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暹,,南宋時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南宋播州宣慰使楊文的總管。宋理宗嘉熙元年至四年(公元1237-1240年),,蒙古軍大舉南犯四川,。四川軍民在南宋派駐重慶的軍事負責人彭大雅的領(lǐng)導下,,堅決抗拒蒙古軍。楊文派總管趙暹帶兵3000人援蜀,,與蒙古軍戰(zhàn)于石洞峽,,蒙古軍敗走。楊文因功授武德郎,。 田萬,南宋時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南宋播州宣慰使楊文的總管,。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與蒙古軍戰(zhàn)于嘉定(今四川樂山),,楊文派總管田萬率播州兵5000人前往四川援助,,他們夜?jié)谓腿f山,、必勝二堡(均在四川樂山境內(nèi)),,解了嘉定城之圍,南宋朝廷授楊文右武大夫,。 張華,,(?-1265),,南宋播州人(今貴州遵義)人,。元朝進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張華率領(lǐng)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義,,沅州安撫司同知郭昂帶官軍前來鎮(zhèn)壓,張華戰(zhàn)敗遇害,。 楊邦憲,,(?-1283),,字仲武,,南宋末年播州(今貴州遵義)人。播州沿邊安撫使楊文之子,,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楊文去世,邦憲襲播州權(quán)柄,,授成忠郎雄威軍副都統(tǒng),、通管州事,累遷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安遠軍承宣使,、牙牌節(jié)度使。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南宋亡,,元世祖遣使詔邦憲內(nèi)附,。邦憲捧詔三日哭,遂捧表以播州,、珍州,,南平軍三州之地附元。于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入朝,,詔襲守如故,,拜龍虎衛(wèi)上將軍,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撫使,,播州管內(nèi)安撫使,,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升宣慰使。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去世,。 阿榨,,南宋水西(今貴州大方一帶)人。羅氏鬼國主,。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阿榨內(nèi)附元朝,朝廷詔以阿榨為安撫使,,佩虎符,。這是羅氏土官的開端。次年,,阿榨率眾反元,,元廷命阿里海牙率兵攻討,集云南,、湖廣,、四川兵三萬余人三路并進,,當大軍壓境時,,安西行省左承李德輝在播州建議招撫,派張孝思招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阿榨降,元朝以水西等地為順元路宣撫司,,以阿榨弟阿里為宣撫使,。從此至清朝初年,水西地區(qū)安氏,世授冊封為安撫使或總管或宣慰使,。 阿里,,元朝水西人,水西羅氏鬼國酋長榨之弟,。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阿榨率眾反元,元廷命阿里海牙率兵攻討,,集云南,、湖廣、四川兵三萬余人中三路并進,。當大軍壓境時,,安西行省左承李德輝在播州建議招撫,派張孝思招降,。次年(公元1280年)九月,,阿榨降,改羅氏鬼國為順元路,,以阿榨弟阿里為宣撫使,。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羅氏鬼國之一部亦奚不薛又舉兵反元,,因力量有限,,同年被迫降,次年元廷立亦奚不薛總管府,,仍命阿里總管,。開始建立土司制度。阿里死后,,由其夫人奢節(jié)攝事,。 韋昌盛,南宋末年西南番河中府(今貴州惠水縣南八里)人,,方番主,。元朝初年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與羅氏鬼國主阿榨一同納土內(nèi)附元朝,,元廷命其為安撫使,。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罷西南番安撫,。 宋子賢,,元朝初年新添(今貴州貴定)葛蠻軍安撫使。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十一月,,宋子賢率洞蠻內(nèi)附,,立新添葛蠻軍民安撫司,治新添城,宋子賢任安撫使,。 