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黛玉之死——結(jié)局的意境應(yīng)該要是這樣的

 漸漸被你吸引 2011-09-17

(可以不同意蔡義江先生描繪黛玉之死的具體情節(jié),但是黛玉之死的意境應(yīng)該是要這樣子的,。,。。(曹雪芹描繪的前八十回紅樓夢是那樣的自然,、詩意,,因為曹雪芹“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font>”),。所以結(jié)局也一定是描繪得自然,、詩意、不牽強附會的)

 

——悲劇發(fā)生的經(jīng)過大概是這樣的:

  寶黛愛情像桃李花開,,快要結(jié)出果實來了,,夢寐以求的理想眼看就要成為現(xiàn)實,不料好事多磨,,瞬息間就樂極悲生:賈府發(fā)生了一連串的重大變故,。起先是迎春被蹂躪夭折,,探春離家遠嫁不歸,,接著則是政治上庇蔭著賈府的大樹的摧倒——元春死了。三春去后,,更大的厄運接踵而至,,賈府獲罪(抄沒還是后來的事)。導(dǎo)火線或在雨村,、賈赦,,而惹禍者尚有王熙鳳和寶玉。王熙鳳是由于她斂財害命等種種“造孽”,;寶玉所惹出來的禍,,則仍不外乎是由那些所謂“不才之事”引出來的“丑禍”,如三十三回忠順府長史官告發(fā)寶玉無故引逗王爺駕前承奉的人——琪官,,及賈環(huán)說寶玉逼淫母婢之類,??傊浑x癩僧,、跛道所說的“聲色貨利”四字,。

  寶玉和鳳姐倉皇離家,或許是因為避禍,,竟由于某種意外原因而在外久久不得歸來,。賈府中人與他們隔絕了音訊,因而吉兇未卜,,生死不明,。寶玉一心牽掛著多病善感的黛玉如何熬得過這些日子,所謂“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他為黛玉的命運擔(dān)憂時,,甚至忘記了自己的不幸。

  黛玉經(jīng)不起這樣的打擊,,急痛憂忿,,日夜悲啼;她憐惜寶玉的不幸,,明知這樣下去自身病體支持不久,,卻毫不顧惜自己,終于把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熾熱的愛,,化為淚水,,報答了她平生惟一的知己寶玉。那一年事變發(fā)生,、寶玉離家是在秋天,,次年春盡花落,黛玉就“淚盡夭亡”“證前緣”了,。她的棺木應(yīng)是送回姑蘇埋葬的,。

  “一別秋風(fēng)又一年”,寶玉回來時已是離家一年后的秋天,。往日“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的景色,已被“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慘相所代替,;原來題著“怡紅快綠”的地方,也已“紅稀綠瘦”了(均見第二十六回脂評),!絳蕓軒,、瀟湘館都“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第一回《好了歌注》中脂評),。人去樓空,紅顏已歸黃土壟中,;天邊香丘,,惟有冷月埋葬花魂!這就是寶玉“對景悼顰兒”(第七十九回脂評)的情景,。

  “金玉良緣”是黛玉死后的事,。寶玉娶寶釵只是事態(tài)發(fā)展的自然結(jié)果,并非寶玉屈從外力,,或者失魂落魄地發(fā)癡呆病而任人擺布,。婚后,,他們還曾有過“談舊之情”,,回憶當(dāng)年姊妹們在一起時的歡樂情景(第二十回脂評)。待賈府“事敗,,抄沒”后,,他們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困難了??傊?,作者如他自己所聲稱的那樣,“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耳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8221;,,他沒有像續(xù)書那樣人為地制造這邊拜堂、那邊咽氣之類的戲劇性效果,。

  盡管寶釵作為一個妻子是溫柔順良的,,但她并沒有能從根本上治愈寶玉的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寶玉始終不能忘懷痛惜自己不幸而犧牲生命的黛玉,,也無法解除因繁華消歇,、群芳落盡而深深地留在心頭的隱痛。現(xiàn)在,,他面對著的是思想性格與黛玉截然不同的寶釵,,這只會使寶玉對人生的憾恨愈來愈大,。何況,,生活處境又使他們還得依賴已出嫁了的襲人和蔣玉菡(琪官)的“供奉”(第二十八回脂評),這一切已足使寶玉對現(xiàn)實感到憤慨,、絕望,、幻滅。而恰恰在這種情況下,,一向人情練達的寶釵,,又做出了一件愚蠢的事:她以為寶玉有了這番痛苦經(jīng)歷,,能夠“浪子回頭”,所以佚稿中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一回(第二十一回脂評),。以前,,釵、湘對寶玉說:“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wù)勚v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也好將來應(yīng)酬世務(wù),,日后也有個朋友,。”(第三十二回)還只是遭到反唇相譏。如今諸如此類的“諷諫”,,對“行為偏僻性乖張”的寶玉,,則無異于火上加油,所起的效果是完全相反的,。這個最深于情的人,,終于被命運逼成了最無情的人,于是從他的心底里滋生了所謂“世人莫忍為之毒”,,不顧一切地“懸崖撒手”,,離家出走,棄絕親人的一切牽連而去做和尚了(第二十一回脂評),。

  以上就是我們根據(jù)有關(guān)材料中所提供的線索勾畫出來的寶黛悲劇情節(jié)的梗概,。

 

 

 

正文:

                                        曹雪芹筆下的黛玉之死 ——蔡義江

 

一、前八十回已埋下伏筆

  本文要探討的“林黛玉之死”,,正如題目所標明的是指曹雪芹所寫的已散佚了的八十回后原稿中的有關(guān)情節(jié),,不是現(xiàn)在從后四十回續(xù)書中能讀到的《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等,。當(dāng)然,,為了便于說明問題,也還得常常提到續(xù)書,。

  《紅樓夢》后半部佚稿中寶黛悲劇的詳情,,我們是無法了解的了。但只要細心地研究八十回前小說原文的暗示,、脂評所提供的線索,,以及作者同時人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詩,并將這些材料互相加以印證,,悲劇的大致輪廓還是可以窺見的,。

  這里有兩點情況,特別值得說一說,。

 ?。ㄒ唬┎苎┣蹌?chuàng)作《紅樓夢》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貫始終的,小說有完整的,、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構(gòu)思,,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前后十分嚴密。在寫法上,,曹雪芹喜歡把未來要發(fā)生的事情,,人物以后的遭遇、歸宿,,預(yù)先通過各種形式向讀者提明或作出暗示,,有時用判詞歌曲,有時用詩謎讖語,,有時用脂評所謂“千里伏線”,,有時用某一件事或某一段描寫“為后文所引”等等,。即如以“不聽菱歌聽佛經(jīng)”去做尼姑為歸宿的惜春,,小說開始描寫她還是個孩子時,,就先寫她“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頑耍”,她所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我這里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哪里呢,?”(第七回,,所引文字據(jù)甲戌、庚辰,、戚序等脂評本互校,。后同)這就將后半部線索提動了。諸如此類,,小說中是很多的,。這是《紅樓夢》寫法上不同于其他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它使我們探索佚稿的內(nèi)容有了可能,,特別是作為全書情節(jié)的大關(guān)鍵之一的寶黛悲劇,,更不會沒有線索可尋。倘若換作《儒林外史》,,我們是無法從它前半部文字中研究出后半部情況來的,。

