脫支架(DES)治療,,還是BMS治療,雙倍劑量氯吡格雷組支架內(nèi)血栓相對風險均顯著降低,,且不增加嚴重出血事件,。 可見,對STEMEI患者來說,,無論是否行介入治療,,置入何種支架,雙倍負荷劑量氯吡格雷為基礎(chǔ)的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均可顯著降低支架內(nèi)血栓風險及MI,、卒中,、心血管死亡率等終點事件發(fā)生率,同時不顯著增加大出血,、顱內(nèi)出血的風險,。 而對于氯吡格雷的用法,專家建議:對于接受PCI的患者,,氯吡格雷的應用劑量為:首日600 mg,,此后150 mg/d持續(xù)6天,再以75 mg/d維持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