宋光,,(?-1324),,又名宋盛幕,,元朝水東(今貴州貴陽市烏當區(qū))人,元代土司,,原鎮(zhèn)守湖廣桃源,,因戰(zhàn)功卓著,于元朝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被授為白馬(今貴陽市烏當區(qū)永樂鄉(xiāng)柏楊村)平夷安撫使,,兼順元路宣慰司同知,。因參加鎮(zhèn)壓宋隆濟和奢節(jié)的起義有功,曾封為懷遠侯,,曾向水東長官司討得云錦莊土地,,在云錦莊銀屏山的半山腰朝陽洞前建一私宅。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逝世,。葬于云錦莊北云頂山腳,。古墓至今猶存。是用紅砂石砌成的石墓,,墳稱紅墳(民間為黃墳,、王墳、皇墳),。 王二萬,、馬蟲,元朝八番(今貴族惠水一帶)人,,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四月,領(lǐng)導“桑拓蠻”人民起義,,聯(lián)絡(luò)300余寨,,聚眾7000余人。他們殺巡檢,,聲勢十分浩大,。起義還得到仡佬族人民的響應。各族人民"持竹契長刀"與元兵對抗,。元朝派湖廣平章劉國杰兵鎮(zhèn)壓,。直到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桑拓蠻"的起義才告失敗,。"桑拓蠻"起義為全國風起云涌的抗元斗爭之一部分。 宋隆濟,(,?-1303),,元朝水東(今貴州開陽一帶)人。為雍真葛蠻土官,。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云南少數(shù)民族"八百媳婦"叛元,朝廷于大德四年(1300年)派湖廣右承劉深率湖廣兵取道順元路(貴州貴陽)征云南,。劉深率元軍路過順元路和八番(貴州惠水)時,,瘋狂地征夫、掠馬和虐害百姓,。宋隆濟以"反派夫"為號,,率憤怒的苗、布依,、仡佬等各族人民于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五月起義,,六月攻下楊黃砦、燒毀雍真總管府,,又先后殺散普定,、龍里等地守軍,九圍順元城(貴州貴陽),,"燒官糧",,殺死知州張懷德,起義軍很快攻占了貴州中部,、北部大部分地區(qū),,把元軍分割包圍在深山峽谷之中,使劉深"喪師十之八九",,無力鎮(zhèn)壓義軍,。因劉深脅迫水西出金三千兩、馬三千匹,,各族人民不堪其苦,,同年十一月,水西彝族土官之妻奢節(jié)率彝,、苗各族人民起義,,配合宋隆濟作戰(zhàn)。另外,,還有云南,、廣西等地少數(shù)民族也紛紛響應起義,使以宋隆濟為首的起義聲威大振,,全國震動,。元廷被迫罷征"八百媳婦",,處死劉深,以謝天下,。后來元廷調(diào)四川,、陜西、湖廣,、云南等省和思,、播二州等地的重兵前來鎮(zhèn)壓,奢節(jié)和宋隆濟于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先后失敗,,被俘就義,。延續(xù)兩年的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促進了貴州各族人民的大團結(jié),,給了元朝統(tǒng)治者在貴州的統(tǒng)治以沉重的打擊,,為貴州人民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奢節(jié),,(,?-1303),元朝水西(今貴州黔西,、大方縣一帶)人,,彝族女酋長。她是元朝順元路亦奚不薛總管府總管阿里之妻,。阿里去世后,,她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攝總管職,文武兼?zhèn)?,勤于軍政,,寬賦愛民,扶持農(nóng)牧,,安定社會,,深得百姓擁護。她是位反抗元朝的彝族女領(lǐng)袖,。元成宗大德五年--七年(公元1301-1303年),,元廷派中書右承劉深率湖廣兵二萬遠征云南"八百媳婦",路過貴州時,,大肆搜括丁夫糧餉馬匹,,要水西出金3000兩、馬匹3000匹,。人民不堪此重負,,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五月,水東雍真葛蠻土官宋隆濟首先起義,,八月,,奢節(jié)在水西起義,,水西水東軍并肩戰(zhàn)斗,圍攻順元城(今貴州貴陽),,殺死知州張懷德,,與劉深激戰(zhàn)十余回合,,奪回被強征的糧餉馬匹,,最后陷劉深軍于窮谷中。緊接著,,云南,、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也紛紛起義響應,聲威大振,,全國震動,。元朝廷被迫罷征"八百媳婦",處死劉深,,"以謝天下",。由于元朝廷調(diào)集湖廣,四川,、云南,、陜西的官兵和思州、播州的士兵圍剿,。