(二)脂硯齋、畸笏叟等批書人與作者關(guān)系親近得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作者的助手,,他們是讀到過現(xiàn)已散佚了的后半部原稿的,。而這后半部原稿除了有“五,、六稿”是在一次謄清時“被借閱者迷失”(但批書人也讀到過,,如“獄神廟慰寶玉”、“衛(wèi)若蘭射圃”和“花襲人有始有終”等)以外,,其余的稿子直到脂評的最晚年份,,即作者和脂硯齋都已相繼逝世三年后的丁亥年(1767,即惋惜已有數(shù)稿“迷失”的脂評所署之年)或者尚可懷疑寫訛的甲午年(1774),,都還保存在畸笏叟或者畸笏叟所知道的作者某一親友的手中,,而沒有說它已經(jīng)散失??芍u是在了解小說全貌的基礎(chǔ)上所加的評語,,這就使它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現(xiàn)在有人罵脂硯齋,,罵脂評“庸俗”,、“輕薄”、“惡劣”,、“兇狠”,、“立場反動”、“老奸巨猾”等等,,這也許是沒有真正懂得脂評,。筆者是肯定脂硯齋的,并且還認為以往研究者對脂評的利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對脂評的價值不是估計得過高,而是大大低估了,。就算脂硯齋等人的觀點很糟糕(其實,,這是皮相之見),而我們的觀點比他高明一百倍吧,,但有一點他總是勝過我們的,,那就是他與作者生活在一起過,與作者經(jīng)常交談,,對作者及其家庭,,以至小說的創(chuàng)作情況等都非常熟悉,而我們卻所知甚少,,甚至連作者的生卒年,、他究竟是誰的兒子等問題也都沒有能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脂硯齋他讀過全部原稿,,而我們只能讀到半部,,他對后半部情況有過調(diào)查研究,而我們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怎能對脂評采取不屑一顧的輕率態(tài)度呢,?所以,本文仍將十分重視脂評,,并盡量加以利用,。這不是說我們要完全以脂硯齋等人的觀點為觀點,而是說要尊重他們所提供的事實,,要細心地去探尋使他們產(chǎn)生這樣那樣觀點,、說出這樣那樣話來的小說情節(jié)基礎(chǔ)是什么。

 

 

 二,、原書與續(xù)書情節(jié)大異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之死,,與續(xù)書中所寫的是完全不同性質(zhì)的悲劇。悲劇的原因,,不是由于賈府在為寶玉擇媳時棄黛取釵,,也沒有王熙鳳設(shè)謀用“調(diào)包計”來移花接木的事,當(dāng)然林黛玉也不會因為誤會寶玉變心而怨恨其薄幸,。在佚稿中,,林黛玉之死與婚姻不能自主并無關(guān)系,促使她“淚盡夭亡”的是別的原因,。

  悲劇發(fā)生的經(jīng)過大概是這樣的:

  寶黛愛情像桃李花開,,快要結(jié)出果實來了,夢寐以求的理想眼看就要成為現(xiàn)實,,不料好事多磨,,瞬息間就樂極悲生:賈府發(fā)生了一連串的重大變故。起先是迎春被蹂躪夭折,,探春離家遠嫁不歸,,接著則是政治上庇蔭著賈府的大樹的摧倒——元春死了。三春去后,,更大的厄運接踵而至,,賈府獲罪(抄沒還是后來的事)。導(dǎo)火線或在雨村,、賈赦,,而惹禍者尚有王熙鳳和寶玉。王熙鳳是由于她斂財害命等種種“造孽”,;寶玉所惹出來的禍,,則仍不外乎是由那些所謂“不才之事”引出來的“丑禍”,如三十三回忠順府長史官告發(fā)寶玉無故引逗王爺駕前承奉的人——琪官,,及賈環(huán)說寶玉逼淫母婢之類,??傊浑x癩僧,、跛道所說的“聲色貨利”四字,。

  寶玉和鳳姐倉皇離家,或許是因為避禍,,竟由于某種意外原因而在外久久不得歸來,。賈府中人與他們隔絕了音訊,,因而吉兇未卜,,生死不明。寶玉一心牽掛著多病善感的黛玉如何熬得過這些日子,,所謂“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他為黛玉的命運擔(dān)憂時,甚至忘記了自己的不幸,。

  黛玉經(jīng)不起這樣的打擊,,急痛憂忿,日夜悲啼,;她憐惜寶玉的不幸,,明知這樣下去自身病體支持不久,卻毫不顧惜自己,,終于把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熾熱的愛,,化為淚水,報答了她平生惟一的知己寶玉,。那一年事變發(fā)生,、寶玉離家是在秋天,次年春盡花落,,黛玉就“淚盡夭亡”“證前緣”了,。她的棺木應(yīng)是送回姑蘇埋葬的。

  “一別秋風(fēng)又一年”,,寶玉回來時已是離家一年后的秋天,。往日“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的景色,,已被“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慘相所代替;原來題著“怡紅快綠”的地方,,也已“紅稀綠瘦”了(均見第二十六回脂評),!絳蕓軒,、瀟湘館都“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第一回《好了歌注》中脂評)。人去樓空,,紅顏已歸黃土壟中,;天邊香丘,惟有冷月埋葬花魂,!這就是寶玉“對景悼顰兒”(第七十九回脂評)的情景,。

  “金玉良緣”是黛玉死后的事。寶玉娶寶釵只是事態(tài)發(fā)展的自然結(jié)果,,并非寶玉屈從外力,,或者失魂落魄地發(fā)癡呆病而任人擺布?;楹?,他們還曾有過“談舊之情”,回憶當(dāng)年姊妹們在一起時的歡樂情景(第二十回脂評),。待賈府“事敗,,抄沒”后,他們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困難了,??傊髡呷缢约核暦Q的那樣,,“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耳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8221;,他沒有像續(xù)書那樣人為地制造這邊拜堂,、那邊咽氣之類的戲劇性效果,。

  盡管寶釵作為一個妻子是溫柔順良的,但她并沒有能從根本上治愈寶玉的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寶玉始終不能忘懷痛惜自己不幸而犧牲生命的黛玉,,也無法解除因繁華消歇、群芳落盡而深深地留在心頭的隱痛?,F(xiàn)在,,他面對著的是思想性格與黛玉截然不同的寶釵,這只會使寶玉對人生的憾恨愈來愈大,。何況,,生活處境又使他們還得依賴已出嫁了的襲人和蔣玉菡(琪官)的“供奉”(第二十八回脂評),這一切已足使寶玉對現(xiàn)實感到憤慨,、絕望,、幻滅。而恰恰在這種情況下,,一向人情練達的寶釵,,又做出了一件愚蠢的事:她以為寶玉有了這番痛苦經(jīng)歷,,能夠“浪子回頭”,所以佚稿中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一回(第二十一回脂評),。以前,,釵、湘對寶玉說:“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wù)勚v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也好將來應(yīng)酬世務(wù),,日后也有個朋友,。”(第三十二回)還只是遭到反唇相譏。如今諸如此類的“諷諫”,,對“行為偏僻性乖張”的寶玉,,則無異于火上加油,,所起的效果是完全相反的,。這個最深于情的人,終于被命運逼成了最無情的人,,于是從他的心底里滋生了所謂“世人莫忍為之毒”,,不顧一切地“懸崖撒手”,,離家出走,棄絕親人的一切牽連而去做和尚了(第二十一回脂評)。

  以上就是我們根據(jù)有關(guān)材料中所提供的線索勾畫出來的寶黛悲劇情節(jié)的梗概。

  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先談一下:脂評中所說的小紅“獄神廟慰寶玉”的“獄神廟”,,或者劉姥姥與鳳姐“獄廟相逢之日”的“獄廟”是否即寶玉,、鳳姐這次離家后的去處。以前,,我確是這樣想的,,以為他們是抄家后,,因被拘于獄神廟才離家的,。后見有人異議,,以為這不可能,,若賈府已被抄沒,,則寶玉就不得重進大觀園“對景悼顰兒”,。這意見是對的,。脂評有“因未見抄沒,、獄神廟”等語,,則知獄神廟事當(dāng)在抄沒之后??梢?,此次離家,另有原因,,很可能是賈府遭譴責(zé)后,二人外出避風(fēng),。其次,,“獄廟”究竟是“獄”還是“廟”,?紅學(xué)界比較公認的看法以為它就是監(jiān)獄,,是鳳姐、寶玉獲罪囚禁之所,。重慶有一位讀者來信說,,“獄神廟”不是獄,,應(yīng)是廟,;“獄”就是“(岳)”的簡寫,“岳神廟”也可稱“岳廟”,,即“東岳廟”,。此說是把獄神廟當(dāng)作鳳姐、寶玉流落行乞之處的,。因為小說預(yù)言寶玉后來“潦倒”“貧窮”(第三回《西江月》詞),,脂評則提到鳳姐“他日之身微運蹇”(第二十一回),但都沒有關(guān)于他們后來坐牢的提示,;而在《好了歌注》“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句旁,,卻有脂評說:“甄玉,、賈玉一干人,。”而提到將來“鎖枷扛”的,,卻只是“賈赦、雨村一干人”,。這樣說,,雖有一定道理,但應(yīng)該指出,,“獄神廟”之名是實有的;脂評中也未必是“岳神廟”的別寫,,它有時雖用指監(jiān)獄,,有時也可以指牽連在刑訟案子中人臨時拘留待審之處。寶玉等留于獄神廟,,我以為應(yīng)屬后一種情況,,他們畢竟與判了罪,遭“鎖枷扛”的賈赦、雨村等人有別,。至于流落行乞,,備受凍餒之苦,應(yīng)是離家甚遠,,欲歸不得而錢財已空時的情景。

