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曾有多少人將青春的煩惱寫成詩,,書寫在日記中,塵封于記憶里,,是詩給那時的煩惱開辟了一個出口,。曾有多少人將初戀幻化成美妙的小詩,是詩將青澀變得更加青澀,,將甜蜜變得更加甜蜜,。快樂時可以寫詩,,悲傷時可以寫詩,,感悟時可以寫詩,詩可一字千言,,詩可美輪美奐,,詩可含蓄深遠,詩也可以讓人浮想聯(lián)翩,,詩對于人就像晨起時的朝露,,山澗中的清泉,綿雨后的彩虹,,樹林中鳥兒的脆鳴,,一首好詩帶給人的一定是心靈的熨帖,一種情感的慰藉,。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對詩的崇尚曾達到過登峰造極的程度。詩的含蓄、內(nèi)斂,、唯美,、睿智,與中國人的個性相輔相成,,形成特有的氣質(zhì),。中國人從一生下來就或多或少地被詩熏陶著,民謠,、民諺,、古詩詞、戲詞,、歌詞等,,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式,那些平平仄仄的韻律,,已根植于中國人的骨髓中,。詩以不同的形式存續(xù)于不同的年代,詩性也如魂魄一般一直存續(xù)于中國人的體內(nèi),。有人喜歡用打油詩打趣助興,,有人喜歡用諧語調(diào)侃抒情,有人則喜歡字斟句酌地切磋玩味,。在喜歡詩者的心中那些有韻律的,、與心境一拍即合的、能觸碰到某根心弦的就是好詩,,無論是上古的,、古代的、近代的,、現(xiàn)代的,,無論是中國的、外國的,,無論是民間的,、官方的,詩本應是人與天地間靈氣相接的產(chǎn)物,,它可以激昂,、可以悲憤、可以浪漫,、可以溫情,、可以唯美、可以清靈,、可以憂怨、可以纏綿,但就是不可以造作,、不可以扭捏,、不可矯情。詩可以分流派,,而流派只應是習慣于某種表達方式的總稱,,而不應在寫詩時就定準往哪個流派上靠攏。詩也可以分體裁,,而體裁只能是讓心境表達得更淋漓盡致的最佳形式,,而不應讓體裁束縛了無限延伸的詩性。 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讀者,,我更喜歡現(xiàn)代詩,,現(xiàn)代詩不拘泥于形式,韻律更現(xiàn)代,,手法更直接,,抑揚頓挫間情感更容易釋放,那些曾經(jīng)激動過我,、感召過我的現(xiàn)代詩句至今依然難忘,。“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边@樣美妙的詩句,讓人們滋生出了多少美妙的遐想,,這首現(xiàn)代詩中的極品,,不但讓徐志摩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的詩歌王子,也讓一代一代人感受到了現(xiàn)代詩歌的魅力,。 現(xiàn)代詩日益衰落,,還能否在文學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許多寫詩的人和愛詩的人共同憂慮的事情,現(xiàn)代詩真的會被現(xiàn)代科技下的影,、視,、音淹沒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探討,,但確實不值得驚訝?,F(xiàn)代科技下的影、視,、音的確沖擊著各種原有的文藝形式,,其中也一定包括詩歌。詩歌它不可能是文藝的主體,,但也不可能就此消失,,因為人的心靈需要撫慰,人的情感需要抒發(fā),人的情緒需要出口,,只要詩中還能找到真誠,,只要詩中還有靈動,只要詩中還有曼妙,,那一定就會有人愿意讓詩還原自己,、找回自己。但最關鍵的是還有沒有寫出那樣詩的詩人?我以前買報紙,、雜志時首先要翻閱一下里面有沒有詩,,這可能是很多愛詩人的通病吧。翻到一首好詩,,就立馬對這份報紙或雜志有了另一層的好感,。讀一首好詩后的愉悅能持續(xù)很長時間,但隨著板塊的消失和詩歌質(zhì)量的下降,,之后就逐漸逐漸地失望,,以至于熱情全無,現(xiàn)在我很少有興趣讀完一首詩,,因為常讀詩的人讀個開頭就可以感知到詩人的心境和意境,,詩人自己都沒有心境也沒有意境怎么能給讀者帶來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生澀、擰巴的類詩的東西只能讓人倒胃口,,但就是那些生澀,、擰巴的類詩的東西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各知名刊物中占有一席之地,這讓原本愛讀詩的人感到了嘲諷,,讓原本就不太愛讀詩的人更加地嗤之以鼻,,只是讓那些自認為是詩人的詩人們更加地孤芳自賞了。說是現(xiàn)代詩的沒落是受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沖擊,,倒不如說是詩人們自掘了墳墓,。就相當于列強來強占你的地盤,你不阻止也不報警而是開槍自殺,,只給后人留下了疑案,。如果詩界再不警醒,那真是詩將不詩了,。 詩,,誰都可以成為讀者,無論知識多少無論何種職業(yè),,他可以只去感受韻律,,他可以只去欣賞字句,或者他可以領悟到更深層的東西,,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詩者,也是誰都可能為詩者的,,只要他有詩性,,只要他有詩情,,只要他有真誠,,只要他喜歡用詩的形式表達,就可以詩以詠之,。但寫出好詩,,就不是誰都可能的了,那些好詩一定是詩者的情感或領悟鼓脹到一定程度才能迸發(fā)出來的,,一定是詩者的詩性達到一定程度而水到渠成的,,那詩中的真誠與靈性一定會躍然紙上。作為詩刊,,或各種文學刊物的詩詞板塊,,就要認真地挑選,主流文學刊物肩負著將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原文學形式發(fā)揚光大的使命,,獎勵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崇尚什么就會流行什么。編輯完全可以放下編輯的身份用心去感受,,就不難找出好詩,。 只要主流載體帶領詩歌回歸本位,憑中國之大,,人口之多,,地域之廣,詩性之深,,而且愛讀詩的還大有人在,,相信詩歌絕不會走向末路。顏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