經(jīng)大小40余戰(zhàn),,水西水東軍傷亡嚴重,寡不敵金色,,奢節(jié)和宋隆濟于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先后失敗,,被俘就義。奢節(jié)和宋隆濟的起義,,為貴州人民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水西人民稱頌她為"烈姬"。 楊漢英,,(約1278-1318),字熙載,號中齋,。元朝初年播州(今貴州遵義)人。逾錫父爵,,于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其母帶他入朝,元世祖賜名賽因不花,,授紹慶,、珍州、南坪等處沿邊宣慰使,、行播州軍安撫使,,后又加播州等處管軍萬戶,。于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升播州軍民宣撫使、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曾參加鎮(zhèn)壓宋隆濟、奢節(jié)起義,。漢英為政,,急教化,大治泮宮,,南北士來歸者眾,,皆量才用之。喜讀濂,、洛書,,精通經(jīng)史,酷愛詩文,,著有《詠九疑圖》,,是黔人留存最早的詩。還著有《明哲要覽》90卷,,《桃溪內(nèi)外集》64卷,,均佚。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去世,。賜推誠秉義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追封播國公,謚忠宣,。 適姑,元朝初年普定府(今貴州普定縣)人,。故知府容且之妻,。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十月,改普定府為普定路,,隸云南行省曲靖宣慰司,,以適姑為總管,佩虎符,,領(lǐng)習安,、永寧、和弘三州,。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改和弘州為鎮(zhèn)寧州,置普安一縣。 阿馬,,元朝乖西(今貴州開陽)人,,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為了反抗元朝的壓迫,,阿馬組織萬人的"乖西蠻"起義,為全國風起云涌的抗斗爭的一部分,。 何成祿,,元朝順元路(今貴州省貴陽市)人。著名教育家,。曾任順元路儒學教授,。他"富文學,、飭容止,,訓迪誠懇"。在他的教授下,,"郡中人才勃興",。為了彌補官學教育的不足,他又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文明書院,,招收學生,,擴大教育對象。 廖志賢,,元朝順元路(今貴州省貴陽市)人,。著名教育家。元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年),,他擔任順元路宣慰司儒學教授,。史稱他"啟迪多方,元邇向風,,一時稱其善教",。 田茂安,(,?-1367),,字天定,元朝思州(今貴州岑鞏縣)人,。元朝思州軍民安撫使田景賢之孫,。原任鎮(zhèn)遠軍民同知。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分裂割據(jù)。朱元璋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下南京,,稱吳國公,;陳友諒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在江州稱帝,,國號漢;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夏,。此時,思州宣慰使田仁厚首先遣都司林寬和萬戶張思泉為使,,納款于朱元璋,,朱元璋授田仁厚為思州軍民宣慰使,司治都坪,。而田茂安剛不屑堂侄田仁厚的統(tǒng)轄,,于至正二十四年割鎮(zhèn)遠、思南地方獻明玉珍,,明玉珍授田茂安為思南道宣慰使,,設(shè)都元帥府,司治鎮(zhèn)遠,,還授田茂安的兒子田仁政為龍泉坪宣慰使,,田仁智為鎮(zhèn)遠軍民同知。田仁美為統(tǒng)兵元帥,。田仁厚忿恨,,遂于于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率兵攻破龍泉坪,田仁政,、田仁美戰(zhàn)死,,田茂安亦抱病亡,后由其次子田仁智襲思南道宣慰使職,。 田儒銘,,元朝思州(今貴族岑鞏縣)人。元朝誥思南州宣慰使田謹珍之子,。元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年)帶兵征十五峒有功,,敕封昭信校尉,定蠻威武大將軍,、敦武侯,。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奉調(diào)助剿周文貴于鄱陽湖,,旋招服中林,、驗洞、五寨,、郎溪,、平頭、都平、萬山等外蠻夷,,敕賜三品服色榜文一道,,誥封忠順大夫,任沱江宣撫使,。