  有人說脂評中“蕓哥仗義探庵”(靖藏本第二十四回脂評),,指的就是賈蕓探監(jiān),,我很懷疑。本來,,如果是真廟,,改稱庵,似乎還說得通,,猶“櫳翠庵”在《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lián)句》中稱之為“櫳翠寺”,。但如果“廟”是指監(jiān)獄中供獄神的神櫥石龕,那就很難稱之為“庵”了,。所以,,我以為更可能的是廟是廟,庵是庵,。因為賈府事敗,,有一些人暫時居住在庵中是很可能的,妙玉,、惜春當(dāng)然更是與庵有緣的人,。在“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時刻,由于某種需要(比如傳言,、受托,、送財物等等),賈蕓為賈府奔波出力的機會很多,,不一定非是他自己和倪二金剛先探監(jiān),,后又設(shè)法營救寶玉等出獄不可。賈蕓,、倪二盡管在社會上交結(jié)很廣,,很有辦法,但如果寶玉等真的到了坐牢的地步,,以賈蕓、倪二這樣的下層人物的身份要營救他們出獄,,恐怕是不那么容易的,。寶玉等能從獄神廟獲釋,應(yīng)是借助了北靜王之力。蒙府本第十四回有脂評說:“寶玉見北靜王水溶,,是為后文之伏線,。”已透露了佚稿中的情節(jié)線索(此條及獄神廟事得劉世德、藍翎兄指教),?! ?/p>

 

 

三、黛玉之死印證了眼淚還債

  據(jù)脂評,,佚稿中黛玉之死一回的回目叫《證前緣》,,意思是“木石前盟”獲得了印證,得到了應(yīng)驗,;換一句話說,,也就是黛玉實踐了她身前向警幻許諾過的“眼淚還債”的誓盟。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作者寫“眼淚還債”的真正含義,。絳珠仙子的話是這樣說的:

  “他(神瑛侍者)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第一回)

  這就是說,絳珠仙子是為了償還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才為對方流盡眼淚的,。因而悲劇的性質(zhì)從虛構(gòu)的果報“前緣”來說,應(yīng)該是報恩,;從現(xiàn)實的情節(jié)安排來看,,應(yīng)該寫黛玉答謝知己已往憐愛自己的一片深情。

  我們對“眼淚還債”的理解,,常常容易忽略作者所暗示我們的這種性質(zhì),,而只想到這是預(yù)先告訴我們:黛玉一生愛哭,而她的哭總與寶玉有關(guān),。這雖則不錯,,卻是不夠的。因為一個人的哭,,或是為了自己,,或是為了別人;或是出于怨恨,,或是出于痛惜,,性質(zhì)是不一樣的,。如果黛玉只為自己處境的不幸而怨恨寶玉無情,她的流淚,,對寶玉來說,,并沒有報恩的性質(zhì),也不是作者所構(gòu)思的“還債”,。用恨的眼淚去還愛的甘露,,是“以怨報德”,怎么能說“也償還得過他了”呢,?

  所以,,黛玉之死的原因是不同于續(xù)書所寫的。符合《證前緣》的情節(jié)應(yīng)是:前世,,神瑛憐惜絳珠,,終致使草木之質(zhì)得成人形——賦予異物以人的生命;今生,,黛玉憐惜寶玉,,一往情深而不顧自身,終致仍舊付出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化為異物,。這樣,,才真正“償還得過”。

  這是否對本來只作黛玉一生悲戚的代詞的“眼淚還債”的話求之過深了呢,?我想沒有,。這話本來并不平常。脂評說:“歷來小說可曾有此句,?千古未聞之奇文,!”眼淚就是哭泣、悲哀,,誰都知道,。倘意盡乎此,何“奇”之有,。又說:“知眼淚還債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說得出,。”脂評這話本來也不過是贊作者對人情體貼入微,,又能用最確切的簡語加以概括。誰知它竟成了不幸的預(yù)言:自從小說后半部因未傳而散佚后,,“眼淚還債”的原意確實已不大有人知道了,;再經(jīng)續(xù)書者的一番構(gòu)想描寫,更使讀者以假作真,,燕石莫辨,,也就不再去探究它的原意了,。

  但是,,原意還是尋而可得的,。第三回寶玉與黛玉初次見面,有寶玉摔玉一段情節(jié),。書中寫道:

  寶玉聽了(按:黛玉沒有玉),,登時發(fā)作起癡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寶玉滿面淚痕泣道:“……如今來了這么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好東西,。”

  寶玉罵通靈玉“高低不擇”,,高者,黛玉也,,故曰“神仙似的妹妹”,;低者,自身也,,見了黛玉而自慚之語,。這樣的表露感情,固然是孩子的任性,,“沒遮攔”,,大可被旁人視為“癡狂”,但惟獨其赤子之心無所顧忌,,才特別顯得真誠感人,。黛玉再也想不到一見面自己就在寶玉的心目中占有如此神圣的地位,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竟會受到賈府之中的“天之驕子”如此傾心的愛戀,,這怎能不使她深受感動而引為知己呢,?盡管黛玉剛?cè)胭Z府,處處謹慎小心,;也早聽說有一個“懵懂頑劣”的表兄,,心里已有防范,但她的心畢竟是敏感的,,是善于體察別人內(nèi)心的,,又如何能抵擋如此強烈的愛的雷電轟擊而不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呢?所以,,她回到房中,,想到險些兒因為她自己,,寶玉就自毀了“命根子”,不禁滿懷痛惜地流淚哭泣了,。這也就是脂評所謂:“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

  脂評惟恐讀者誤會黛玉的哭是怪罪寶玉,,特指出:“應(yīng)知此非傷感,還甘露水也,。”針對黛玉“倘或摔壞那玉,,豈不因我之過”的話,則批道:“所謂寶玉知己,,全用體貼工夫,。”這里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脂評告訴我們這樣性質(zhì)的流淚是“還甘露水”。所以又有批說:“黛玉第一次哭卻如此寫來,。”“這是第一次算還,,不知剩下還該多少?”如果以為只要是黛玉哭,,就算“還淚債”,,那么,脂評所謂“第一次哭”就說錯了,。因為,,黛玉到賈府后,至少已哭過兩次,;她初見外祖母時,,書中明明已寫她“哭個不住”了。同樣,,對所謂“第一次算還”也可以提出疑問:在黛玉流淚之前,,寶玉摔玉時不是也“滿面淚痕泣”的嗎?倘可兩相準折,,黛玉不是什么也沒有“算還”嗎,?可見,屬于“還債”之淚是有特定含義的,,并非所有哭泣,,都可上到這本賬冊上去的。

  黛玉為寶玉摔玉而哭泣,,襲人勸她說:“姑娘快休如此,!將來只怕比這個更奇怪的笑話兒還有呢。若為他這種行止你多心傷感,,只怕你傷感不了呢,!”不知寶黛悲劇結(jié)局的讀者是想不到作者寫襲人這話有什么深意的,,然而,它確是在暗示后來許多“還淚”的性質(zhì),。襲人所謂“他這種行止”,,就是指寶玉不自惜的自毀自棄行為;所謂“你多心傷感”,,就是指黛玉覺得是自己害了寶玉,,即她自己所說的“因我之過”。這當(dāng)然是出于愛惜體貼,,并非真正的“多心傷感”。針對襲人最后兩句話,,蒙古王府本有一條脂評說:

  后百十回黛玉之淚,,總不能出此二語。

  這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它告訴我們后來黛玉淚盡夭亡,,正是由于寶玉這種不自惜的行止而引起她的憐惜傷痛;而且到那時,,黛玉可能也有“豈不因我之過”一類自責(zé)的想頭(所謂“多心”),。當(dāng)然,我們沒有批書人那樣的幸運,,不能讀到“后百十回”文字,。不過,脂評的這種提示,,對我們正確了解八十回中描寫黛玉幾次最突出的流淚傷感情節(jié)的用意,,還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暫且把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放在一邊以后再談,,那一回的情節(jié)是為“長歌當(dāng)哭”的《葬花吟》一詩而安排的,。此外,作者特別著力描寫黛玉“眼淚還債”的大概還有三處,。

