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絕筆之作《小草千字文》 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大概是我們能看到有他落款的最晚的作品,?!肚ё治摹肥橇簳r周興嗣應武帝之命次韻而作的。有人認為《千字文》在南朝末代已代替了漢代以來學童識字習書的《急就章》,,由于當時印刷術落后,,所以,很多書家都書寫《千字文》,,作為兒童學習的范本來使用,。懷素在暮年所書的《小草千字文》,無論結體還是線條,,都有一種人書俱老的感覺,,讓人再也看不到當年寫《自敘帖》時那樣的氣勢昂揚、變化詭譎,,充滿著一股向上的朝氣,。寫《小草千字文》時懷素已63歲,,身患風疾,,身體的病痛使得他體力和心力逐漸衰退,,心境漸漸平和淡然。心境的平淡必然導致書寫速度的減緩和筆法的簡約恬淡,。理性寧靜的心態(tài)使得他筆下自然流淌出一股蕭散平淡,、含蓄雋永,宛如秋菊之落英的靜美氣息,。 一,、筆法簡約、純凈,、含蓄 《小草千字文》的用筆在使轉,、起收處,雖不刻意強調(diào)提按頓挫,,但筆鋒始終居中,,不張揚也無大開大合,而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以懷素深厚的功力和修養(yǎng),,在用筆的起、行,、收和使轉處,,不刻意強調(diào)筆法的夸張,用筆也沒有明顯的失誤,,反而顯得簡約,、純凈、含蓄,。像一個歷盡滄桑的智慧老人始終微笑泰然地注視著,,一筆一畫都顯得那么得體圓融,平靜的外表里面好像含著很多令人回味的東西,?!?STRONG>小草千字文》用筆輕松、自然,、不激不厲,。其行筆速度較之《自敘帖》和《論書帖》也放慢了許多,線條不再那么清麗,、爽朗,,章法和結構也不再跌宕起伏,而是變得平和,、簡凈,、淡然了,。通過認真分析這三種碑帖來研究懷素書法藝術風格的流變。懷素在筆法結構上前后的變化和跨度還是很大的,,由前期的極張揚浪漫到晚年的極平和簡約,,這在別的書家創(chuàng)作中是不多見的,然而對于懷素來說又是非常的自然和真實,,我們要用心體會研究,。: I, H' `8 }3 ^9 C& I Q 二、悠然的內(nèi)在韻律 每一種字帖都有其獨特的筆法,,這種筆法必然呈現(xiàn)出獨特的內(nèi)在韻律,。只有掌握了這種筆法才有可能體現(xiàn)這種悠然的韻律?!缎〔萸ё治摹返?STRONG>用筆舒緩,、含蓄、圓潤,,比如“宿”的寶蓋,,筆勢是向下俯的,其中的豎畫是向內(nèi)裹著鋒用筆,,如果寫得平直,,就沒有含蓄圓潤的韻味了。根據(jù)筆者這幾年對碑帖學的研習發(fā)現(xiàn),,帖學臨摹的關鍵在“神采”和“韻味”,。“神采”需要筆墨的準確力度和行筆速度,,“韻味”是筆勢的到位,。所以,我們在臨帖時,,一定要用心體悟筆勢和用筆的起,、止、行,、使轉細微的動作,。《小草千字文》用筆比較含蓄,,沒有切筆或搭筆的用筆和轉折處的圭角現(xiàn)象,,也沒有過分明顯的粗細對比,提按的動作也不大,。當然《自敘帖》的提按動作也不明顯,,或許轉折處的提按頓挫不明顯就是懷素用筆一貫的特點和風格。但因是晚年之作,,《小草千字文》用筆已失去了《自敘帖》和《論書帖》用筆清麗的線條和迅疾的速度以及章法的縱橫開合,。懷素的創(chuàng)作又一次給我們提供了書法與個體生命健康和年齡關系的個案,。我在一些書法學習班上觀賞學員的作品,一看他線條的速度和使轉動作,,就能看出作者的大致年齡,。年輕人的行筆動作敏捷且有力度,線條的質感呈現(xiàn)爽健俊朗英氣逼人的感覺,;而年紀較大的同志,,作品行筆速度緩慢線條較沉實,有的人線條還出現(xiàn)抖動的現(xiàn)象,,顯得比較“鈍”和“肉”,在“神采”上不如年輕作者,,但他們的線質比較遒勁敦厚,。' \5 ~2 T% [9 V8 |( g5 U 《小草千字文》的入筆和收筆都是比較圓潤、簡約,,沒有一絲火氣和浮躁氣,,這似乎與懷素禪僧身份相吻合。到底是修行的僧人,,遠離了世俗的人間氣,,多幾分禪意,尤其是到了老年,,自然平添了一份平和,、簡靜、沉實,、從容的氣息,。我們在臨習時,首先要調(diào)整自己浮躁的心態(tài),,然后把要臨寫的字形先認真讀一遍,,悉心體會其字形的特點和用筆起、行,、收,、使轉,辨別該帖與《自敘帖》,、《論書帖》的不同(甚至再思考其與同時代或不同時代書家的不同),,然后再展紙書寫,讓平和淡定的心態(tài),,隨著筆鋒的舒展,,悠然地在宣紙上使轉、提按,。書寫時要有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靜靜地享受時光和生命美好的感覺,。臨一種帖,要先體悟作者書寫時的心態(tài),,再以這種心態(tài)的感覺進行書寫,。