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鑒賞朗讀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編輯:山間溪流
《單擊激活后,,在圖片上點擊右鍵后,在彈出對話框中選擇“播放”可重新欣賞》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作者簡介]
南宋大詩人葉紹翁 (1200年前后在世),,南宋著名詩人,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氏。原姓李,,祖父李穎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 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累 ,,家業(yè)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龍泉同鄉(xiāng)進士、當朝參知政事(副相)真德秀過從甚密,。攻詩,, 尤擅七言絕句,屬江湖派,,然意境高遠,,用語新警,非一般江湖派詩人之作,。有《鄂王墓》詩:“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如公少 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漠漠疑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表現(xiàn)了南渡文士對國事的感慨,,愛憎 分明。其《游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膾灸人口,,成千古絕唱。其《西湖晚 秋》詩:“愛山不買城中地,,畏客長撐層后船,。荷花無多秋事晚,又隨鷗鷺過殘年,。”在歷代歌詠西湖詩中,,可謂上乘,頗得野趣,。著有《靖 逸小集》和《四朝聞見錄》,。后者記述南渡以后朝野事,可補史傳之不足,,收入《四庫全書》,。
[注釋] 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沒有遇見,。指沒有見到園子的主人,,沒能進入園中。 應憐:大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愛惜。 屐齒印蒼苔: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兒,,叫屐齒。印蒼苔(tái):在蒼苔上印下屐齒印,。蒼苔,,青苔。 小叩:輕輕敲門,。 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譯文 譯意]
應當愛惜青苔不讓屐齒把它踩壞,,
我輕輕地敲著那扇柴門可是許久也不開,。
然而滿園的春色柴門是關不住的,
一枝粉紅色的杏花已從墻頭探伸出來,。
趁春日天氣晴好,,外出會友。也許是園主人愛惜蒼臺怕我們踏上鞋印吧,,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但這也沒有關系,花園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那露出墻外的一枝枝紅杏已經(jīng)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賞析]
(一) 門前長有青苔,足見這座花園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更是冷清,,可是紅杏出墻,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 陸游《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與此詩后半辭意頗同,。陸游在南宋詩名極大,,江湖后輩葉紹翁多半讀過《馬上作》而有所沿襲。在創(chuàng)作中,,后人往往有類似和全同前人的語句,。這有兩仲情況:一是無心偶合,一是有意借用,。前者如蔡寬夫詩話云:“元之(王禹偁)本學白樂天詩,,在商州嘗賦《春日雜興》云:‘兩株桃杏映籬斜,裝點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嘗有“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之句,語頗相近,。’因請易之,。元之忻然曰:‘吾詩精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復易,。”后者如文天祥《集杜詩·自序》云:“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覺為吾詩,,忘其為子美詩也。乃知子美非能自為詩,,詩句自是人情性中語,,煩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數(shù)百年,,而其言語為吾用,,非情性同哉!”文天祥全集杜句以抒懷抱,這種文學現(xiàn)象當然是個別的,,但沿襲前人創(chuàng)造的某些境界,、手法與語言,則是較普遍的,。如果在沿襲中還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許還是應該受贊賞的。正因為如此,,讀者便從來有意忽略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這位詞人攘奪五代翁宏的詩句以為已有;也不追究和苛責葉紹翁這首詩和陸游那首詩的后半何以如此相近,。廣大文學愛好者這種寬容,,值得專業(yè)工作者深思。(摘自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詩精選》) (二)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么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表苔被人嗝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墻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沖著人打招呼呢,。詩人快意地想道:??!滿園的春色已經(jīng)溢出墻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822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但是,,后來讀者并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這兩名詩 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至于這種發(fā)揮是否符合詩人的愿意,那并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涂上比喻象征的色彩。對于這種現(xiàn)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三) 唐宋的許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是園林,,其中修建池臺,,栽種花木。但和后世的公園不同,,這是私園,,只供私人享樂,不是主人的親朋好友是不能入內(nèi)的,。園林有大有小,。這首詩中所寫的,,看來是一個小小的花園。從“柴扉”兩字推測,,它的主人大概不是什么顯貴,。這時節(jié),主人不在家,,園門緊閉,,詩人來游園,就不得入內(nèi),。結果,,給人們留下了這首富有逸趣的小詩。 園林所在的地方,,自然比較幽靜,,樹木濃密,空氣濕潤,。門前的土地上,,經(jīng)春雨一灑,就長滿了青苔,,像鋪了綠色的絨毯似的,。詩人前來游園,但是“不值”,,就是沒有遇上主人,,敲門不開,卻又舍不得離去,,于是在門前徘徊,,腳步來回地在蒼苔上踐踏。屐,,是鞋的一種,,底面有齒,古人常穿著它去登山玩水,。游客既在門前徘徊,,足跡印在蒼苔上面,使這平整的綠色絨毯有些破損了,。作為這種尋幽探勝的游客,,不僅對園里的花木,就是對門外的蒼苔也格外憐惜,。詩人在第一句中說:應該愛惜蒼苔呀,,不讓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印痕! 既是小園,,園門也自然簡樸,,是用樹枝兒編成的“柴扉”,。扉,就是門扇,。“小扣”是輕輕地敲門,。尋幽探勝的人,行動自然不會魯莽,。而“久不開”,,正照應到題目中的“不值”。這個游客的來,,為了和主人暢談,,欣賞園中春景。現(xiàn)在既然在門外悵然而返,,那么,,臨去的時候,那種戀戀不舍的感情必然產(chǎn)生,,于是多次回顧,。但是一堵圍墻擋住了,對園內(nèi)什么也看不到,。 詩人真善于攝取鏡頭,,最后,他在低低的墻垣上面,,看到一枝鮮紅濃艷的杏花,。于是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啊,,春色到底是關不住的,,縱使園門緊閉,居然還有紅杏沖破樊籬,,伸過墻來,。園中的花木高過墻垣的很多,為什么只說紅杏,?因為紅色的杏花,,就是春天的標志,引起人們的注目,,給人們以鮮明的印象,。從這一枝紅杏,,可以推測園內(nèi)一定繁花似錦,、蝶舞鶯啼,所以是“滿園春色”,。“一枝”和“滿園”相對比,,到底關住了的“春色”還有許多,,所以不免還是露出惋惜的心情。 古典詩詞中有些名句,,往往給人們以無窮的聯(lián)想,,引出題外的暗示,譬如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就是,。也許是作者的寄托,,也許是讀者的感觸,可以理解到: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即使想關住滿園春色,門也關了,,墻也圍了,,不過徒費心機:一枝紅杏還是沖破封鎖,給人們報告春天的消息,,透出勃勃的生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