  第二十九回《癡情女情重愈斟情》,,寫的是因“金玉”之說和金麒麟引起的一場小風(fēng)波,并非真正出于什么妒忌或懷疑,,而是雙方在愛情的“你證我證,,心證意證”中產(chǎn)生的“瑣瑣碎碎”的“口角之爭”,但結(jié)果鬧到寶玉癡病又發(fā),。“賭氣向頸上抓下通靈玉來,,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勞什子,我砸了你完事,!’……寶玉見沒摔碎,,便回身找東西來砸,。林黛玉見他如此,早已哭起來,,說道:‘何苦來,,你摔砸那啞巴物件!有砸他的,,不如來砸我,!’”襲人勸寶玉說,倘若砸壞了,,妹妹心里怎么過得去,。黛玉“聽了這話說到自己心坎兒上來,可見寶玉連襲人不如,,越發(fā)傷心大哭起來”,,剛吃下的香薷飲解暑湯也“哇”的一聲吐了出來。這里,,小小的誤會,,只是深摯的愛情根苗上的一點枝葉,它絕不會導(dǎo)致對對方的根本性的誤解,,如續(xù)書中所寫那樣以為寶玉心中另有所屬,。何況黛玉之誤會有第三者插足事,至三十二回“訴肺腑”后已釋,。所以無論是寶玉砸玉(對“金玉”之說的憤恨),,還是黛玉痛哭(惜寶玉砸玉自毀),都不過是他們初次相見時那段癡情心意的發(fā)展和重演,。所以此回脂評又有“一片哭聲,,總因情重”之說,特提醒讀者要看清回目之所標,。其實,,只要看黛玉當(dāng)時的內(nèi)心獨白,就知道她因何流淚了,。她想:

  “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按:寶玉卻聽不得‘金玉’這兩個字,,一提就惱火)……”

  又想:

  “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

  這些都是說得再明確不過的了,。這樣全出于一片愛心的流淚,,名之曰“還債”,誰謂不宜,。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注意,!回目中又連用三個“情”字),寶玉挨了他父親賈政狠狠的笞撻,,黛玉為之痛惜不已,,哭得“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并且實際上等于以“淚”為題,,在寶玉所贈的手帕上寫了三首絕句,。絳珠仙子游于離恨天外時,“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nèi)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黛玉見帕,領(lǐng)會寶玉對自己的苦心,,也“一時五內(nèi)沸然炙起”,“由不得馀意纏綿”,。這樣的描寫,,恐怕也不是巧合。在前八十回中,,這是黛玉還淚最多的一次,。作者還特寫明這種激動悲感,使她“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只見腮上通紅,,自羨壓倒桃花,卻不知病由此萌”,。最后一句話值得玩味:表面上只是說黛玉之病起于多愁善感,,哭得太多;實則還是在提請讀者注意,,不要以為黛玉的悲傷只是為了自身的不幸,,她將來淚盡而逝,也正與現(xiàn)在的情況相似,,都是為了酬答知己,,為了還債。所以她在作詩題帕?xí)r“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隽?#8220;暗灑閑拋卻為誰”的問題,。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寶玉聽紫鵑哄他說,林姑娘要回蘇州去了,,信以為真,,竟眼直肢涼,“死了大半個”,。不必說,,林黛玉自然為此“又添些病癥,多哭幾場”,。她乍一聽寶玉不中用時,,竟未問原因,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反應(yīng)之強烈和不知避嫌,,簡直與發(fā)“癡狂病”而摔玉的寶玉一樣:

  黛玉一聽此言,李媽媽乃是經(jīng)過的老嫗,,說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藥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發(fā)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紫鵑忙上來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鵑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jīng)!”

  這是把寶玉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真正罕見的愛,!有這樣的愛的人,,將來在寶玉生死不明的情況下,能為他的不幸而急痛憂忿,、流盡淚水,,這是完全能令人信服的。

  總之,,作者在描寫黛玉一次次“眼淚還債”時,,都在為最后要寫到的她的悲劇的結(jié)局作準備。

 

 

四,、“瀟湘妃子”暗示寶黛關(guān)系

  “瀟湘妃子”是古代傳說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之稱,,也叫湘妃,。歷來用其故事者,總離不開說夫妻生離死別、相思不盡,、慟哭遺恨等等,。如果不管什么關(guān)系,什么性質(zhì),,只要有誰老哭鼻子便叫她瀟湘妃子,,推敲起來,恐怕有些勉強,。因為娥皇,、女英泣血染竹本是深于情的表現(xiàn),并非一般地多愁善感,,無緣無故地愛哭,。同樣,如果黛玉真是像續(xù)書所寫那樣,,因婚嫁不如意而悲憤致死,,那與湘妃故事也是不相切合的,作者又何必鄭重其事地命其住處為“瀟湘館”,,贈其雅號為“瀟湘妃子”,,稱她為“林瀟湘”呢?

  雅號是探春給她取的,,探春有一段話說:

  “當(dāng)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瀟湘館,她又愛哭,,將來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瀟湘妃子就完了,。”(第三十七回)

  話當(dāng)然是開玩笑說的,,但作者的用意就像是寫惜春與智能兒開玩笑說自己將來也剪了頭發(fā)去做尼姑一樣。同時,,探春所說的“想林姐夫”意思也很明確,,當(dāng)然不是續(xù)書所寫那樣“恨林姐夫”或者“懷疑林姐夫”。

  在探春給她取雅號之前,,寶玉挨打受苦,,黛玉作詩題帕,也曾自比湘妃說: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湘江舊跡”,、“香痕”,,都是說淚痕,也就是以湘妃自比,。這是作者在寫黛玉的內(nèi)心世界,。在她心中已將寶玉視同丈夫,想象寶玉遭到不測時,,自己也會同當(dāng)年慟哭殉情的娥皇,、女英一樣。同時,,作者也借此暗示黛玉將來是要“想林姐夫”的,。倘若不是如此,這首詩就有點不倫不類了:表哥不過是被他父親打了一頓屁股,,做妹妹的怎么就用起湘妃淚染斑竹的典故來了呢,?

  此外,據(jù)脂評提示,,佚稿末回《警幻情榜》中對黛玉又有評語曰“情情”,,意謂一往情深于有情者。它與“瀟湘妃子”之號的含意也是一致的,。但與我們在續(xù)書中所見的那個因誤會而怨恨寶玉的林黛玉形象,,卻有點對不起頭來。

 

 

五,、《終身誤》與《枉凝眉》

  判斷黛玉之死最可靠的依據(jù),,當(dāng)然是第五回太虛幻境的冊子判詞和《紅樓夢曲》。因為人物的結(jié)局已在此一一注定,。冊子中釵,、黛合一個判詞,其隱喻已見拙著《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且置而勿論,。關(guān)于她們的曲子寫得更明白易曉。為便于討論,,引曲文如下:

 ?。劢K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街懈呤烤К撗?;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終身誤》是寫寶釵的,,曲子正因為她終身寂寞而命名。寶釵的不幸處境,,表現(xiàn)為婚后丈夫(寶玉)對她并沒有真正的愛情,,最后棄絕她而出家為僧。但寶玉的無情,,又與他始終不能忘懷為他而死的林黛玉有關(guān),。所以,曲子從寶玉對釵,、黛的不同態(tài)度去寫,;不過,此曲所要預(yù)示的還是寶釵的命運,。從曲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木石前盟”的證驗在前,“金玉良緣”的結(jié)成在后,。

  《枉凝眉》是寫黛玉的,,意思是鎖眉悲傷也是枉然。在這支曲子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有三個:

 ?。ㄒ唬┰谇耙磺校瑢懙搅藢?、黛,、釵三人,;而此曲中,則只寫寶,、黛,,并無一字涉及寶釵。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認為合理的解說應(yīng)該是:寶釵后來的冷落寂寞處境,,如前所述,與寶玉對黛玉生死不渝的愛情有關(guān),,而黛玉之死卻與寶釵毫不相干,,所以一則提到,一則不提,。倘如續(xù)書所寫寶釵是黛玉的情敵,,黛玉乃死于寶釵奪走了她的寶玉,那么,,豈有在寫寶釵命運的曲子中倒提到黛玉,,反在寫黛玉結(jié)局的曲子中不提寶釵之理?