五子從征,,各降印信承襲。長子田茂文,,敕授承德郎,,五寨直隸長官司。次子田茂武,,敕授承直郎,。三子田茂弼,敕授承務(wù)郎,,平頭著可長官司,。四子田茂良,敕授承務(wù)郎,,中林驗峒長官司,。五子田茂能,敕授承直郎,,郎溪蠻夷長官司。 田仁厚,,(,?-1369),字公淳,,元朝思州(今貴州岑鞏縣)人,。元朝思州軍民安撫使田茂烈之子。在元朝時,,世襲思州宣慰使以武功靖亂,,加朝烈大夫,管思州八萬軍民事,。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分裂割據(jù),。朱元璋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下南京,,稱吳國公;陳友諒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在江州稱帝,,國號漢,;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夏。此時,,思州宣慰使田仁厚首先遣都司林寬和萬戶張思泉為使,,納款于朱元璋,朱元璋授田仁厚為思州軍民宣慰使,,司治都坪,。而田茂安剛不屑堂侄田仁厚的統(tǒng)轄,于至正二十四年割鎮(zhèn)遠,、思南地方獻明玉珍,,明玉珍授田茂安為思南道宣慰使,設(shè)都元帥府,,司治鎮(zhèn)遠,,還授田茂安的兒子田仁政為龍泉坪宣慰使,田仁智為鎮(zhèn)遠軍民同知,。田仁美為統(tǒng)兵元帥,。田仁厚忿恨,遂于于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率兵攻破龍泉坪,,田仁政,、田仁美戰(zhàn)死,田茂安亦抱病亡,,后由其次子田仁智襲思南道宣慰使職,,朱元璋平定陳友諒后,田仁智遣都司楊琛為使歸順朱元璋,,朱仍授其為國南道宣慰使,、司治龍泉坪,后遷鎮(zhèn)遠,,再遷水德江(思南),。至此,昔日的思州一分為二,,即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田氏兩家互相仇殺幾十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田仁厚去世。后由其子田弘政襲其思州宣慰使職,。 田仁智,,(?-1376),,元朝鎮(zhèn)遠同知田茂安之二兒子,。思州宣慰使田仁厚首先納款于朱元璋,,朱元璋授田仁厚為思州軍民宣慰使,而田茂安剛不屑堂侄田仁厚的統(tǒng)轄,,便割鎮(zhèn)遠,、思南地方獻明玉珍,明玉珍授田茂安為思南道宣慰使,,設(shè)都元帥府,,授田茂安的兒子田仁政為龍泉坪宣慰使,田仁智為鎮(zhèn)遠軍民同知,,其弟田仁美為統(tǒng)兵元帥,。田仁厚忿恨,遂于于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率兵攻破龍泉坪,,田仁政,、田仁美戰(zhàn)死,田茂安亦抱病亡,,后由田仁智襲思南道宣慰使職,,朱元璋平定陳友諒后,田仁智遣都司楊琛為使歸順朱元璋,,朱仍授其為國南道宣慰使,、司治龍泉坪,后遷鎮(zhèn)遠,,再遷水德江(思南),。至此,昔日的思州一分為二,,即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田氏兩家互相仇殺幾十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田仁智入朝進貢,,授忠順大夫,。九年(公元1376年)十二月,朝貢歸至彭澤時染病身故,。 宋欽,,(?-1381),,族名宋陽舉,,蒙古名宋蒙古歹,元朝水東草塘司(今貴州甕安草塘)人,。元靖江路總管宋阿重之孫,。原世襲草塘平夷宣撫使司宣撫使,。于元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從草塘遷居順元城(今貴州省貴陽),任八番順元等處沿邊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將軍,八番順元等處宣慰使都元帥,,加鎮(zhèn)國上將軍,,并四川等處行省參知政事。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與水西歐國家靄翠等相率歸附明朝,,明改順元為貴州,賜宋蒙古歹為宋欽,,授懷遠將軍,,世襲貴州宣撫司同知,領(lǐng)水東貴竹等十長官司,,紅邊,、陳湖等十二馬頭。治貴州城(今貴州貴陽)內(nèi),,五年(公元1372年),,升貴州宣慰使司同知。十四年(公元1381年)去世,,葬紅邊之白牙關(guān)口,,因后人宋萬化、宋嗣殷在明朝天啟年間參加水西安邦彥叛亂,,其墳被明軍平毀,。宋欽去世后,因子宋誠年幼,,由其妻劉淑珍代襲其職,。宋欽對元、明兩朝都建立有功勛,,為宋氏家族的發(fā)展奠定了新的基礎(chǔ),。 靄翠,(,?-1381),,彝名隴贊阿期,元朝末年水西(今貴州大方一帶)人,。