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經濟催發(fā)計劃生育
“1980年中國還是計劃經濟的國度,,計劃經濟本質上是短缺經濟,短缺經濟對人口增長是非常敏感的,,因為人口增長馬上要分享福利資源”
穆光宗:首先從歷史上看一看,,計劃生育政策是怎么出臺的。人口有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看人口政策需要大歷史的眼光。
現(xiàn)在回想起來1980年9月25日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不僅是人口史的轉折點,。因為在這一天,出臺《中共中央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一封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后來實際變成只允許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或者是多數(shù)的夫婦和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是一胎化,不完全是一胎制,。當然,,也有農村家庭如果第一胎是女兒的話,間隔幾年可以生第二個孩子,。
一胎化歷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中國進入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新時代,追求低生育率,,生育越低越好,,少生就是一切。我們現(xiàn)在還比較懷念上世紀70年代的政策定位“晚,、稀,、少”,晚婚晚育,生育進度拉長,,生育子女相對減少,,少生不等于獨生,從5個孩子到2個孩子也是少生,,5個孩子向一個孩子就發(fā)生了本質變化,。1980年的轉折點,從“晚,、稀,、少”過渡到一胎化的強制計生。
現(xiàn)在講以人為本,,可當時是以數(shù)為本,,追求人口總量和增量要減少,以零增長,、負增長作為戰(zhàn)略目標,。代價也是非常大的,人權,、生殖健康,、干群關系,還擠壓出少子高齡化,、性別鄙視,、獨生子女問題等等。
為什么會出來這么一個政策呢,?可以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對人口的認識來分析,這么一個政策絕不是歷史偶然,。1980年中國還是計劃經濟的國度,,計劃經濟本質上是短缺經濟,短缺經濟對人口增長是非常敏感的,,因為人口增長馬上要分享福利資源,。
人口控制理論有一定道理,我認為馬寅初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正確的,,至今依然有一些核心價值,,比如說生育權,鼓勵生兩個孩子,,用經濟辦法調節(jié)人們生育行為等等,,是可取的。
計劃生育理論把人口負面化,、妖魔化,,認為出生的孩子就是負擔,,沒想到這個孩子在二十幾年以后會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勞動力和人才,可以回饋家庭的撫養(yǎng),、國家的哺育,,是有生命周期的。
1981年以后中國進入政策性低生育,、少子化,追求1.5個孩子,,地方上更加嚴格,,少于1.5個,最好不要生,,誤認為生育率越低越好,。計劃經濟具備自覺減少人口壓力的制度力量。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人力得不到好的投資和開發(fā),,很多新成長的勞動力窩在農村蓄水池中,,隱性失業(yè),包括幾百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在政治的年代,,這已經成為歷史必然。
中國需要從控制人口轉向優(yōu)化人口
“治理當下人口問題是為20年以后的中國打造一個良好的人口環(huán)境,,人口問題本質是發(fā)展問題,,是需求問題,發(fā)展是最好的避孕藥”
穆光宗:人口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當下來講,人口的負面被嚴重夸大,,是見數(shù)不見人,,看見人口的數(shù)量,沒有看見人的創(chuàng)造力,、生產力,。人口數(shù)量論、負擔論,、過剩論,、分母論、人均指標論,、壓力論甚囂塵上,,也從國外也引進一些理論,人口癌細胞擴散論,,人口無限增長論等等,,現(xiàn)在都成為垃圾理論,,強制計生無視超低生育的巨大危害。人口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男女,、老少比例失衡后,功能會發(fā)生變化,,認為中國人口太多了,,這是表象之見,中國人口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相對性,。
低生育目標實現(xiàn),,并不意味著人口問題終結。什么叫人口問題,?學界有個界定,,就是人口內部失衡,性別年齡結構失衡,,或者從外相來看,,人口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矛盾達到一定層面,。
生育率是越低越好嗎,?當然是否定的,生育率下降應該有底線,,國內,、國外古今都有答案,人口的數(shù)量,、質量,、結構、分布,、開發(fā)是相互關聯(lián)的,,量變會引發(fā)質變,對人口數(shù)量的調控一定要適度,。
我們已經進入后馬寅初時代,,擺脫了計劃經濟時代,單一人口問題轉向復合的人口問題,,增長型人口問題轉向結構性人口問題,,體制型人口問題轉向政策型人口問題。政策型人口問題是與一胎化政策有關的人口問題,,現(xiàn)在所討論的很多人口問題實際上都與一胎化政策分不開的,。我們要調整政策的呼聲為什么如此強烈、迫切,,如此異口同聲,,不是沒有理由的,,有依據(jù)。
人口問題的確林林總總,,非常復雜,。人口成為問題的面向,需要問什么人口,,因為人口分青少年,、青壯年、老年,、殘疾人,,有男性、女性等等,,有很多不同的社會標識。
人口問題具有變異性,,有潛伏期和爆發(fā)期,。如果說人口多是問題的話,人口少也是一個問題,,需要一個參照系和評判的標準,。
人口具有周期性,也具有強大的慣性,,是一個慢變量,,特別需要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來看待當下人口問題。治理當下人口問題是為20年以后的中國打造一個良好的人口環(huán)境,,人口問題本質是發(fā)展問題,,是需求問題,發(fā)展是最好的避孕藥,。人口的城市化,,受教育水平提高,女性在知識上競爭壓力的上升,,以及新生人口對家庭撫養(yǎng)能力的挑戰(zhàn)等因素都會導致持續(xù)的超低生育率,,不用擔心生育率不會低,,要擔心生育率會不會太低。
年輕人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年輕人的規(guī)模比重決定著國家的人口實力,,年輕人具有極其寶貴的開拓力,、創(chuàng)新力,、生產力,、消費力和戰(zhàn)斗力,,這是一個結構的概念。
我判斷中國已經進入“超低生育陷井”,,難以自拔,。人口少子化比老齡化危機更為深刻,,已經爆發(fā)進而深化擴大,。政府要正確引導生育,,不能強制干預,。雖然計生委被大家批的體無完膚,但希望能夠把一些后遺癥問題承擔起來,,轉型成“人口家庭委”,,需要思路創(chuàng)新,,保障家庭的權益,,優(yōu)化人口。
我們要提出四個發(fā)展理念,,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家庭健康幸福發(fā)展,,社會團結和諧發(fā)展,,人口優(yōu)化持續(xù)發(fā)展,。不要過分陶醉于低生育的勝利,,我們已經付出沉重代價,,還將面對巨大的挑戰(zhàn),,中國生育過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年輕人不足,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國需要從控制人口轉向優(yōu)化人口,,從限制生育轉向鼓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