 ?。ǘ┣恼f:“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嗟呀”,,就是悲嘆,、悲傷;“枉自嗟呀”與曲名《枉凝眉》是同一個意思,,說的是林黛玉,;“空勞牽掛”,則說賈寶玉,。只有人分兩地,,不知對方情況如何,時時惦記懸念,,才能用“牽掛”二字,。如果不是寶玉離家出走,淹留在外,,不知家中情況,,而依舊與黛玉同住在大觀園內(nèi),那么,,怡紅院到瀟湘館沒有幾步路,,來去都很方便(通常寶黛之間一天總要走幾趟),又有什么好“牽掛”的呢,?續(xù)書中所寫的實際上是“一個迷失本性,,一個失玉瘋癲”,,既然兩人都成了頭腦不清醒的傻子,還談得上誰為誰傷感,,誰掛念誰呢,?

  (三)曲子的末句是說黛玉終于流盡了眼淚,,但在續(xù)書中的林黛玉,,從她聽傻大姐泄露消息,精神上受到重大打擊起,,直到懷恨而死,,卻始終是一點眼淚也沒有的。她先是發(fā)呆,、精神恍惚,,見人說話,老是微笑,,甚至來到寶玉房里,,兩人見了面也不交談,“只管對著臉傻笑起來”,;接著便吐血,、臥床、焚稿絕情,;最后直聲叫“寶玉,!寶玉!你好……”而死,。如果寶黛悲劇的性質(zhì)確如續(xù)書所推想的那樣,,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受騙、被人推入最冷酷的冰窟里的黛玉,,因猛受巨大刺激而神志失常是完全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她沒有哭泣,,反而傻笑,,也符合情理;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描寫比寫她流淚更能說明她精神創(chuàng)傷之深,。所以,許多《紅樓夢》的讀者,,甚至近代大學(xué)者王國維,都很欣賞續(xù)書中對黛玉迷本性的那段描寫,。然而,,如果把這一情節(jié)與前八十回所寫聯(lián)系起來,,從全書應(yīng)有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構(gòu)思角度來考慮,從寶黛思想性格的發(fā)展邏輯,、他們的精神境界應(yīng)該達到的高度,、他們在賈府中受到特別嬌寵溺愛的地位,以及事實上已被眾人所承認的他倆特殊關(guān)系等等方面來衡量,,這樣的描寫就失去了前后一致性和真實性,。因為,畢竟曹雪芹要寫的寶黛悲劇的性質(zhì)并非如此,,而這種既定的性質(zhì)不是在八十回之后可以任意改變的,。真正成功的藝術(shù)品,它應(yīng)該是由每一個有機部分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由于失魂落魄的黛玉沒有眼淚,,對寶玉斷絕了癡情,懷恨而死,,曹雪芹原來“眼淚還債”的藝術(shù)構(gòu)思被徹底改變了,,取消了。黛玉這支宿命曲子中唱詞也完全落空了,。很顯然,,從曲子來看,黛玉原來應(yīng)該是日夜流淚哭泣的,,她的眼中淚水流盡之日,,也就是她生命火花熄滅之時。所以脂評說“絳珠之淚至死不干”,。

  曲文中“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初讀似乎是泛泛地說黛玉一年到頭老是愛哭,,因而體弱多病,終至夭折,。程高本刪去了“秋流到冬盡”的“盡”字,,就是把它當(dāng)成了泛說。其實,,它是實指,。賈府事敗是在秋天,所謂“到頭來,,誰見把秋挨過”,,寶黛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倉皇離散的(后面還將談到)。于是,,“秋閨怨女拭啼痕”(黛玉這一《詠白海棠》詩句,,脂評已點出“不脫落自己”),,自秋至冬,冬盡春來,,寶玉仍無消息,,終于隨著春盡花落,黛玉淚水流干,,紅顏也就老死了,。“怎禁得……春流到夏”,就是暗示我們,,不到寶玉離家的次年夏天,,黛玉就淚盡夭亡了。曹雪芹真是慧心巧手,!

 

 

六,、明義的題詩是佐證

  富察明義是曹雪芹的同時人,年紀比雪芹小二十歲光景,,從他的親屬和交游關(guān)系看,,與雪芹有可能是認識的。他的《綠煙瑣窗集》有《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并有詩序說:“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可知題詩之時,,曹雪芹尚在人世。因此,,無論富察明義所見的鈔本是只有八十回,,還是“未傳”的更完整的稿本,他無疑是知道全書基本內(nèi)容的,。因為二十首詩中,,最后三首都涉及到八十回后的情節(jié)。所以從資料價值上說,,它與脂評一樣,,是很可珍貴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詩中與本文所討論的問題直接有關(guān)的第十八,、二十兩首詩,。前一首說: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xù)紅絲?

  這一首詩中,值得注意的是兩點:

 ?。ㄒ唬┣皟删涓嬖V我們,,林黛玉的《葬花吟》是詩讖,但她當(dāng)初觸景生情,、隨口吟唱時,并不知道自己詩中所說的種種將來都要應(yīng)驗的,,“成真”的,。這使我們聯(lián)想起第二十七回回末的一條脂評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讀《石頭記》來的,故停筆以待,。”這條脂評說,,批書人如果“身非寶玉”,或者沒有看過“玉兄之后文”,,不管你讀詩幾遍,,感慨多深,都不可能批得中肯,。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只有寶玉才能從歌詞內(nèi)容中預(yù)感到現(xiàn)實和將來,而領(lǐng)略其悲涼,,想到“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想到那時“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dāng)屬誰姓矣!”倘換作別人,聽唱一首詩又何至于“慟倒山坡之上”呢,?批書人當(dāng)然不能有寶玉那種預(yù)感,,不過,他可以在讀完小說中寫寶黛悲劇的文字后,,知道這首《葬花吟》原來并非只表現(xiàn)見花落淚的傷感,,實在都是讖語。所以批書人要“停筆以待”,,待看過描寫寶玉《對景悼顰兒》等“后文”再批,。或謂批語中“玉兄之后文”非指后半部文字,,乃指下一回開頭寶玉慟倒于山坡上的一段文字,。其實,實質(zhì)還是一樣,,因為如前所述那段文字中寶玉預(yù)感到黛玉將來化為烏有,,以及大觀園將屬于別人等等,并非泛泛地說人事有代謝,,其預(yù)感之準確可信,,也只有到了這些話都一一應(yīng)驗之時才能完全明白,才能真正領(lǐng)會其可悲,。因此,,正可不必以指此來排斥指彼。

  從“似讖成真”的角度來看《葬花吟》,,我們認為,,如“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和“他年葬儂知是誰”等等,,可以說是預(yù)示將來黛玉之死,,亦如晴雯那樣死得十分凄涼。但那并非如續(xù)書所寫大家都忙于為寶玉辦喜事,,無暇顧及,,而因為那時已臨近“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時刻,“各自須尋各自門”,,或者為了自保,,也就顧不上去照料黛玉了。“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或者是說,,那年春天里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可是到了秋天,發(fā)生了變故,,就像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離家不歸了。所以她恨不得“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寶玉被人認為做了“不才之事”,,總有別人要隨之而倒霉。先有金釧兒,,后有晴雯,終于流言也輪到了黛玉,。從“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等花與人雙關(guān)的話中透露了這個消息。此詩結(jié)尾六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最值得注意,,作者居然在小說中重復(fù)三次,,即第二十七回吟唱、第二十八回寶玉聞而有感,,以及第三十五回中鸚鵡學(xué)舌,,這是作者有意的強調(diào),使讀者加深印象,,以便在讀完寶黛悲劇故事后知道這些話原來是“似讖成真”的,。它把“紅顏老死”的時節(jié)和凄涼的環(huán)境都預(yù)先通過詩告訴了我們。“花落人亡兩不知”,,“花落”用以比黛玉夭折,,“人亡”則說寶玉流亡在外不歸。

 ?。ǘ┟髁x的詩后兩句告訴我們,,黛玉之死與寶玉另娶寶釵無關(guān)。明義說,,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了的月老紅絲繩再接續(xù)起來,。這里說,,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xù),,可以看出明義對寶玉沒有及早趕回,,或者黛玉沒有能挨到秋天寶玉回家是很遺憾的。使明義產(chǎn)生這種遺憾心情的寶黛悲劇,,是不可能像續(xù)書中寫的那樣的,。如果在賈府上輩做主下,給寶玉已另外定了親,,試問,,起黛玉的“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xù)紅絲”是為了讓她去做寶二姨娘不成,?