為水西彝族第六十六代君長,,于元朝末年世襲順元路宣撫使,八番順元沿邊宣慰使,,領(lǐng)水西四十八目,。明太祖江武四年(公元1371年),,與水東宋蒙古歹、普定女總管適爾等率土歸附明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襲",,"稅聽其輸納",并賜姓安,。次年,,又授靄翠為廣威將軍,并改元朝的八番順元沿邊宣慰使司為貴州宣慰司,,授靄翠為宣慰使,,宋蒙古歹為宣慰同知,設(shè)治所于貴州城內(nèi),,賜紅印和手本,。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又詔貴州宣慰使靄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靄翠與奢香結(jié)婚。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派兵征討西南,,師次沅州,靄翠命總管隴約迎師至鎮(zhèn)遠,,通道積糧以候,,并貢馬一萬匹、米一萬石,、氈一萬領(lǐng),、刀弩牛羊各一萬,以助軍資,。同年靄翠去世,,因其子安年幼,由其妻奢香代襲其宣慰使職,。 密定,,元朝末年金竹(今貴州省長順縣廣順)安撫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密定入朝內(nèi)附明朝,,次年三月,以其地置金竹長官司于斗笠寨,,十年(公元1377年)正月,,升為金竹安撫使,十六年(公元1383年)遷司治于杏林峰,,屬貴州衛(wèi),。 吳勉,,(1334-1385)侗族,元朝末年五開衛(wèi)(今貴州黎平)人,。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明朝初年,由于朝廷對侗族地區(qū)進行武裝征服,,肆意蹂躪人民,,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六月,終于爆發(fā)了以吳勉為首的武裝起義,。義軍發(fā)展到20萬人,,占領(lǐng)了湘黔桂邊區(qū)廣大地區(qū),吳勉被推舉為"鏟平王",。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廷集30萬大軍進剿。"拔軍下屯,,拔民下寨",,插標占地,把侗,、苗人民驅(qū)趕到窮鄉(xiāng)僻壤,,更激起了侗、苗人民更大規(guī)模的武斗反抗,,一時風起云涌,,席卷"八洞"。上黃一戰(zhàn),,起義軍失利,,四千余人慘遭殺害,吳勉及其子吳祿被俘,,被解送京師南京就義,。堅持八年之久的起義失敗了,但他的英雄事跡被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傳頌,。 王乃,,元朝羅斛縣(今貴州羅甸縣)人。布依族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性格豪放,,專為窮人打抱不平。元朝末年,,白蓮教流傳,,王乃以其為掩護,深入到紅水河兩岸,,號召人民團結(jié)起來,,從官府手中奪回土地,。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秋,在王乃領(lǐng)導下,,白蓮教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抗捐抗稅斗爭,,一舉攻占羅斛縣城,以城郊仙女山為營壘,,廣招四方豪杰,,準備殲滅來犯之敵。同年十二月,,元朝廣西北江總兵黃朝率元軍五千圍剿,,義軍奮起還擊,打退元軍,。十六年(公元1356年),,元軍撤回廣西。因元朝統(tǒng)治岌岌可危,,無力對付起義軍,,所以王乃起義軍民展很快,一時威震四方,。明王朝建立后,,對少數(shù)民族仍然以軍事征服為主,王乃又與明朝統(tǒng)治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王乃起義軍殲滅前來征剿的明軍千余人。十四年(公元1381年)義軍攻占羅潞,、大龍,、羅央等地,擊斃明總兵官羅毅,,奪回羅斛城,,收復仙女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在黔桂兩省十萬明軍的圍剿下,,王乃起義軍終于失敗。王乃所領(lǐng)導的布依族農(nóng)民起義,,在貴州古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人民懷念他,把仙女山改為王乃山,。 楊鏗,,元朝末年播州(今貴州遵義)宣慰使。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楊鏗率同知羅琛,、總管何嬰、蠻夷總管鄭瑚歸順明朝廷,,向明朝廷進貢方物,,交出元朝廷所授的金牌、銅章,。明朝廷仍置播州宣慰使司,,命楊鏗、羅琛原官世襲,,改播州總管為播州長官司,,命何冊、鄭瑚為長官,。