然后,還要注意用筆的方法和結體的特點,。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技法和性情表達的完美結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臨《小草千字文》要以簡約、含蓄,、溫厚的筆調(diào)為基礎,,方可接近原帖風格。/ B, x/ k5 d2 B: R/ D, q) P; A 三,、結構字形的簡約 《小草千字文》不似章草用筆近似楷法,,入筆和使轉的提按比較重。也不似“二王”的書法那么清朗,、俊逸,、縱橫?!缎〔萸ё治摹返挠霉P非常豐富,,線條在輕松的書寫中,既自然流動也不恣意張揚,,用筆準確不拖泥帶水,,溫潤中透著淡然,綿厚中寓于著生命內(nèi)在的超然,。感覺《小草千字文》似用禿筆書寫的,,最好不要用狼毫,可用兼毫或舊筆書寫,。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是《自敘帖》極盡張揚癲狂風格的一種相反面,,是人書俱老、淡泊,、綿厚藝術風格的極致,。對于生命來說,四十歲以后是該用減法了,,把浮華的表面虛榮一點一點地放下,,讓生命的真實本質自然流露出來。書法作品是生命的藝術折射,,自我生命的內(nèi)斂,、約化,必然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這是無法人為地抹去或者添加的,?!缎〔萸ё治摹吩诮Y構字形上極簡約、收斂,,如“恃”字,,入筆含蓄,下面的“寸”字使轉收斂,、圓潤,,字形中宮處且顯得空靈、蕭散,。如“孝”,、“當”、“定”字都是下面的結構收斂,,“竟”上面是豎著排兩點,,下面是橫著排兩點,極其散淡空靈,,“學”字的字頭上面三點與中間主筆橫畫稍留有距離,顯得疏散,,主筆橫畫不是端端正正地擴展抱住下面的“子”,,而是寫得稍向右斜且短,不拉太長顯得極簡約,,透出含蓄的味道,。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結構不像王字那么方正挺拔飄逸,也不像張旭的《千字文》殘石那么雄逸勁健,,在結構的使轉上顯得那么有棱角,,懷素這種不刻意追求表現(xiàn)的溫潤、綿厚,、簡約的書法風格所表現(xiàn)的另一種藝術魅力,,對后世的于右任和弘一法師簡約一路的書法藝術是有一定的影響。* H/ e+ L1 n2 }! z; t. ]( c/ i 《小草千字文》字字獨立,,行行規(guī)范,,在簡約含蓄方面所創(chuàng)立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我認為它不宜初學者臨習,,最好是對草書和行書有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筆下有一些體驗和感受之后再來學習。因為學習書法也是要有一個由簡到繁再到簡的過程,,才能夠深刻領悟懷素《小草千字文》恬淡蕭散的藝術風格,。臨摹時還要注意帖中有的字字形拉得有點太長,顯得有點下墜。如“實”,、“密”,。另外,有的字收筆拖得很長,,也要注意盡量避免并稍加控制調(diào)整,。如“感”、“減”字的“戈”鉤,,“丁”字的最后一筆,,都拖得有點太長顯得松懈。我們臨摹任何一種帖都要對它既要有感性認識,,又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一味地迷信。要冷靜地把它的特點找出來,,明白自己要學習吸收什么,,舍棄和避免什么,這樣才會循序漸進地有所收獲,。我們臨習《小草千字文》要學習它的簡約,、含蓄、綿厚,、散淡的氣韻,。但用筆也不可過于“鈍”和“肉”,盡量去把握它輕松,、淡然,、人書俱老的藝術風格,并以此去掉我們內(nèi)心與筆下的浮躁之氣,。當然本文對于《小草千字文》的書法藝術風格的賞析僅僅是從技法的角度進行粗淺觀照,,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有待于我們在不斷的臨摹中進一步地發(fā)掘認知學習和掌握。筆者也期待讀者在學習中有更深入的發(fā)現(xiàn)以便我們相互探討交流進步,。 懷素《小草千字文》 絹本 縱33.7cm 橫1730.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跡,。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
|
來自: 鴻墨軒3dec > 《4隋唐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