  明義的最后一首詩說:

  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

  青蛾紅粉歸何處,?慚愧當(dāng)年石季倫,!

  有人以為此詩中的“王孫”,可能是指作者曹雪芹,。我以為這樣理解是不妥當(dāng)?shù)?。組詩是《題紅樓夢》,說的都是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不會到末一首,,忽然去說作者家世,何況小說是假托石頭所記,,不肯明標出作者的,。再說,石崇因得罪孫秀而招禍,,終致使愛姬綠珠為其殉情,,以此作比,對于曹被抄家時,,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的曹雪芹來說,,事理上是根本不合的。

  小說中的賈寶玉倒確實曾以石崇自比,。他在《芙蓉女兒誄》中就說:“梓澤(石崇的金谷園的別名)馀衷,,默默訴憑冷月。”(這“冷月葬花魂”式的誄文,,實際上也是悼顰兒的讖語,。靖藏本此回脂評說:“觀此知雖誄晴雯,,實乃誄黛玉也。試觀《證前緣》回,、黛玉逝后諸文便知,。”)此外,黛玉的《五美吟》中也寫過石崇:“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這些就是富察明義借用石季倫事的依據(jù),可知此詩是說賈寶玉無疑,。首句言瞬息繁華,,次句即寶玉后來“貧窮難耐凄涼”時的形狀的寫照;“王孫”一詞寶玉在作《螃蟹詠》中就用以自指,,所謂“饕餮王孫應(yīng)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是也(第三十八回)。后兩句是自愧之語,。不能保全的“青蛾紅粉”之中,,最主要的當(dāng)然是指林黛玉,則黛玉之死乃因?qū)氂袢堑湺鹕趺?,故可比為石崇。倘若如續(xù)書所寫,,寶黛二人都是受別人蒙騙,、擺布、作弄的,,那么,,黛玉的死,寶玉是沒有責(zé)任的,,又何須自感“慚愧”呢,?

 

 

七、“莫怨東風(fēng)當(dāng)自嗟”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眾姐妹席上行令掣簽,,所掣到的花名簽內(nèi)容,,都與人物的命運有關(guān)(參見拙著《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黛玉所掣到的是芙蓉花簽,,上有“風(fēng)露清愁”四字,,這與富察明義詩中說晴雯的“芙蓉吹斷秋風(fēng)狠”含義相似,不過蘊蓄得多,。上刻古詩一句“莫怨東風(fēng)當(dāng)自嗟”,,出自歐陽修《明妃曲》。我最初以為這句詩僅僅是為了隱它上一句“紅顏勝人多薄命”,。否則,,既有“莫怨東風(fēng)”,,又說“當(dāng)自嗟”,豈非說黛玉咎由自???后來才知道它是黛玉為了寶玉而全不顧惜自己生命安危的隱語,看似批評黛玉不知養(yǎng)生,,實則是對她崇高的愛情的頌揚(如果按續(xù)書所寫,,這句詩當(dāng)改成“當(dāng)怨東風(fēng)莫自嗟”了)。這一點,,可以從戚序本第三回末的一條脂批中找到證明:

  補不完的是離恨天,,所馀之石豈非離恨石乎?而絳珠之淚偏不因離恨而落,,為惜其石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干,,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

  石頭有“無才補天,,枉入人世”之恨,,絳珠是從不為石頭無才補天而落淚的;寶玉“不自惜”,,黛玉卻千方百計地憐惜他,。所以,黛玉雖眼淚“至死不干”,,卻“萬苦不怨”,,也就是說,她明知這樣悲戚等于自殺,,也不后悔,。脂評用“悲夫”表達了極大的同情,而作者卻把這一點留給讀者,,他只冷冷地說:年輕人又何必這樣癡情而自尋煩惱呢,!所以,警幻仙子有歌曰:“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首句說繁華如夢,,瞬息間風(fēng)流云散,,次句喻紅顏薄命,好比落花隨流水逝去,。警幻的這首“上場詩”實也有統(tǒng)攝全書的作用,。)又有薄命司對聯(lián)說:“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皆自惹”與“當(dāng)自嗟”或者“覓閑愁”也都是一個意思,。可見,,曹雪芹寫小說是八方照應(yīng),,一筆不茍的;就連“春恨秋悲”四字,,也都有具體情節(jié)為依據(jù)而并非泛泛之語,。

 

 

八、賈府中人眼里的寶黛關(guān)系

  第二十五回中王熙鳳曾對黛玉開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眾人聽了,一齊都笑起來,。”對此,,甲戌本、庚辰本都有脂評夾批,。甲戌本批說:

  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其不然,,嘆嘆,!

  庚辰本批說:

  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作者皆為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我也要笑,。

  接著,“李宮裁笑向?qū)氣O道:‘真真我們二嬸子的詼諧是好的,。’”庚辰本又有批說:

  該她贊,!

  這些脂評說明,,(一)寶黛應(yīng)成配偶,是“賈府上下諸人”的一致看法,,這當(dāng)然包括上至賈母,、下至丫鬟在內(nèi);賈母說寶,、黛倆“不是冤家不聚頭”,,脂批便指出“二玉心事……用太君一言以定”(第二十九回);鳳姐合計賈府將來要辦的婚嫁大事,,把寶,、黛合在一起算,說:“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第五十五回)尤二姐先疑三姐是否想嫁給寶玉,,興兒便笑道:“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第六十六回)凡此種種都證明寶,、黛之應(yīng)成為夫妻是上上下下一致的看法。后來“豈其不然”是出于他們意料之外的原因,。(二)不但“眾人聽了,,一齊都笑起來”,批書人也逗樂了,,故曰“我也要笑”,。倘若曹雪芹也為了追求情節(jié)離奇,后來讓鳳姐設(shè)謀想出實際上是最不真實的“調(diào)包計”來愚弄寶黛二人,,那么脂評應(yīng)該批“奸雄,!奸雄!”“可畏!可殺,!”或者“全是假,!”一類話才對。現(xiàn)在偏偏附和眾人說“我也要笑”,,豈非全無心肝?。ㄈ├罴w為人厚道,處事公允,,從未見她作弄過人,;由她來贊,更說明鳳姐的詼諧說出了眾人心意,,并非故意取笑黛玉,。程高本把說贊語的人換了,刪去“李宮裁”,,而改成:“寶釵笑道:‘二嫂子的詼諧真是好的,。’”故意給讀者造成鳳姐與寶釵心照不宣、有意藏奸的錯覺,,看來是為了避免與續(xù)書所編造的情節(jié)發(fā)生矛盾,。

  如賈母那樣的封建家庭的太上家長形象,其特點是否必定只有勢利,、冷酷,,必定只喜歡寶釵那樣溫柔敦厚,有“停機”婦德,,能勸夫求仕的淑女呢,?恐怕不是的。現(xiàn)實中任何身份的人都不可能是一個模子中鑄出來的,。曹雪芹筆下的賈母的性格特點,,不是勢利冷酷,相反的是以“憐貧惜賤,,愛老慈幼”為其信條的,;她自己好尋歡作樂,過快活日子,,對小輩則凡事遷就,,百般縱容溺愛,,是非不明,。她對寶釵固有好感(只是不滿她過于愛好素凈無華),但對鳳姐那種能說會道,、敢笑敢罵的“辣子”作風(fēng)更有偏愛,。一次,鳳姐拿賈母額上舊傷疤說笑話,,連王夫人都說“老太太因為喜歡她,,才慣得她這樣……明兒越發(fā)無禮了”,。賈母卻說:“我喜歡她這樣,況且她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沒人,,娘兒們原該這樣,橫豎禮體不錯就罷,,沒的倒叫她從神兒似的作什么,?”(第三十八回)從賈母那里出來的晴雯和陪伴她的鴛鴦也都不是好惹的。她對寶玉百依百順,,對外孫女黛玉也是非常溺愛的,。第二十二回寫鳳姐與賈璉商量如何給寶釵做生日,賈璉說:“你今兒糊涂了?,F(xiàn)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給林妹妹過的,,如今也照依給薛妹妹過就是了,。”不過,小說中黛玉過生日并未實寫,。有一條脂評說:

  ……最奇者黛玉乃賈母溺愛之人也,,不聞為作生辰,卻云特意與寶釵,,實非人想得著之文也,。此書通部皆用此法瞞過多少見者。余故云不寫而寫是也,。

  脂評認為按理應(yīng)寫黛玉作生辰而未寫,,是“不寫而寫”,這且不去管它,。值得注意的是脂評認為“黛玉乃賈母溺愛之人”,。如果批書人讀到的后半部中,賈母也像續(xù)書中所寫的那樣,,一反以往,,變得對外孫女極其道學(xué)、冷漠,、勢利,,竟將她置于死地而不顧,試問,,他會不會寫出這樣的評語來呢,?有人說,續(xù)書中的賈母寫得比八十回中更深刻,更能揭露封建家長的階級本質(zhì),。就算這樣,,那也不妨另寫一部小說,另外創(chuàng)造一個冷酷衛(wèi)道的賈母,,何必勉強去改變原來的形象呢,?再說,從封建社會里來的,、一味溺愛子女而從不肯違拗他們心意的老祖母,,難道我們還見得少?