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楊鏗奉命率播州兵步兵二萬、騎兵三千,,助明南征將軍傅友德攻占云南,,十五年(公元1382年),筑播州城,,以官兵一千人,、士兵二千人戍之。后還派楊氏子弟入京,,到國子監(jiān)學習,。 贖珠,又名劉淑珍,,元朝末年水東(今貴州開陽)人,。元朝八番順元沿邊宣慰同知宋蒙古歹之妻。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宋蒙古歹與水西靄翠等相率歸附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宋欽去世,,因子宋誠年幼,,由其妻劉淑珍代襲其職。明朝初年,,地方官不體恤民情,,各種苛繁賦役,民不堪命脈,,怨聲不絕,。贖珠不顧艱辛,入朝奏報。朱元璋贊賞她關(guān)心桑梓,,賜給珠冠等,。明朝貴州都指揮使馬曄欲激變水西彝族,故意制造事端,,裸撻水西首領(lǐng)奢香,,使水西四十八目集于奢香軍門,欲造反報仇,。贖珠獲悉水西情況后,,親往勸止,為奢香出主意,,并為此事"走赴京師",,向朝廷報告馬曄所作所為及貴州緊迫局勢。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奢香亦上京訴馬曄罪,。朱元璋誅馬曄,息邊釁,。事后,,明廷封贖珠為文德夫人。 奢香,,(1361-1396),,彝名舍茲,四川古藺人,。明代著名女政治家,,水西彝族杰出領(lǐng)袖。她是彝族恒部扯勒(四川古藺一帶)奢氏后裔,,藺州宣扶使奢氏之女兒,。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嫁給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首領(lǐng)靄翠為妻。她聰慧過人,,輔助于內(nèi),。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代丈夫入朝進貢。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軍征討云南,,時水西芒部、烏撒等奴隸主擬聚眾抗拒明軍,,奢香及時說服二部歸附明朝,,使水西避免了一次戰(zhàn)禍,并積極輔助靄翠籌備戰(zhàn)馬一萬匹,、米一萬石,、氈一萬領(lǐng)、刀弩牛羊各一萬,以助明軍,。這一年靄翠去世,,因子年幼,由奢香代襲宣慰使職,。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貴州都指揮使馬曄欲激變水西彝族,以便借故踏平水西,,所以故意制造事端,裸撻奢香,,激怒了水槽四十八目集于奢香軍門,,欲造反報仇。奢香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沒有中馬曄的奸計,,而是說服了四十八部,并在貴州宣慰同知水東首領(lǐng)劉淑珍的幫助下,,忍辱負重,,甘冒風險,親自進京告御狀,,揭露馬曄罪行,。朱元璋將馬曄調(diào)回京城治罪,從而使水西又免被了一場戰(zhàn)禍,。此后,,她率領(lǐng)水西人民積極開修驛道,建立驛站,,溝通了內(nèi)陸與西南的交通,,增強了貴州與中央及內(nèi)陸的聯(lián)系,促進了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她還積極發(fā)展貴州的文化事業(yè),,曾派其子安的等到南京太學學習,又在貴州宣慰司創(chuàng)辦儒學,,引進中原文化,,促進了貴州文化的發(fā)展。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奢香去世,,朝廷遣使祭之,封奢香為"大明順德夫人",。 宋誠,,元朝末年順元城(今貴州貴陽)人.他是貴州宣慰同知宋欽與劉淑珍之子。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世襲貴州宣慰同知,賜三品官服。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在貴州城設(shè)貴州都指揮使司,這與宋誠和水西安氏的支持有關(guān),。同年,宋誠隨母劉淑珍入朝,明太祖嘉其忠誠謹順,授以亞中大夫,,"命爾襲父勛,當撫恤諸夷,,選能御侮,,以安足方,足于爾加,。"宋誠與其母親劉淑珍還于十六年(公元1383年),,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和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多交進京朝貢或遣使進京貢馬等。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由其次子宋斌襲其貴州宣慰司同知職,。 |
|
來自: guiyanggao > 《貴州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