  第五十七回《慈姨媽愛語慰癡顰》寫了薛姨媽對黛玉的深深愛憐,、撫慰(如同她對寶玉一樣),。最后,她對黛玉說:“我想著,,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他又生的那樣,若要外頭說去,,斷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當(dāng)然,,有了這一想法,不等于非要立即去說,,馬上催促定親不可,。小說也不能這樣一直寫去的。不過作者的用意顯然是像寫鳳姐說詼諧話一樣,,是在描寫賈府上下諸人對寶黛之可成配偶已無疑問,,“故每每提及”,以便將來反襯賈府發(fā)生變故,、寶黛“心事終虛化”,。但有人以為這是寫薛姨媽的虛偽、陰險,,即使在回目中已明標了“慈”,、“愛”,他們也認為這是虛的,,大概如果實寫,,應(yīng)作《奸姨媽假語誑癡顰》了。這真是用有色眼鏡在看問題了,!薛姨媽如果真的存著要將寶釵嫁給寶玉之心(其實,,薛氏母女寄住賈府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送寶釵上京來“待選”后宮“才人贊善之職”的,所以沒有要為寶釵說親的問題,。當(dāng)然,,后來四大家一衰俱衰,這個目的達不到了),,那么,,她理應(yīng)在黛玉面前千方百計回避談這一類問題才是,究竟有什么必要非要主動將問題挑明不可呢,?

 

 

九,、寶釵與黛玉的關(guān)系

  寶玉精神上屬于黛玉,最終卻與寶釵結(jié)婚,,于是在小說布局上似乎鼎足而三,;“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既然都是寶玉不可改變的命運,所以小說的前半也得有種種伏筆,。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情況下,,這三者的關(guān)系是很容易錯看成是三角關(guān)系的。我想,,在這一點上,,續(xù)作者就是想追隨原作而誤解了它的線索才寫得貌合神離的。

  黛玉因為愛寶玉,,對寶玉的似乎泛愛,,難免有過妒忌。首先對寶釵,,其次是湘云,。這在小說中都可以找到。湘云是“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的,;寶釵呢,實在也不曾與黛玉爭過寶玉,,或者把黛玉當(dāng)情敵對待,。寶釵因為和尚有以金配玉的話“總遠著寶玉”,元春賜物,,給她的與寶玉同(薛姨媽一家在賈府畢竟是客,,與自己的妹妹們或視同妹妹的黛玉自應(yīng)有所不同,待客優(yōu)厚,,“禮”所當(dāng)然),,她“心里越發(fā)沒意思起來”(第二十八回)。她并非第三者,,應(yīng)該說是清楚的,。有人以為寶釵滴翠亭撲蝶時的急中生智的話是存心嫁禍于黛玉,,這恐怕求之過深了。當(dāng)時寶釵心里在想些什么,,書中是明明白白寫出來的,。想,便是動機,,除此之外,,再另尋什么存心,那就是強加于人了,。寶釵想的,,根本與黛玉無關(guān),而且說“猶未想完”,,就聽到“咯吱”一聲開窗,,她不得不當(dāng)即作出反應(yīng),裝作在與黛玉捉迷藏,。對于這樣的靈活機變,,脂評只是連聲稱贊道:“像極!好煞,!妙煞,!焉得不拍案叫絕!”并認為“池邊戲蝶,,偶爾適興,,亭外急智脫殼,明寫寶釵非拘拘然一迂女夫子”,。我是贊成脂評的分析的,,并認為如果后半部的情節(jié)發(fā)展足以證實寶釵確是用心機要整倒黛玉,以脂評之細心,,又何至于非要謬贊寶釵不可呢,!

  黛玉妒忌寶釵,對寶玉有些誤會或醋意,,都是開始一階段中的暫時現(xiàn)象,。自從第四十五回起,就再也沒有了,??上гS多讀者都忽略了這一點。誤會已釋,,黛玉知寶釵并非對自己“心里藏奸”,,就與她推心置腹地談心里話了。這一回回目叫《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正是說兩人義同金蘭,,交情契合,,并不像是反話。此外,,當(dāng)寶釵說到“將來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時,脂硯齋有雙行夾批說:

  寶釵此一戲,,直抵過通部黛玉之戲?qū)氣O矣!又懇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鑿,,又不強牽,黛玉因識得寶釵后方吐真情,,寶釵亦識得黛玉后方肯戲也,。此是大關(guān)節(jié),大章法,。非細心看不出,。細思二人此時好看之極,真是兒女小窗中喁喁也,。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脂硯齋的陳腐觀點,揚薛是錯誤的,,不足為據(jù),。我們一開始就說過,問題不在于脂硯齋觀點如何,,而應(yīng)該先弄清楚他的這種觀點必須建立在怎樣的情節(jié)基礎(chǔ)上,。我們說,只有在八十回之后寶釵確實沒有與黛玉同時要爭奪寶玉為丈夫的情況下,,脂硯齋才有可能說寶釵的話是懇切的,、真情的,才有可能說黛玉是“識得寶釵”的,,才有可能認為她們確如回目所標是金蘭之交,。

 

 

十、書中處處有線索

  小說中可推斷后來黛玉之死情節(jié)的線索還有不少,,現(xiàn)列舉如下,。

  第一回:“蛛絲兒結(jié)滿雕梁。”脂評:“瀟湘館,、紫(絳)蕓軒等處,。”按:獨舉寶,、黛二人居處并非偶然。一個離家已久,,一個人死館空,。倘以為這是一般地指賈府沒落,脂評何不說“榮國府,、大觀園等處”,?

  第二十二回:“(黛玉說)‘這一去,一輩子也別來,,也別說話,!’寶玉不理。”脂評:“此是極心死處,。將來如何,?”按:評語末四字已點出將來情景:對黛玉來說,寶玉一去,,真是到死也沒有回來,。

  又脂評:“蓋寶玉一生行為,顰知最確……”按:據(jù)此知黛玉不會誤會寶玉變心,。

  第二十八回:(黛玉說)“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脂評:“何苦來,,余不忍聽,!”按:此語成讖,故曰“不忍聽”,。

  第三十二回:“寶玉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并未看出是何人來,,便一把拉住,,說道:‘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這里襲人見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來,,將來難免不才之事,,令人可驚可畏。想到此間,,也不覺怔怔的滴下淚來,,心下暗度如何處治方免此丑禍。”按:用如此重筆來寫,,可以預(yù)料襲人所擔(dān)心的“不才之事”和“丑禍”肯定是難免的,。

  第三十四回:襲人對王夫人說:“二爺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們隊里鬧,,倘若不防,,前后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諱,,心順了,說得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牲不如。二爺將來倘若有人說好,,不過大家直過沒事,,若要叫人說出一個不好字來,我們不用說粉身碎骨罪有萬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又寶玉挨打,,薛氏母女責(zé)怪薛蟠,兄妹因此慪氣鬧了一場,。脂評:“襲卿高見動夫人,,薛家兄妹空爭氣。”按:脂評褒襲對不對是另一個問題,。但由此可見,,寶玉后來確實未免“丑禍”,所以脂評贊襲人之言為“高見”,,說她有先見之明,;說蟠、釵爭吵生氣是“空爭氣”,,意思是寶玉惹禍,,怪不得別人調(diào)唆,。

  第三十五回脂評:“此回是以情說法,警醒世人,。黛玉因情凝思默度,,忘其有身,忘其有?。ò矗瑚煊裰?#8216;癡’在于忘我),;而寶玉千屈萬折,因情忘其尊卑,,忘其痛苦,,并忘其性情(按:此所謂寶玉之‘癡’)。愛河之深,,何可泛濫,,一溺其中,非死不止(按:黛玉死于此),。且泛愛者不專,,新舊疊增,豈能盡了,;其多情之心不能不流于無情之地(按:寶玉之出家緣此),。究其立意,倏忽千里而自不覺,,誠可悲夫,!”

  第五十二回:(寶玉說)“你一夜咳嗽幾遍?醒幾次,?”脂評:“此皆好笑之極,,無味扯淡之極,回思則皆瀝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按:寶玉此時“扯淡之極”的話,,正是將來自身遭厄,、不能回家時,日夜懸念黛玉病況的心聲,,亦即《枉凝眉》中所謂“空勞牽掛”也,。

  第五十八回:“芳官笑道:‘你說她(藕官)祭的是誰?祭的是死了的藥官,。’……‘她竟是瘋傻的想頭,,說她自己是小生,藥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人竟是你恩我愛。藥官一死,,她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jié)燒紙,。后來補了蕊官,,我們見她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她得新棄舊的,。她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dāng)續(xù)弦者也必要續(xù)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xù),,孤守一世,,妨了大節(jié),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喜歡,,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的人,,又何用我這須眉濁物玷辱世界。因又忙拉芳官囑道:‘既如此說,,我也有一句話囑咐她……以后斷不可燒紙錢,。……以后逢時按節(jié),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即值倉皇流離之日,,雖連香亦無,,隨便有土有草,只以潔凈便可為祭……’”按:藕,、藥,、蕊實為寶、黛、釵寫影,。本來,,一個戲班中死了小旦,小生沒有人搭配,,再補一個是很平常的,,談不上什么“得新棄舊”。而現(xiàn)在偏要以真的喪妻續(xù)弦相比,,說出一番“大道理”來,,讓寶玉聽了覺得很合他的心意,這自然是有目的的,。對此,,俞平伯先生提出過很有道理的看法。大意是:有的人會想,,寶玉將來以何等心情來娶寶釵,,另娶寶釵是否“得新棄舊”。作者在這里已明白地回答了我們,,另娶有時是必要的,,也不必一定不娶,只要不忘記死者就是了,。這就說明了寶玉為什么肯娶寶釵,,又為什么始終不忘黛玉(見《讀〈紅樓夢〉隨筆》)。此外,,寶玉強調(diào)對死者不必拘習(xí)俗禮教,,只要“一心誠虔”。他祭金釧兒,、誄晴雯是如此,,悼顰兒想必也如此。其中“即值倉皇流離之日”一語,,觸目驚心,,簡直就像在對我們宣告后事。

  小說中的詩詞帶讖語性質(zhì)的更多,。除已提到的外,,如《代別離·秋窗風(fēng)雨夕》是在“倉皇流離”后,黛玉“枉自嗟呀”的詩讖,;《桃花行》是黛玉夭亡的象征,。《唐多令·詠柳絮》也是黛玉自嘆薄命:“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用李賀《南園》詩‘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意),,憑爾去,忍淹留!”這豈不等于寫出了黛玉臨終前對知己的內(nèi)心獨白:“我的生命行將結(jié)束了,!時到如今,,你忍心不回來看看我,我也只好任你去了,!”《大觀園中秋聯(lián)句》中的“冷月葬花魂”(有抄本中“花”形訛為“死”,,后人誤以為音訛而改作“詩”)是用明代葉小鸞的詩意作讖的,葉年十七未嫁而卒,,著有詩詞集《返生香》,,是著名才女,如此等等,。

  小說中也還有為寶黛悲劇作引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如第二十五回,寶黛相配事剛被鳳姐說出,,仿佛好事可望,,便樂極生悲,鳳姐,、寶玉同遭魘魔,,險些喪命。第三十三回,,寶玉大承笞撻,,黛玉憐惜痛哭。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第七十七回,晴雯夭折,。第七十八回,,寶玉作誄,。直至第七十九回,,迎春已去,寶玉“見其軒窗寂寞,,屏帳然”,,一片“寥落凄慘之景”,脂評明點出“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種種暗示越來越多,,造成了一場暴風(fēng)雨已漸漸迫近了的感覺。脂評提到“獄神廟”事說:“哀哉傷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讀!”(靖藏本第五十二回批)看來,后半部確是大故迭起,,黛玉死后,,不久就有“抄沒、獄神廟”等事,,賈府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盛,瞬息間皆熏歇燼滅,,光沉響絕,,景況是寫得很慘的。

  總之,,只要我們潛心細讀,,謹慎探究,曹雪芹本來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原稿的情節(jié)線索是不難窺見的,。

 

 

十一,、換個角度看《紅樓夢》

  我們討論的問題,大概會與《紅樓夢》研究中的許多問題發(fā)生關(guān)系的,。比如小說的主題思想問題,、情節(jié)的主線問題、人物的評價問題,、藝術(shù)表現(xiàn)方法問題等等,,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有人說,,續(xù)書所寫的寶黛愛情悲劇,,使小說有了更深一層的暴露婚姻不自由的反封建的意義。其實,,這層意義原來就有,,典型人物是迎春,她的遭遇足以暴露封建包辦婚姻的罪惡(丫鬟司棋是另一種婚姻不自由的受害者,,此外,,還有英蓮、全哥,、智能兒等等),。《紅樓夢》不是《西廂記》,、《牡丹亭》或《梁?!罚乃枷胍饬x要深廣得多,。續(xù)書將寶黛悲劇也寫成包辦婚姻的悲劇,,反而影響了小說主題的統(tǒng)一,。因為寶黛不同于迎春,他們是小說中的主角,,主角的命運是與主題分不開的,。這樣,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就各自有了不同的中心:前八十回反復(fù)強調(diào)的是“盛宴必散”,,將來賈府“樹倒猢猻散”,,“一敗涂地”,而后四十回則突出了封建家長包辦婚姻所造成的不幸,?;橐霾蛔杂膳c大家庭的敗落是兩回事,兩者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將它們湊合在一起,,我看不出究竟有多大好處。

  在情節(jié)主線的討論中,,已見到好幾種不同意見,。在這方面,我是一個調(diào)和主義者,。在我看來,,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敗,與寶黛悲劇的發(fā)生是同一回事,,而寶玉憤俗棄世,、偏僻乖張的思想性格或者說叛逆性格的發(fā)展,也是與他經(jīng)歷這樣重大的變故,、翻了大筋斗分不開的,。同樣,《紅樓夢》是反映政治斗爭還是寫愛情悲劇的問題,,研究者也有不同意見,。在我看來,兩者幾乎是不可分的,。賈府之獲罪,、抄沒,大觀園繁華消歇,,當(dāng)然是封建階級內(nèi)部政治斗爭的結(jié)果,,但寶黛愛情悲劇的發(fā)生也正與此密切相關(guān)。

  在人物評價上,,諸如寶釵、襲人,、鳳姐,、賈母,、王夫人、薛姨媽等人,,多被認為是作者所諷刺,、揭露的反面人物。是否都是諷刺,、揭露,,我很懷疑?!都t樓夢》中是找不到一個完人的,。作者常常有褒有貶,當(dāng)然,,褒貶的程度有不同,,傾向性也有明顯不明顯。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今天有些理論不同,,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很難簡單地劃歸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再說,對這些人物的客觀評價是一回事,,而作者對他們的主觀態(tài)度又是一回事,,兩者是有距離的,有時簡直相反,。加之更麻煩的是,,如果我們不了解作者的完整構(gòu)思,不知道這些人物后來怎樣,,而囫圇讀一百二十回書,,那么,續(xù)作者的構(gòu)思,、描寫,,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們發(fā)生影響,使我們很難作出符合原意的評價,,從而也就不能很科學(xué)地來總結(jié)《紅樓夢》這部偉大的古典小說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從悲劇的性質(zhì),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之死與續(xù)書中所寫有如此大的差異,,就不難想見構(gòu)成故事情節(jié)的其他各式各樣人物的描寫,原作與續(xù)作又有多么大的不同,。所以,,我覺得光是對《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社會意義,要作出比較切合實際的分析評價,,我們就還得做許多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